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设计)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歌,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花篮为题材,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方整,旋律优美,富有弹性,节奏明快,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握。
2.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感受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音乐软件。
2.乐谱、歌词。
3.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花篮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
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音准、节奏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演唱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歌曲的民族特色。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要求。
五年级下册音乐《编花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编花篮》,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编花篮》,了解歌曲背景及特点,能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编花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编花篮》乐谱、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五线谱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编花篮》的背景、特点,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合唱效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编花篮》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编花篮》,加强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演唱水平,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家长签字确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唱比赛:组织班级合唱比赛,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2. 观看民族音乐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 开展民族音乐作品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五年级下册音乐《编花篮》教案教学目标:1. 感受歌曲《编花篮》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 掌握合唱技巧,进行合唱训练。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准问题。
2. 合唱时的音准协调和节奏统一。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歌曲乐谱和教学内容。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示范演唱。
3. 合唱用具,如合唱谱架、乐谱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编花篮》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歌曲学唱(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编花篮》,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和节奏。
2.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反复示范和指导。
三、合唱训练(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男女两个声部,分别进行合唱训练。
2.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如音准协调、节奏统一等。
四、歌曲表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唱。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编花篮》和合唱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歌曲分析(10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歌曲《编花篮》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七、合唱演练(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练,注意调整音准和节奏。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唱效果的和谐。
八、音乐活动(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与歌曲《编花篮》相关的音乐活动,如接龙唱、分组唱等。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我国传统的“编花篮”游戏为创作题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表现了人们编花篮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共八个乐句,结构方整,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对本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控不够准确,特别是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编花篮》,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格,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能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民族音乐,感受音乐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欣赏。
3.教学用具:如花篮、装饰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摇摆,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随后,提问学生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重点讲解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6《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编织花篮的知识并且通过音乐将其活动化。
此外,通过此节课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编织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编织花篮的重要性和应用场合;•掌握口头指令跟随编织花篮的基本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动手编织花篮,能够熟练掌握编织花篮的技巧;•能够听从口头指令,灵活变动自己的动作,配合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优秀的完成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1. 《编花篮》的基本编织方法•基本编织方法:交织编、十字编、扁编、编制花环等;•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和材料:编织针、编织麻绳、编织竹条等。
2. 动手实践制作编织花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制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学生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编织线来创造更加丰富的造型;•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其他学生的编制感觉,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并且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介绍《编花篮》的基本编织方法以及所需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到编织花篮的基本知识。
3. 实践体验(5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使用编织线和编织针进行实践。
并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制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总结(10分钟)总结整个课程,回顾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编织花篮,让整个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五、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实施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获得要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编织,以此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通过学生自主发挥,使用不同颜色的编织线创造花篮的不同造型,来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互动程度,进行参与度的评估。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河边编花篮的美好场景,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风格的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3.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分析、评价民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编花篮》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旋律图谱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文件。
3.乐谱: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方便学生跟随演唱。
4.花篮道具:准备一些花篮道具,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民族风格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编花篮》的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编花篮》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编花篮》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编花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3. 歌曲的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编花篮》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或音频设备。
2. 歌谱或歌词heet。
3. 乐器(可选,如钢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编花篮》的音频,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授歌曲:a. 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b. 分句教唱,让学生掌握每个句子的旋律和歌词。
