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巩固学生对平行公理及推论的理解。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公理及推论。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展示平行公理及推论。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4.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1. 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熟练运用平行公理及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应用水平。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第1课时),平行公理及推论(第2课时)。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一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3.能够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3.平行线性质: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平行线上的corresponding angles、alternate angles 和内错外角。
4.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与平行关系的性质。
5.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角的概念与性质。
2. 概念复习(10分钟)•通过示意图带入,复习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并与学生一同总结。
3. 理论复习(15分钟)•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并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巩固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性质,并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
4. 性质总结(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总结平行线的性质,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列举几个典型性质,让学生进行验证,并找出应用场景。
5. 实例分析(15分钟)•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解题。
6. 练习(3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7. 温故知新(10分钟)•随机挑选几道典型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互相评价并进行讨论。
8.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查漏补缺。
四、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实例问题、练习题•小黑板、彩色笔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和思路的合理性。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和自主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3.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图片,如道路交叉、铁轨交叉等,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3. 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题,观察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视频等,用于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和实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
3. 实际问题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讲解性质和判定方法。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最新教案和讲义模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提高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与证明。
3. 相交线的判定与证明。
4. 平行线与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巩固练习及拓展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证明,相交线的判定与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4.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和实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解答题等,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和画出相交线和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和练习,提高学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识别能力;(2)运用几何画图工具,巩固画图技能;(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渗透数学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3. 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4.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识别;(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3)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2)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几何画图工具;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性质;(2)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2)讲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3)讲解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
3. 课堂练习:(1)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4. 应用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
6. 布置作业:(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识别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利用几何画图工具,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二.教学目标 1、利用相关知识学会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2、会借助长方体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重难点四.考点及考纲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反思一、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一)点,线,角1.点、直线、面(不定义概念)及其表示;2.射线、线段、线段的中点及其表示;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 5.角、角的顶点、边、角平分线的表示及其性质; 6.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度量(度、分、秒)及计算. (二)关系角及其性质 1.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对顶角相等;★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三)相交线、平行线 1.垂线、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会过一点画(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一落,二靠,三画) 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三线八角与平行线的关系;★①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 ∥b .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 ∥b .③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1800 , ∴ a ∥b .④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b , ∴∠1=∠2.⑤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 ∥b , ∴∠1=∠2.⑥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a ∥b , ∴ ∠1+∠2=1800.7.平行线之间的距离;8.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三、框图疏理,再现知识点知识结构相交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四、基础训练,理解知识点1、直线AB 、CD 相交与于O,图中有几对 对顶角?邻补角?当一个角确定了, 另外三个角的大小确定了吗?2.直线AB 、CD 、EF 相交与于O,图中有几对对顶角? ∠AOC 的对顶角是__∠BOD_____∠CO F 的对顶角是__∠DOE_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COB, ∠AOD__ ∠EOD 的邻补角是__∠DOF, ∠COE__3、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4、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不是对顶角的角不相等C 、对顶角必相等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相交线 平行线邻补角、对顶角 垂线及性质 对顶角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公理平移 判定 性质O ABC D1 23 4 009036DOE AOE ∠=∠=,BOE BOC ∠∠求、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最新教案和讲义模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结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实例和动画等。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第3-4课时: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相交线的性质;4. 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3)相交线的性质;(4)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2)相交线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特点;(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3)提问: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探究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规律;(2)各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表扬。
3.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和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2)举例说明: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教师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和 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能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画垂线和平行线:经历对本章所学 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2 .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经历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用运动变换的观点来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线、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展示设计作品课前布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设计知识结构图作成手抄报形式,要求有创意体现本组特 色和风格教师给出评价二、回顾与思考出示幻灯片按知识网展开复习.L 对顶角、邻补角。
动动手 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如图)中,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各对角 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1)出示幻灯片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 学生回答.练习一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0, NA0E 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NCOF 的对顶角是, 邻补角是2如图,直线a 、b 相交,Nl=40° ,求N2、N3、Z 4的度数。
