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的美学特色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8.77 KB
- 文档页数:7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它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美学视角下的独特魅力。
园林景观设计以美学为中心,融合了建筑学、植物学、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对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等元素的艺术处理,打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更要注重空间的美学品质,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美性: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整体美感,追求景观的线条、形态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艺术感十足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对景观元素的精心配置和组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艺术。
3. 表现性:园林景观设计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艺术表现来突出景观的独特韵味。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择和植物造型的艺术处理,营造出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还注重通过雕塑、水景、灯光等艺术手段来丰富景观的表现形式,从而表现出景观的独特艺术魅力。
4. 周围性: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还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上。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景观与建筑、道路、人流等周围环境的和谐整合。
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来改善周围环境的美感,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感,更要注重对生态、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和表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艺术。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它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所蕴含的美学视角,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美的追求上。
园林景观设计以自然为基础,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深入观察与体验,致力于在设计中保留和强化自然的美感。
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与颜色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使得植物在四季中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风姿,遵循“春有樱桃、夏有荷花、秋有枫叶、冬有松柏”的理念,使园林景观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
在景观设计中,还需要对地形地势进行精心的处理,使得水、山、石、林等自然元素能够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能增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使人们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增进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在美学视角下所呈现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功能美的追求上。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表现,还需要兼顾实用性与功能性。
在创造美丽景观的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实用价值。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根据人们的活动习惯设置休闲娱乐区、健身区、通道等,在美化环境的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愉悦的活动场所。
还需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进行植物配置,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康,减少浪费,降低养护成本。
还需要考虑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这种注重美的同时兼顾功能的设计理念,使园林景观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愉悦,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在美学视角下所展现的魅力,还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现上。
园林景观设计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特点,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景观元素、建筑风格、文化符号等,使得景观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通过景观表达故事、传达情感,使得景观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思考与启迪。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名胜。
它的出现与南宋朱元璋时期有关,宋代苏州园林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中国全局的艺术文化特色和私家园林的准则,兼收并蓄,形成苏州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被誉为“江南园林之最”。
从哲学思想角度考究,苏州园林以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把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将自然、自然和人类相结合,以创造出一种秩序性、和谐性、平衡性的空间体系,象征着上天下地之间的统一和和谐。
从审美角度,苏州园林的审美特色展现在它的设计结构中,古典园林讲究的是精致清雅的空间结构,它把一条小溪、一池水、一片山坡、一片坡地、一排树木、一栋建筑物等放置在一起,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布局和树木的落叶情调,都体现了古典园林独特的美学理念。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其独特的自然形象。
它不仅结合了自然风景,而且结合了视觉艺术设计,把构造紧凑的花郁之下,组成不规则的空间,以及以诗意的景观结合建筑的美学,无不体现苏州园林独有的美学感受。
总之。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是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创造和美化,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诠释。
