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协议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osi 各层协议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网络通信的参考模型。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以下是OSI模型中的每个层次及其对应的协议: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网络物理连接,通过传输位流实现数据传输。
相关协议有:- IEEE 802.3(以太网)- IEEE 802.11(Wi-Fi)- RS-232(串口)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在物理连接上建立可靠的传输通路。
相关协议有:- Ethernet(以太网)- PPP(点对点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
相关协议有:- IP(Internet协议)-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相关协议有:-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对话)。
在实际应用中,会话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协议完成。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在实际应用中,表示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协议完成。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等。
相关协议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以上是OSI模型中每个层次的协议示例,各个协议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础。
总结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特点doc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它用于将网络通信分成七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中基础性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
在网络通信中,物理层可以处理传输介质的特性,包括电压、传输速率、光信号等等,以及数据传输前后的物理连接和拆卸。
物理层所使用的协议和标准主要涉及到以太网、无线电、红外等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它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路由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将传输介质的物理性质抽象为统一的逻辑。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包括了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等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它将数据从通信协议的内部来源传输到目标地址。
网络层主要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路径和传输方式。
网络层协议包括了IP、ICMP、IGMP等等。
传输层主要负责电脑之间传输数据。
它在端到端通信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此外,传输层还负责流量控制、错误纠正和数据复制的功能。
传输层协议包括了TCP、UDP等等。
会话层提供了一系列数据传输的控制和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创建、管理和维护电脑之间的会话和连接状态。
在会话过程中,会话层可以控制数据流的方向、数据分组的大小以及协调多个线程之间数据的交换。
会话层协议包括了NFS、SQL等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表示和编码。
它将数据转换为可读的格式,并将其编码为特定的协议,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
表示层还负责加密和解密数据,并通过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来减少网络流量。
表示层协议包括了JPEG、MPEG等等。
应用层是最高级别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电脑之间应用程序的交互。
应用层主要提供了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和输入输出设备,允许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这一层负责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位,它为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位流建立规则,这一层定义电缆如何连接到网卡上,以及需要用何种传送技术在电缆上发送数据;同时还定义了位同步及检查。
这一层表示了用户的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实际连接。
它实际上与任何协议都不相干,但它定义了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访问方法。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向下直接与物理传输介质相连接。
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连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设立物理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二进制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以便对高层协议有最大的透明性。
ISO对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做了如下定义: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允许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的传输。
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传输。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理层主要特点是:1.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2.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与规程的特性。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这是OSI模型中极其重要的一层,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一个帧是放置数据的、逻辑的、结构化的包。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数据链路层还支持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卡所用的软件驱动程序。
桥接器的功能在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以下基本的服务:1.数据链路建立、维护与释放的链路管理工作;2.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帧的传输;3.差错检测与控制;4.数据流量控制;5.在多点连接或多条数据链路连接的情况下,提供数据链路端口标识的识别,支持网络层实体建立网络连接;6.帧接收顺序控制" 第三层:网络层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
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一种用于理解和描述计算机网络协议和通信体系结构的抽象模型。
每一层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可靠的网络通信。
以下是每一层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职责: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负责定义和管理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
它处理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数据位的编码、电压级别和时序。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检测。
它将数据分成数据帧,并在物理层上进行传输。
还负责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职责是路由数据包,决定数据包如何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它实现了逻辑寻址,将数据包传送到适当的目标主机或子网。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在源和目标之间可靠传输。
它使用端口号来标识应用程序,并提供流控制和错误检测。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会话,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它提供了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允许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加密和压缩,以确保数据的格式和表示对于接收方是透明的。
它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加密解密等任务。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包含各种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和文件传输工具。
