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的目的和意义论文一、医改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医改14年,其改革之路可以用“方向正确、探索实践、历史局限“加以概括其一,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顺利完成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等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超越国情的免费医疗到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从政府或企业单方负责下个人权利义务脱节到多方分担责任下的个人权利义务相结合,从医疗服务供给的版块结构到社会化医疗服务,这无疑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其二,医改的核心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多年来四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从改革初期的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付费方式总额控制,逐渐将费用风险由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转移,从而使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自觉性得以提高,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三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一方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对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的变革,而今天的“新医改“则涵盖了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孤军向纵深推进的局面无疑具有时代局限性;另一方面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有限、统筹层次低,难以发挥社会保险“大数法则”的优势,加上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负担系数已上升至075,造成个人账户划转总量增幅较快,统筹基金划转总量相应减少、长期影响着职工医保制度健康、平稳运行,二、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成就与缺陷(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与缺陷从城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14年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5年的总体情况看,基本医疗保险在体现公平、公正,有效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推动医疗机构改革、保障基本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大参保人群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一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师医保覆盖的人群更广,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筹资机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测算分析。
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医疗体制现状说明顺应医疗体制改革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性,并且根据我国现今医疗卫生体制的要求对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展开讨论,并得出为达到病有所医的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就必须加强培养扎根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留住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导向全科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 r19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61-011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现状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要求,首先是县及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内的医疗人员因医学素养、医疗设备、待遇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一些疾病无法及时处理,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因此现有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层群众对医疗设施的需求。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现状必须要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才能高效促进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同时这一项目也是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政策。
2 医科学校方面2.1 以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做导向,适当调整学科及专业结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了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层基本医疗卫生体制。
结合新医改的要求,地方医学院校应适当的调整学科及专业结构,开辟适合新医改政策的医疗卫生人才突破口,新医改中对全科医疗卫生人才有了巨大的需求,各方医学院在学科设置上,应将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应急救治、精神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和采供血,等专业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个学习重点,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及教育,在专业上,更应该加开农村医学这一课程,为新一轮的医改顺利进行提供高效的人力资源支撑。
2.2 以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为重点,积极有效的开展定向一学生免费培训2.2.1申请培养资格根据自身条件,向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提出申请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报告,同时可根据《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卫农卫发[2010]3号)的文件精神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签订免费培训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免费培训等协议,得到政府机构支持,保障资金到位,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新医改刍议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60-02摘要本文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新医改方案的重点和可能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医改全民医保新农合公立医院改革一、历史和现状医疗卫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和健康的大事,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统筹医疗;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化的进展,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所有制格局的变迁,原来医疗制度也相应有了较大改变。
当前,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普及,医疗卫生制度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如何更好地适应自身生存、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矛盾如何消除,或者说,如何明确医改的目标和方向,是整个社会关心和研究的大事。
医疗体制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政府的主导思想是“给政策不给钱”,扩大医院自主权。
1989年,医院划分等级(三级十等),首先引入合作与竞争。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确定“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政策。
在允许医院创收的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论争,此后一直就没停止。
1998年,城镇职工开始缴纳医疗保险,个人和单位各缴其工资总额的2%和6%,进入个人医保帐户,企业对职工的医疗以这种方式分离。
2003年的sars,对卫生体系是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向社会暴露出医疗卫生的公共性质和公益性质。
广大农村、城镇非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营企业人员,自这一年开始纳入医保试点。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改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2006年9月,新成立医改协调小组,历时三年调研。
2009年4月6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月7日公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文。
医疗保障论文(最新推荐8篇)-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城镇医保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各级医院纷纷在医院内部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探索,从机构的设立,制度的建立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对医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医疗保障论文8篇,供大家阅读。
医疗保障论文第一篇:农村留守医疗保障法律问题与建议摘要:农村留守作为当代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权利的享有、实现及救济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理论界经过不断探索,在充分考量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覆盖范围广、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有限的现状后,沿着三维的综合思考路径,将传统医疗与商业医疗等多层次医疗保障方式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当前农村现状的医疗卫生保障经济模型。