古典园林在形式结构、构思构图、意境气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来谈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研究。
1、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通过对园林中自然景观的创造和模仿,以及对人文意蕴的表现和传承,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这种和谐的境界体现在园林中独特的生态环境、景观组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融相成,形成一种美妙的氛围和秩序,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
2、景色与意境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色和意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古典园林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使景色的美学价值被实现和体现。
同时,将人文意境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使园林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冥思。
3、美学审美的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审美具有多样性。
多种形式的表现和彼此独特的审美效果,开启了不同的人群的审美体验。
古典园林的美学与自然景观、人文意蕴、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协调和作用,创造了一种绵延不绝而又多样丰富的审美环境,弥补了单一审美体验的不足。
4、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结合艺术和科技,通过运用例种场地、测量周长、设计规划、施工技术等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使园林艺术与科技融合,形成一种独特而全面的美学技术。
古典园林从技术层面上保证了园林的开发和维护,并且提高了园林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5、设计和建造的主体性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是由园林主体自行完成的,使园林的建造和发展充满主体性和独立性特征。
园林主体的主体思想、主体意愿、主体策划、主体建设这些成分,形成古典园林全然完整的主体性品格和美学价值,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美学形态,它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审美历程的拓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博大、历久弥新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园林的建造者们试图将自然山水引入园中,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神韵,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神奇。
在园林中,山石、流水、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比如,假山的堆叠模仿了真实山峰的形态,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平缓的山坡;流水的设计则借鉴了河流的蜿蜒曲折,有时潺潺流淌,有时形成飞瀑,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灵动的氛围。
这种对自然的模仿并非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领悟和再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移步换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重要美学特征。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和景观安排,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
从一个亭子到一条回廊,从一座假山到一片池塘,景色的变化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人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转。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通过巧妙的廊道和门洞设计,将园林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主题,当游客穿过一道道门洞,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视觉上的惊喜和期待,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园林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布局,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让人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比如,在园林中种植梅花,不仅仅是因为梅花的美丽,更是因为梅花所象征的坚韧和高洁;在池塘中放养锦鲤,也不仅仅是为了增添生机,更是寓意着吉祥和如意。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诗词匾额等元素,也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品味到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情怀。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古老而优雅的园林不仅令人陶醉于自然之美,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园林就作为君主的居住场所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出现。
这些园林通过山水的运用,营造了富有禅意的景观,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
在隋唐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大型皇家园林如洛阳牡丹园和长安华清池成为了当时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园林设计注重对空间的布局和结构的协调,以及与建筑、雕塑等元素的完美结合。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迎来了巅峰时期。
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玲珑、富有诗意的设计而闻名,被誉为“园林之城”。
这些园林以水为中心,植被丰富,构建了独特的空间感和意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安排,园林打造出一幅自然而有序的画卷。
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人为的建筑与景观完美融合,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2. 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
园林设计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划分空间,使整个园林在有限的场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