c. 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拍子,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击拍子。
3. 练习与巩固:a.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和纠正。
b. 进行歌曲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c.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歌曲展示:a.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歌曲展示,鼓励他们充分表现自己。
b. 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a.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c.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编花篮》并预习下一首歌曲。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编花篮》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节奏和拍子。
2. 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收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
3. 结合音乐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八、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或音频设备。
2. 歌谱或歌词heet。
3. 乐器(可选,如钢琴、吉他等)。
五年级音乐教案《编花篮》三篇【篇1】五年级音乐教案《编花篮》经纬编织编花篮教案奉化市城北中学邬铮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我国独特的编织文化;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交织穿编的基本原理,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编织花篮;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织这一传统工艺门类的兴趣,形成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交织穿插的基本编织编织方法,设计编花篮。
【教学难点】编角及编腰的技法【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直接导入,引出主题经纬编织教师出示多种不同材料编织的作品,学生观察。
问:你发现他们制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运用编织的方法)师:这些篮子都是运用经纬编织的方法编织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尝试的内容,也让我们一起用经纬编织来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花篮。
二、认识经纬编织1、教师展示用彩带编的花篮,让学生观察讨论,何为经纬编织?教师:运用交叉穿编的方法,我们把他叫经纬编织,是编织工艺品时最基本的一种技法,以经纬为基础,互相穿插掩映,按一定规律连续挑上、压下构成图案、花纹。
2、编织的种类拓展学生思路,展示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编织。
草编、藤编、竹编、塑编等,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花篮,试问:我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完成。
三、探索塑编花篮的技法1、编花篮师生共同讨论花篮的编织过程。
(采用示范与直观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察花篮,说说我们该如何进行编织?教师:起底编角编腰收口①起底:经条12根,横竖6根利用交织穿插的方法,编织成方形。
注意方形居中,紧密牢固。
学生尝试3人为一组,快速编织(5分钟),教师适当的指导。
②编角教师出示视频,学生观看编角视频,尝试编织。
我们从其中一边开始,6条彩塑包装带平均分开。
从左向右数,第4条单独拎起,向左边,依次与第3条、第2条、第1条交错经纬编织。
接着第5条单独拎起,同样向左边,与3、2、1条经纬编织。
注意要与刚才的第4条上下错开。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独唱《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生动,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结构紧凑,富有变化。
歌词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也学习了一些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编花篮》,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2.歌曲的音准和音色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3.歌曲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技巧要点。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以及打击乐器。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所需的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然后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传承我国民间艺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了解其背后的民间故事。
3. 实践集体合作编花篮的手工制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编花篮》,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转折和节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学习歌曲。
2.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融入民间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歌词打印稿。
2. 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歌曲背后的民间故事。
4.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及民间故事。
2. 学习歌曲歌词,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3. 分组进行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习歌曲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编花篮。
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编花篮作品,评价欣赏,互相学习。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在歌曲学习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演,评估他们对歌曲《编花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编花篮》,加强记忆。
2. 鼓励学生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增加实践机会。
3. 完成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编花篮》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介绍《编花篮》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2 歌词解析分析《编花篮》的歌词内容,解释歌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2.3 旋律分析分析《编花篮》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寓意和旋律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的内容。
3.2 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示范,帮助学生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歌曲,提高歌唱水平和音乐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练习,活动口腔和声带,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4.2 歌曲学习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重复练习直至熟练。
4.3 歌词解释解释歌词中的寓意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4 旋律练习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唱,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规律。
4.5 完整演唱学生分组或全体演唱歌曲,检验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5.2 演唱水平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力。
5.3 歌词理解评价学生对歌词寓意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歌曲背景知识拓展介绍《编花篮》歌曲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如花篮的文化意义、歌曲的地区特色等。
6.2 音乐活动拓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接龙唱、音乐竞猜等,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6.3 艺术实践拓展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花篮,或以花篮为主题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使用正式出版的音乐教材,提供歌曲乐谱、歌词解析等专业资料。
人音版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一、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人音版音乐五下的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伴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活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编花篮》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
3.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歌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掌握歌曲的发声方法和表演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编花篮》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析歌曲:3.学习歌词和曲谱:教师将歌词和曲谱分发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然后,教师讲解歌曲的曲谱,指导学生认识音符和节拍。
4.练习唱歌: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歌曲,并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5.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并分工合作,用表演的方式来演唱这首歌曲。
6.集体表演:每个小组轮流在班级面前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评价他们的表演,给予肯定和建议。
