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七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及其表示方法★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CD;记作:a∥b;读作: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注意】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2、.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注意】1.经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画线段或射线的平行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线.3.借助三角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持紧靠,否则画出的直线不平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如图,如果b∥a,c∥a,那么b∥c.几何语言:∵b∥a,c∥a,∴b∥c.【注意】1、平行公理的推论中,三条直线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2、平行公理中强调“直线外一点”,因为若点在直线上,不可能有平行线;“有且只有”强调这样的直线是存在的,也是唯一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3(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4(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1+∠2=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几何语言表示: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c,b⊥c,∴a∥b.【注意】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没有这个条件结论不一定成立.★3、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利用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4)利用内错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5)利用同旁内角互补说明两直线平行;(6)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例题1】(2023秋•埇桥区期中)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分析】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两条直线平行,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解题技巧提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平行线的概念,牢记平行线的三个条件: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③都是直线,通过与定义进行对比来进行判断.【变式1-1】如图所示,能相交的是,平行的是.(填序号)【分析】根据平行线、相交线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正确得出结果.【解答】解:①中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②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③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可相交;④中都是线段,不可延长,不可相交,也不平行,⑤中都是直线,延长后不相交,是平行.故答案为:③,⑤.【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和相交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可以沿两个方向延伸,射线可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变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它们互相垂直B.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垂直C.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D.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那么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相交的定义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故A不符合题意;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C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它们不一定平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垂直、相交等知识,熟练掌握有关定理、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3】(2022春•莱芜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C.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a∥c,则b∥c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错误;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故错误;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正确;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知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和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4】(2022秋•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长方体AB CD-EFGH中,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 平行的棱是.【分析】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解答】解: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故答案为:棱AD和棱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5】(2022春•沙河市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B平行的棱有几条()A.4B.3C.2D.1【分析】根据长方体即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解答】解:图中与AB平行的棱有:EF、CD、GH.共有3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长方体的性质.一个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变式1-6】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关系,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若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和l2;(2)若l1与l2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和l2;(3)若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和l2.【分析】(1)结合平行线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结合相交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结合重合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于l1和l2没有公共点,所以l1和l2平行;(2)由于l1和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相交;(3)由于l1和l2有两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重合;故答案为:(1)平行;(2)相交;(3)重合.【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1-7】(2022春•赵县月考)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P,若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a∥c,直线a,b相交,所以直线b与c也有交点;故答案为:相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例题2】(2022春•梁山县期中)若a、b、c是同一平面内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则它们的交点可以有()A.1个或2个或3个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C.1个或2个D.以上都不对【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相交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当三条直线互相平行,交点是个0;当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交点是2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1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解题技巧提炼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去讨论求解.【变式2-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垂直或平行B.垂直或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分析】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两种:平行或相交;垂直不属于直线的位置关系,它是特殊的相交.【解答】解:平面内的直线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变式2-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使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有且只有个交点.【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再根据直线平行和直线相交的定义即可得到交点的个数.【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相互平行,∴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它们共有2个交点.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也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变式2-3】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条平行线.【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及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由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其交点为0个开始分析,然后依次变为三条直线相互平行、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即可求解.【解答】解:若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没有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此时恰好有三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不平行,则此时有三个交点或五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也平行,但它们之间相互不平行,则此时有四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没有平行线,则此时的交点是一个或四个或六个.综上可知,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三条平行线.故答案是:三.【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题目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是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答案.【变式2-4】平面上不重合的四条直线,可能产生交点的个数为个.【分析】从平行线的角度考虑,先考虑四条直线都平行,再考虑三条、两条直至都不平行,作出草图即可看出.【解答】解:(1)当四条直线平行时,无交点;(2)当三条平行,另一条与这三条不平行时,有三个交点;(3)当两两直线平行时,有4个交点;(4)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时,有5个交点;(5)当四条直线同交于一点时,只有一个交点;(6)当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时,有6个交点;(7)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并且交点在平行线上时,有3个交点.故答案为:0,1,3,4,5,6.【点评】本题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所有答案;本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例题3】如图,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进行解答.