同时,通过摆放山石、树木和花草等元素,打造出变化万千的景致,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3. 意境的诗意与哲思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景观背后的意境与情趣。
园林通过布置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在园林中隐喻着哲理与人生道理,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观赏园林成为一种身心灵的享受,传递着美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意义1.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色彩与光影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视觉效果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表达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色彩与光影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园林的美感,更是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富有创造力的运用,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本文将探讨色彩与光影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与视觉效果。
一. 色彩与光影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色彩与光影的和谐融合,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传达出柔和、雅致、平和的审美感受。
色彩的运用主要通过植物、建筑物和装饰物的选择和搭配,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
光影则通过建筑物、树木的布局以及园林的整体设计来形成,在不同的时间和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种美学思想强调园林景观的变化和生动性,使观者在欣赏园林时能够获得多样的感受和审美体验。
二. 色彩与光影的视觉效果1. 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带给观者不同的心情和情感体验。
明亮的色彩如红、黄、绿等,能够给人以活力和愉悦感;柔和的色彩如蓝、紫、粉等,则会给人以安静和温馨的感受。
色彩的运用还能够突出园林中的重点景观,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此外,不同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也会影响色彩的呈现,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2. 光影的视觉效果光影是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建筑物、树木的布局和园林的设计,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在夜晚,照明设施的运用使得园林在月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光影的变化和流动性营造出园林的空灵感,给人以悠远和广阔的感受。
三. 色彩与光影的应用实例1. 「紫禁城」:紫禁城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色彩与光影的运用无处不在。
从宫殿建筑的琉璃瓦和彩绘,到院落中的树木和花卉,各种色彩的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同时,紫禁城内的长廊和天井布局,使得阳光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角度下照射进来,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园林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是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园林设计、景观构造、植物布局、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
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 自然与人文融合,园林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园林设计中,要求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韵味。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2. 意境营造,园林美学强调意境的营造。
通过布局景观、设置建筑、摆放植物等手法,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和情感表达的园林空间。
这种意境营造旨在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园林中产生愉悦、宁静或者思索的情感体验。
3. 艺术表现,园林美学注重艺术表现。
园林设计师在创作园林时注重对形式、结构、色彩、质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空间的雕塑和对自然的再创造,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4. 文化传承,园林美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美学
源远流长,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同时还吸收
了中国绘画、诗词、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因此具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雕刻、园林诗意等元素都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园林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对自然、艺术和
文化的高度融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园林美
学不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园林风景如画,别具风格,历史悠久,是东方园林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而中国园林最早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呢?中国园林最早的形态是殷商时期的“囿”,这也是最早的皇家园林,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园林式一直在发展并完善着的,从最古老的“囿”到后来恢弘的皇家园林,再到苏州园林这样钟灵毓秀的私家园林,最后是如诗如画的山水写意园林,正是一个越来越高级,越来越自然的演变的过程。
而后无疑问,这造园技巧上也是一步步的完善着得。
要赏析中国的园林艺术,以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
从园林的造园特色角度来说:中国园林艺术家造园时是本着因地制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又融于自然的思想的。
由于东方与西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审美角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外园林美的各有自己的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通过与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加容易走进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中国园林。
