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府与资源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研究的内容: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动既不能忽视收益与成本,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前提和目标。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有时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3、政府定义以及政府的四个层次是什么,政府: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特定区域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政府含义的四个层次:? 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各厅局、附属机构;? 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统一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性公共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包括国有和公营):? 一般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性公共企业+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
政府的经济行为:? 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 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如何,财政学研究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公共经济学的前身。
财政学的研究局限于财政收支,特别关注于税收。
公共经济学的传是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他在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院里: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概念。
行政资源配置与管理行政资源是指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拥有和掌握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行政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是指政府如何有效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部门和领域,以实现政府的治理目标和公共利益。
一、行政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行政资源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多种形式。
财政资源是政府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它来源于税收、国债和各种专项资金等渠道,用于满足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需求。
人力资源是政府重要的支撑力量,政府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人才,以维护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物质资源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它们对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资源则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政府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管理,以支持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活动。
行政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资源是政府的专属资源,在资源配置和管理过程中,政府拥有主导权和调控权。
其次,行政资源具有稀缺性,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导向,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资源。
再次,行政资源的配置和管理需要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保障资源分配的公共利益性和社会效益性。
此外,行政资源具有高度集中化和分布广泛的特点,涉及到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二、行政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行政资源配置和管理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资源配置应遵循科学决策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和政策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资源分配。
其次,公平与效率原则是行政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在保障资源分配公平的前提下,追求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再次,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要求政府在资源分配中优化资源的组合,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此外,资源分配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兼顾未来发展和资源保护的需要。
在行政资源配置的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政府可以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来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制定预算计划,确定不同部门和项目的资源分配。
政府工作规范标准下的公共资源分配原则在政府工作规范标准下,公共资源分配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公共资源分配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一套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公共资源的分配。
本文将从政府工作规范标准的角度探讨公共资源分配原则。
一、公正合理原则公正合理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政府工作的基础。
政府在分配公共资源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合理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政府的分配决策应该公正透明,不偏不倚地满足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并且要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调节原则市场调节是公共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资源的分配,通过竞争机制来分配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拍卖、竞标等市场化方式来分配资源,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制度来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效益优先原则效益优先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政府在分配公共资源时,应该优先考虑资源的效益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政府需要明确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根据资源的效益和社会价值来进行分配。
政府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分配。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公共资源分配的长远目标。
政府在分配公共资源时,应该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避免不可逆的损耗和浪费。
政府还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公共资源分配的重要环节。
政府在分配公共资源时,应该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资源的决策和分配过程。
政府需要加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让公众了解资源的分配情况,并且可以对分配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二章资源配置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而这些资源要用来满足的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资源如何最优配置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1、资源的含义(1)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基本假设:①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②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体力/脑力);资本;企业家才能;信息;时间(2)选择( Choice ) :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各种用途之间作出选择。
这是稀缺的结果。
--------- 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面临选择问题。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作出一种选择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最高价值(收益)。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的真实代价。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必须进行选择,在多种用途中间选择,这样就产生了资源配置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愿望。
这就引申出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即产品如何分配,应首先满足哪些人的欲望?2、狭义的资源配置的含义狭义的资源配置是指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
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
假设一个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 黄油和大炮,在既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如下表:•经济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原因:资源总量增加、技术进步、灾害等•表现为:生产可能集的扩大(或者缩小)不同的经济制度对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
资源分配与规划资源分配与规划是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一个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与规划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等,而资源的利用方式将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首先,资源分配是指社会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是资源分配的核心问题。
资源的分配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指标进行,需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以及政府规划来确定分配的比重和方向。
合理的资源分配是社会经济顺利运转的基础,也是保障社会公平和适应性的前提。
其次,资源规划是在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制定长远规划和政策,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资源规划需要依据资源的种类、地域分布和特性来进行,通过科学的研究和预测,合理确定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向。
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分配和规划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监管者,需要建立负责任的资源管理体系,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企业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积极拥抱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
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从小事做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资源分配与规划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和规划,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资源的珍贵,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节约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三者共赢的目标。
社会权力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日益关注权力对资源的分配是否公正。
社会权力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权力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一、政府权力与资源分配政府在社会中拥有最高的权力,在资源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的资源分配决策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政府的权力是否存在滥用和偏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资源分配很容易偏向于某些利益集团,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反,如果政府权力过于分散,资源分配可能会出现混乱和不公平现象。