【解答】解:(1)如图,过直线a外的一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b∥a,c∥a,∴c∥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3-1】如图中完成下列各题.(1)用直尺在网格中完成:①画出直线AB的一条平行线;②经过C点画直线垂直于CD.(2)用符号表示上面①、②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分析】(1)根据AB所在直线,利用AB所在直角三角形得出EF,以及MD⊥CD即可;(2)根据图形得出EF,MD⊥CD,标出字母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EF∥AB,MC⊥CD.【点评】此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平行线以及垂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已知直线a和直线a外一点A.(1)完成下列画图:过点A画AB⊥a,垂足为点B,画AC∥a;(2)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垂直?为什么?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平行?为什么?(3)说出直线A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3)结论:AC⊥AB.【解答】解:(1)直线AB、AC如图所示;(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结论:AC⊥AB.【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3-3】作图题:(只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3)过点B作AB的垂线.【分析】(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2)在直线AD上到A得等于BC的点D,则直线CD即为所求;(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的直线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即AE就是所求;(2)在直线AE上,到A距离是5个格长的点就是D,则CD就是所求与AB平行的直线;(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作直线,就是所求.【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变式3-4】(2022秋•内乡县期末)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分析】用两个三角板,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画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关系为:相等或互补.【解答】解:(1)(2)如图所示,(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点评】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容易漏掉.【例题4】(2022•寻乌县模拟)下面推理正确的是()A.∵a∥b,b∥c,∴c∥d B.∵a∥c,b∥d,∴c∥dC.∵a∥b,a∥c,∴b∥c D.∵a∥b,c∥d,∴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a、c都和b平行,应该推出的是a∥c,而非c∥d,故错误;B、没有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推不出平行,故错误;C、b、c都和a平行,可推出是b∥c,故正确;D、a、c与不同的直线平行,无法推出两者也平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变式4-1】(2022春•丛台区校级期中)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A.两条以上B.2条C.1条D.0条【分析】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答】解:因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所以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1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变式4-2】(2023春•萨尔图区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为()(1)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两角之和为180°,这两个角一定邻补角;(4)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可判断(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即可判断(2);举出反例即可判断(3);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即可判断(4).【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故(1)正确;只有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故(2)错误;如图:∠ABC=∠DEF=90°,且∠ABC+∠DEF=180°,但是两角不是邻补角,故(3)错误;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正确,因为不特别指出时,一般认为,两条直线重合就是同一条直线,所以所提出的命题是正确的,故(4)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和推论,邻补角,垂线,平行线等知识点,此题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变式4-3】(2023春•泸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解:根据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可判断只有D选项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要熟练掌握.【变式4-4】(2023春•新民市期中)已知a∥b,c∥d,若由此得出b∥d,则直线a和c应满足的位置关系是()A.在同一个平面内B.不相交C.平行或重合D.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分析】根据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得答案.【解答】解:当a∥c时,a∥b,c∥d,得b∥d;当a、c重合时,a∥b,c∥d,得b∥d,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利用了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变式4-5】(2022春•和平区校级月考)下列语句正确的有()个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④若直线a∥b,b∥c,则c∥a.A.4B.3C.2D.1【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说法错误,应为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说法错误;④若直线a∥b,b∥c,则c∥a,说法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关键是掌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4-6】(2022春•大荔县期末)如图,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是.【分析】利用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正确掌握平行公理是解题关键.【变式4-7】(2022春•海阳市期末)若P,Q是直线AB外不重合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垂直B.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平行C.过点P的直线一定与直线AB相交D.过点Q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回答.【解答】解:PQ与直线AB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B、D均正确,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相交线、垂线的性质,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8】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和垂直的定义解答.【解答】解:∵长方形对边平行,∴根据平行公理,前两次折痕互相平行,∵第三次折叠,是把平角折成两个相等的角,∴是90°,与前两次折痕垂直.∴折痕与折痕之间平行或垂直.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平行公理和垂直定义求解,需要熟练掌握.【例题5】(2022春•昭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50°,则当∠2=时,a∥b.【分析】由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可知∠3=180°﹣∠1﹣90°=40°,当∠2=40°时,∠2=∠3,得出a∥b即可.【解答】解:当∠2=40°时,a∥b;理由如下:如图所示:∵∠1=50°,∴∠3=180°﹣90°﹣50°=40°,当∠2=40°时,∠2=∠3,∴a∥b.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角的定义;熟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1】(2022春•洞头区期中)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DF∥BC的是()A.∠B=∠3B.∠1=∠4C.∠1=∠B D.∠B+∠2=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B=∠3,∴AB∥EF,故A不符合题意;∵∠1=∠4,∴AB∥EF,故B不符合题意;∵∠1=∠B,∴DF∥BC,故C符合题意;∵∠B+∠2=180°,∴AB∥EF,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23秋•淮阳区校级期末)如图,木条a,b,c在同一平面内,经测量∠1=115°,要使木条a∥b,则∠2的度数应为()A.65°B.75°C.115°D.165°【分析】根据邻补角互补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2的度数应为65°.证明:如图,∵∠1=115°,∴∠3=180°﹣115°=65°,∵∠2=65°,∴∠2=∠3,∴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邻补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变式5-3】(2023秋•泾阳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已知∠1=70°,∠2=70°,试说明: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1=∠AGH,进而根据∠2=∠AGH,即可得证.【解答】解:∵∠1=∠AGH,∠1=∠2=70°,∴∠2=∠AGH,∴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4】(2023秋•泰和县期末)如图,CE平分∠ACD,若∠1=30°,∠2=60°,求证: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CE平分∠ACD,∠1=30°,∴∠ACD=2∠1=60°(角平分线定义),∵∠2=60°,(已知),∴∠2=∠ACD(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5-5】(2023春•樟树市期中)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求证:CF∥AB.【分析】根据CF平分∠DCE以及∠DCE=90°即可得出∠FCE=45°,再根据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BC=∠FCE=45°,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证明:∵CF平分∠DCE,∠DCE=90°,∴∠FCE=12∠DCE=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ABC=∠FCE,∴CF∥A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ABC=∠FCE=45°.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的关键.【变式5-6】(2023秋•靖边县期末)如图,AF与BD相交于点C,∠B=∠ACB,且CD平分∠ECF.试说明:AB∥CE.【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对顶角得到∠ECD=∠ACB,则可证明∠B=∠E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AB∥CE.【解答】证明:因为CD平分∠ECF,所以∠ECD=∠FCD(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ACB=∠FCD(对顶角相等),所以∠ECD=∠ACB(等量代换).因为∠B=∠ACB,。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哪些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包括定义、相关定理以及实际应用。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示例和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同位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且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即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一条直线n所切,且∠A=∠B,则l||m。
2. 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l和m都与第三条直线n平行,那么l和m也是平行线。
即如果l||n且m||n,则l||m。
3. 垂直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在同一个平面内,且l和m的任意一条垂线相互垂直,则l||m。
