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3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课前导学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可分为、,并伴随着γ射线放出.2.分类:(1)α衰变:铀238发生α衰变的方程为:,每发生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和两个组成的粒子(即氦核).(2)β衰变:钍234发生β衰变的方程为:,每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变成时放射出一个(核内110011n H e -→+). (3)γ射线是伴随衰变或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3.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和都守恒.注意: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原子核的半衰期.2.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3.特征:半衰期由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或状态无关.新知探究一、原子核的衰变〈情景1〉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道教吕祖(吕洞宾),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立刻,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情景2〉晋朝初年,南昌人许逊被朝廷任命为旌阳县令,他看到很多老百姓的租税交不了,非常同情他们,用点石成金的法术,免去百姓的租税.〔思考与讨论1〕以上情景都是“点石成金”的传说,那么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答:.【教师说明】1.衰变: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2.科学、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原来就是原子核的衰变.3.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思考与讨论2〕铀238核α衰变方程如何表示?答:.【教师说明】1.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1)质量数守恒(2)核电荷数守恒2.α衰变的一般方程:He Y x 424-A 2A z +→-z3.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4.核反应的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思考与讨论3〕钍234核(Th 23490)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β粒子(e 01-)而变成Pa 23491(镤),那它进行的是β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答:.【教师说明】1.β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变但核电荷数应加1.2.β衰变的一般方程:e Y x 01A 1A z -++→z〔思考与讨论4〕原子核里没有电子,那么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哪里?答:.【教师说明】1.这个电子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β衰变,其转化方程:e H n 011110-+→ .2.γ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通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3.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典题精析1. 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解析]铅核核子数比钍核核子数少24个,而不是中子数少24个,A 项错;铅核质子数为82,钍核质子数为90,故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 项对;钍核的衰变方程为:23290Th→20882Pb +x 42He +y -10e ,式中x 、y 分别为α和β的衰变次数.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 4x+208=232,2x-y+82=90,联立两式得x=6,y=4,即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项错而D 项对.[答案]BD点评:根据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的特点,可依据反应原子核与最终原子核的质量数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计算出电荷数的改变,由其差值可确定β衰变的次数.二、半衰期〈情景3〉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即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有一定的时间.我们有病时服用的不同药物在体内半数发生衰变也有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决定医生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思考与讨论5〕阅读课本第71页 “半衰期”部分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有什么规律?2.用什么物理量描述?3.这种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学生可参考课本71页上的氡的衰变图,教师引导)答:.【教师说明】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2.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3.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思考与讨论4〕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相同吗? 答:.▲典题精析2.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解析]原子核衰变后变成新核,新核与未衰变的核在一起,故半衰期并不是原子核的数量、质量减少一半,故A 错B 正确;衰变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常用其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故C 错D 正确.[答案]BD点评:一种元素的半衰期与这种元素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者加压,增温均不会改变.三、有关半衰期的计算〔思考与讨论6〕用N 0、m 0分别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目和质量,N 、m 分别表示衰变后剩余的原子核的数目和质量,T 为半衰期,t 表示衰变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那么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答:.▲典题精析3.设镭226的半衰期为1.6×103年,质量为100 g 的镭226经过4.8×103年后,有多少克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的镭变为铅206,则此时镭铅质量之比为多少?[解析]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g m m Tt 5.12g 81100210=⨯=⎪⎭⎫ ⎝⎛= 已衰变的镭的质量为(100-12.5) g =87.5 g设生成铅的质量为m ,则226∶206=87.5∶m得m =79.8 g所以镭铅质量之比为125∶798[答案] : 125∶798点评:要理解半衰期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在表达式021m m T t⎪⎭⎫ ⎝⎛=中,m 是指剩余的原子核的量,而不是衰变的量.。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历史以及基本概念。
2.掌握放射性元素的三种衰变方式: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3.理解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原子核衰变方式解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2.能够计算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
3.能够解释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模式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放射性元素的基本概念1.1 活动度的定义放射性元素有放射线的特性,放射线的强度可以通过活动度表示,活动度单位为贝可(Bq)。
1.2 单位换算活动度的单位还可以用居里(Ci),1 Ci=3.7×10^10 Bq。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模式及计算方法2.1 α衰变α粒子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重粒子,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的过程。
α放射线在物质中的透射性比β、γ线低得多。
2.2 β衰变β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的过程,β粒子带一个负电荷。
β衰变可以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两种类型。