它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层,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和协议,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这七个层级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的功能都明确定义,且各层之间的界限清晰。
数据从上层传递到下层,经过一系列处理和封装,最终通过物理层进行传输。
在目标主机上,数据经过逆向处理,逐层解封装,然后传递给目标应用程序。
OSI七层模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理解和描述计算机网络协议和通信的方法,有助于不同厂商和组织之间更好地理解和交流网络设计和实现。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一、OSI参考模型在整个参考模型中,下层是为上层提供服务。
二、TCP/IP常见的协议(一)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指定相应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传输层所使用的端口等。
应用层的PDU被称为Data(数据)。
Telnet:端口号23,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远程接入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通过Telen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用户在客户端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在服务器端运行。
FTP:端口号20、21,使用传输层TC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文件的下载和上传,采用C/S((主机/服务器)结构。
TFTP:端口号69,使用传输层UDP协议,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一般用在管理平台,可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一些设备信息上传到网管平台HTTP:端口号80,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
SMTP:端口号25,使用传输层TCP协议,邮件传输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进行访问网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匹配IP地址(二)传输层传输层协议接受来自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封装上相应的传输层头部,帮助其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端口号的取值范围:0-655350-1023:知名端口号,发送过程中会在发送端随机匹配一个端口号,并且是在1023之外未使用的。
传输层的PDU被称为Segment(段)1.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传输前先建立连接,之后才可以传输,传多少接收多少,丢包之后重传确保全部收到。
使用场景在文件传输或者文档传输中使用。
(1)TCP的建立-三次握手A.主机1向主机2进行syn(查询B.主机2向主机1进行syn查询,ACK确定C.主机1进行ACK确定----------TCP连接建立--------------(2)TCP四次挥手A.主机1向主机2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B.主机2向主机1发送ACK确认C.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D.主机1向主机2发送ACK确认----------TCP连接断开--------------(3)TCP序列号与确认序列号序列号:对包进行排序,根据序列号确认序列号:对收到的包进行确认A.主机1向主机2发送3000的数据包,最大数值需要1500包,进行分段传输,0-1499,1500-2999B.主机2收到包后向主机1进行发送确认序列号,未收到或者丢包,主机2会向主机1再次发送所丢失的包进行重传。
OSI七层模型由低到高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0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丁•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丁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 EIA/TIA RS-449、V. 35、RJ-45、 fddi令牌环网等。
第一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802.2、802. 3ATM. HDLC、FRAME RELAY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三层:网络层 IP、IPX、APPLETALK. ICMP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OSI 七层模型及其对应的协议OSI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如下表所⽰:1 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使其上⾯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送⽐特流”表⽰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特流没有发⽣变化,对传送的⽐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层,负责建⽴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
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在计算机⽹络中由于各种⼲扰的存在,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
因此,这⼀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法。
该层通常⼜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层。
1)MAC⼦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络中多⽤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完成⽹络介质的访问控制; 2)LLC⼦层的主要任务是建⽴和维护⽹络连接,执⾏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链路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具体⼯作是接收来⾃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并封装成帧,传送到上⼀层;同样,也将来⾃上层的数据帧,拆装为位流形式的数据转发到物理层;并且,还负责处理接收端发回的确认帧的信息,以便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络层⽹络层(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层,也是通信⼦⽹的最⾼⼀层。
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提供服务。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或分组通过通信⼦⽹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OSI参考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1977 年提出的一种网络通信架构。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负责控制电子信号(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中的传输。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传输与接收、提供硬件接口、传输媒介的选择及物理拓扑的建立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传输介质上的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块(帧),并提供数据块的可靠传输,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
其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数据的流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负责在网络上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包的传输、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的分段和重组、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并提供数据注销和恢复、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其主要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管理和终止、数据的同步和校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压缩和加密,以及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数据的压缩和加密、数据的校验和恢复等。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上层的层次,与用户直接交互,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而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1. 第一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Bit Flow)。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方式、电压标准、传输介质等。
如果物理层存在问题,整个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拆分,然后以帧的形式传输。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进行转发。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和逻辑传输等。