为了缓解农村留守看病难的巨大压力,解决农村留守因病致贫的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村留守所享有的医疗保障权利,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解决当前农村医疗条件及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留守; 医疗保障; 法律制度;1 我国农村留守的医疗保障现状1.1 农村医疗保障的定义美国于1935年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中第一次提到社会保障一词,而后理论界及国际组织将其理解为以社会和国家为责任主体,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提供福利保障的统称,并确认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就经济学理论而言,农村留守医疗保障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兼具医疗服务的外部特征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指按照《宪法》的规定,立足于充分保障和人格尊严,由国家、集体和个人3方公共筹集资金,以农村留守为服务对象,并依据不同比例进行补偿的所有类型的医疗保障产品。
1.2 我国农村留守医疗保障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了满足我国维护、履行社会责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医疗数据库、云共享平台等互联网信息产品逐步进入医疗保障体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有望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数据库,为农村留守的医疗保障奠定政策和技术基础,因此,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浅谈公立医院改革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既要解决公立医院经营的灵活性,又要发挥其公益作用,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
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医改方案文本,分析了公立医院改革可能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医改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多元化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4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我国城乡医疗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为全体国民描绘出一幅病有所医的新图景。
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对公立医院应不应该改,如何改,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医改30年来,一直是争论很多的问题。
而现状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环境社会满意度不高;看病贵的问题集中,小病如感冒动辄上千元,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太高;对许多家庭而言,重大疾病很难承担。
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公平、廉价、有效地维持社会和家庭的健康生活,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4月相继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是历时三年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是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决策。
一、政府主导公立医院的方向性原则问题是政府主导还是完全市场主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注重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就现代社会制度来说,医疗改革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博弈,政府,医疗单位和消费者(广大群众)。
坚持政府主导,在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基础卫生医疗服务等重要方面,只有政府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即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撑作用。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121-01摘要为对当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者分别检索国内国外知名学术期刊和杂志,对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和综述。
综述的问题有: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医保制度改革不成功的原因,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探索新农合的最佳补偿模式等。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效率公平市场机制政府干预2010年3月21日,美国众议院以219票赞成、212票反对艰难通过去年参议院通过的医疗改革案版本。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经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作者主要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梳理,以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作出积极的启示。
一、对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顾昕(2005)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为医疗费用的超长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等。
左学金、胡苏云(2001)首先肯定了新医保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为:属地范围的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个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市场化进程。
封进、宋铮(2007)通过构建异质性个体的消费——医疗支出决策模型,计算了现行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参与率、费用功夫比例以及福利效应等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的制度设计和缴费水平下,参与率可以再75%以上,最高可以达到92%,健康状态较差的穷人是这个保障体系最大的受益者。
二、我国医疗体制应选择什么样的制度顾昕(2005)在参阅有关文献对医疗体制进行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维度——医疗筹资和服务递送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了一个二维类型学,把筹资这一维度分为5种亚类型,把服务提供这一维度分为3种亚类型;由此,共构造出15种理想类型(参见表1)。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医疗改革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均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医疗制度改革、医疗服务改革和医疗保障改革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探讨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最新研究和相关数据,我们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中国的医疗体系。
医疗制度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的医疗制度存在着多层次、多部门、多职能的问题。
各级医疗机构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协调和统一管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缺乏整体规划。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而高效的医疗制度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效率和安全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发现并整治各种医疗乱象,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医疗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医疗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过多的理论知识和不足的实践经验之间的失衡。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环节,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诊断能力。
医疗服务改革是医疗改革的另一个关键方向。
当前,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服务网络。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提供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其次,推行多点执业制度。
当前,医生只能在一个医疗机构执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
医疗保障改革是医疗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参保人群广泛但待遇水平不均等的问题。
同时,医疗保障的支付机制也有待完善。
为此,我们需要落实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参保人群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有关医改的申论作文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推动医疗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对接。
然而,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医改,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区域的医疗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方则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医疗机构和医生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医生培训和人才引进。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医生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医生数量不足,而且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导致一些地方医生紧缺。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医生的培训和人才引进,鼓励更多人从事医疗事业。