即如果l∠n且m∠n,则l||m。
4. 对顶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且对顶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即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一条直线n所切,且∠A=∠C,则l||m。
5. 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直线l||m,且直线m||n,那么直线l||n。
即如果l||m且m||n,则l||n。
6. 锐角等于直角的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在同一个平面内,且l和m的任意一条垂线与另一条直线的某一角度相等,则l||m。
即如果l∠n且∠A=90°,则l||m。
7. 平行线的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同一条直线n所切,且其中一条直线与n 的某一角度为锐角,另一条直线与n的某一角度为钝角,则l||m。
8. 平行线的交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同一条直线n所切,且其中一条直线与n的某一角度为锐角,另一条直线与n的某一角度为钝角,则l与m不平行。
9. 平行线的平行截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l和m被同一条直线n所切,且直线l与n的交点A与直线m与n的交点B之间的线段AB与直线n的某一条垂线相交于点C,则直线l和直线m平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D EEF1 23 A CO知识精讲7 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题解析【例 1】如图,AC //DB , ∠DBC = 56 ,则∠ACB = . 【答案】124 度.【解析】因为 AC //DB (已知), 所以∠DBC + ∠ACB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BC = 56 (已知),所以∠ACB = 180︒ - 56︒ = 124︒ (等式性质)D B【例 2】(1)如图,已知 DE //BC ,∠A = ∠C ,则与∠AED 相等的角(不包含∠AED )有 个;(2)如图,若 AB //FD ,则∠B = ,若 AC //ED ,则∠DFC = .AAB C 【答案】(1)2 个;(2) ∠3 ;∠2.B D 【解析】(1)因为 DE //BC (已知), 所以∠AED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 = ∠C (已知),所以∠A = ∠C = ∠AED (等量代换);(2)∠B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C = ∠2. 【例 3】如图,直线 a / /b ,则 x - y 的值等于( ) aA .20B .80C .120D .180 b【答案】A【解析】因为 a / /b ,所以 x = 30又因为3y + x = 180 ,解得 y = 50 ,故 x - y = 30 - 50 = 20︒ .【例 4】如图,直线 a / /b ,点 B 在直线b 上,且 AB ⊥ BC , ∠1 =A . 35B . 45C . 55D .125【答案】A 【解析】因为 AB ⊥ BC (已知),所以∠ABC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 a / /b (已知), 所以 ∠1 = ∠CB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 = 55 (已知), 所以∠CBD = 55 (等量代换)因为∠2 + ∠ABC + ∠CBD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2 = 180︒ - 55︒ - 90︒ = 35︒ (等式性质)B【例5】如图,直线a / /b ,c ⊥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1)∠2 +∠4 = 90 ;(2)∠1 +∠4 = 90 ;(3)∠1 =∠3 ;(4)∠3 +∠4 = 90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B【解析】(1)正确:因为a / /b ,所以∠2 与∠3 互为同位角,d又因为c ⊥d ,所以∠3 +∠4 = 90︒,所以∠2 +∠4 = 90︒;(2)错误:∠1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错误∠1 +∠3 = 90︒;(4)正确.所以本题选B【例6】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相等或互补B.互补C.相等D.相等且互余【答案】A【解析】分为同侧相等和异侧互补两种情况,故选A.【例7】如图,已知AB / /CD ,∠x 等于()A.75 B.80 C.85 D.95 【答案】C【解析】如图可过的顶点作平行线,那么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与角B 互补;下半部分与角D 互为内错角;所以易知∠x = (180︒-120︒) + 25︒= 85︒.A B120°xD 25°C【例8】如图,AB / /CD,MP / / AB,MN 平分∠AMD,∠A = 40 ,∠D = 30 ,则∠NMP 等于()A.10 B.15 C.5 D.7.5 【答案】C【解析】因为AB / /MP (已知)所以∠A =∠A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MP / /C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D =∠D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MCAN PD因为∠AMD =∠AMP +∠DMP (角的和差),∠A = 40 ,∠D = 30 (已知)所以∠AMD = 30 + 40 = 70 (等式性质)因为MN平分∠AMD (已知),所以∠AMN =∠NMD = 35 (角平分线的意义)所以∠NMP = 40︒- 35︒= 5︒(等式性质)E【例9】如图,AB / /CD ,∠1 = (2x + 20) ,∠2 = (8x - 40) ,求∠1 及∠2 的度数.【答案】∠1 = 40︒,∠2 = 40︒. A1 B【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即(2x + 20) = (8x - 40) C DF 解得:x = 10所以∠1 = 40︒,∠2 = 40︒(等式性质)H 2G1C F D3 1 24【例 10】如图,已知∠1 = 40 ,∠2 = 140 ,∠3 = 40 ,能推断出 AB / /CD / / EF 吗?为什么?【答案】能;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知:∠2 + ∠1 = 180︒,∠2 + ∠3 = 180︒ 所以 AB //CD ,C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 AB //EF ,即 AB //CD //EF ,即证.N【例 11】已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 是∠B 的 2 倍少 30°,求∠A 与∠B 的度数.【答案】∠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 .【解析】由题意可知,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2 倍少 30°,所以∠A = 2∠B - 30︒ ,即∠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两个角的两边平行时的两种情况的讨论.【例 12】已知:如图, ∠1 = ∠2 ,∠3 = ∠B ,AC / / DE ,且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 AE / / BD .A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C / / DE (已知), 所以∠2 =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1 = ∠2 (已知),所以∠1 = ∠(4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 = ∠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因为∠3 = ∠B (已知),所以∠3 = ∠ECD (等量代换)所以 AE / /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13】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 AB 和 CD 上的点,DE 、AF 分别交 BC 于 G 、H ,∠ A = ∠ D , ∠ 1= ∠ 2,试说明: ∠ B = ∠ C .E 【答案】见解析 A B【解析】因为∠1 = ∠(2 已知),∠1 = ∠AHB (对顶角相等)所以∠2 = ∠AHB (等量代换), 所以 AF / / E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D = ∠A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A = ∠D (已知), 所以∠A = ∠AFC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 14】如图,直线 GC 截两条直线 AB 、CD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 分线,且 AE / /CF ,那么 AB ∥CD 吗?为什么?【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GAE = ∠EAB ,∠ACF = ∠FCD (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 AE / /CF (已知),所以∠GAE = ∠ACF (两直线平行, 3A1 E2 D同位角相等)所以∠EAB =∠FCD(等量代换)所以AB / /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5】如图∠1 =∠2 ,DC / /OA ,AB / /OD ,那么∠C =∠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DC / /OA (已知),所以∠COA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COB +∠1 =∠C因为AB / /OD (已知),所以∠DOB =∠B即∠2 +∠COB =∠B ,又因为∠1 =∠2 (已知),所以∠B =∠C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16】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1 =∠2 ,试说明∠1 =∠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F【解析】因为AD 平分∠BAC (已知),所以∠2 =∠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 =∠2 (已知),所以∠1 =∠BAD (等量代换)所以EF / /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F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C 所以∠1 =∠F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例17】已知:如图,∠AGH =∠B,∠CGH =∠BEF ,EF⊥AB 于F,试说明CG⊥A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GH =∠B (已知)C所以HG / /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CGH =∠BCG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因为∠CGH =∠BEF (已知),H所以∠BEF =∠BCG (等量代换)A B所以EF / /C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G F因为EF⊥AB(已知),所以CG⊥AB.【例18】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cm ,求三角形EBC 的面积.D【答案】8 平方厘米. A E 【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EBC 与正方形同底BC,且其高即是正方形的边DC,故三角形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4 ⨯ 4 ÷ 2 = 8cm2C【例19】如图,AD//BC,BC =5AD ,求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CD 的面积之比.2A D【答案】5: 2 .4B CBD EA GD【解析】因为 AD / /BC (已知)所以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ACD 的高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 S ∆ABC : S ∆ACD = BC : AD = 5:2 (两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例 20】如图, AB / /GE , CD / / FG ,BE =EF =FC ,三角形 AEG 的面积等于 7,求四边形 AEFD 的面积. 【答案】21 【解析】联结 BG 、CG . 因为 AB / /GE(已知)所以 S∆BEG B = S ∆AEG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E F C因为 BE =EF (已知), 所以 S ∆BEG = S ∆GEF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 S ∆AEG = S ∆GEF =7(等量代换), 同理 S ∆GEF = S ∆DFG = 7 .所以 S 四边形AEFD = S ∆AEG + S ∆GEF + S ∆DFG = 7 + 7 + 7 = 21.【例 21】已知 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边 BC 上一点,DE 延长线交 AB 延长线于 F ,试说明CS ∆ABE 与S ∆CEF 相等的理由. 【答案】见解析 1A1 F【解析】因为 S △ADE = S △DCF = 2 S 四边形ABCD ,所以 S △CEF = S ∆DCF - S ∆DCE = 2S 四边形ABCD - S ∆DCE , 所以 S = S - S - S = S - 1 S - S = 1 S - S∆ABE 四边形ABCD ∆ADE ∆DCE 四边形ABCD 2 四边形ABCD ∆DCE 2 四边形ABCD ∆DCE所以 S ∆ABE = S ∆CEF模块二:辅助线的添加例题解析 【例 1】如图,已知 AB ∥ED ,试说明:∠B +∠D =∠C .