首先,中国园林侧重和谐之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园林之间的和谐,而我们在建造园林的时候也尽量的去维持自然的原样,不去破坏自然整体的美感,因地制宜。
西方园林在建造上一般比较偏爱于各种各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放在一起摆出一种严谨而又规则的园林,就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各个角落都是规则而又严谨的,跟中国园林完全不是一种感受。
另外,中国园林千变万化,基本上没有重复的园林,每到一处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造园者的七巧心思,八面玲珑,中国的园林中就单看建筑一种就有亭、台、楼、阁、榭、廊、坊等的区分,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给人永远的新鲜感,消除了视觉疲劳。
甚至有些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构造,小园包含在大园中,千变万化,让人捉摸不透又不自觉的被他吸引。
最后,中国美学,首重意境,中国园林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情能够激发人写出优美的文章,同样也能融入景致中组成优美的风景。
而中国的园林艺术中的这些感情,与文人墨客是分不开的。
拿江南私家园林来说,江南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而文人墨客一直比较追求个人感情的。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审美体验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令人陶醉的审美体验,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它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传递着深邃哲理和生活智慧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园林艺术的设计特点、意境表达以及对人们心灵的触动等方面,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审美体验。
一、园林艺术的设计特点中国园林艺术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成为世界的瞩目焦点。
首先,中国园林注重“四季景色”,也就是针对不同季节创造不同的景致,以适应自然变化。
其次,注重以水为中心,水景被认为是园林艺术的灵魂。
在园林设计中,经常能够看到池塘、湖泊、水榭等元素的存在。
再次,中国园林强调的是空间的错落有致,精心布局出恰到好处的景致,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愉悦感觉。
此外,对园林中的建筑物进行布局和设计,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
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园林艺术的意境表达中国园林艺术不仅仅追求景观的美,更注重通过意境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妙的细节处理,中国园林呈现出浓厚的诗意和哲理,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同时,园林中的意境表达也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
例如,借助山石的摆放和树木的点缀,园林展现了崇山峻岭、壮丽景色的意境。
又如,通过构造静谧的环境、牵引人们的心灵,园林艺术激发出思考人生的意境表达。
三、园林艺术对人们心灵的触动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深远的内涵,对人们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首先,通过园林的宁静环境、独特构造等,人们可以从喧嚣的城市中暂时解脱,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其次,园林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理思考,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同时,园林艺术还能够触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起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共鸣。
总结起来,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特点、意境表达以及对人们心灵的触动,展现出了美学的价值和审美的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是指历史上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构建园林美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园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征包含了自然观、建筑观、艺术观、文化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自然观。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神秘、最美好、最能启迪人智慧的事物之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人认为园林应充分地借助自然地貌、山水、植被等元素,并且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的本来面貌,避免任意改动。
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若想构建一座人工的园林,首先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诉求以自然的美来构建,通过排除粗糙、呆板、僵硬、不合理的人类意志,重视自然因素与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二是建筑观。
中国人认为建筑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基础,因为它们有美丽的建筑和雕刻,有交通枢纽和观赏景点,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通常集中于“园林之外”,它们不是用来遮蔽网络和逃避自然景观,而是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体,同时兼顾景致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雅致精美、工艺精湛、雕刻绝妙的园林建筑。
三、艺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艺术观。
中国人认为所谓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艺术的基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之一。
自然景观,无论生或死,有其固定的本质特征,非人类所能创造。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通常会利用自然现象来创造景观,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加以点缀和陶冶,包括布置石块池塘、摆放石头、造福鱼石桥和观赏亭子等。
最终将土地和建筑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富有意义的景观。
四、文化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四是文化观。