同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提高他们的综合医疗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第三,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费用高昂是许多人的一大负担。
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我们应该加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减少个人的负担。
同时,也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假医疗行为和过度治疗,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系统,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医疗服务,让医生和患者可以通过视频和网络交流,减少患者因距离而无法获得及时治疗的问题。
总之,医改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医生培训和人才引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实现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更好满足,打造一个健康、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体系。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论文过去5年,老百姓年平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小于年医疗支出增长,医药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因为经济原因,48.9%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医疗保障状况更差,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加大,中国医疗卫生体制陷入既不公平又效率低下的怪圈。
十几年的医改,走入尴尬境地。
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
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
产生这些腐败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出现制度性的真空和漏洞造成的。
5.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过低、强制性不够、预防功能不强,医保费用难控制由于费用失控,许多地方财政和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医保水平与质量难提高。
二、我国医疗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改革偏离方向。
这些年陆续推出了多项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远未形成根本性触动,因为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减少负担,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下降,使医院希望增加收益来谋求发展,负担转嫁给了老百姓,这并不是改革的初衷。
新医改取得的成效3500字本篇论文目录导航:新医疗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新医疗深化改革的困境研究引言新医改取得的成效新医改进入深水区后遇到的问题国外医药卫生体制模式及对我国新医改的借鉴深化新医改的路径选择深水区新医改优化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一新医改取得的成效在新医改的开始之初,2003 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实现全覆盖,从这个层面来看,新医改取得的成效并非和前一次的医改完全割裂,其中的部分成果是继承和发展的。
(一)全民医保体系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报销标准全面提高。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委《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迅速由试点转为全面推开,在2008 年基本实现国内全覆盖。
与此同时,针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城镇中没有正式工作和临时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医保问题,200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工作,并在2010 年实现国内全覆盖。
此二项保险和由建国初期开始的公费医疗演化而成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共同组成了全民医保体系网络。
2009 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了对医疗保险的补助水平,2013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比改革前增加了200元,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全覆盖。
三项基本医保覆盖人口超过13 亿,参保率超过了95%,其中新农合参合率已经超过98%.到2013 年参合农民为8.02 亿,人均筹资371 元,当年基金支出2909 亿元,补偿收益19.42 亿人次。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合2.96 亿人,支出971.1 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合2.74 亿人,支出5829.9 亿元,比新医改开始前的2008 年都有大幅提高①。
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在所有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就医即时结算,在多数省份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分别在88%和66%的统筹地区之间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医疗制度改革范文医疗制度范文医疗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议题,其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
以下是一个关于医疗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医疗制度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事业。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国近年来在医疗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过高、医患关系紧张等。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医疗制度进行全面深化,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首先,我们应着眼于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拥有较多的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专家资源,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则医疗资源紧缺。
因此,我们应通过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力度,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倾斜。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和医疗卫生联合体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性。
其次,我们还需要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全面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增加医保支付比例,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防止医疗机构乱收费、乱开药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应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减少药价高企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再次,我们应重视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当前,我国医患矛盾较为尖锐,一些医疗纠纷甚至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的建设,健全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和法律救济等手段,确保医患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医学伦理的培养,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
此外,还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最后,我们还应加大医疗产业的发展力度,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当前,我国医疗产业还比较薄弱,医疗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申论范文社会民生之医疗问题医疗问题是社会民生中的重要一环。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民的健康是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
然而,当前我国医疗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就医费用高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水平。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当前医疗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就医不便、负担沉重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
一方面,推动医疗服务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协调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确保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医疗费用过高是困扰人民群众的一大问题。
当前,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机构的商业化发展,一些医疗服务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医疗费用监管,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防止价格虚高、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推动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发展,减少商业化因素的干扰,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合理定价。
此外,应加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再次,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
当前,虽然我国的医疗技术和医药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
