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标准操作规程(DOC)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30
文件编号YHBE/SOP-WSW-45 编制人钟剑版本号第二版审核人王再岭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批准人张延亮院感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进行院感微生物监测。
2.使用范围2.1医院感染监控重点科室,每月常规监测。
2.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
3.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 检测方法一.消毒剂监测法:◇用无菌试管吸0.5ml(混匀消毒液)+4.5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中和10分钟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取1ml倾注平皿,35℃+1℃培养48h后,观察结果,看细菌.另取1ml倾注平皿,25℃培养7天观察结果,看霉菌. 必须采样后一小时内送检在无菌条件下.计算方法:cfu/ml=二种温度平皿细菌菌落数x稀释倍数/1(ml数) x 2(平皿数) 二.医疗用品监测:◇1.小样物品-缝合针,针头,刀片,线等,直接置5ml生理盐水(无菌)内. 以cfu/件计算.2.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面积﹤100c㎡,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取100c㎡.振荡80次,取1ml倾注平皿(培养基45c—48c,用量15ml—18ml) 37℃培养48小时,应无菌生长.3.多孔物表:纺织品,皮毛,纸张,无菌取2克,将其剪碎,+20ml生理盐水,振荡80次,取1ml倾注平皿,37℃48小时观察结果.计算方法:cfu/g=平皿上cfu X稀释倍数/样品克数三.物表:◇桌面 1.采样时间:消毒后4小时内处理.2.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100cm2取全部.3.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侧横竖往返各涂5次,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置于10ml生理盐水内,振荡80次.物表计算方法:稀释倍数X菌落数/100=cfu/cm2手: 1.采样时间: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2.面积: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棉拭子从指根到指尖,来回涂擦2次,转动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置于10ml生理盐水内,振荡80次.每只手面积大约为30 cm2,二只手面积为60 cm2.计算方法:cfu/cm2=菌落数X稀释倍数/60(双手)或30(单手)◇四.血透液监测:1.样品采集:采取点—透析液进口,出口,每月一次,有感染或病人上升时,可增加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采样,但不属常规要求.2.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采样抽取进出口液各5ml送检.取待检液1ml倾注平板,培养24小时,直接计数并鉴定细菌。
院内感染操作规程1. 引言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档旨在制定院内感染操作规程,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2. 感染管理责任分工•院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程,并监督执行。
•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科室间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组织和实施,保证科室内的操作符合规程要求。
3. 院内感染预防措施3.1 患者管理•病案管理:完善电子病案系统,确保各项信息齐全准确,一旦发现感染病例能够快速确定和联系接触者。
•患者管理:严格按照院内感染的分类和传播途径,对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进行隔离和处理。
3.2 医护个人防护•规范穿戴:医护人员在进行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操作前,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消毒操作: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
3.3 医疗器械和设备处理•医疗器械处理:医疗器械必须按照规定的清洗和消毒流程进行处理,确保消毒的彻底和有效。
•设备管理:医疗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3.4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必须经过分类和正确包装后,交由专业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对各个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包括病房、手术室和门诊等。
4. 感染事件管理4.1 事件报告与登记•必报感染病例:对于院内感染的必报病例,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向上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登记。
•病例分析: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后,必须对该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2 感染事件处置•隔离措施:对于感染病例,必须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适当的隔离,使其与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院感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院感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出的一系列操作要求和流程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院感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
1. 个人卫生操作标准和规程:- 医护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等。
- 医护人员应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术衣等。
-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2. 局部环境清洁操作标准和规程:- 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病房、手术室等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定期清洁门把手、开关、电梯按钮等常接触的物体,防止交叉感染。
- 定期更换床单、枕套、护理用具等,保持清洁卫生。
3. 食品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 食品准备和分发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储存、加工、烹调和保存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 食品采购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湿度和储存时间,避免食品变质或污染。
4. 医废处理操作标准和规程:- 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按照规定进行包装、封存和标识,防止污染环境。
- 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设备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和环保要求。
5. 感染病例隔离和处理操作标准和规程:- 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应及时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对于感染病例,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6. 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操作标准和规程:- 使用医疗器械前,应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器械的无菌状态。
- 使用医疗器械时,应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手段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 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
7. 病例登记和报告操作标准和规程:- 对于院内感染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登记和报告,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
- 对于院内感染的病例,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追踪,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以上是常见的院感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
院感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
《院感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
为了维护医疗机构的院感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院感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
院感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仅是医院的管理制度,更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院感相关制度,完善院感管理体系。