2.3 γ衰变γ衰变是放射性元素放出γ光线的过程,γ光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
计算方法:放射性元素衰变和衰变速率的计算:N=N0e^(-λt),λ=A(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数的变化)/N,A=λN3.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及应用3.1 半衰期的定义半衰期指放射性元素衰变至原核数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2 半衰期的计算T1/2=ln2/λ 3.3 半衰期的应用半衰期广泛应用于放射性元素的选择、安全及治疗等各方面。
五、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4.讲解和实例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课后作业1.看视频:了解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危害。
2.计算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并解释其规律。
第2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2.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快慢,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4.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知识点1 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则核电荷数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分类(1)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
(2)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
3.衰变方程α衰变:23892 U →23490Th +42 He 。
β衰变:23490Th →23491Pa +0-1 e 。
4.衰变规律(1)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
[判一判]1.(1)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核的质子数减少2,而质量数减少4。
( ) (2)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的质量不变。
( ) (3)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 ) 提示:(1)√ (2)× (3)√知识点2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决定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判一判]2.(1)半衰期就是放射性元素全部衰变所用时间的一半。
()(2)半衰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控制。
()提示:(1)×(2)×知识点3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或者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了一个质子。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147N+42He→178O+11H。
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知识点4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定义:很多元素都存在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衰变的概念,知道原子核衰变时遵守的规律.
2.知道α、β衰变的实质,知道γ射线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什么是半衰期,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阅读课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
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总结连续衰变的规律和计算方法,带给学生自我体验的快乐。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α、β衰变的实质及衰变规律
教学难点:参半衰期概念的理解和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手段:探究、自主推导、数学归纳
教学环节:
板书设计(学生填写,用于总结本节知识) 一、α、β衰变的实质
1、α衰变的实质核反应方程 H
e
n H 1
21
01122→+
2、β衰变的实质核反应方程 e H n 0
11
11
0-+→ 二、放射性元素的连续衰变规律
Y X D C B
A
→+m 42He +n 0
-1e
列式:B=D+4m A=C +2m-n 三、元素半衰期的应用
元素原质量m ,剩余质量 T t
m m )21(0=
元素原子核个数N ,剩余原子核数 T t
N N )2
1
(0=。
高中物理 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案新人教选修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案新人教选修3-5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教学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知识梳理一、原子核的衰变1、概念:原子核由于放出_____、α粒子___或_____β粒子___而转变为___新原子核_______的现象、2、衰变分类: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_____α衰变___、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__β衰变______,而______ γ射线__是伴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3、衰变方程举例(1)α衰变:U―→Th+He(2)β衰变:Th―→Pa+e二、半衰期(τ)1、概念: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半数____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描述的是大量原子核的___统计___规律、2、特点:与放射性无素的物理、化学状态__无关____,只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不同的元素有____不同__的半衰期、3、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断时间、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并不表明原子核内有α粒子或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就变成新的原子核”、1、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2、衰变方程示例:α衰变:X―→Y+He;β衰变:X―→Y+e、3、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1)α衰变: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2)β衰变: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4、衰变次数的确定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表示该过程的方程为X―→Y+nHe+m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α、β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特点如下表:α衰变X―→Y+He两圆外切,α粒子半径大两圆的切点即为原子核起初静止的位置β衰变X―→Y +e两圆内切,β粒子半径大典型例题剖析:例1、(xx宁夏高考)天然放射性元素Pu经过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次β衰变,最后变成铅的同位素__________、(填入铅的三种同位素Pb、Pb、Pb中的一种)[解题指导]根据衰变规律只有α衰变才能使质量数减少,且每次衰变减少质量数4,故Pu与Pb的质量数之差是4的整数倍,经验证明生成物是Pb;由于质量数减少了239-207=32,故发生=8次α衰变,因每次α衰变核的电荷数减少2,故由于α衰变核的电荷数应减少82=16,而Pb的电荷数仅比Pu核少了94-82=12,说明发生了16-12=4次β衰变、答案:8 4 Pb例2、为测定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瓶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 m3的水,并测得每分种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解题指导]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的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 m3,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可得=,由半衰期公式得:m=m0(),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解得水库存水量为Q=2、5105 m3、答案:2、5105 