结合练习教师强调:对顶角、邻补角是由两条相交面而成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要抓住对 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角,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有一条公共 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线相交 两条直邻补角,对顶角 垂线及其性质对顶角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线的位置关系 平面内两条直三条直 两条直线所截 线被第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公理性质 平移判定(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得到什么结论?2.垂线及其性质.(1)垂线的定义及推理格式定义可以作垂线的制定方法用,也可以作垂线性质用.(2)如图所示,0为直线AB上一点,ZAOC=1 ZBOC, 0C是NAOD的平分线.3(1)求Z COD的度数;(2)判断0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求解变式训练渗透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3)垂线性质1和性质2.①请回忆一下后体育课测跳远成绩时,教师是怎样测量的?②垂线段最短。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能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2.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3.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4.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3. 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如相交线的夹角、对顶角等;(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的距离、同位角等;(3)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
3. 案例分析: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能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的理解;(2)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2)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2. 学具:练习本、直尺、三角板、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定理和公式。
2. 课堂讲解:(1)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2. 课堂练习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4.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等。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强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3. 提醒学生注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认识;(2)运用图形软件或板书,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的品质;(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相交线的性质及应用;4. 平行线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识别与画法;(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相交线的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相交线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图形软件或板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板书;2. 几何画图软件;3. 练习题及答案;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台阶、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 判定方法: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明确判定过程。
4. 性质与应用: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强调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八、作业布置1. 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并标注性质;2. 运用几何画图软件,实践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选择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相交线与平行线问题,进行解答。
AB相交线 平行线 复习【教学目标】1.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2. 进一步认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进一步掌握垂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应用进行计算或推理.3.养成步步有依据的思维习惯和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计算或推理. 难点:步步有依据的思维习惯和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出示目标(一)导入课题导入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相交线、平行线(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屏幕显示)过渡语:请同学们首先默读本节课的复习目标(约1分钟).本节课主要是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或推理.在三个目标中我尤其看重第三个目标养成步步有依据的思维习惯和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希望在本节课中在习惯与方法上有大的提升.有没有信心.二、自学环节(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请同学们带着复习目标开始复习.要求:自主回顾本章的有关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注意语言简洁,使用关键词,知识点要全面.要求:完成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释疑解惑;并按要求评出本组最优秀的一份知识体系. 组长协调 按1、2、3组,4、5、6组和7、8、9组为单位,再评选出最优秀的1份知识体系进行展示。
(二)复习自测过渡语:通过复习,同学们对本章的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吗?学的好不好,一测就知道.现在我们检测一下,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案“自测”部分题目!1.已知∠1和∠2是对顶角.若∠1=30°,则∠2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70° D. 150°2.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 A. ∠2 B. ∠3 C. ∠4 D. ∠53.如图,AB ∥EF ,CD EF ,∠BAC=50°,则∠ACD= ( )A. 120°B. 130°C. 140°D. 150° (第3题图)1设计意图:本测试题主要测试学习中易错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本章知识形成整体建构.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先交流答案,有问题的同学请教指出组内同学.组长汇总仍集中存在的问题,以备组际交流.三、后教环节过渡语:哪个小组还有疑问?哪个小组给他们解答.过渡语:同学们还有疑惑吗?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展示合作探究一、二)个人先思考,再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下解题思路.用1分钟小组内解题思路形成共识,选派2个小组各推选一名同学到黑板展示,.其他同学对展示小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全体同学先认真完成,点评时认真倾听,准备补充.四、梯度训练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好,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请独立完成梯度训练.要求:用8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对换学案,根据公布答案.做好正确人数统计.对小组进行评价.同学对有异议的问题提出质疑,全班交流.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相交或平行. (D) 垂直.2.判定两角相等,不正确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1=∠2,∠2=∠3,∴∠1=∠3. (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 ( ) (A )60°.(B )120°.(C ) 60°或120°. (D ) 无法确定.4.已知AB ∥CD ∥EF ,BC ∥AD ,AC 平分∠BAD ,那么图中与∠AGE 相等的角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5. 细观察,找规律。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识别相交线与平行线;(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了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4. 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加深对平行线和相交线性质的理解;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图,加深对平行线和相交线性质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有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对于概念的理解深度。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画图的准确性以及对性质的应用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的理解;(2)运用画图工具,提高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识别和画法;(2)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2. 学具:每人一份练习纸、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2. 探究与展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并讲解;3. 练习与提高:(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做好学习笔记。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建筑设计等;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3.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1)判断题:相交线一定有一条公共点,平行线没有公共点。
()(2)选择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A. 平行线B. 相交线C. 重合线D. 异面直线)。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一、知识结构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主要概念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6、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8、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9、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二)主要性质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3、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垂线段最短A B CDA1三、 应用1、 如图,A B ∥CD,P 为AB,CD 之间的一点,已知︒=∠321,︒=∠252,求BPC ∠的度数(用两种方法)。
2、 如图,已知A B ∥CD ,EF 交AB,CD 于G , H, GM, HN 分别平分EH D AG F ∠∠,,试说明GM ∥HN.3、 已知A B ∥CD ,BC ∥DE.试说明D B ∠=∠.4、 已知:,21,,,∠=∠⊥⊥⊥G AB FG AC BC E AC DE 于于求证:AB CD ⊥.5、 如图,通过平移,A 点平移到点A 1, 请用尺规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作业:1、如图,已知AD ∥CE,C A ∠=∠,说明AB 与CF 的位置关系,理由是什么?2、如图,在ABC ∆中,,D AB CD 于⊥AB FG ⊥于G ,ED ∥BC,试说明21∠=∠.。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最新教案和讲义模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和性质。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几何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作用和意义。
2. 知识回顾: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设计与解答,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参考使用。
教案中还应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和评价方法,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练习题目的解答情况,检查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