这包括院感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确保院感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建立院感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同时,医院需要制定院感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办法、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等内容,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其次,医院需要加强院感培训和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水平。
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院感知识、操作规程、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等内容,让医护人员了解院感的危害性和预防控制措施,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加强院感监测和评估,建立院感质量监控体系。
定期对医院的院感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纠正,确保院感工作稳步推进。
最后,医院应建立院感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并准确地报告院内感染事件。
一旦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医院应立即触发院感应急响应机制,进行规范处置和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综上所述,《院感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程,加强院感培训和教育,加强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确保医疗机构的院感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1、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手卫生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紫外线消毒技术标准操作规程5、静脉采血标准操作规程6、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操作规程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12、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3、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15、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6、尿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7、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8、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9、脑脊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0、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1、脓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手卫生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室应配合感染管理办公室做好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
发生与血液透析相关的医院感染暴发时,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臵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处臵、上报。
一、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监测
1.每月采集透析液检测细菌总数,应少于100cfu/ml。
采样部位为在透析液透析器进口或出口处,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
2.每季度采集透析液检测内毒素,应小于0.5 EU /ml。
采样部位在透析液透析器进口或出口处,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
3.每月采集透析用水检测细菌总数,应少于100cfu/ml。
采样部位在水处理机器进入血液透析机器或回水末端;
4.每季度采集透析用水检测内毒素,应小于0.25EU/ml。
采样部位在水处理机器进入血液透析机器或回水末端。
5.若透析用水或透析液细菌数大于50cfu/mL、透析用水内毒素大于0.125EU/mL、透析液内毒素大于0.25EU/mL,应采取干预措施。
二、环境微生物监测
1.每季度应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进行微生物监测,登记并保留原始资料。
2.空气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5min〃9cm 直径平皿,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的、复发性或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还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带来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和监督措施。
2. 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统计和分析感染发病率及其易感因素,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家的感染意识和防护能力。
4.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体液喷溅传播感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努力,共同抵御医院感染的风险。
院感相关工作流程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导致的新发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院感相关工作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相关工作流程的标准格式。
二、院感相关工作流程标准格式1. 引言院感相关工作流程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程。
本文档旨在规范院感相关工作流程的编写和实施。
2. 适合范围本院感相关工作流程适合于医疗机构的所有科室和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3. 定义和缩写- 院感:医院感染的简称,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导致的新发感染。
- 感染控制委员会(ICC):负责制定和监督院感相关工作流程的专业委员会。
- 感染防控科(IPC):负责指导和协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科室。
4. 院感相关工作流程编写的基本要求- 准确性:准确反映医院感染控制的最新要求和规定。
- 易读性: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操作。
- 可操作性:指导性强,操作步骤具体明确,便于实施和监督。
- 完整性:涵盖院感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全面预防和控制院感。
5. 院感相关工作流程的内容- 院感相关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ICC)并明确职责和成员构成。
- 成立感染防控科(IPC)并明确职责和组织结构。
- 制定院感相关工作的制度和规章制度。
- 院感相关工作的监测与报告-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和分析院感相关数据。
- 编写院感监测报告,及时通报院感发生情况和趋势。
- 院感相关工作的预防与控制-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和戴手套的方法。
- 制定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 制定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 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 院感相关工作的教育与培训- 开展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持有部门∶ 审核者∶ 审核日期∶关 键 控 制点1.条件允许时,应将确诊或者疑似多重耐药菌( MDRO)感染或者定 植患者单间安置。
优先安置易导致传播的患者 .如分泌物或者排泄物无法控制者。
患者安置2.同种 MDRO 惠者可以同室安置。
3.如果不得不将 MDRO 惠者与普通患者同室安置,可与不易被 感染的患者、感染后浮现不良后果风险较低的患者以及预估住院 时间短的患者同室安置。
1.针对感染/定植 MDRO 的患者以及之前感染过的患者(如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2.当执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如冲洗伤口、吸痰、 气管插管、执行气管切开可能发生分泌物喷溅)时 .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直接接触每位患者先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设备和环境表面,包括邻近患者的区域(如 床栏、床头桌)和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病室洗手间内部和 周围表面),应清洁并消毒,且应增加清与消毒洁消毒频次。
低度危(wei )险性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
如无法做到专人专用,应一用 清洁消毒。
1.常规诊疗操作不建议将佩戴口罩作为预防 MDRO 传播的措 施。
2.对于解除隔离的时机无建议。
文件编号:版次∶ 执行日期∶筛查方法及关键控制点 1.即将入住感染高风险科室【如重症监护病房(ICU )、血液病科、肿瘤 科、器官移植病房的患者。
手卫生 环境清洁与消毒 低度危(wei )险性器 械的清洁消毒不常规推荐或持有部门∶制订者:制订日期∶ 筛查步骤 确定筛查的目标 人群文件编号: 版次∶ 执行日期∶制订者: 制订日期∶ 干预措施审核者∶审核日期∶ 接触预防文件编号:版次∶ 执行日期∶关键控制点1.应将患者隔离安置在有专用洗手间的病室中。
持有部门∶制订者: 制订日期∶措施 干预措 类别 施核心 隔离审核者∶审核日期∶ 2.曾经检出过多重耐药菌( MDRO )的患者再次入院前。
3.从其他医院转至本院的患者。
4.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期间可能接触过确诊阳性患者的患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 20-25cm,离墙 5-10cm,距天花板 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4 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 7 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