m3例3、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19-2-1所示,则()A、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原来放射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0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D、α粒子和反冲粒子的速度之比为1∶88[解题指导]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由于初始总动量为零,末动量也为零,则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释放的α粒子和反冲核均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且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Bqv=,R=、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Q,则对α粒子:R1=对反冲核:R2=由于p1=p2,R1∶R2=44∶1,得Q=90、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B、C正确、自主练习:1、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变成F,再经β衰变变成G,再经α衰变变成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FGH,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QRS;已知P与F是同位素,则(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2、图19-2-4K-介子的衰变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是带负电的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9-2-4所示,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为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1∶1B、1∶2C、1∶3D、1∶63、一小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液体,它每分钟衰变6000次、若将它注射到一位病人的血管中,15 h后从该病人身上抽取10 mL血液,测得此血样每分钟衰变2次、已知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 h,则此病人全身血液总量为多少L?4、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铀238核,发生α衰变时,α粒子与新核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若α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6、510-18 s,向心加速度为3、01015 m/s2,求衰变后新核的周期、向心加速度各是多少?5钚的同位素离子Pu发生衰变后生成铀(U)的一个同位素离子,同时放出能量为E=0、09 MeV的光子、从静止的钚核中放出的α粒子在垂直通过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2、22104 N/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2、0010-4 T(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 m/s,电子的电荷量为e=1、610-19 C)、(1)写出该衰变方程式:(2)求该光子的波长;(3)求放出的α粒子的速度大小;(4)若不计光子的动量,求α粒子和铀核的动能之比、自主学习答案:1、选B α衰变和β衰变的方程表达式分别为:X―→Y+He(α衰变),X―→Y+e(β衰变)P和F是同位素,设电荷数均为Z,则衰变过程可记为:Z+2EZFZ+1GZ-1H,ZPZ+1QZ+2RZS显然,E和R的电荷数均为Z+2,G和Q的电荷数均为Z+1,F、P 和S的电荷数均为Z,故B正确、2、选C K-介子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且π-介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弧AP和PB在P处相切,说明衰变前K-介子的速度方向与衰变后π-介子的速度方向相反,设衰变前K-介子的动量大小为p0,衰变后π-介子和π0介子的动量大小分别为p1和p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p0=p1+p2,K-介子和π-介子在磁场中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K-=;Rπ-=-,又由题意知RK-=2Rπ-,qK-=qπ-,解以上联立方程组可得:p1∶p2=1∶3、3、解析:设衰变前原子核的个数为N0,15 h后剩余的原子核个数为N,则:N=N0()=()3N0=N0①设人血液的总体积为V,衰变的次数跟原子核的个数成正比,即=②由①②得=,所以V=3750 mL=3、75 L原子核的个数越多,衰变的次数越多,两者成正比关系、答案:3、754、解析:其衰变方程为U―→Th+He因为T=所以TTh=Tα=6、510-18 s=8、4510-18 s由动量守恒得:mThvTh=mαvα所以=又由r =,mv相等所以=而=()2=()2=()2所以aTh=()231015m/s2≈3、91013 m/s2、答案:8、4510-18 s3、91013 m/s25 解析:(1)Pu―→U+He、(2)由E=hν,λ=c/ν得λ==m≈1、3810-11 m、(3)由qvαB=qE得vα==1、11108 m/s、(4)核反应中系统的动量守恒:mαvα-mUvU =0可知α粒子和铀核的动量大小相等,由Ek=,知动能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所以α粒子和铀核的动能之比为=、答案:(1)Pu―→U+He (2)1、3810-11 m(3)1、11108 m/s (4)。
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案教案: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射性元素的概念及其衰变现象;2.掌握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和衰变速率;3.理解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放射性元素模型、计时器、测量尺、Geiger-Muller 计数管、铅板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放射性元素的背景知识:放射性元素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现象的元素,可以自发地发射各种类型的粒子和电磁辐射。
2.知识传授(20分钟)a.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解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模型等方式讲解各种衰变方式的原理和示例。
b.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讲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与半衰期的关系,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模型和示意图等方式展示不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和半衰期。
c.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公式介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公式,讲解如何通过衰变公式计算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和半衰期,并使用示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实验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Geiger-Muller计数管和计时器测量一个放射性元素模型的衰变速率,并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结果。
4.拓展应用(15分钟)a.讨论放射性元素的应用领域,如医疗、能源、科学研究等,了解放射性元素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b.探讨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包括辐射的危害、核能事故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放射性元素的危害。
5.师生互动(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更多示例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强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和衰变速率的重要性;2.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放射性元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上讲解和实验结果,总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及其特点;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放射性元素在医疗、核能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并写一篇小论文。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重点)3.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快慢,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难点)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则核电荷数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2.衰变分类(1)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2)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3.