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来构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一、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空间美学特点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建筑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展开探讨,探寻其独特之处。
二、微缩山水与意境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以微缩山水为主要构图手法,以小见大、以远观近的方式打造出别有洞天的意境空间。
通过错落有致的错落、庭院回廊的错落、山石树木的布局等,营造出一种奇妙融合天地之间的神秘感受。
三、水景与拱桥造景
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水光潋滟、荷叶田田,加之拱桥的点缀,构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水景与拱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令园林空间更具诗意。
四、围合与穿越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设置围墙、廊亭等围合结构,使得园林空间看似封闭,却又蕴藏着无限穿越之趣。
穿越在园林之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情调,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五、景点与景轴相生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设置一条或多条景轴,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构成一条生动的“长卷”。
景点和景轴相互呼应、相互照应,使园林空间更富有动态感。
六、意境烘托及应用
园林空间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景观,更是一种寓意的烘托和诉说。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奇石、假山、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仿若进入仙境。
七、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魅力和独特魅力,希望读者能从中汲取灵感,感受其中的无限魅力。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自然、生命和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它的美学思想从江南水乡和皇家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其设计原则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人造山水”的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它强调物体间的关系,注重优美的比例和平衡,追求高度的精致和完美。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隐晦性、稳定性、序列性和随机性。
其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园林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隐晦性则要求设计者应该用隐喻之法,让景物有一种更加含蓄的美感。
稳定性是因为它要求设计者在其的结构和物品上进行平衡处理,使其不会失去美感。
序列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控制景物的顺序和排列,让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随机性则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一些随机元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以环境为根基,以山水为灵魂的艺术,它的特征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汲取气息的感觉和增长涵养的感觉。
1、环境为根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以环境为根基,园林应该根据自然地形、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文化等考虑,以最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效益。
比如说,园林应该尽量保持原来自然地形的特色,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不能人为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
2、以山水为灵魂: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山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画同样是如此,它也强调以山水为灵感。
园林中的山水构建成类似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化氛围。
3、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安静、和谐和平静。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蕴含着深邃而独特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之美”。
古人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体现了园林营造应尽量模仿自然,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
在园林中,山水相依,花草繁茂,树木葱郁,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这种对自然的尊崇与模仿,并非是对自然的完全复制,而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不失人工雕琢之美的氛围。
比如,假山的堆叠,要模仿真山的形态和神韵,却又要在大小、形状上有所变化,使之更具艺术感;水流的设计,或潺潺流淌,或飞瀑直下,既要展现水的灵动,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意境之美”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追求之一。
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物质空间,更是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的精神场所。
通过巧妙地运用景观元素和文化符号,园林营造出了或宁静、或清幽、或雄浑、或雅致的意境。
例如,一座小小的亭子,置于湖畔,周围是垂柳依依,当人们置身其中,望着湖水波光粼粼,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再如,园中的一块奇石,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某位古人的风骨,从而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思。
这种意境之美,是超越了物质表象的,它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中国园林艺术还强调“和谐之美”。
这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之间的和谐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水流与山石相互呼应,花卉与小径相互交织。
没有突兀的元素,一切都显得那么融洽自然。
而且,园林中的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比如,江南园林中的白墙黑瓦,与绿水红花相互映衬,显得素雅而又不失活泼;北方园林中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中,展现出庄重而又大气的风范。