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 CF , 因为 AB ∥ED (已知) 所以 AB / /CF / / ED (平行的传递性)A BC F 所以∠B = ∠BCF ,∠D = ∠D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 + ∠D = ∠BCF + ∠DCF = ∠BCD (等式性质) E D【例 2】如图所示,已知, ∠A +∠B +∠C = 360︒ ,试说明 AE ∥CD . 5F E【答案】见解析A E【解析】过点 B 向右作 BF //AE , 所以∠A + ∠ABF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B +∠C = 360︒ (已知)B F所以∠FBC + ∠C = 180︒ (等式性质) C D所以 BF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 /CD (平行的传递性)【例 3】如图,已知:AB //CD ,试说明: ∠ B + ∠ D + ∠ BED = 360︒ (至少用三种方法).【答案】见解析 A【解析】方法一:连接 BD则∠EBD +∠EDB +∠E =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BD +∠BD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所以∠ABD +∠EBD +∠EDB +∠BDC +∠E =360°,即∠B +∠D +∠BED =360°方法二:过点 E 作 EF //CD ,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B +∠BEF =180°,∠D +∠DEF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B +∠BEF +∠D +∠DEF =360°(等式性质)即∠B +∠D +∠BED =360°;方法三:过点 E 作 EF / / BA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ABE + ∠BEF = 180︒ ,∠FED + ∠ED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 B + ∠ D + ∠ BED = 360︒ (等式性质);方法四:过点 E 作 EF ⊥CD 的延长线与 F ,EG 垂直于 AB 的延长线于 G ,则有:∠B =∠BGE +∠GEB ,∠D =∠EDF +∠DFE ,所以∠B +∠D +∠BED =∠BGE +∠DFE +∠GED =180+180=360°.【例4】如图所示,在六边形 ABCDEF 中,AF ∥CD ,∠A =∠D ,∠B=∠E ,试说明 BC ∥E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 A F【解析】连接 AD 、BEB因为 AF ∥CD (已知) E所以∠FAD = ∠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D因为∠BAF = ∠CDE (已知), 所以∠BAD = ∠ADE (等式性质)所以 AB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E = ∠B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C = ∠FED (已知), 所以∠EBC = ∠BEF (等式性质)所以 B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5】如图已知,AB //CD ,∠ABF = 2 ∠ABE ,∠CDF = 2 ∠CDE ,求∠E 和∠F 的关系.3 3【答案】∠E : ∠F = 3:2 . C【解析】过点 E 、点 F 分别作 AB 的平行线 EG 、FH . 6A BD2 1 因为 EG / / AB ,FH / / AB所以 AB / / EG / FH / /CD (等量代换)所以∠ABF = ∠B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CDF = ∠D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等量代换)同理: ∠BED = ∠DEG + ∠BEG = ∠ABE + ∠CDE (等量代换)因为∠ABF = 2 ∠ABE ,∠CDF = 2 ∠CDE3 3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 2 (∠ABE + ∠CDE ) = 2∠BED3 3 所以∠E : ∠F = 3:2【例 6】如图,已知:AC //BD ,联结 AB ,则 AC 、BD 及线段 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部分,当点 P 落在某个部分时,联结 PA 、PB ,构成 ∠ PAC 、∠ APB 、∠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角断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 0 °角)(1) 当点 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2) 当点 P 落在第②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是否成立?(3)当点 P 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 APB 、 ∠ PBD 之间的关系是 ,并写出动点 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加以证明.A 3 A 3C C C A 3 C2 1B 4 D B 4 D B 4 B 4 D【解析】(1)过点 P 作 PE // AC .因为 AC / / BD ,所以 AC / / PE / / B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PAC = ∠APE ,∠BPE = ∠P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PB = ∠APE + ∠BPE (角的和差)所以∠APB = ∠PAC + ∠PBD (等量代换)(2)不成立,过点 P 作 AC 的平行线即可证明.(3)分类讨论如下:①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右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②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上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或∠PAC = ∠PBD + ∠APB 或∠APB = 0︒,∠PAC = ∠PBD (任写一个即可) ③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左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2 P 1 A3 2 1随堂练习【习题1】 填空:(1) 如图(1),AB //CD ,CE 平分∠ACD , ∠A = 120 ,则∠ECD ;(2) 如图(2),已知 AB //CD , ∠B = 100 ,EF 平分∠BEC , EG ⊥ EF ,则∠DEG = .【难度】★G B AFC 【答案】(1)30°; (2)50°.E图(2) C【解析】(1)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 + ∠AC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120 (已知), 所以∠ACD = 180 -120 = 60 (等式性质)又因为 CE 平分∠ACD (已知), 所以∠ECD =30°(角平分线的意义)(2)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 + ∠BE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B = 100 (已知), 所以∠BEC = 180 -100 = 80 (等式性质)又因为 EF 平分∠BEC (已知), 所以∠BEF =40°(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 EG ⊥EF (已知), 所以∠GEF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DEG + ∠GEF + ∠CEF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DEG = 180 - 90 - 40 = 50 (等式性质)【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习题2】 填空:(1)如图,直线 a / /b ,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42 cm 2 ,AB =6 cm ,则 a 、b 间的距离为 ;(2)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 AB 的中点,则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的面 积之比为 .【难度】★ 【答案】(1)14 厘米 ;(2) 1 .2 AD【解析】(1)三角形 ABC 的高为: 42 ⨯ 2 ÷离B 为 14 厘米; C(2)因为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高相等,所以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即 S ∆ACD = S ∆ABC AD =1AB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间距离及同高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之比.A B E 图(1) D D .【习题3】 如图,已知 FC //AB //DE , ∠α : ∠D : ∠B = 2 : 3 : 4 ,则∠α 、∠D 、∠B 的度数分别为 .【难度】★ 【答案】∠α = 72︒ , ∠D = 108︒ , ∠B = 144︒ . 【解析】因为 FC //AB //DE (已知),A 所以∠B + ∠CFB = 180 (∠D = ∠C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设∠α = 2x ,∠D = 3x ,∠B = 4x ,则可列方程:180 - 4x + 2x = 3x ,解得: x = 36︒则∠α = 72︒ , ∠D = 108︒ , ∠B = 144︒ .【习题4】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3 倍多 12°,则这两个角是( ).A .42°和 138°B .都是 10°C .42°和 138°或都是 10°D .以上都不对【难度】★★【答案】A【解析】由题意假设这两个角分别为 A 、B ,则有: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3 倍多 12°,则有: ∠A = 3∠B + 12︒ ,即180︒- ∠B = 3∠B + 12︒,解得:∠B = 42︒,∠A = 138︒ .【总结】本题考查两角位置关系的可能性,注意两种情况的讨论.【习题5】 如图,已知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1+∠2=90°,那么直线 PQ 、MN的位置关系.P Q【难度】★★ 【答案】见解析. 1【解析】因为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已知) R所以∠PQN = 2∠1 , ∠MNQ = 2∠2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2=90°(因为),所以∠PQN +∠MNQ =180°(等式性质) 2 所以 PQ ∥MN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M N【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角平分线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6】 如图,已知:AB ∥CD ,EF 和 AB 、CD 相交于 G 、H 两点,MG 平分∠BGH ,NH平分∠DHF ,试说明:GM ∥NH .【难度】★★ 【答案】略. 【解析】 AB / /CD (已知) ∴∠BGH = ∠DH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MG 平分∠BGH ,NH 平分∠DHF ∴∠1 = 1 ∠BGH , ∠2 = 1 ∠DHF 2 2 ∴∠1 = ∠(2 等量代换) ∴GM / / H N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A B 12 OC BC M1【习题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90°,AC =3,BC =4,AB =5,三角形内一点 O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求这个距离是多少.【难度】★★【答案】1. 【解析】设这个距离是 x ,则有:S ∆ABC = 6 = 1( AC + BC + AB ) ⨯ x = 6x , 解得: x = 1 . 2 【总结】本题可以用面积法求解比较简单.【习题8】 如图,已知 AB ,CD 分别垂直 EF 于 B ,D ,且∠DCF =60°,∠1=30°.试说明: BM / / AF .A【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CD ⊥EF , 所以∠CDF = 90 (垂直的意义) 因为∠DCF =60°(已知), 所以∠F =30°(三角形的内角F 和等于 1D 80°) B E 因为∠1=30°(已知), 所以∠1=∠F (等量代换)所以 BM ∥A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的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9】 如图,已知直线l 1 / /l 2 ;(1)若∠1 = (x + 2 y ) , ∠2 = x , ∠4 = ( y + 30) 求∠1 , ∠2 , ∠4 的度数;(2)若∠2 = x , ∠3 = y , ∠4 = [2(2x - y )] ,求 x 、 y 的值. 1 2 3 l【难度】★★ 【答案】见解析 4l 2【解析】(1)因为∠1+∠2=180°(平角的意义),所以 x + 2 y + x 180︒ ,即 x +y =9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y +30, 解得:x =60°,y =30°,所以∠1=120°,∠2=60°,∠4=60°;(2)因为∠3+∠2=180°(平角的意义), 所以 x +y =18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4x - 2 y , 解得:x =72°,y =108°.【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简单计算.【习题10】 如图, ∠ ADC =∠ABC , ∠ 1+ ∠ FDB =180°,AD 是∠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 BC 为∠DBE 的平分线.