衰变过程23892U→234 90Th +42He 23490Th→234 91Pa + 0-1e 4.衰变规律(1)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2)任何一种放射性元素只有一种放射性,不能同时既有α放射性又有β放射性,而γ射线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2.决定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3.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断时间.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核的质子数减少2,而质量数减少4.(√)(2)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的质量不变.(×)(3)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4)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5)对放射性元素加热时,其半衰期缩短.(×)2.(多选)原子核238 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是α衰变B.②是β衰变C.③是β衰变D.③是γ衰变[解析]238 92U①—→234 90Th,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 234 90Th ②—→234 91Pa,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 91Pa③—→234 92U,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答案]ABC3.(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B. 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解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选项A正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B错误;14C 的衰变方程为14 6C→14 7N+0-1e,所以此衰变过程放出β射线,选项C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AC原子核衰变的理解1α衰变:原子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并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产生α衰变.210n +211H→42He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留在原子核内,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放射出来.10n→11H + 0-1e 2.衰变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循三个守恒定律(1)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守恒.(2)质量数守恒.(3)动量守恒.3.衰变方程通式(1)α衰变:A Z X→A -4Z -2Y +42He(2)β衰变:A Z X→ A Z +1Y + 0-1e4.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 Z X 经过n 次α衰变和m 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 ′Z ′Y ,则衰变方程为:AZ X→A ′Z ′Y +n 42He +m 0-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 =A ′+4n ,Z =Z ′+2n -m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 =A -A ′4,m =A -A ′2+Z ′-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例1】238 92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 82Pb核,问:(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2)206 82Pb与238 92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解析](1)设238 92U衰变为206 82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8=206+4x①92=82+2x-y②联立①②解得x=8,y=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206 82Pb较238 92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3)衰变方程为238 92U→206 82Pb+842He+60-1e.[答案](1)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10 22(3)238 92U→206 82Pb+842He+60-1e衰变次数的判断方法(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3)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1.(多选)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射线共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序数减少2B .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序数增加4C .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β粒子,原子序数减少1D .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β粒子,原子序数增加1[解析] 发生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增加1.[答案] AD半衰期的理解与应用12.半衰期公式:N 余=N 原⎝ ⎛⎭⎪⎫12t τ,m 余=m 0⎝ ⎛⎭⎪⎫12t τ式中N 原、m 0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 余、m 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3.适用条件: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例2】 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1)碘131核的衰变方程:13153I→______(衰变后的元素用X 表示).(2)经过________天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解析](1)131 53I→131 54X+ 0-1e(2)75%的碘发生了衰变,即25%的未衰变.即mm0=25%=14=⎝⎛⎭⎪⎫122共经历了两个半衰期即16天.[答案](1)131 53I→131 54X+ 0-1e (2)16有关半衰期的两点提醒(1)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而不是样本质量减少一半的时间.(2)经过n个半衰期,剩余原子核N剩=12nN总.2.新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X,它的氧化物X2O的半衰期为8天,X2O与F发生化学反应2X2O+2F2===4XF+O2之后,XF的半衰期为( )A.2天B.4天 C.8天 D.16天[解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由原子核内部的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故半衰期仍为8天,A、B、D错,C 对.[答案]C1.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2.α衰变:238 92U→234 90Th+42He.3.β衰变:234 90Th→234 91Pb+0-1e.4.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C.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D.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解析]β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中子减少一个而质子增加一个.故A、B、D错,C对.[答案]C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β衰变放出的电子来自组成原子核的电子B.β衰变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C.α衰变说明原子核中含有α粒子D.γ射线总是伴随其他衰变发生,它的本质是电磁波[解析]原子核发生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的电子,故A错误;B正确;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γ射线总是伴随其他衰变发生,它的本质是电磁波,故D正确.[答案]BD3.有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6328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6329Cu+0-1eB.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6327Cu+01e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低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片到铜片[解析]镍63的衰变方程为6328Ni→0-1e+6329Cu,选项A对,B错;电流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池内部电流从铜片到镍片,镍片电势高,选项C、D均错误.[答案]A4.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要天平的右盘加444 g 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 A.222 g B.8 gC.2 g D.4 g[解析]原有氡222共444 g,经过一个半衰期后有222 g氡发生衰变,其衰变方程为222 86R n→218 84Po+42He,但是衰变后生成的钋218还在左盘,也就是说,经过一个半衰期只有4 g的α粒子从左盘放射出去,因此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只需取出4 g砝码.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教学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或者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孙悟空,八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入,给学生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但都是假的。