二、发放 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 3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 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 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 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XXXX医院院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相关概念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1 标本的采集2.2 标本的运送3 标本的验收4 微生物培养5 结果报告5.1 空气5.2 手5.3物表5.4 消毒剂/器械液5.5 灭菌物品5.6 透析仪进出液体1 相关概念医院感染的广义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对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其感染难于确定,故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的基础,为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①对临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明确医院感染的重点发病科室;②对医院感染部位的监测以明确各部位的医院感染率;③对各种基础疾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监测,明确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④危险因素分析(机体的免疫力、年龄、介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血、血制品、药品污染和医用器材不佳或被污染等);⑤病原体的分布。
在这里主要介绍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以及医院所用的消毒剂和器械液等样本的采集与运送。
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1 标本的采集2.1.1 空气标本采集:房间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一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距墙1m,将9cm直径普通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
层流洁净病房、手术室空气采集,取6点,各点距四周1m并均匀分布于室间,将9cm直径普通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暴露30分钟后送检。
2.1.2 手标本采集: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棉试子来回涂擦双手两次(每只手面积30cm2),将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5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送检。
2.1.3 物表标本采集: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棉试子采取面积100cm2表面,往返涂抹5次,将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5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送检。
2.1.4 消毒剂标本采集: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样本,加入4.5ml 稀释液中混匀送检。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风险区域,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
二、人员管理1. 参与手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感染防控知识。
2. 实施手术前,参与手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3. 手术人员不得佩戴首饰,个人衣服不得外露,外出时必须穿外出服、换鞋。
4.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应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
5. 手术中应避免人员频繁走动和随意出入手术间,并随时保持手术室门处于关闭状态。
6. 每个巡回护士同一时间只负责1台手术的配合。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脱下手术室的衣物、手套、口罩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7. 手术无关人员及外来器械厂商的管理:(1)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随意出入手术间;进入限制区后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2)外来器械厂商确因手术需要进入手术室指导器械使用,应先通过设备技术准入审核、人员经过手术室工作人员培训后,经医务科及手术室同意方可进入手术室。
8. 手术室参观人员的管理:(1)参观人员应在获得手术室护士长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互串手术间。
(2)每个手术间不应超过3个参观人员,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脚凳高度不应超过50cm。
(3)禁止参观已明确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感染手术。
三、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安静,室温保持在20-24℃。
2. 手术室应限制手术无关人员出入,避免人员流动性过大。
3. 手术室内的三条平行的走廊分别为医务人员通道、污染通道,手术中通向污染通道的门必须关闭。
4.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设备设施应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
四、器械与物品管理1. 手术器械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程进行处理,确保器械的消毒效果。
成飞医院ICU院感标准操作流程目录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17、ICU 环境管理……………………………………………………………………….28-29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4设立隔离标识;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2.隔离衣;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六、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三、个人防护装备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三、门急诊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四、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五、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入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六、患者转运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将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安置于保护性病房,以减少患者对环境中真菌如曲霉菌属的暴露;二、环境管理1.环境控制;1病房送风应经过高效过滤;2病房空气应定向流动,从房间的一侧送风,穿过病床,从房间的对侧排风;3病房正压差应达到2.5 Pa以上,每日应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应有良好的密封性;5空气交换≥12次/h;2.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易于擦洗;日常应湿式清洁;3.走廊和病房不应铺设地毯;4.病房内禁止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三、患者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的逗留时间;四、个人防护装备建筑施工期间,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防护,如医用防护口罩;五、隔离措施1.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预防;2.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预防;对病毒性感染患者采取的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期限应适当延长;3.如果患者没有可疑或确诊感染,或者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没有使用指征,则不需要采取屏障预防,如口罩、隔离衣、手套;4.如果需要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又感染了需要空气隔离的疾病如肺或喉结核、水痘一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1保护性病房应保持正压;2在病房与走廊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病房空气应有独立的排风管道,如果回风则管道中应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3如果没有缓冲间,则应将患者置于负压病室,并使用便携式工业空气过滤器以加强对真菌孢子的过敏;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二、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一基本要求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洗手;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3.如厕之后,应洗手;4.其他情况应首选卫生手消毒;三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三、6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四、手卫生促进策略1.