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

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积极:加强高中新课改的宣传,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每个老师要全力投入,努力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研究新教材,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同时学校每个部门也要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后勤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为高中课改提供物质保障和优质服务。

稳妥:充分考虑现有条件与可能,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正确处理破与立、继承与发展、借鉴和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等各方面的关系。正视自己的不足,坚持调查研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引导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

求实: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校本研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巩固基础,突出特色。同时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研究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新: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

五、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作息时间:调整,每天八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上午四节,下午四节。

(五)分班:高一平行分班,高二按选修分班,高三按高考选择方向分班.

(六)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选修课选课指南》

《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学科课程开课方案》

《学分认定及管理方案》

六、实施保障措施

1、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和基础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靠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学校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计划在上级有关部门暑期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以学科为单位,以校本教研为载

体,以“课题研究、案例研究、教学叙事、教材剖析、教师成长、学习评价”为内容,进行学科通识、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的研讨活动,逐步形成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理论培训和课例培训、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定期培训和过程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制度。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师极其它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并同校外广泛交流,共享资源,为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提供环境和设备支持。

3、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及其它常规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要逐步建立新课程要求下的新的制度。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咨询制度特别是选课指导制度,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教师具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每一位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个帮助;要逐步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适时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积极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及相关制度,以行政

班为主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等其它集体活动,加强集体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建立研修的校本教研制度

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组模式,建立以课程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 ,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要为教师个人的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成长。

5、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

建立与新的高考方案相接轨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中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中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建立以促进教师反思为主、使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给予充分的条件保障

结合新课程实验的实际,要逐步建立外聘兼职教师上课的制度。根据新课程要求,完备硬件设施,特别要重视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大力加强局域网和校园网建设,并与有关教育信息中心挂接,实现网上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安排足够的课改专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