网络层的存在让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全球传输。
4.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为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TCP、UDP等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分节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5.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
它的功能包括让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建立会话、同步数据传输和管理数据交换等。
6.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把数据转换成能被接收方识别的格式,然后进行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7.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顶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电流信箱、文件共享等。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用户的各种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层与网络进行通信。
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标准,它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层以便管理和开发。
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
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些层次的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OSI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七层模型是198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用于网络通信的技术框架,它定
义了网络设备在传送信息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OSI 七层模型由底至上分为
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对应一个不同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它们的功能是由
下层以及上层组成的,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应用、协议和标准。
OSI模
型的最底层是物理层,从上层到底层可以按照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
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它自己的功能,每一层都独立的为网络提供一种独特的功能,这样不同的网络就能够共享
同一应用程序的服务,从而实现最大的性能和最佳的可移植性。
一、物理层的功能
物理层是网络通信最底层的层次,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层次,这一
层次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硬件部件,并确定网络技术的传输媒介,其中物理
层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比特流的传输形式。
它还规定了计算机如何使用
这些媒介,如何表示和编码数据,连接设备及连接方法,物理层的典型服
务有:提供比特流的硬件连接、数据比特的表示格式、能力发送和接收比特。
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及协议讲解协议方信息:协议方A:________________协议方B:________________ 。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
邮箱:________________ 。
协议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 。
亲爱的各位同仁,今天我们来聊聊那神秘而又不失优雅的OSI七层模型。
哦,对,你没听错,这可不是什么高深的数学公式,而是网络世界的基石!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从头到尾,轻松搞懂这七层的精彩世界吧!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负责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想象一下,没了交通工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无趣呀!在这个层面上,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都是它的好朋友。
协议有:Ethernet、USB、DSL等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我们来到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的工作就像是一个严谨的门卫,确保在网络上发送的数据是完整的,没被损坏。
它处理物理地址,比如MAC地址,确保数据包能顺利通过。
常见的协议有:PPP、Ethernet(对,它又来了!)。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导航系统,负责找到数据的最佳路径。
这一层处理逻辑地址,也就是IP地址,确保数据包能在复杂的网络中找到家。
常见的协议有:IP、ICMP (别担心,这不是怪兽的名字!)。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可以说是网络的快递公司,负责确保数据包按顺序、安全地送达。
想象一下,快递小哥把你的包裹送错了,那可真是让人抓狂!它主要的协议有:TCP(可靠性极高)和UDP(速度快,但有风险)。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
它像是一个聊天记录,确保双方的交流不会被打断,确保数据的连贯性。
没有它,我们的网络会议可真是糟糕透了!协议有:RPC、PPTP等。
第六层:表现层表现层就像是网络的翻译官,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
这一层确保不同类型的数据能被正确理解,就像一个人在不同语言间切换。
OSI七层模型详解1. OSI简述 OSI是⼀种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2.OSI七层协议2.1 物理层 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层,它虽然是最底层,但是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
通信⽤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成。
⼀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物理连接。
所谓的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的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的通过,⼆是要提供⾜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能通过的⽐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式能满⾜点到点,⼀点到多点,串⾏并⾏,半双⼯和全双⼯,同步和异步传输的需要。
2.2 数据链路层 定义: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常用的一种标准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过程。
该模型把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一种特定的功能,通过明确的接口和协议与相邻层次进行通信。
下面将介绍每个层次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应用要点。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比特流转化为物理信号,并在物理链路上传输。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传输速率、传输介质、信号编码和调制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递数据帧。
其中包括了分帧、物理寻址、差错检测等功能。
它还负责解决在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所遇到的问题。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WLAN)。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的网络。
其主要功能是为数据报文选取合适的路由和转发,实现跨网络的递送。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IP协议、路由选择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组发送和接收数据,确保数据能够完整无误地到达目标。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管理和维护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
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以及管理会话中的同步和流量控制。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会话管理和会话同步等。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处理数据的格式和编码问题,以确保通信双方能够正确解释和解码数据。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 参考模型表格OSI的七层结构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七层协议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模型,用于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是网络通信领域最为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