【难度】★★★ 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1+ ∠ FDB =180°(已知), 又因为∠1 = ∠ABD (对顶角相等) 所以∠ABD + ∠BDF = 180 (等量代换)所以 AB / / F 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F D CA E C所以∠ABD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DC = ∠ABC (已知), 所以∠ADB = ∠CBD (等式性质)因为 AE / / FC (已证), 所以∠EBD = ∠FD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ADB + ∠ADF = ∠CBD + ∠CBE (角的和差)因为 AD 是∠FDB 平分线, 所以∠ADB = ∠ADF = ∠CBD = ∠E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即 BC 为∠DBE 的平分线【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习题11】 如图,已知∠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问:△ABC 与△EBC 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D【难度】★★★【答案】相等,证明见解析. F【解析】因为∠DAE + ∠EAC + ∠BAC = 180 (平角的意义)又∠ABC + ∠ACB + ∠BAC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所以∠DAE + ∠EAC = ∠ABC + ∠ACB (等式性质) B 因为∠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ABC = ∠ACB = ∠DAE = ∠CAE所以 AE / / B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与 BC 间的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ABC 与△EBC 的面积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课后作业【作业1】 如图,AB //CD ,直线l 分别交 AB 、CD 于 E 、F ,EG 平分∠BEF ,若∠EFG = 40 ,则∠EGF 的度数是( )A . 60B . 70C . 80D . 90【难度】★【答案】B 【解析】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BEF + ∠EFG = 180 因为∠EFG = 40 (已知), 所以∠BEF =140°(等式性质) 因为 EG 平分∠BEF (已知),所以∠BEG = 1∠BEF = 70 (角平分线的意义)2 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EG = ∠EG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GF =70°(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意义的运用.【作业2】 如图,AB //CD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 ∠1 + ∠2 + ∠3 = 180B . ∠1 + ∠2 - ∠3 = 90C . ∠2 + ∠3 - ∠1 = 180D . ∠2 + ∠3 - ∠1 = 90【难度】★【答案】C A B C D2D 1 2E 3 【解析】由题意可得: (180︒- ∠3) + (180︒- ∠2) + ∠1 = 180︒ ,解得: ∠2 + ∠3 - ∠1 = 18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作业3】 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3)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4)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A .3 个B .2 个C .1 个D .0 个【难度】★【答案】D【解析】(1)同位角不一定相等,×;(2)内错角不一定相等,×;(3)×; (4)只有当这对同旁内角互补时才成立,×【总结】本题考查三线八角的基本运用.【作业4】 直线 a ∥c ,且直线 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 3;直线b / /c ,直线b 到直线c 的距离为5,则直线 a 到直线b 的距离为( )A .2B .3C .8D .2 或 8【难度】★★【答案】D【解析】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两侧时,距离为 8;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同一侧时,距离为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作业5】 已知:如图 5,∠1=∠2=∠B ,EF ∥AB .试说明∠3=∠C . A【难度】★★【答案】略.【解析】因为∠1 = ∠B (已知) 所以 DE / /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2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EF / / AB (已知), 所以∠3 = ∠B 所以∠3 = ∠C (等量代换)B 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6】 已知:∠1=60o ,∠2=60o , AB //CD .试说明:CD //EF .【难度】★★ l【答案】略. 【解析】设∠2 的对顶角为∠3, 因为∠1=∠2 = 60o (已知),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 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1 BC D 又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 CD ∥EF (平行的传递性) E 2 F【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D ′ C′ F【作业7】 如图,已知∠4=∠B ,∠1=∠3,试说明:AC 平分∠BAD .【难度】★★【答案】略. 【解析】因为∠4=∠B (已知)所以 CD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1=∠3(已知), 所以∠1=∠2(等量代换),A B所以 AC 平分∠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8】 如图, AD / / BC ,BD 平分∠ABC ,且∠A : ∠ABC = 2 :1 ,求∠DBC 的度数.【难度】★★A D 【答案】30°.【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A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C又因为∠A :∠ABC =2:1(已知), 所以∠A =120°,∠ABC =60°(等式性质)又因为 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DBC =30°(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作业9】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 、C 分别落在 D ′、C ′的位置.若∠AED ′=65°,则∠C 'FB 的度数为 . A E D 【难度】★★【答案】65°【解析】因为翻折, 所以∠D 'EF = ∠DEF (翻折的性质) B 因为∠AED ' + ∠D 'EF + ∠DEF = 180 (平角的意义) 又∠AED ′=65°(已知), 所以∠D 'EF = ∠DEF = 180 - ∠AED '= 57.5 (等式性质)2 因为 AD / / BC (已知), 所以∠DEF + ∠EF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FB =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B = 57.5 , ∠EFC = 180 - 57.5 = 122.5 (等式性质)因为∠EFC ' = ∠EFC (翻折的性质) 所以∠C 'FB = ∠EFC ' - ∠EFB = 65︒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翻折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作业10】 如图,已知 AD //BC ,AB //EF ,DC //EG ,EH 平分∠FEG , ∠A = ∠D = 110 ,试说明线段 EH 的长是 AD 、BC 间的距离. AE D 【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 ∠B = 180 , ∠C + ∠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D = 110 (已知), 所以∠B =∠C =70°(等式性质)B F H G因为 AB //EF ,DC //EG (已知),D4 3 C 1 2所以∠EFG=∠B,∠EG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G = ∠EGF = 70°(等量代换),所以∠FEG=40°因为EH 平分∠FEG (已知),所以∠FEH=1∠FEG=20 (角平分线的意义)2所以∠FHE = 180 -∠FEH =∠EFH = 9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EH 的长是AD、BC 间的距离.【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作业11】如图,AB ⊥l ,CD ⊥l (点B、D 是垂足),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点G、H.如果∠EGB =m ,∠FGB =n ,且∠EHD = (3m -n ) ,试求出∠EGB 、∠BGF 、∠EHD的度数.【难度】★★★【答案】∠EGB = 60︒,∠BGF = 120︒,∠EHD = 60︒.【解析】因为AB ⊥l ,CD ⊥l (已知)所以AB / /C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FGB +∠EH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GB =∠EH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n + 3m -n = 180 ,m = 3m -n ,解得:m = 60︒,n = 120︒.所以∠EGB = 60︒,∠BGF = 120︒,∠EHD = 60︒.【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作业12】如图,已知AB / /CD ,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那么∠GEF +∠DFH = 90 ,试说明理由.【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AEF =∠CFN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CFN +∠DFN = 180︒(平角的性质)又因为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已知)所以∠AEG +∠GEF +∠DFH +∠NFH = 180︒(角的和差)即2∠GEF +∠DFH = 180︒,所以∠GEF +∠DFH = 9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3】如图,已知AB∥EF,∠B=45°,∠C=x°,∠D=y°,∠E=z°,试说明x、y、z 之间的关系.【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意,过C、D 两点分别作AB 的平行线CM、DN 因为AB∥EF(已知)所以AB / /CM / / DN / / EF (平行的传递性)N所以∠B =∠BCM ,∠MCD =∠CDN ,∠EDN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45°,∠C=x°,∠D=y°,∠E=z°(已知)所以x - 45 =y -z (等式性质)即x -y +z = 45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注意观察角度间的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互联网平行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平行公理及推论基本模型中平行线的证明课堂思维碰撞题型一: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思路导航典例精讲题型一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不平行则相交B.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必平行C.在同一个平面内,若两条线段平行,它们不相交D.在同一个平面内,若两条线段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故选C题点精练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平行、相交或垂直故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故选C题型二平行线画法:①一落:把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②二靠: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放直尺③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得原来落在已知直线上的那一边过已知点④四画:沿原来落在已知直线上的那一边画直线例2.在如图所示的各图形中,过点M 画PQ ∥AB .题点精练3. 如图,(1)过BC 上一点P 画AB 的平行线交AC 于T ;(2)过点C 画MN ∥AB ;4.画图:(1)利用图①中的网格,过P 点画直线AB 的平行线和垂线;(2)测量∠CPE ,∠EPD ,∠DPF ,CPF 的度数.解:如图①,CD ∥AB ,PQ ⊥AB.(2)∠CPE =120°,∠EPD =60°,∠DPF =120°,∠CPF =60°.例3.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C :三条直线a 、b 、c .若a b ∥,b c ∥,则a c ∥;同理,若a b ⊥,b c ⊥,则a c ⊥.D :已知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平行,若48α∠=°,则48β∠=°.E :若AB CD ∥,CD EF ∥,则AB EF ∥.