因此,建立健全的政府权力结构,确保政府资源分配决策的公正性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二、企业权力与资源分配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也拥有相当的权力。
企业的权力结构对资源分配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大型企业为例,企业高层管理者对资源分配具有重要决策权。
若企业权力结构不健全,管理者可能会滥用权力,将资源分配给他们自己或家族成员,而忽视其他员工的权益。
这将导致企业内部不公平和员工动力的下降。
因此,建立透明、公正的企业权力结构,保障员工的权益,是实现资源分配公平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团体权力与资源分配除政府和企业外,社会团体也具有一定的权力,其权力结构对资源分配同样产生影响。
例如,工会作为代表劳动者权益的社会团体,通过与企业谈判和斗争争取更好的资源分配。
然而,如果工会权力过于强大,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额外压力和经济负担,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平衡点,促进社会团体与其他权力结构的合作与共赢,是实现资源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四、个人权力与资源分配个人权力结构同样对资源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中存在不同的个人权力,如权贵、富豪、专家等。
这些个人权力的存在可以通过影响政府决策和企业资源分配来实现资源的倾斜。
然而,如果个人权力过于集中,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因此,加强法制建设,保障每个人的权力平等和公正,才能够实现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合理。
资源分配机制一、概述资源分配机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单位。
在各个领域中,资源分配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资源分配机制的定义、目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资源分配机制的定义和目的2.1 定义资源分配机制是指社会经济中用于分配各种稀缺资源的规则和程序。
它是经济体制建设、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制度安排。
2.2 目的资源分配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平、有效、高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社会经济的不同需求。
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能够保障各方的利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影响资源分配的因素资源分配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等。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3.1 政府政策政府作为重要的资源分配主体,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资源的合理分配。
政府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资源的优先级和分配方式。
3.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需关系的平衡与否将直接影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式。
3.3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资源分配机制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差异性来调整资源的分配比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3.4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资源分配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进步的推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方式。
四、常见的资源分配机制4.1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资源分配的常见方式,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以价格为信号,将资源配置给需求最旺盛的个体或单位。
4.2 计划机制计划机制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和调控资源分配的方式,通过政府制定计划和指导意见,来引导资源的分配方向和比例。
4.3 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让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进行竞争,以获取资源分配的机会。
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和潜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5、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它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7、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2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3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是什么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2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1、什么是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2、什么是庇古税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3、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1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2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4、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是什么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2“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3“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2、直接民主3、投票悖论4、票决循环5、阿罗不可能定律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3、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A、AB、BC、CD、B和C三、简答题1、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2、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四、论述题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2、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3、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 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 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4、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 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 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 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5、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三、简答题1、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2、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四、论述题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第六章政府支出概述习题一、名词解释1、政府支出相对量2、购买性支出3、转移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政治性因素B、经济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D、国际性因素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D、支出的目的不同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D、机会成本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盈利性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五、论述题1、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2、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二、单项选择题1、B2、D3、A4、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BC4、ABC5、ABCD6、ABC四、简答题1、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2、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五、论述题1、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2、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第七章政府购买性支出1、什么是公共投资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2、什么是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3、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政府涉入的原因是:1、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2、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4、财政投融资的特点是什么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5、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是什么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1、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第八章政府转移性支出1、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风险分担功能;2、收入再分配功能;3、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分别是什么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4、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5、什么是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6、试述财政补贴对经济有哪些影响和局限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7、我国财政补贴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政补贴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第九章政府收入概述1、什么是政府收入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2、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关系的意义是什么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3、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4、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1、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2、收入分配政策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3、。
政府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预算,以确保公共财政健康稳定,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保障。
同时,政府还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对政府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进行探讨。
首先,政府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财政的稳定与健康。
政府通过编制预算计划,明确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管理。
只有做好预算管理,才能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大的风险,保证公共财政的稳定。
此外,预算管理还能够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使公众对政府的财务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