它定义了传输介质、电压标准、接口类型等物理规范。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比特流转化为物理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接收端。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向上层提供一种可靠的传输机制,以保证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织为帧,并为每个帧添加校验和,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此外,数据链路层还可以进行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整个协议模型的核心层,负责实现网络互联和数据的路由选择。
网络层将数据报文分组转发到目标节点,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路径选择和传输控制。
此外,网络层还提供了网络地址分配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了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它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并对数据进行分组和排序,以确保数据在目标端的正确接收。
传输层可以使用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来实现可靠传输和非可靠传输。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管理和控制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会话层在数据传输前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以确保通信的有序性和可靠性。
它还提供会话恢复和数据同步等功能。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将数据从应用程序的格式转换为网络传输的格式,以便于网络传输和接收端的解析。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加密、数据编解码等。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 参考模型表格OSI的七层结构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
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
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
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网络层将解封装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提取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
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
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
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OSPF等。
网络层主要功能: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终止网络连接;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差错检测与恢复;排序,流量控制;服务选择;网络管理;网络层标准简介。
网络层主要设备:路由器第四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
但是,当你谈论TCP 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
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
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
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
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但是很重要的一层。
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
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
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
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
此外传输层还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屏蔽通信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异。
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
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
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
传输层服务分成5种类型。
基本可以满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种不同需要.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
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面对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恢复最后的差错等。
会话层同样要担负应用进程服务要求,而运输层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给运输层功能差距以弥补。
主要的功能是对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
要完成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务单元功能组合,已经制定的功能单元已有几十种。
现将会话层主要功能介绍如下.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选择需要的运输服务质量参数(QOS);对会话参数进行协商;识别各个会话连接;传送有限的透明用户数据;数据传输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两个会话用户之间实现有组织的,同步的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为SSDU,而协议数据单元为SPDU。
会话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是将SSDU转变成SPDU进行的。
连接释放连接释放是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
会话层标准为了使会话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也为了便于其它国际标准参考和引用,定义了12种功能单元。
各个系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务单元为基础,选配其他功能单元组成合理的会话服务子集。
会话层的主要标准有"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和"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例如图像格式的显示,就是由位于表示层的协议来支持。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通过 OSI 层,信息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程序传输到另一台的应用程序上。
例如,计算机 A 上的应用程序要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 B 的应用程序,则计算机 A 中的应用程序需要将信息先发送到其应用层(第七层),然后此层将信息发送到表示层(第六层),表示层将数据转送到会话层(第五层),如此继续,直至物理层(第一层)。
在物理层,数据被放置在物理网络媒介中并被发送至计算机 B 。
计算机 B 的物理层接收来自物理媒介的数据,然后将信息向上发送至数据链路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再转送给网络层,依次继续直到信息到达计算机 B 的应用层。
最后,计算机 B 的应用层再将信息传送给应用程序接收端,从而完成通信过程。
下面图示说明了这一过程。
OSI 的七层运用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来和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对应层进行通信。
这些控制信息包含特殊的请求和说明,它们在对应的 OSI 层间进行交换。
每一层数据的头和尾是两个携带控制信息的基本形式。
对于从上一层传送下来的数据,附加在前面的控制信息称为头,附加在后面的控制信息称为尾。
然而,在对来自上一层数据增加协议头和协议尾,对一个 OSI 层来说并不是必需的。
当数据在各层间传送时,每一层都可以在数据上增加头和尾,而这些数据已经包含了上一层增加的头和尾。
协议头包含了有关层与层间的通信信息。
头、尾以及数据是相关联的概念,它们取决于分析信息单元的协议层。
例如,传输层头包含了只有传输层可以看到的信息,传输层下面的其他层只将此头作为数据的一部分传递。
对于网络层,一个信息单元由第三层的头和数据组成。
对于数据链路层,经网络层向下传递的所有信息即第三层头和数据都被看作是数据。
换句话说,在给定的某一 OSI 层,信息单元的数据部分包含来自于所有上层的头和尾以及数据,这称之为封装。
例如,如果计算机 A 要将应用程序中的某数据发送至计算机 B ,数据首先传送至应用层。
计算机 A 的应用层通过在数据上添加协议头来和计算机 B 的应用层通信。
所形成的信息单元包含协议头、数据、可能还有协议尾,被发送至表示层,表示层再添加为计算机 B 的表示层所理解的控制信息的协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