理由是等量代换. F :有公共端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G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析】 A BCDEF提点精练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 ∥b ,c ∥d ,所以a ∥d ;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1个 2.B 个 3.C 个 .D 4个解析:1-43错,4对故选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互相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点拨】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直线”,本题易错之处在于理解平行线定义时,容易只关注其中一个或两个要素而导致判断错误故选D例4.如图,已知∠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D∥BC B.AB∥CDC.AD∥EF D.EF∥BC【点拨】∠1和∠2是直线AD,EF被直线CD所截而形成的同位角,因此由∠1=∠2可得出AD∥EF.C题点精练7.如图,不添加辅助线,请写出一个能判定EB AC ∥的条件: .8如图,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给出下列条件:① 12∠=∠;② 34∠=∠;③ A DCE ∠=∠; ④ D DCE ∠=∠;⑤ 180A ABD ∠+∠=°; ⑥ 180A ACD ∠+∠=°;⑦ AB CD =. 能说明AC BD ∥的条件有 .故是②②②;9.如图,已知AB ⊥BD 于点B ,CD ⊥BD 于点D ,∠1=∠2,试问CD 与EF 平行吗?为什么? 解:CD ∥EF.理由:因为∠1=∠2(__________), 所以AB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AB ⊥BD ,CD ⊥BD ,所以AB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CD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空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0.【2020·金华】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AB 的垂线a 和b ,得到a ∥b.理由是( ) A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CD E4321EDCBA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 知直线D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选B11. 已知:如图,AB ⊥BC ,CD ⊥BC ,∠1=∠2,BE 与CF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解:BE ∥CF .理由如下:∵AB ⊥BC ,CD ⊥BC (__________________),∴∠ABC =∠BCD =________°(垂直的定义).∵∠1=∠2(______________),∴∠EBC =∠F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C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已知;已知;90度;等角的余角想等;内错角想等,两直线平行.1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理由.已知:如图,直线NF 与直线HB ,CD 分别交于点E ,F ,直线AM 与直线HB 交于点A ,且∠1=∠4=105°,∠2=75°.试说明:AM ∥NF ,AB ∥CD.解:∵∠2=∠3(__________),∠2=75°(已知),∴∠3=75°.∵∠1=105°(已知),∴∠MAB=180°-∠1=75°.∴∠MAB=∠3.∴AM∥N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5°,∠4=105°,∴∠3+∠4=180°.∴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顶角想等;内错角想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3.如图,∠1:∠2:∠3=2:3:4,∠AFE=60°,∠BDE=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解析:解:DE∥AB,EF∥BC.理由:设∠1=2x°,则∠2=3x°,∠3=4x°,∵∠1+∠2+∠3=180°,∴2x°+3x°+4x°=180°,解得x°=20°.∴∠2=60°.∵∠AFE=60°,∴∠AFE=∠2=60°.∴DE∥AB.∵∠BDE=120°,∴∠BDE+∠2=120°+60°=180°.∴EF∥BC.14.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点拨】利用整体思想,将∠1+∠2=90°看成一个整体,求得∠ABD+∠CDB=180°,再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断AB∥CD.解:AB∥CD.理由如下:因为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所以∠ABD+∠BDC=2∠1+2∠2=2(∠1+∠2)=180°.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5.如图,以下四个条件:①∠1=∠3,②∠2=∠4,③∠BAD+∠D=180°,④∠EAD=∠B.其中,能够判定AB∥DC的有(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点拨】若∠1=∠3,则AB∥DC;若∠2=∠4,则AD∥BC;若∠BAD+∠D=180°,则AB∥DC;若∠EAD=∠B,则AD∥BC. 选A题型三:平行线的性质例5..【2020·铜仁】如图,直线AB∥CD,∠3=70°,则∠1=() A.70°B.100°C.110°D.120°故选C例6.【2020·枣庄】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则∠DBC的度数为( )30A.10°B.15°C.18°D.0【点拨】由题意可得∠EDF=45°,∠ABC=30°,∵AB∥CF,∴∠ABD=∠EDF=45°.∴∠DBC=45°-30°=15°.例7.【2019·南通】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的度数为( )A.110°B.125°C .135°D .140°解析:【点拨】∵AB ∥CD ,∴∠C +∠CAB =180°.∵∠C =70°,∴∠CAB =110°.∵AE 平分∠CAB ,∴∠BAE =12∠CAB =55°.又∵AB ∥CD ,∴∠AED =180°-∠BAE =180°-55°=125°.16.【中考·重庆B 卷】如图,AB ∥CD ,三角形EFG 的顶点F ,G 分别落在直线AB ,CD 上,GE 交AB 于点H ,GE 平分∠FGD .若∠EFG =90°,∠E =35°,求∠EFB 的度数.解:∵在三角形EFG 中,∠EFG =90°,∠E =35°,∴∠EGF =180°-90°-35°=55°.∵GE 平分∠FGD ,∴∠EGF =∠EGD =55°.∵AB ∥CD ,∴∠EHB =∠EGD =55°.又∵∠EHB =180°-∠AHE =∠EFB +∠E ,∴∠EFB=∠EHB-∠E=55°-35°=20°.17.如图,已知AD⊥BC于D,EG⊥BC于G,∠E=∠3.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解:AD是∠BAC的平分线.理由如下:∵AD⊥BC,EG⊥BC,∴EG∥AD.∴∠3=∠1,∠E=∠2.又∵∠E=∠3,∴∠1=∠2,即AD是∠BAC的平分线.18.如图,已知AB∥CD,EF⊥AB于点O,∠FGC=125°,求∠EFG的度数.下面提供三种思路:(1)过点F作FH∥AB;(2)延长OF交CD于点M;(3)延长GF交AB于点K.请你利用三种思路中的两种思路,将图形补充完整,并求∠EFG的度数.解:利用思路(1).过点F作FH∥AB,如图①.∵EF⊥AB,∴∠BOF=90°.∵FH∥AB,∴∠HFO=∠BOF=90°.∵AB∥CD,∴FH∥CD,∴∠FGC+∠GFH=180°.∵∠FGC=125°,∴∠GFH=55°,∴∠EFG=∠GFH+∠HFO=55°+90°=145°.题型四例7.已知:如图∥AB CD ,点E 为其内部任意一点,求证:BED B D ∠=∠+∠.解析:过点E 作∥EF AB ,∵∥EF AB ,∥AB CD (已知)∴∥EF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EF AB ,(已知)∴B B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 CD ,(已知)∴D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 BEF DEF ∠=∠+∠ ∴BED B D ∠=∠+∠(等量代换)例8.如图,已知AB DE ∥,80ABC ∠=︒,140CDE ∠=︒,求BCD ∠的度数.FABC D EE DBAA BCDEEDCBA321 BbC DM ca解析:过点C 作CF AB ∥.∵AB DE ∥且CF AB ∥(已知)∴CF AB DE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B CF ∥且80ABC ∠=︒(已知)∴80BCF A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 CF ∥且140CDE ∠=︒(已知)∴180********DCF CDE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04040BCD BCF DCF ∠=∠-∠=︒-︒=︒【拓展】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 b ∥,直线c 和直线a 、b 交于C 、D 两点,在C 、D之间有一点M ,如果点M 在C 、D 之间运动,问1∠、2∠、3∠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试着证明你的结论.解析:2=1+3∠∠∠. 关系不变.提示:过点M 做直线d a ∥.例9.如图,已知3180DCB ∠+∠=,12∠=∠,:4:5CME GEM ∠∠=,求CME ∠的度数.解析:如图延长CM 交直线AB 于点N∵3180DCB ∠+∠=,(已知)3ABC ∠=∠(对顶角相等)∴180ABC DCB ∠+∠=(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已知)∴24∠=∠(等量代换)∴GE∥CM,(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ME GEM∵:4:5∠∠=,CME GEM∴80∠=CME【点评】通过辅助线将相关角联系起来.题点精练19.【2020·南通】如图,已知AB∥CD,∠A=54°,∠E=18°,则∠C的度数是()A.36°B.34°C.32°D.30°【点拨】如图,过点E作EF∥AB,则EF∥CD.∵EF∥AB,∴∠AEF=∠A=54°.∴∠CEF=∠AEF-∠AEC=54°-18°=36°.又∵EF∥CD,∴∠C=∠CEF=36°.20.【2020·常德】如图,已知AB∥DE,∠1=30°,∠2=35°,则∠BCE的度数为()A.70°B.65°C.35°D.5°【点拨】如图,作CF∥AB,∵AB∥DE,∴CF∥DE.∴AB∥CF∥DE.∴∠1=∠BCF,∠FCE=∠2.∵∠1=30°,∠2=35°,∴∠BCF=30°,∠FCE=35°.∴∠BCE=65°.21.如图,A ,B 两岛位于东西方向的一条水平线上,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求∠ACB 的度数.解:如图,过点A ,C ,B 分别画出南北方向的方向线,由题意,得∠EAC =50°,∠FBC =40°.∵AE ∥DC ∥BF ,∴∠ACD =∠EAC =50°,∠BCD =∠FBC =40°.∴∠ACB =∠ACD +∠BCD =50°+40°=90°.22.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如图①,已知AB ∥CD ,∠B =35°,∠D =32°,求∠BED 的度数(1)如图②,已知∠D =30°,∠ACD =65°,为了保证AB ∥DE ,∠A 应多大?(2)如图③,要使GP ∥HQ ,则∠G ,∠GFH ,∠H 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如图①,过点E作EF∥AB.则AB∥CD∥EF.因为AB∥EF,所以∠1=∠B=35°.因为CD∥EF,所以∠2=∠D=32°.所以∠BED=∠1+∠2=35°+32°=67°.如图②③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现在明明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解:如图①,过点C作CF∥DE,则∠2=∠D=30°.因为∠ACD=65°,即∠1+∠2=65°,所以∠1=65°-∠2=65°-30°=35°.因为AB∥DE,CF∥DE,所以AB∥CF,所以∠A=∠1=35°.解:如图②,过点F作FI∥GP,则∠G+∠1=180°.因为GP∥HQ,FI∥GP,所以HQ∥FI.所以∠2+∠H=180°,所以∠G+∠1+∠2+∠H=360°,即∠G+∠GFH+∠H=360°.23.如图,AB∥CD,BN,DN分别平分∠ABM,∠MDC,则∠BMD与∠N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解:∠BMD =2∠N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M 作ME ∥AB ,则∠ABM =∠BME .∵AB ∥CD ,ME ∥AB ,∴ME ∥CD .∴∠CDM =∠DME .∴∠ABM +∠CDM =∠BME +∠DME =∠BMD .同理∠N =∠ABN +∠CDN .∵BN ,DN 分别平分∠ABM ,∠MDC ,∴∠ABM =2∠ABN ,∠CDM =2∠CDN .∴∠ABM +∠CDM =2∠ABN +2∠CDN .∴∠BMD =2∠N .24.【2020·武汉】如图,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F .EM 平分∠BEF ,FN 平分∠CFE ,且EM ∥FN .求证:AB ∥CD .证明:∵EM ∥FN ,∴∠FEM =∠EFN .又∵EM 平分∠BEF ,FN 平分∠CFE , ∴∠FEB =∠EFC .∴AB ∥CD .25. 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于点P .探究:∠ABC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画图如图①②③④所示.∠ABC 与∠DEF 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AB ∥DE ,∴∠ABC =∠DPC .∵BC ∥EF ,∴∠DEF =∠DPC .∴∠ABC =∠DEF . 如图②,∵AB ∥DE ,∴∠ABC =∠EPC .∵BC ∥EF ,∴∠EPC =∠DEF .∴∠ABC =∠DEF .如图③,∵AB ∥DE ,∴∠ABC =∠BPE .∵BC ∥EF ,∴∠DEF +∠BPE =180°.∴∠ABC +∠DEF =180°. 如图④,∵AB ∥DE ,∴∠ABC =∠EPC .∵BC ∥EF ,∴∠EPC +∠DEF =180°.∴∠ABC +∠DEF =180°. 综上可知,∠ABC 与∠DEF 相等或互补.。