其次,政府的预算管理要紧密结合资源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资源是有限的,在分配中需要遵循公平原则,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政府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地进行资源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不同领域的经济政策和投资计划,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优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资源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各个地区和领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
同时,政府还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优先发展领域,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提升社会各个领域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政府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预算管理和资源分配的重要内容,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从事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行动,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合理预算管理和资源分配,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政府预算管理与资源分配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政府才能确保财政稳定和公共服务的顺利提供。
同时,政府还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公正地进行资源分配,促进公平、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与市场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
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不同的力量,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资源的分配上,政府和市场又存在着不同的分配模式,不同的分配模式更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真正发挥出政府和市场在分配方面的作用。
政府与市场对资源的分配政府和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分配机制,政府通过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等手段,将资源进行分配。
而市场则通过价格机制、供需关系等手段,完成资源的分配。
在这两种分配机制中,市场是比较自由的分配机制,政府则比较集中和权力强大。
市场的分配方式强调效率,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而政府的分配方式则强调公平,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政府在资源分配上的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对资源进行分配。
政府在资源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公共交通、道路、桥梁、水利等。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三、对国家财政收支的控制,如税收、福利的分配等。
四、对环境、资源等非经济因素的调控,如土地、水资源的分配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社会福利和公平。
政府的资源分配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场在资源分配上的作用市场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分配方式,它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将资源进行分配。
市场在资源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的供求状况,通过价格反映市场对不同资源的需求情况。
二、流动性,不同资源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金,实现流通。
三、利润动机,追求利润的企业会通过创新,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自动调节机制,市场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自动调节资源供需状况。
市场在分配上的作用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高效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市场的分配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政府与市场的对立和统一在现实中,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分配方面时常会出现对立和冲突。
社会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源分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权力结构和经济资源分配紧密相连,共同塑造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权力结构主要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构成,而经济资源的分配则涉及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权力结构和经济资源分配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权力结构对经济资源分配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作为掌握最高政治权力的组织,具有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职责。
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和监管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
税收是政府获取经济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税收的调节,政府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
财政支出则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例如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监管则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以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因此,政府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资源分配功能,可以通过权力结构来调整和平衡社会的经济格局。
其次,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对经济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赚取利润,并以此进行再投资和扩张。
企业的资源分配决策往往受到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以及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高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承担着雇佣劳动者和支付工资的责任,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体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因此,企业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资源分配者,其决策和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社会组织也是社会权力结构和经济资源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工会等,它们代表着特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社会的决策和资源分配中来。
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力与其组织能力和代表性密切相关。
一些强大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和政策倡导来推动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因此,社会组织在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力量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经济资源分配。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来说,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源分配的平衡至关重要。
经济学原则知识:资源分配原则——如何分配有限资源在任何社会中,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成为每个社会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资源分配原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福利,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和经济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资源分配原则,并阐述其各种分配方式及其实际运用,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市场机制及其特征市场机制是最常见的资源分配原则,市场机制的基础是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便会下降,而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便会上升,最终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来引导生产者生产与供应者供应。
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价格机制: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来的。
价格能够起到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当市场上的需求量增加,则生产者会增加生产力,供给量便会增加,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
价格机制对于资源分配来说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效率高: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生产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透过价格同步理解供求关系,通过供求关系的协调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3、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强调自由竞争的原则,这样可以鼓励生产者在竞争中提高生产效率。
自由竞争过程中将会有坚强的、优秀的生产者竞争胜出,使更多的资源流向这些高效的企业,达到了最大效益。
二、政府干预及其影响政府介入是经济学中的另一种资源分配原则。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政策、 legislation的手段来调控市场,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公正性、效率,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政府干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税收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资源的分配。
比如对某些商品征收高额的税费,消费者便会减少购买,达到了政府调节市场的目的。
2、福利政策:福利政策是为了保护较弱的群体的利益。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来提高收入水平,减轻赤贫人口的负担。
通过补贴、养老保险、住房补助等方式,来弥补财政不平衡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以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的提高和改进。
而资源分配则是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资源作为支撑。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资源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不同的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同的作用,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
合理的资源分配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对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需求会逐渐增加,这就要求资源分配必须更加公平合理。
如果资源分配不当,将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改进资源分配机制,确保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并惠及全体人民。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的挑战虽然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源分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则是无限的。
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如何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难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三、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的对策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在资源分配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