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2.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和指征;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监测、反馈;4.鼓励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一、定义洗手,即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二、设施1.流动水;2.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3.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若为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4.应配备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或其他可避免二次污染的干手方法; 三、方法1.打湿:流动水打湿双手;2.涂抹:足量皂液涂抹双手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至少15 s,具体揉搓步骤如下;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4.冲洗: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5.干燥: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定义卫生手消毒,即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二、设施1.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速干手消毒剂宜含有护肤成分,无异味、无刺激性等,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接受性;3.速干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4.应方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点取用;三、方法1.取液:取足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3.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彻底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揉搓步骤相同;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手套的分类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二可重复使用手套1.橡胶耐油手套,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2.耐酸碱手套,为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手套;3.浸塑手套,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二、手套的选择应根据配戴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种类的手套;一使用手套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原则;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均应遵循手卫生指征;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者的选用原则1.应尽量戴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手套,不宜戴用天然橡胶胶乳制成的手套; 2.宜选用无粉手套,不宜选用有粉手套;三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与可重复使用手套的使用原则1.直接接触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2.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 3.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四外科手套的使用指征1.手术操作;2.阴道分娩;3.放射介入手术;4.中心静脉置管;5.全胃肠外营养和化疗药物准备;五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六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三、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一戴手套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3.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二脱手套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2.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4.有手卫生指征时;四、手套戴脱方法一戴无菌手套的方法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4.有粉手套应采用无菌方法除去表面粉末;二脱手套的方法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3.用手捏住手套的内面丢至指定容器内;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面部防护用品一口罩1.外科口罩: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系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能阻止接触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2.医用防护口罩: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天花病毒、SARS病毒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子,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3.普通医用口罩: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松紧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4.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对未被怀疑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如结核杆菌、SARS或出血热病毒感染等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特别是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对怀疑或确认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可能发生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3.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基本要求1.除纱布口罩外,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以及普通医用口罩均应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人员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面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密合性测试;3.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4.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变形及其他明显缺陷;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三、佩戴方法一佩戴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的方法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3.将双手食指尖放在鼻夹上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1.拿取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2.一手托住防护口罩,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3.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4.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5.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6.将双手示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7.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测试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四、摘除方法一摘除口罩的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指定容器内;二摘除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指定容器内;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一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二防护服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一隔离衣穿脱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4再扎好袖口;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2.脱隔离衣方法:1重复性使用: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消毒双手;3解开颈后带子;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6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是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指定容器内; 2一次性使用: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消毒双手;3解开颈后带子;4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5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6左手握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指定容器内;二防护服穿脱方法1.