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以及四大模型汇总第一部分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l: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二部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三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模型一“铅笔”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 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模型二“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模型三“臭脚”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外部“臭脚”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第四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证明(1)已知AE // CF ,求证∠P +∠AEP +∠PFC = 360°.(2)已知∠P=∠AEP+∠CFP,求证AE∥CF.(3)已知AE∥CF,求证∠P=∠AEP-∠CFP.(4)已知∠P= ∠CFP -∠AEP,求证AE //CF.第五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的应用案例1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l+∠2+∠3= .2如图,AB∥CD,且∠A=25°,∠C=45°,则∠E的度数是.3如图,已知AB∥DE,∠ABC=80°,∠CDE =140°,则∠BCD= .4如图,射线AC∥BD,∠A= 70°,∠B= 40°,则∠P= .5如图所示,AB ∥CD ,∠E =37°,∠C = 20°,则∠EAB 的度数为 .6 如图,AB ∥CD ,∠B =30°,∠O =∠C .则∠C = .7如图,已知AB ∥DE ,BF 、 DF 分别平分∠ABC 、∠CDE ,求∠C 、 ∠F 的关系.8如图,已知AB ∥DE ,∠FBC =n 1∠ABF ,∠FDC =n1∠FDE . (1)若n =2,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 (2)若n =3,试探宄∠C 、∠F 的关系;(3)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用含n 的等式表示).9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证:∠E = 2 (∠A +∠C ) .10如图,己知AB∥DE,BF、DF分别平分∠ABC、∠CDE,求∠C、∠F的关系.11如图,∠3==∠1+∠2,求证:∠A+∠B+∠C+∠D= 180°.12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E,AE⊥DE,∠l+∠2= 90°,M、N分别是BA、CD的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则∠F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45°D. 150°133如图,直线AB∥CD,∠EF A= 30°,∠FGH= 90°,∠HMN=30°,∠CNP= 50°,则∠GHM= .14如图,直线AB∥CD,∠EFG =100°,∠FGH =140°,则∠AEF+ ∠CHG= .15 已知∠B =25°,∠BCD=45°,∠CDE =30°,∠E=l0°,求证:AB∥EF.16已知AB∥EF,求∠l-∠2+∠3+∠4的度数.17如图(l ),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B 1、∠B 2…∠B n -1之间的 关系.(2)如图(2),己知MA 1∥NA 4,探索∠A 1、∠A 2、∠A 3、∠A 4,∠B 1、∠B 2之间的关系. (3)如图(3),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直线AB ∥CD 平行,求∠1+∠2+∠3+∠4+∠5+∠6.18如图1,直线AB ∥CD ,P 是截线MN 上的一点,MN 与CD 、AB 分别交于E 、F . (1) 若∠EFB =55°,∠EDP = 30°,求∠MPD 的度数;(2) 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CPD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其范围;(3) 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CDP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的值足否定值,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第六部分 平行线的四大模型实战演练1.如图,AB // CD // EF , EH ⊥CD 于H ,则∠BAC +∠ACE +∠CEH 等于( ).A . 180°B . 270°C . 360°D . 450° 2 若AB ∥CD ,∠CDF =32∠CDE ,∠ABF =32∠ABE ,则∠E :∠F =( ).A .2:1B .3:1C .4:3D .3:23.如图3,己知AE ∥BD ,∠1=130°,∠2=30°,则∠C = .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 =115°,∠A = 25°,则∠E = .5. 6. 7.8.如阁所示,AB∥CD,∠l=l l0°,∠2=120°,则∠α= .9.如图所示,AB∥DF,∠D =116°,∠DCB=93°,则∠B= .10.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 =60°,则∠3的度数为 .11.如图,AB∥CD,EP⊥FP, 已知∠1=30°,∠2=20°.则∠F的度数为.9.如图,若AB∥CD,∠BEF=70°,求∠B+∠F+∠C的度数.10.已知,直线AB∥CD.(1)如图l,∠A、∠C、∠AE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AEF、∠EFC、∠FCD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F、∠G、∠H、∠O、∠C之间的关是.第七部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BCD =95°,∠CDE=25°,则∠DEF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A.30°B.25°C.20°D.15°3.如图,AE∥BF,∠1=110°,∠2=130°,求∠3的度数为()4.如图,∠B+∠C=180°,∠A=50°,∠D=40°,则∠AED=.5.如图,如果∠C=70°,∠B=135°,∠D=110°,那么∠1+∠2=6.如图,AB∥CD,求∠1+∠2+∠3+∠4=7.如图,AB∥CD,试找出∠B、∠C、∠BE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8.如图,三角形ABC中,点E为BC上一点(1)作图:过点E作EM∥AC交AB于M,过点E作EN∥AB交AC于N;(2)求∠A+∠B+∠C的度数,写出推理过程.9.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10.如图,AC∥BD.(1)作图,过点B作BM∥AP交AC于M;(2)求证:∠PBD﹣∠P AC=∠P.11.如图,AB∥CD,∠B=∠C,求证:BE∥CF.12.如图①,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现将图①中的橡皮筋拉成下列各图②③的形状,请问∠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专题(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证明:∵CD∥EF,∴∠DCB=∠2( ).∵∠1=∠2,∴∠DCB=∠1( ).∴GD∥CB( ).∴∠3=∠ACB( ).2.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D∥BE,∠A=∠E,求证:∠1=∠2.4.已知:如图,AD∥EF,∠1=∠2.求证:AB∥DG.5.(蓟县期中)已知:如图,∠1+∠2=180°,∠3=100°,OK平分∠DOH,求∠KOH的度数.6.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的度数.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8.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30°,∠FEC=15°,求∠ACF的度数.9.如图,AD⊥BC于点D,EG⊥BC于点G,∠E=∠3.请问:AD平分∠BAC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10.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且∠AEF=66°,∠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求∠PEF的度数;(2)若已知直线AB∥CD,求∠P的度数.12.(萧山区月考)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直线l3上有一点P.(1)如图1,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3),试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不必写理由.小专题(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证明:∵CD∥EF,∴∠DC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DCB=∠1(等量代换).∴GD∥C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B=∠C.理由:∵AD平分∠EAC,∴∠EAD=∠DAC.∵AD∥BC,∴∠EAD=∠B,∠DAC=∠C.∴∠B=∠C.3.如图,已知AD∥BE,∠A=∠E,求证:∠1=∠2.证明:∵AD∥BE,∴∠A=∠EBC.∵∠A=∠E,∴∠EBC=∠E.∴DE∥AB.∴∠1=∠2.4.已知:如图,AD∥EF,∠1=∠2.求证:AB∥DG.证明:∵AD ∥EF , ∴∠1=∠BAD. ∵∠1=∠2, ∴∠BAD =∠2. ∴AB ∥DG .5.(蓟县期中)已知:如图,∠1+∠2=180°,∠3=100°,OK 平分∠DOH ,求∠KOH 的度数.解:∵∠1+∠2=180°,∴AB ∥CD.∴∠GOD =∠3=100°.∴∠DOH =180°-∠GOD =180°-100°=80°. 又∵OK 平分∠DOH ,∴∠KOH =12∠DOH =12×80°=40°.6.如图,已知AB ∥CD ,∠B =40°,CN 是∠BCE 的平分线,CM ⊥CN ,求∠BCM 的度数.解:∵AB ∥CD , ∴∠BCE +∠B =180°. ∵∠B =40°,∴∠BCE =180°-40°=140°. ∵CN 是∠BCE 的平分线,∴∠BCN =12∠BCE =12×140°=70°.∵CM ⊥CN ,∴∠BCM =90°-70°=20°.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解:∵AD∥BC,∠EFG=55°,∴∠2=∠GED,∠1+∠GED=180°,∠DEF=∠EFG=55°.由折叠知∠GEF=∠DEF=55°.∴∠GED=110°.∴∠1=180°-∠GED=70°,∠2=110°.8.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30°,∠FEC=15°,求∠ACF的度数.解:∵AD∥BC,∴∠ACB+∠DAC=180°.又∵∠DAC=130°,∴∠ACB=50°.∵EF∥AD,AD∥BC,∴EF∥BC.∴∠BCE=∠FEC=15°.又∵CE平分∠BCF,∴∠BCF=2∠BCE=30°.∴∠ACF=∠ACB-∠BCF=20°.9.如图,AD⊥BC于点D,EG⊥BC于点G,∠E=∠3.请问:AD平分∠BAC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解:AD平分∠BAC.理由:∵AD⊥BC,EG⊥BC,∴∠ADC=∠EGC=90°.∴∠3=∠2,∠E=∠1.∵∠3=∠E,∴∠1=∠2,即AD平分∠BAC.10.如图所示,已知∠ABC=80°,∠BCD=40°,∠CDE=140°,试确定AB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B∥DE.理由:过点C作FG∥AB,∴∠BCG=∠ABC=80°.又∠BCD=40°,∴∠DCG=∠BCG-∠BCD=40°.∵∠CDE=140°,∴∠CDE+∠DCG=180°.∴DE∥FG.∴AB∥DE.11.如图,直线l1,l2均被直线l3,l4所截,且l3与l4相交,给定以下三个条件:①l1⊥l3;②∠1=∠2;③∠2+∠3=90°.请从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解:已知:l1⊥l3,∠1=∠2.求证:∠2+∠3=90°.证明:∵∠1=∠2,∴l1∥l2.∵l1⊥l3,∴l2⊥l3.∴∠3+∠4=90°.∵∠4=∠2,∴∠2+∠3=90°.12.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且∠AEF=66°,∠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求∠PEF 的度数;(2)若已知直线AB ∥CD ,求∠P 的度数. 解:(1)∵∠AEF =66°,∴∠BEF =180°-∠AEF =180°-66°=114°. 又∵EP 平分∠BEF ,∴∠PEF =∠PEB =12∠BEF =57°.(2)过点P 作PQ ∥AB. ∴∠EPQ =∠PEB =57°. ∵AB ∥CD ,∴PQ ∥CD ,∠DFE =∠AEF =66°. ∴∠FPQ =∠PFO. ∵FP 平分∠DFE , ∴∠PFD =12∠DFE =33°.∴∠FPQ =33°.∴∠EPF =∠EPQ +∠FPQ =57°+33°=90°.13.(萧山区月考)如图,已知直线l 1∥l 2,直线l 3和直线l 1,l 2交于点C 和D ,直线l 3上有一点P.(1)如图1,若P 点在C ,D 之间运动时,问∠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若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 点与点C ,D 不重合,如图2和3),试直接写出∠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不必写理由.解:(1)当P 点在C ,D 之间运动时, ∠APB =∠PAC +∠PBD. 理由:过点P 作PE ∥l 1, ∵l 1∥l 2,∴PE ∥l 2∥l 1.∴∠PAC =∠APE ,∠PBD =∠BPE.∴∠APB =∠APE +∠BPE =∠PAC +∠PBD.(2)当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在l 2下方时,则∠PAC =∠PBD +∠APB ; 在l 1上方时,则∠PBD =∠PAC +∠APB.。