孙悟空,八仙,神仙:人物不存在。
魔术,街头骗局:就是假的。
学生顿时安静,同时也心存疑惑:当然是假的,难道还有真的不成?点评:对于学生来讲要使其相信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更加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师:那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学生愕然。
点评:进一步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教师:有(大声,肯定地回答)学生惊讶,议论纷纷。
点评:再一次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通过这样四次吊胃口,新课的成功将是必然。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1.原子核的衰变教师: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学生豁然开朗:科学、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原来就是原子核的衰变。
《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生:没有师:想不想把石头变成金子?生:想师:好,“点石成金”说的是用人工的方法实现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其实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元素会自发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物理学中称之为“衰变”,这就是今(一)衰变方程的通式α衰变规律:A Z X →A-4Z-2Y+42He β衰变规律:A Z X →A Z +1Y+0-1e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二)β衰变: 10n →11H +0-1e α衰变: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α粒子或β粒子的动能,另一部分能量使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新核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γ射线的产生: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没有γ衰变。
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例1. 23892U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可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 ,问这一过程α衰变和β衰变次数?四、引导与迁移(要求学生从所给的素材中得到“半衰期”的初步概念,然后通过类比实验让学生知识迁移,从而理解半衰期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课件展示以下素材让学生观察思考,对于大量的的氡核,有一半的氡衰变需要的时间为3.8天 对于大量的镭226 ,有一半的镭衰变需要的时间为1620年 对于大量的铀238,有一半的铀衰变需要的时间为4.5×109年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以上的数据,发现各元素发生半数衰变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即发生半数衰变是有快慢的,从而引出半衰期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师:已知氡的半衰期是3.8天,如果有10个氡核,经过3.8天后还剩多少?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和把握往往是比较肤浅的、零散的,老师通过课件对知识进行梳理、深化并通过课件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原子核的衰变规律,例2 钋210经α衰变成稳定的铅,其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g 的钋210,经276天,求钋的质量。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实质;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及影响因素;4.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αβ的概念,衰变方程书写★教学重点:衰变、衰变及其规律,半衰期★教学难点:理解半衰期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放出射线的现象2.射线(高速氦原子核)、射线(高αβγ速电子流)、射线(高能量的电磁波)3.射线来自原子核(二)引入新课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吗?故事中许逊为了减免百姓租税使用法术把石头变成了金子,其实在古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一批人追求“点石成金”之术,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原因:矿石元素变成金元素根本在于不过,自然界确实存在着一种元素自发变为另一种元素的事,这就是伴随天然放射现象发生的“衰变”。
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粒子,由于核β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衰变:放出粒子的衰变;β例:铀238 核放出一个α 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钍234 核。
衰变方程:238 U→234 Th+4 He92 90 2→注:解释衰变方程的书写,用“”不用“=”钍234 核放出一个粒子后,核的质量数不β变,核电荷数增加1,变成镤234 核。
8843 29 8922 衰变方程: 234U → 234 Pa + 0 e 90 91 -1注:解释电子的质量数为什么写为 0,电荷数为什么写为-13. 规律: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指导学生观察总结)注:质量数守恒不等价于质量守恒4. 衰变通式: (指导学生书写)衰变:A X → A -α4 Y +4 He Z Z - 2 2 衰变: A X → βA Y + 0 eZZ +1 -1 思考: 复习第一节内容时我们提过射线是 β 从原子核中放出来的,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没有电子,那么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哪里?新核比旧核多的 1 个质子又来自哪里?(组织小组讨论, 寻求理论解释,同学作答,老师总结)5. 衰变实质:衰变: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 1 n → 1βH n + 0 e0 01 - 1和一个电子。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案教学设计:复习:1.原子核由什么组成?什么是核子?什么是核力?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什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能发生变化吗?如果能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天然放射现象。
新课教学:一、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实验室无意把磷光物质放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后来在使用这包照相底片时,发现照相底片已经感光,这一定是某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穿透黑纸式照相底片感光——思维敏捷的贝克勒尔抓住这一意外“事件”进一步探讨,发现了放射现象。
揭开了探索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有些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2.放射线的研究阅读课文P64、P67,并回答: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三种射线的组成、性质。
小结:(1)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利用电场和磁场、乳胶照相、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盖革—弥勒计数器等。
(2)三种射线的组成、性质3.说明(1)原子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后,就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了核反应,说明原子核还有其内部结构;通常γ射线是伴随着α射线或β射线放出的。
