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最新修订)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事故应急工作。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为事故应急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第三章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风险等级、地理位置等因素,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九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处置措施;(五)应急保障措施;(六)应急演练计划;(七)应急预案的修订、培训和宣传。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事故风险变化、法律法规修订、应急演练评估等因素,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应急响应与处置第十二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三条应急指挥部应当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四条应急指挥部应当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协助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整改措施落实。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和《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项目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项目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四条 各项目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结合本项目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五条 综合应急预案是项目部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从总体上阐述项目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预警及应急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六条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七条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现场作业或典型事故类型,应当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为了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提前组织和部署,明确预警、报告、救援、善后等工作内容,制定的一套行动指导方案。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预案的制定、实施、修改、评估等进行管理。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制定预案,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
第二章预案的制定第五条生产企业应在生产经营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生产设备和工艺特点,合理编制预案。
第六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灾害性环境和生产事故应急措施的调查与评估;(二)预警信号的制定和发布;(三)事故报告和信息报送的程序;(四)应急机构、人员的安排和责任;(五)事故现场救援与应急处置的措施;(六)事故善后工作和恢复重建的程序;(七)事故应急演练和培训的要求;(八)其他必要的事项。
第七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定的预案,明确指挥、协调、通信、救援等各项工作内容和职责,确保应急处置的协调运行。
第三章预案的实施与修改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施,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完备性和可行性。
第十条生产企业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报告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修订预案,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及时更新、完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预案的实施能力。
第四章预案的评估与监督第十三条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企业的预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并指导整改。
第十四条生产企业应对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为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健全机构保障: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二)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各企业单位应制定和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三)分工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单位的协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应急预案的实施中的职责和任务,并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
(四)加强培训和演练:各企业单位应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五)定期评估和修订:各企业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及时有效性。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一)确定预案编制主体:各企业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的部门或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二)搜集和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相关资料,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三)确定责任分工: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应急预案中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展开应急响应。
(四)建立应急预案库: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存档,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库,便于查阅和使用。
三、应急预案的修订(一)定期检查和评估:各企业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预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和相关法规的改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经验总结:各企业单位应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经验总结和分享,不断提高应急响应的水平和效果。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一)提前制定预案:企业单位应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提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保持预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灾难,预先制定的组织指挥、应急资源调配、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等。
第三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应当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全国应急救援预案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分工、应急资源配置;(五)制定具体的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条件;(六)适应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应急工作的需要。
第六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案名称、适用范围和应急目标;(二)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联系方式;(三)应急资源配置,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场所等;(四)应急响应级别和条件,包括预警、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等;(五)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包括事故灾难的预警、报警、救援、疏散、安置等;(六)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内容。
第七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当充分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发布第八条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九条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专家应当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0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备案与公布目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相关文件和附件01总则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落实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目的和依据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适用范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科学决策,依法规范。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持。
同时,要依法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行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强化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工作原则02应急预案的编制1应急预案的内容23应至少包括8个基本内容,如组织体系、应急流程、支持保障、后期处理等。
综合应急预案应针对具体的重大风险或事故灾害,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针对具体的场所或设施,制定现场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操作规程。
现场处置方案识别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开展事故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改完善,并对外发布。
评审与发布组织专家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发布与报备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应急预案,并报备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6月24日应急管理部第2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6月24日应急管理部第2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一、总则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应对生产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1)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培训与演练等内容。
2. 审批(1)企业应将编制好的应急预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应急预案后30日内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企业。
3. 实施与更新(1)企业应将经审批的应急预案公布于众,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
(2)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组织机构企业应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2. 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和后勤保障。
(3)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事故的指挥、调度和救援。
(4)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5)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后勤保障。
(7)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1)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下达应急响应指令。
(2)各部门按照指令,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3. 应急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应急结束后,各部门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1. 预案编制机构的设立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应急预案。
2. 预案制定的原则预案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预案。
3. 预案的修订与完善预案的修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反馈和收集相关信息,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预案的组成和内容1. 预案的组成要素应急预案由预案说明、应急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等组成。
2. 预案说明预案说明应包括预案的目的、适用范围、预案制定依据、预案执行程序、预案的修改与完善等内容。
3. 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指挥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4. 任务分工明确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具体任务分工,建立明确的指挥体系。
5. 应急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事故报警、紧急疏散、救援抢险、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处理措施。
6. 应急资源明确应急预案中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调动和使用。
四、预案的执行和演练1. 预案的执行和应急响应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应急响应。
2. 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和培训,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 演练结果的评估和整改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监督与考核1. 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和整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详细介绍。
一、总则二、应急预案的编制(一)生产单位应组建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编制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员、职业卫生员等组成,人员结构应符合实际需要。