第2讲平行线的判定(核心考点讲与练)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考点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1】(2019春•余姚市期末)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a∥b,a⊥c,那么b⊥c B.如果b∥a,c∥a,那么b∥c C.如果b⊥a,c⊥a,那么b⊥c D.如果b⊥a,c⊥a,那么b∥c【变式训练1】(2018春•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变式训练2】(2020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B∥CD,AB∥GE,∠B=110°,∠C=100°.∠BF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考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2】(2021秋•平阳县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能判断AD∥BC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1】(2021秋•余姚市期中)木条a、b、c如图用螺丝固定在木板α上且∠ABM =50°,∠DEM=70°,将木条a、木条b、木条c看作是在同一平面α内的三条直线AC、DF、MN,若使直线AC、直线DF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变式训练2】(2021春•拱墅区期末)如图,已知∠F+∠FGD=90°(其中∠F>∠FGD),添加一个以下条件:①∠F+∠FEA=180°;②∠F+∠FGC=180°;③∠FEB+2∠FGD=90°;④∠FGC﹣∠F=90°.能证明AB ∥CD的是()A.①B.②C.③D.④【变式训练3】(2021春•萧山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4】(2021春•怀安县期末)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A B.∠1=∠2C.∠D=∠DCE D.∠D+∠ACD=180°【变式训练5】(2021•下城区一模)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分别度量:①∠1,∠2,∠C;②∠2,∠3,∠B;③∠3,∠4,∠C;④∠1,∠2,∠3.可判断直线m与直线n是否平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题3】(2021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为75°,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度.【变式训练1】(2021春•鄞州区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AD+∠ABC=180°;②∠1=∠2;③∠3=∠4;④∠BAD=∠BCD,能判定AD∥BC的是.【变式训练2】(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在下列条件中:①∠1=∠3;②∠5=∠B;③∠1=∠4且AC平分∠DAB;④∠B+∠BCD=180°,能判定AB∥CD的有.(填序号)【变式训练3】(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四个条件:①∠1=∠2;②∠C+∠ABC=180°;③∠C=∠CDE;④∠3=∠4,能判断AB∥CD的是(填序号).【变式训练4】(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度时,a∥b.【例题4】(2021春•槐荫区期末)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分别交AF于点G,H,∠AGB=∠EHF,∠C=∠D.求证:AC∥DF.【变式训练1】(2021春•乾安县期末)已知:如图,直线l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l,∠1+∠2=90°.求证:AB∥CD.【变式训练2】(2020春•岱岳区期末)将一副三角尺拼图,并标点描线如图所示,然后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EFC的度数.【变式训练3】(2020春•麻城市校级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若已知∠1=∠2,说明AB∥CD的理由.解:根据得∠2=∠3又因为∠1=∠2,所以∠=∠,根据得:∥.【变式训练4】(2020秋•温州月考)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变式训练5】(2019春•秀洲区期中)如图,如果∠1+∠3=180°,那么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5】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有关概念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是平行线,记作AB∥CD。
读作“AB 平行CD”A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位置关系)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ba3.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c∥b,那么a∥c ( 平行线的传递性)cba DB例 1:已知直线 a、b、c 在同一平面内,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a∥b,b∥c,那么a∥cB.a⊥b,c⊥b,那么a∥cC.如果 a 与 b 相交,b 与 c 相交,那么 a 与 c 一定相交D.D.如果 a 与 b 相交,b 与 c 不相交,那么 a 与 c 一定相交【分析】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如果a∥b,b∥c,那么a∥c,说法正确;B.a⊥b,c⊥b,那么a∥c,说法正确;C.如果 a 与 b 相交,b 与 c 相交,那么 a 与 c 不一定相交,a 与 c 可能平行所以说法错误;D.如果 a 与 b 相交,b 与 c 不相交,那么 a 与 c 一定相交,说法正确.故选 C知识点二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1=∠2,则a∥b判定定理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1=∠3,则a∥b判定定理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若∠1+∠4=180°例 1: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A.∵∠1=∠2,∴c∥d B.∵∠3=∠4,∴c∥dC.∵∠1=∠3,∴a∥b D.∵∠1=∠4,∴a∥b【分析】A、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B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分析;C 中∠1,∠3 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因此不能判定直线平行;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解答】解:A、∵∠1=∠2,∴c∥d,正确,不符合题意;B、∵∠3=∠4,∴c∥d,正确,不符合题意;C、∵∠1=∠3,∴a∥b,错误,符合题意;D、∵∠1=∠4,∴a∥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 2: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分析】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得AC∥DF,即可得∠C=∠FEC,又由∠C=∠D,则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BD∥CE.【解答】证明:∵∠A=∠F,∴AC∥DF,∴∠C=∠FEC,∵∠C=∠D,∴∠D=∠FEC,∴BD∥CE.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被直线所截,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图2,如果,那么,为什么?
图1图2
3.如图3,直线、被直线所截.(1)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果,那么,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的拐角,,这时管道、平行吗?
图3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平行线的判定(2)
【教法说明】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所学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复习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与互补,那么,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已知),(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习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习
师:有了这种判定方法,我们就可以由同旁内角互补,直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了,让我们回到复习提问的第4题,管道、平行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平行,因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不仅解决了前面遗留的问题,同时巩固了所学新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应用这种判定方法再来研究一些题目(出示投影).
练习:
1.如图1,量得,,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图1图2
2.如图2,已知,与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进一步对判定方法加以巩固,第2题的第2问是根据给出的结果,找它成立的条件,是执果索因,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不必多讲,但要注意第2问中出现答与互补这类错误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弄清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两条直线所截.
例题讲解
师:我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具体题目中如何选择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看例题(出示投影).
例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师:这个题目相当于文字题,解答时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3),同时为了叙述方便,还要在图形上标出需要的字母或符号.
图3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按所说画出相应的图形.
师:我们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应先想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后答出,先想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师:再看已知条件与哪一种方法的条件相同或有关,思考时注意图形,按老师所标直角符号,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后,踊跃回答.
教师给出规范的板书,答: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3,,.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这是两步推理,两个“∵”之间省略的一个“∴”,是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已证).
【教法说明】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后发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从而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师: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呢?图形中的符号怎样改动?模仿例题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理由,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形成板书:
图
4
理由:如图4,,.
∵,(已知),∴(垂直的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5,,.
∵,(已知),
图
5
∴(垂直的定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一题多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6,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
2.如图7,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图6图7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给出第1题的答案为两条垂线平行.因为画出的两条线都垂直于工件边缘,也就是说,相交成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对于第2题需要添出截线,然后有三种方法来判断.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都是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2题,我们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根据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三种位置的关系角的大小来判定,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应用.
(四)总结、扩展
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完成下表.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97~98页A组第6(3)、7、8题.
作业答案
6.(3)可判定.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