“含蓄之美”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园林的美景往往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通过曲折的小径、掩映的门洞、镂空的花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欲露还藏”的效果。
中国园林的美学特点“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需要。
实全含于‘园’字之内。
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
‘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池。
‘氏’在前似石似树。
”这是《中国园林志》中对园林的一个描述。
从中可看出园林的主要亮点就在于其中精致的宛若天成的人造景观,再配以亭台楼榭,通过蜿蜒错落,仿佛一位老者娓娓道来一个优雅的故事。
一、道法自然,追求仿造自然之神韵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与欧洲园林整齐的布局不同的是,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无缝结合,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寄情于景,抒发内心的山水情怀。
其中一句“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言明了拙政园给人的绝妙体验。
中国山川秀美壮丽,让人十分热爱山环水抱的生活环境。
所以许多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或者是包络原山真湖,亦或是不惜代价开山造湖,人工堆叠。
仰能观山,俯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身偎山林涧溪。
怪石林立,奇花异草,曲径通幽。
高大的乔木与灵秀的花草形成高低对比,池塘与亭台交相辉映,山峰的高低回环,来自设计者的观察模仿和高超技艺,力争将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眼前。
模拟自然,模拟仙境,汉武帝曾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开创一池三山的传统。
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自然不做作,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却又恰到其处的绘出一幅和谐平衡的画面,并且拥有非常强烈的整体感,无论从你眼前拿走哪件东西,都会让你觉得缺了那么一点味道。
园林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朴素的自然美学的推崇,更是一种对自然所蕴含比拟的人格精神的追求。
其中,山与水结合在风水理论中就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山的刚毅,水的灵动,寄予了人的美好希望。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园林主人来说超越了视觉感官的乐,而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乐,对于他们来说,园林是精神居所,是文人的寄托,使他们骨子里追求隐逸生活的一种这种的方式,这种主人通过园林来表情达意的行为以及园林本身所蕴含的道德精神。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自然美、含蓄内敛、文化意蕴、空间感、工艺美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一、自然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上,如模仿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让人在欣赏园林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还注重利用植物、花卉、昆虫等点缀园中,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二、含蓄内敛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含蓄内敛之美,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上,如通过植物的配置和景墙的设计,为游客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同时,含蓄内敛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文化价值的保守上,如通过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园林的内涵和意境,使园林成为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艺术品。
三、文化意蕴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哲学思想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礼乐制度等文化的传承上,同时也体现在表达方式如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上。
中国园林艺术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其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四、空间感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空间感,通过视觉空间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光线的变化等手段,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和超脱世俗的感受。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空间的分隔和延伸上,如通过假山、池塘、曲桥等元素来分隔空间,使整个园林显得错落有致。
同时,空间感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对光影的运用上,如通过阳光的照射和阴影的投射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五、工艺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工艺美,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细节的处理等方面。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园林建筑和装饰的细致入微的设计上,如通过雕刻、绘画、镶嵌等工艺手法来装饰园中的建筑和景点。
同时,工艺美还体现在对植物配置和花卉造型的设计上,如通过修剪、造型和搭配来营造出一种精致而优雅的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合了众多的美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以展现其独特之处。
一、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将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人常常将园林设置于山水之间,以山峦、水流和树木等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将其整合在一起,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景观。
在中国园林中,山石通常被用作构建园景的核心元素。
古人认为山石具有灵性,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取舍,可以呈现出自然山水之妙。
而水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人常常通过运用水文工程来营造出流水潺潺、池塘清澈的景观,使人感受到水的静谧和动感。