α射线或β射线不一定同时放出。
(2)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
放射性反映的是元素原子核的特性。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的衰变,会正确书写衰变方程。
2.知道半衰期及其统计意义。
3.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α衰变、β衰变及其规律和半衰期的概念。
难点:半衰期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 衰变图、【教学图片】β衰变图、【教学图片】氡的衰变图片、【教学图片】射线测厚装置、【教学图片】放射治疗、【教学图片】射线的照射能延长草莓的保质期、【教学图片】碘131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用PPT展示:古人追求“点石成金”之术。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不想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这种愿望能不能实现?教师讲述: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一批人追求“点石成金”之术,他们试图利用化学方法将一些普通的矿石变成黄金。
当然,这些炼金术的愿望都破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根本存在于原子核的变化。
不过,类似于“点石成金”的故事一直在自然界进行着,这就是伴随着天然放射现象发生的“衰变”。
新课讲授(一)原子核的衰变教师用PPT展示:点石成金图片。
教师讲述: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1、 α衰变教师讲述: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
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 U →Th +He 249023492238,用一般方程表达为: X →Y +He 24Z−2A−4Z A教师提问:在衰变中遵循什么规律呢?插入图片:【教学图片】 衰变图.jpg教师讲述:在这个衰变过程中,衰变前的质量数等于衰变后的质量数之和,衰变前的电荷数等于衰变后的电荷数之和。
教师提问:在α衰变中,新核的质量数与原来的核的质量数有什么关系?相对于原来的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新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当向前移还是向后移?要移动几位?你能概括出α衰变的质量数、核电荷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吗?教师讲述:新核质量数+4=旧核质量数,即上标相加左右相等,因为电荷数=原子序数,在α衰变中电荷数减少2,所以往前挪动2位,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1.了解衰变的概念,知道衰变时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2.理解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及实质,并能熟练书写衰变方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半衰期是由原子核本身决定的,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难点]1.理解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及实质,并能熟练书写衰变方程2.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2.衰变类型(1) α衰变α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成为新核.α衰变的实质: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在一起形成α粒子.α衰变的方程:A Z X→A-4Z-2Y+42He;如:23892U→23490Th+42He.(2) β衰变β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过程.放出一个β粒子后,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其转化方程为:10n→11H+0-1e.β衰变的实质: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β衰变的方程:A Z X→AZ+1Y+0-1e;如:23490Th→23491Pa+0-1e.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3.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4.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 Z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衰变方程为:A Z X→A′Z′Y+n42He+m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A-A′4,m=A-A′2+Z′-Z.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典型例题]例1(考点:衰变规律的应用)23892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核,问:(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2)20682Pb与23892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技巧点拨]1.衰变方程的书写:衰变方程用“→”,而不用“=”表示,因为衰变方程表示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而不是原子的变化.2.衰变次数的判断技巧(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3)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针对训练1在横线上填上粒子符号和衰变类型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2.特点(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4.半衰期公式:N余=12τ⎛⎫⎪⎝⎭原tN,m余=12mτ⎛⎫⎪⎝⎭原t,其中τ为半衰期.5.半衰期的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测量其衰变程度来推断时间.[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2)发生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电子发射到核外.()(3)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4)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5)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6)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2.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例2(考点:半衰期的计算)放射性同位素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不稳定的146C,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试写出14C的衰变方程(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6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特别提醒]1.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都无关.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适用于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计算,对于少数原子核不适用. [针对训练2]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已知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天,16g的衰变后还剩1g。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编写:陈海燕 审核:孙俊【知识要点】 一、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
2.a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___________,叫a 衰变。
b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___________,叫b 衰变。
3.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衰变前后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守恒。