(二)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根据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的适用范围、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
(三)应急预案必须包含事故报告、事故紧急通知、应急队伍组织、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保障、应急设施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定期进行演练,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和管理(一)生产单位应设立应急预案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预案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预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生产安全和应急救援知识,熟悉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二)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生产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更新和演练,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发现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整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档案,要有备案登记制度,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报告。
所有人员都应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和技能。
(四)生产单位应建立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物资的完好性和及时性。
定期对设施和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一)生产单位应制定演练计划,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演练中要测试不同应急情况下的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发现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
(二)生产单位要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预案覆盖范围、预案组织体系、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整改,确保预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生产单位应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应急预案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预案编制依据、预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6月24日应急管理部第2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办法旨在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制度,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突发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响应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和单位。
二、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1. 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 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与企业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的变化相适应,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三、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应急措施等内容。
2.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部的职责、权限和人员配备,确保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应急响应工作。
3. 应急响应程序应详细规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报警、调度、救援和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协作关系。
4. 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应与企业生产规模和风险评估相适应,确保能够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
5. 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疏散撤离、暂时封锁、抢救伤员、隔离污染源等,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训练。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生产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2. 生产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1. 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检查其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 生产企业应定期邀请相关监管部门和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六、应急预案管理责任1. 生产企业应明确应急预案的管理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评估,并及时上报和备案。
七、附则本管理办法经企业领导班子讨论通过,并于审定后施行,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执行,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管理和实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一、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为了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的损失,制定和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二、修订的目的和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修订主要目的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修订的依据主要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通知三、修订的主要内容根据经验总结和实际情况,本次修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核在修订后的管理办法中,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核程序,明确责任人和审核人的职责,并加强对预案编制质量的把关。
3.2 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规定应急组织人员的配备要求,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员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置。
3.3 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明确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准备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物资和设备的仓储管理,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3.4 应急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环境的监测,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3.5 应急演练和评估加强定期应急演练和评估,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修订的实施和推广为了确保修订的管理办法得到有效实施和推广,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组织培训:开展应急预案修订的相关培训,提高各级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
2.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栏、企业网站等渠道,宣传修订的管理办法,引导企业认识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3. 考核督查:建立应急预案修订的考核机制,对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评估。
4. 信息交流: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修订的信息交流渠道,促进企业之间的经验共享和技术合作。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1. 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制定本管理办法。
2.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2.1 目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编制原则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坚持以下原则:•科学性:预案应基于科学的事故预测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救援措施;•系统性:预案应涵盖全面、连贯的救援流程和措施,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用性:预案应具备操作性,能够实际指导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更新性: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2.3 编制步骤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步骤如下:1.召集编制组成员,明确任务和职责;2.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生产设备情况、环境因素、应急救援资源等;3.进行事故预测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4.制定救援方案,包括组织架构、分工与协作、应急资源调配等;5.完善救援措施,包括救援流程、装备使用和应急通信等;6.确定预案的演练和评估计划;7.完成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并报审核。
3. 预案的组织管理3.1 责任部门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实施和监督。
3.2 上级指导应急救援预案属于跨部门和跨单位的工作,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3.3 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应做好协作配合工作,按照预案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3.4 审核与修改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修改后的预案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4. 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4.1 组建原则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配备合适的人员,包括专业救援队员和相关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装备和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变能力。
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第六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二)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三)应急救援措施;(四)应急保障措施;(五)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修订。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规模、危险性、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资源,并与上级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第九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应当充分考虑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条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和培训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备案材料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改正。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一、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制度1. 施工组织设计应全面、细致,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
2.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针对工程中的高危作业、特殊作业及新工艺、新材料作业编制,确保安全措施具体、有效。
3. 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流程:编制→内部审核→报批→修改→批准→发放。
4. 编审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5. 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须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制度1.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明确安全措施项目、实施时间、负责人及资金投入等。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结合工程实际,突出预防为主,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
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流程:编制→审批→实施→检查→整改→验收。
4. 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5. 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
6. 定期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优化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班组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特点、施工要求及安全措施。
2.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并有书面记录,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3. 安全技术交底应针对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进行,确保交底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施工过程中,如施工条件、工艺等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补充交底。
四、架体、设备安装验收制1. 架体和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施工要求。