除了自然环境,中国园林艺术中也充满了人文的痕迹。
建筑物、亭台、廊架等人工结构与自然景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人文元素的加入,使整个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园林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二、追求意境的凝练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强调凝练和意境的追求。
通过合理地布局景观元素和构思园林情趣,使观者在一瞥之间,便能沉浸其中,体会到园林所传递的独特情感。
中国园林常常以“小巧玲珑”为特点,以小见大。
观者步入园林之后,往往发现一个小小的湖泊、一座小桥或者一条小径,在这些细小的景观中,体验到了宏大的意境。
这种凝练的手法,既展示了作者的智慧,也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空间。
园林艺术中的意境追求还表现在对情景变化的追溯。
中国园林常以四时变化为基础,在植物、水景、建筑等方面展示四季之美,以此反映出世事更替、光阴流转的哲理,更能启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追求虚实的互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虚实的互动是一种重要手法。
在园林中,虚是指虚空的空间感,实则是具体的景观元素。
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园林艺术创造了立体而有层次的空间感,增强了景观的艺术效果。
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有“借景”和“重重叠叠”。
借景是指利用远处山水,将其作为园林背景的一部分,以扩大园林的视野和空间感。
园林艺术的美学特色分析1园林艺术形象体现的连续时空性一般来说,艺术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观众的。
如果从艺术形象的存有方式来看,艺术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类。
例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其艺术形象必须在空间里才能存有和展开,所以它们属于空间艺术。
而音乐、歌曲、评书和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又必须随着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它们是时间艺术。
而在舞蹈、戏剧、电视、电影等艺术中,其艺术形象的体现,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又必须同时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实现。
为此,它们便属于时空艺术。
园林艺术形象的体现是什么情况呢?首先,园林中的山石、湖泉、花草树木、亭廊楼阁……等各种艺术形象都必须存有和体现于一定的空间里。
所以,园林可属于一种空间艺术。
不过,园林艺术的景观又能随着晨昏旦夕、阴晴雨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之变异而产生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
所以,同是一座园林,乃至园林中的同一个景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晨昏各异、晴雨殊一、冬夏不同的各种景象。
所以,园林又具有时间艺术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园林便是一种时空艺术了。
不过,园林艺术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其他时空艺术相比,还有其独具的特点。
舞蹈、戏剧、影视等等一般的时空艺术,其艺术形象在时间的体现上是有间断性的。
这些时空艺术形象的体现具有固定的内容,演播一遍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固定有限的。
而且,如若不到其演播的时间,人们就无法欣赏到这些种类的时空艺术。
从宏观上看,这些艺术可一遍遍地重新演播,但它们仅为相同内容的重复,且其间是间断的。
但是,园林艺术形象的体现情况则不同,不论春夏秋冬、晨昏旦夕,不论何时,人们都能够去欣赏园林艺术的各种应时风姿。
园林不但晨昏、雨晴、四季之景观不同,而且年复一年,随着园林植物的成长、衰老、更新,随着自然力的风化,整个园林的面貌还会逐渐产生变化。
比如,园林经年累月之后,其中的树木更高大、更苍劲了;山石、树皮等处布满了青苔,亭廊路桥等各种人工建筑物的颜色也常常更加深沉……所以,园林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其艺术形象一直在持续地连续变化的时空艺术。
所以,人们曾十分形象地把园林艺术比喻为一曲“永远在演奏着的交响乐”。
2园林艺术形象在空间中展示的特殊性在空间艺术中,以其艺术形象在空间里展示的方式之不同,又能够分为两类:凡艺术形象在空间里,以固定静止的状态出现和展示的是静态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刻、雕塑、建筑等都属于此类;而凡是艺术形象在空间里以变化运动的方式出现和展示的,则为动态空间艺术。
如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
园林的艺术形象,在空间里的展示方式比较复杂和特殊:一方面,以园林艺术自身的情况来说,园林之中既有以固定静止的方式展示的形象(如山石、道桥和各种园林建筑),又有以变化运动的方式展示的形象(如泉瀑溪涧等水之流动,莺飞燕舞、鱼跃鸭游等动物的活动,徐徐清风中的湖水泛波、花叶飘舞、枝条摇曳……);另一方面,运动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园林艺术的鉴赏者对园林景观的欣赏,既能够驻足于亭榭楼台,停下来静静地观赏(静观),又能够在沿路漫步行进之中,或是乘舟漂游之时,在运动的状态下来游览观赏(动观)。
当游人动观园景时,因为景物与观赏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时时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此时整个园林的艺术形象──包括山水、道路、花木、亭廊等,原是固定静态的景物,都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在动观者的眼前由远而近,渐次移过。
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中所有的静态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景观。
这便是园林艺术形象在空间展示方式上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
3园林审美内容的丰富性人类感受到的各种美,总体上说来不外乎三大类:即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一般的艺术部门(如绘画、雕塑、音乐、歌舞、影剧等),它们都只具有艺术美,都只为人们提供由艺术家创作而成的艺术美的审美内容。
园林则与之不同,园林艺术的审美内容既有艺术美,又有自然美和生活美。
园林中山青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鱼跃鸟翔,到处是生意盎然、欣欣向荣的自然美之景象。
在园林这个富于自然美的环境之中,又常常设置若干能够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品茗、奕棋、抚琴、舞文弄墨……形成一个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生活美的环境。
同时,园林又是造园师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各种现实美的素材,加以取舍、概括、熔裁和拔高,使之成为了一个有主次、有烘托、有呼应的、有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的艺术品。
这样,就使园林又具有了比自然美、生活美更浓缩、更精炼的艺术美。
所以,游人在园林中不但能够得到自然美、生活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够得到艺术美的欣赏。