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推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
此外,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总之,医疗问题是社会民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摘要】我国医疗体制如何在改革中顺应形势、找准定位、寻求发展,已成为医疗人员及卫生工作管理者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本文主要在回顾我们医疗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改革的目标,重点提出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具体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疗;社区医疗;医疗保险
1.关于医疗改革回顾
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综观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德国于1883年在世界上第个建立法定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强制性投保筹集资金,实行医疗保险;英国于1948年在世界仁第一个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向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近年来,实行高福利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山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纷纷把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变作为社会改革的重点项目,但却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我国的干部职工自五十年代起开始享受免费医疗性质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看病自己不花一分钱这项福利制度持续了万几卜余年。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国有困难企业职工拿着大把医药费报销条长期领不到现金,而少数人却动辄开出成百上干元的药品,甚至开出口用百货全额报销。
1997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比1978年改革初期增加了28倍,而同期国家财政收人只增加了6.6倍。
改革传统的职工医疗制度成
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中央和地方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先在镇江、九江试点,进而在全国57个城市开展试点。
各地从地区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之路,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2.我国医疗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国医疗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此,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的建设。
新医疗改革已增加国家投入为亮点,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个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3.我国医疗改革建议
3.1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私营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8659.9亿元,其中政府支出占17.9%,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占29.9%,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52.2%。
与世界各国比较,我国医疗卫生经费的政府投入比例明显偏低。
医疗卫生关系国计民
生,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
在此基础上,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把医院推向市场不可取,大凡国外成熟的医疗卫生体制,公立医院完全国有化,包括医生的收入也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根据医院的经济效益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
因为医疗卫生涉及生命健康,不能因为病人没钱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治,也不能因为医院没钱而减少医生的工资和奖金。
政府应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的支出,杜绝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保证医生有较高的、稳定的收入,使其静心钻研业务。
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方式,切断医务人员与医疗服务收入的直接联系,代之对科室、医务人员业绩的综合评估方式,在建立客观、全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考核评估指标(侧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兼顾价廉与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医生的经济收入,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防止人为主观影响,这些客观指标的载体应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并要编制一套严密的与量效指标挂钩的客观评估软件。
例如:治好某个疾病需用多少钱,治愈到什么程度,根据客观的检查结果来定。
另外,还要依靠社会办医(私营医疗机构),以此来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
私营医疗机构要限制数量和地域,实行市场化运作,防止垄断,公平竞争,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私营医疗机构小到个体诊所,大到医院,只要合理合法,都允许办,并且不限服务项目,让市场来决定其供求的项目。
3.2发展社区医疗,使群众易于得到价廉的医疗服务
鉴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和技术都较差的现状,应采取整合医疗资源的方式,将城市三级医院按区域与社区医院合并,或由三级医院定向帮扶社区医院,使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可以资助社区医疗的发展,社区医院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得到三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例如社区医生可以定期免费到三级医院进修,三级医院医生也可定期下社区指导工作。
但是限于社区的特殊情况(设备落后,且是全科医疗)三级医院的专科大夫在医院形成的诊疗方法和专科知识,在社区不一定实用,所以应侧重于让社区医生到三级医院的多个科室轮转培训提高其全科医疗知识,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使百姓能在社区得到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遏止医疗费过快增长。
但是不能强制实行“社区首诊制”,因为以现在社区的医疗设备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很可能会出现误诊、误治而不转诊。
如果出现了误诊、误治,没有“社区首诊制”,病人只能抱怨自己没有选择大医院就诊,或归罪于误诊的社区医生;如有“社区首诊制”,病人就会将其归罪于该项制度。
而且,这样规定也会使病人只能无奈地选择某些庸医看病,怨言会很大。
对社区医生来说,依其现有的医学技术水平,只要病人坚决要求到上级医院就诊,即使是社区医生自己认为很普通的疾病,也不敢贸然拒绝病人转诊。
这样,实行“社区首诊制”只能空增一次挂号的费用,且耽误病人及时看病,社区医生起不到“守门人”的作用。
3.3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付费制度
3.3.1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付费制度科学与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为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与其服务宗旨一致,医疗保险付费制度应主要选择定额预付制。
具体来说,在住院医疗中,应主要选择按人头、按住院天数的付费制度,或总额预付制。
同时,在这些预付制中应包含病人的自费费用,以防止医疗供方的费用转移,造成预付制功能下降。
在门诊医疗中,结合现在正在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将参保人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按人数定额包干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保人由此获得包括保健、预防、小病治疗等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类似国外的管理式医疗制度,即形成一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急救医疗、住院医疗、康复医疗、长期护理等在内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相结合的体系。
3.3.2改革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付费办法
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共同特性是用较少的资金解决那些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最好的方法还是应通过定额预付制将费用交给医疗服务供方去管理。
具体办法:合作医疗应将资金用定额包干的方式与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捆绑在一起,医疗救助则将费用与特别设立的医疗救助机构和病房捆绑在一起,实行定点医疗。
这些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实际的费用,设计基本的医疗服务计划。
按计划给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基本免费的医疗服务。
这种基本的医疗服务可能是比较落后和不足的,但是相对看不起病是一种大大的进步,同时可以使有限的资金达到使用效益最大化。
4.结束语
医改最大的着眼点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体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
决消除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最终实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宫秋平.构建与完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顾听.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周向红,陈伟荣.医疗卫生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j].中国医院院长,2006,(10)
[4]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
[5]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
报,2007-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