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2.脱防护服:1分体防护服:1应先将拉链拉开;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3脱袖子,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指定容器内;4下衣污染面向里由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后放人指定容器内;2连体防护服:1先将拉链拉到底;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3脱袖子,从上向下将污染面向里边脱边卷;4脱下后放入指定容器内;三、注意事项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3.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4.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使用; 5.接触疑似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重复性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个人防护PPE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1.穿着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1手部卫生此时人员可穿着白大衣;2戴口罩;3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4穿普通隔离衣后开口隔离衣;5穿鞋套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6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7戴手套压住袖口;2.穿着有防护服连体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1手部卫生此时人员可穿着白大衣’2戴口罩;3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4穿防护服:脱卸自己的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裤子,穿着长筒套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袖子,戴上连体防护帽子,拉上拉链;5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6戴手套压住袖口;二、PPE脱卸顺序1.脱卸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1拿住护目镜防护面罩的前部,摘除护目镜防护面罩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2脱卸手套;3手部卫生洗手为主’4脱卸隔离衣解开背带,双手胸前交叉反脱隔离衣,将外层包裹在内;5脱卸帽子手指伸入帽子内,摘除帽子;6脱卸鞋套;7手部卫生洗手为主;8脱卸口罩此步骤在病房或缓冲间外完成;9手部卫生可先洗手,再含醇手消毒剂擦手;。
院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 引言无菌操作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的执行,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院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的要点和步骤,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
2. 无菌操作的必要性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在医疗机构中,许多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例如手术、创伤处理、静脉穿刺等。
执行无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3. 无菌操作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无菌性。
3.1 空气净化无菌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因此需要保证操作室的空气质量符合无菌要求。
操作室应定期进行空气净化,排除悬浮微粒和微生物。
3.2 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所使用的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保证其无菌性。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检查器械的灭菌指示器,确认其已经达到无菌状态。
3.3 个人卫生无菌操作要求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医护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和无菌衣,并进行手部消毒,以防止个人的微生物污染。
4. 无菌操作的步骤执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4.1 清洁操作台面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首先清洁操作台面,并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台面上不得有任何杂物和灰尘,以免引起污染。
4.2 打开器械包装在无菌操作前,需要先打开器械包装。
操作人员应先洗手,戴上无菌手套,然后小心地打开器械包装,确保器械在打开时不受污染。
4.3 双手消毒在进入无菌操作环境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双手消毒。
双手消毒的方法可以采用洗手液和手部消毒剂的组合使用,确保双手达到无菌状态。
4.4 穿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佩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以防止口腔和头发的微生物污染。
4.5 操作器械无菌化处理无菌器械在操作前需要经过无菌化处理。
成飞医院ICU 院感标准操作流程目录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17、ICU 环境管理……………………………………………………………………….28-29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门急诊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
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入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患者转运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将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安置于保护性病房,以减少患者对环境中真菌如曲霉菌属的暴露。
二、环境管理1.环境控制。
(1)病房送风应经过高效过滤。
(2)病房空气应定向流动,从房间的一侧送风,穿过病床,从房间的对侧排风。
(3)病房正压差应达到2.5 Pa以上,每日应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5)空气交换≥12次/h。
2.物体表面应光滑、无孔,易于擦洗。
日常应湿式清洁。
3.走廊和病房不应铺设地毯。
4.病房内禁止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三、患者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在保护性病房外的逗留时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建筑施工期间,患者离开保护性病房时,如果病情允许应给患者提供呼吸防护,如医用防护口罩。
五、隔离措施1.对所有患者采取标准预防。
2.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预防。
对病毒性感染患者采取的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期限应适当延长。
3.如果患者没有可疑或确诊感染,或者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没有使用指征,则不需要采取屏障预防,如口罩、隔离衣、手套。
4.如果需要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同时又感染了需要空气隔离的疾病(如肺或喉结核、水痘一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执行空气隔离措施。
(1)保护性病房应保持正压。
(2)在病房与走廊之间应设置缓冲间。
病房空气应有独立的排风管道,如果回风则管道中应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
(3)如果没有缓冲间,则应将患者置于负压病室,并使用便携式工业空气过滤器以加强对真菌孢子的过敏。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一)基本要求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
3.如厕之后,应洗手。
4.其他情况应首选卫生手消毒。
(三)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
三、6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四、手卫生促进策略1.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2.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和指征。
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监测、反馈。
4.鼓励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医疗机构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一、定义洗手,即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1.流动水。
2.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
3.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若为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4.应配备一次性干手纸巾或烘手机,或其他可避免二次污染的干手方法。
三、方法1.打湿:流动水打湿双手。
2.涂抹:足量皂液涂抹双手所有皮肤。
3.揉搓:揉搓双手至少15 s,具体揉搓步骤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