所以,园林艺术的审美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还具有一般艺术所没有的自然美和生活美。
4园林艺术反映生活的双重性(再现性兼表现性)艺术,不论属于哪一种,总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
人们依据艺术在反映生活时所表现的方式之不同,将其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再现艺术中,都有源于现实生活中某种客观素材而塑造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例如山水人物画、电影、电视、戏剧、叙事文学等等。
在这些艺术中,都有各自的具体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真实形象的艺术再现。
不过,表现艺术则不同,表现艺术并不直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的艺术再现。
如抒情音乐、书法、金石、抒情文学等,这些艺术主要是表现艺术家感受生活之后的一种情绪、一种理解、一种思考、一种情操。
一般来说,表现艺术并不直接再现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事物形象。
园林艺术要使佳山秀水、雅室嘉木等各种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在园林中得以集中浓缩和艺术的再现。
所以,园林具有再现艺术的属性,这是比较明显的,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但是,园林中的艺术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某一真实形象的艺术再现,比如:北海公园琼岛之上的白塔便是一例。
另外,中国园林中还有很多景物的建造,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它们原有的、外在的形象(形式)美,而是造园者借助于这些景物形象的某些人们赋予的秉性和品格,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理解,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操、志向和理想,抒发其个人的一种情感,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理想。
例如,我国江南古典文人的园林中,多爱种竹子。
造园主人种竹于园林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出竹子的外形美,而是因为我国古代文人把竹子比为坚贞不屈的君子。
例如,郑板桥画竹诗中赞颂竹子“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
所以,他们在园林中配置竹子的意图,主要是表现自己要象竹子那样“位卑不馁,居高不傲”的意愿和志向。
西方古典园林中,常常将花草树木等各种自然物皆按规则的几何图案布置。
这种布局也不是为了再现某种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类能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和理念。
所以,综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园林又是一种表现艺术。
5园林审美者与园林艺术品在空间里的共一性园林是一种艺术,但是,园林这种艺术和其它一般的纯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在审美空间关系上有所不同。
因为上述那些纯艺术的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与对这些艺术实行鉴赏的审美主体──人,不是融合在同一个艺术空间之中的。
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与其审美者现实所在的环境是两个各自不同的空间环境。
换言之,上述的这些艺术的欣赏者,并不是生活于(存有于)绘画作品、戏剧作品、音乐作品、电影等等作品之中的,而是置身于这些艺术作品所在的空间之外的。
但是,园林艺术的审美过程则与上述所有各种艺术的情况不同,园林艺术的鉴赏者(审美主体──游人),却必须置身于园林这个艺术作品的空间之内,必须进入园林审美对象之中游览。
这样,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对其审美的人们必须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
如果打个比喻,那么,园林就好比是一个正在演出一场田园风光歌剧的舞台,游人实际上既是一名观众,又是出现和置身于这个田园风景舞台上的一名演员。
换言之,园林艺术的审美者必须进入园林艺术作品之中,才能够欣赏园林,才能实现对园林的审美。
即形成所谓“人在立体的图画中游览”的情景。
这就是园林艺术的又一个美学特征──艺术作品与对它实行审美的人体在空间中的共一性。
6园林艺术表现内容的正面性一般的艺术,如戏剧、影视、小说、绘画……等艺术中,能够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荒凉、灾害、丑恶、恐怖、凶杀、危险、悲惨等等各种负面性的内容,作为其艺术表现的题材。
但是园林艺术则不同。
在园林中,不能设计和表现那些与自然美、生活美相对抗的艺术美。
这是因为园林不是“隔台看戏”,园林是游人要真实地进入其中游览的生活空间,而且甚至是还要在其中食宿生活的。
所以,一般来说,园林艺术中再现的形象、表现的内容,总是具有正面性的,总是一些真、善、美的事物。
7园林中多种艺术的融合性园林艺术融合了多种形式的艺术门类于其中。
比如,盆景花木栽培和造型的艺术、园林植物的配置艺术、叠山理水的造型艺术。
我国园林中还注意借用优秀的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而我国园林中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又有多种艺术内容──点景题名的匾额、门两边柱上的楹联、横梁上的彩绘、室内挂的字画和收藏的碑刻、挂在楼角廊檐下的宫灯,作为摆设或分隔空间的大理石屏风、博古架以及称之为“屋肚肠”的各种家俱手工艺品等,共计有诗文、书法、绘画、竹编、木雕、石刻、家俱等七、八个门类的艺术和工艺美术。
它们相互组合起来,与其它艺术一起融汇于园林之中。
所以,园林艺术是一种融汇着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
园艺师、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建筑师、诗人和文学家都能够在园林中展示他们的才华,表达出他们对这种艺术的理解,并为园林艺术的完美而贡献力量。
这样,就更加丰富了园林的审美内容,也更加提升了园林的美学价值,使之能很好地满足游人多种多样的审美情趣和游览需求。
8审美途径的多样性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其艺术形象的,音乐则是通过听觉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文学形象并非眼睛所能看到,也非耳朵所能听到,所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仅仅欣赏者想象中的所见所闻。
所以,文学便能够称为是一种想象的艺术。
园林艺术与上述各种艺术都不同,园林艺术能够通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途径来感染游人,给游人以多种感觉器官上的审美享受。
人们常说园林是“立体的画”。
的确,造园师以巧夺天工之法,使园林中山青水秀、花美室雅,处处风景如画,这就是园林艺术所追求的“画境”。
人们通过游览园林,首先能够得到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所以,园林艺术首先是一门视觉艺术。
园林中有林木招来莺歌鸟语,有瀑布的鸣响、溪涧的潺潺流声,有雨打芭蕉、风吹挂铃,有猿啼鹿鸣、蛙噪蝉吟,甚至还有松涛万里、海潮如吼……,所有这些声响,都能给游人一种听觉上的审美享受。
这便是园林中的“声境”。
所以,园林又能通过人们的耳朵而产生艺术的效果。
所以,园林又是一种听觉艺术。
园林中的花木,有很多是香花植物,它们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芳香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