2. 验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稿)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修订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后内容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是修订稿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落实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并负责应急预案中涉及到的应急职责、应急程序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和实施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规范要求结合本行政区域主要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组织、指导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可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制定具体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内部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和投产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应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的应急预案应纳入建设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及时根据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措施配置相应应急物资和装备把应急准备贯穿应急预案编制的全过程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本单位的风险分析情况;(四)有明确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具体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应急程序和预防次生、衍生事故的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简洁、准确和有效;(八)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承担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的主体责任不得全权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编制应急预案第十五条应急预案评审前应当组织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对预案进行桌面演练通过桌面演练来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公布第十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应急预案中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附有评审人员签字名单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评审应当邀请具有相应专业应急救援经验的人员参加同时邀请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参加评审人员与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组织本单位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建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库制定应急预案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第十九条应急预案的评审应重点从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具体评审指南或规范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执行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应急预案应当通过政务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备案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第二十四条中央企业总部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的各级分(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按照隶属或业务关系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行政许可部门备案抄送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无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或业务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二)评审人员的姓名、单位、专业、职称;(三)应急预案评审意见和结论;(四)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第二十六条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以及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二级企业达标验收的生产经营单位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时必须通过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取得备案登记表并将备案登记表作为申请必备材料之一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并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对审查通过后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存档管理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工作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和岗位应急程序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现场处置方案的要点和程序张贴在应急地点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第三十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本部门、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演练指导、监督和检查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预案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第三十一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演练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部门协同联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三十二条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行政区域或本行业(领域)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制定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本单位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实战演练并结合实际经常性开展桌面演练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第三十三条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开展演练评估工作总结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应急演练评估报告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与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建立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生产经营单位彼此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三十七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适用情况的评估分析评价其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实现应急预案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并编制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应急预案评估工作第三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本部门职责和组织机构等变化情况适时修订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全面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并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一)因单位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二)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三)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面临的风险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重要变化的;(五)重大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的;(六)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七)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预案发生变化的;(八)在生产安全事故实际应对处置中发现需要作出调整的;(九)在日常应急演练中发现需要作出调整的;(十)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第四十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四十一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作为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每年组织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情况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于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或抄袭其他单位应急预案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的;(二)未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应急预案全面修订的;(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四)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的;(五)未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六)未按照应急预案配置应急物资的;(七)全权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编制的第四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中不得以各种形式收取、摊派与之相关的费用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未编制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七章附则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监制第四十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制定、修订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XX年×月×日起施行XX年5月1日起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6月24日应急管理部第2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七、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八、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九、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十、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前款所列单位属于中央企业的,其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应急管理部;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本条第一款所列单位不属于中央企业的,其中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本款前述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经行政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海洋石油开采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经行政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海洋石油安全监管机构。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十一、将第二十七条第二项修改为:“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单位,应当提供应急预案评审意见”;将第三项修改为:“应急预案电子文档”。
十二、将第三十二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在第三十三条增加两款,分别作为第二款、第三款:“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抽查;发现演练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十四、将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修改为“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
十五、将第三十六条第三项修改为:“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删除第五项;将第六项改为第五项,并修改为“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的”;将第七项改为第六项。
十六、将第四十五条第一项中的“风险评估”修改为“风险辨识、评估”;删除第三项;将第四项、第五项、第七项分别改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将第六项改为第五项,并修改为“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的”。
在第四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等部门依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七、将第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将第四条第二款中的“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修改为“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将第二十九条中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将第三十九条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将第四十三条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将第四十四条中的“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等部门”;将第四十六条中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修改为“应急管理部”。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八条:“对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科研机构、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九、将第四十八条修改为第四十九条。
本决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