衰变方程:a 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半衰期: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2.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典型例题】 例1.铀核23892U 经过______次a 衰变和_______次b 衰变变成稳定的铅核20682.Pb例2.23892U 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 核,问:(1)一共经过几次a 变和几次b 衰变? (2)20682Pb 与23892U 相比,质子和中子数各少多少?(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例3.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a 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a 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则A .a 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90C .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D .a 粒子和反冲粒子的速度之比为1:88例4.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的岩石形成初期的一半,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 A .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 .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C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后的铀、铅比例为1:4D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后的铀、铅比例大于1:3 【课堂检测】1.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g 射线是伴随a 射线或b 射线而发射出来的B .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化学状态、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C .某核放出一个b 粒子或a 粒子后,都会变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D .若有10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则经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原子核 2.一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a 粒子和一个b 粒子后,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是( )A .质子数减少3个,中子数减少1个B .质子数减少2个,中子数减少1个C .质子数减少1个,中子数减少3个D .质子数减少1个,中子数减少2个3.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m 次a 衰变和n 次b 衰变,则,m n 分别为( ) A .2、4B .4、2C .4、6D .16、64.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可分为a 射线、b 射线和g 射线,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放出a b g 、、射线 B .可能同时放出a b 、射线C .可能同时放出a g 、射线D .可能只放出g 射线5.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A .该核发生的是a 衰变B .该核发生的是b 衰变C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D .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6.放射性同位素2411Na 的样品经过6h 还剩下18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 ) A .2h B .1.5h C .1.17h D .0.75h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 .对放射性元素升温、加压,其半衰期不变C .放射性元素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其半衰期不变D .放射性元素放出a 射线后,得到新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变8.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元素A 、B 的质量之比:A B m m 为( )A.30:31 B.3:30 C.1:2 D.2: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设计——定稿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研课授课⼈谭本松★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核的衰变规律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过程与⽅法1、能够熟练运⽤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程式2、能够利⽤半衰期来进⾏简单计算(课后⾃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说的引⼊,对学⽣进⾏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引领学⽣进⼊⼀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原⼦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教学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讨论、交流。
★教学⽤具: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引⼊教师:α、β、γ射线各有什么特性,如何⽤符号表⽰?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成⾦的传说吗?学⽣讨论⾮常活跃,孙悟空,⼋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介绍炼⾦⼠的徒劳追求————经过现代⽅法鉴定,药⾦只是含锌的黄铜。
)看来,点⽯成⾦是不可能实现了,果真是这样?到了20世纪,科学昌盛了,于是,科学家⼜重新想起,要圆当年炼⾦家“点⽯成⾦”的梦。
问题:给同学们以下信息,作为当代的炼⾦术⼠,你有⽅法实现前⼈的夙愿么?①利⽤⾼能的γ射线来照射某种⾦属元素时,这种⾦属元素的原⼦核便会失去⼀个质⼦,转变成原⼦序数⽐它⼩1的⾦属元素。
②打开元素周期表,观察⾦原⼦序数与汞原⼦序数的关系。
学⽣讨论,并请部分代表发⾔。
根据上述设想,⽇本科学家松本⾼明进⾏了⼀次⼤型实验,将1.34t 汞放在⼀个特制的容器中,然后⽤五千万电⼦伏特的γ射线照射汞,照射时间为70天,最后得到74kg 的黄⾦。
看来,真的可以通过直接改变原⼦核质⼦数,来创造新原⼦!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给学⽣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挑起学⽣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起学习的这种神奇的物理现象——衰变!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概念和规律。
2、掌握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和衰变方程的书写。
3、了解半衰期的概念,能够运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二、知识准备在学习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放射性现象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现象。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三、新课学习(一)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概念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放出某种粒子或射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称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二)α衰变1、实质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氦核),从而转变为新原子核的过程。
2、衰变方程例如,铀 238 发生α衰变的方程为:\(_{92}^{238}U \longrightarrow _{90}^{234}Th +_{2}^{4}He\)(三)β衰变1、实质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电子),从而转变为新原子核的过程。
2、衰变方程例如,钍 234 发生β衰变的方程为:\(_{90}^{234}Th \longrightarrow _{91}^{234}Pa +_{-1}^{0}e\)(四)γ衰变γ衰变通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后,往往处于高能级状态,会通过放出γ光子的形式向低能级跃迁。
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五)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特点(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半衰期的长短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才有意义,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
四、例题解析例 1: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A 质子数减少 2 个,中子数减少 2 个B 质子数减少 2 个,中子数减少 4 个C 质子数增加 2 个,中子数减少 2 个D 质子数增加 2 个,中子数减少 4 个解析: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氦核),即\(_{2}^{4}He\),其中含有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