7.总结和延伸:通过观看和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唱歌和表演情况,评价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评价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人音版音乐五下《编花篮》教案主要围绕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编花篮教案【篇一: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一课编花篮教案】编花篮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一、情境导入1、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寓教于乐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
大屏幕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
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先来读一读歌词吧!2、读歌词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生:读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
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生:答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生:答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
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生:唱4、学唱歌词师:听到小朋友们这么悦耳的歌声,老师都想把歌词唱出来了,请小朋友伸出双手为老师打击拍。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大家跟着录音自学歌词。
6《编花篮》(教案)人音版(2012)音乐五年级下册
I.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5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第六首歌曲——《编花篮》。
II.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并能正确朗读歌词。
•能够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学会使用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能够通过编织花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III. 教学重点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IV. 教学准备
•音乐教材
•编织花篮所需的材料
•讲解编织花篮的视频或实物演示
V.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
步骤二:学唱歌曲
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歌曲唱,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唱法。
步骤三:讲解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通过视频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讲解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重点讲解编织花篮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要点。
步骤四:编织花篮
让学生自行分组,准备好编织花篮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开始编织花篮。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
步骤五:分享和展示
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编织的花篮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编织经历和心得体会。
VI.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还能够学会使用编织花篮的手法和技巧。
通过编织花篮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课题:《编花篮》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德育渗透:媒体使用: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激趣导入:1.教帅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如: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陕北民歌:南泥湾东北民歌:回娘家三、学习《编花篮》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4.理解歌词(1)录音范唱歌曲。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1)引导学生用La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部分1.创新表现歌曲(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用不同的形式为歌曲伴奏。
2.欣赏舞蹈《编花篮》五、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编花篮》教案学习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编花篮》2、学习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
3、对比《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
学习重点难点:1、的情绪学唱《编花篮》。
2、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方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歌曲中也用了一个地方的方言,我们一起来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呢?播放河南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欣赏孔莹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2、哪个同学去过河南?哪个会说河南方言?老师也没有去过,不过老师就会说一个字“中”。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河南人,中》,他巧妙的方言融入其中,很有河南的地方特色。
从这里能看出河南人什么性格特点?(开朗、豪爽、爽朗)二、学唱《编花篮》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风味的歌曲《编花篮》,从歌曲中走进河南,进一步了解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
2、(播放范唱)这首《编花篮》的描写歌曲内容是什么?3、再听老师范唱,找一找《编花篮》中是哪句最具河南地方特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4、学唱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师: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生答师:在唱这些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
请同学们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加上倚音唱出来就很像河南的方言。
(2)学唱甩腔,体会韵味。
这句旋律是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中的甩腔。
五年级音乐教案编花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篮的形式和构成元素。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束鲜花(或者纸花)。
2. 五年级音乐教材。
3. 讲台、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束鲜花,并询问学生对花的印象。
b. 引导学生思考,花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编织一座音乐花篮吗?c. 激发学生对音乐花篮的兴趣。
2. 花篮的形式和构成元素a.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形式和构成元素丰富多样的花篮图片,与学生一同讨论不同花篮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花篮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构成元素。
b. 教师展示具体的音乐花篮编排样例,例如将不同的音乐节段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座音乐花篮,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题。
3. 音乐花篮的编排与表达a. 教师介绍花篮的编排技巧,例如确定音乐篇章的选择、安排音乐的长度和顺序、处理音乐之间的过渡等。
b.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适合的音乐进行编排,通过演奏乐器、使用合唱或者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花篮。
c. 学生彼此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提出改进建议,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4. 合作与创造a. 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座完整的音乐花篮。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音乐、安排表演形式和道具等。
b. 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不断调整与改进。
c. 学生呈现自己的音乐花篮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音乐花篮的编排与表达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同伴的评价和分享,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之后的表达技巧改进提供了参考。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使用其他不同的音乐节段进行编排,创造出更多样化的音乐花篮。
2. 学生可以尝试在音乐花篮中加入更多形式的表达,如诗歌朗诵、舞蹈等。
五年级编花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旋律重复的演唱方法,传授发音、咬字、情绪等演唱技巧。
3、对比欣赏南北方民歌《无锡景》《编花篮》,体会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体会方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前倚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材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曲调为七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
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
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
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二、戏曲导入师: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朱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希望我们一起度过这节愉快的课堂。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演唱一段戏曲,请你们猜猜它是哪个地方的剧种?(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谁来说一说?或许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很少不一定回答出来,教师说出河南话引导学生。
师:咦~不中不中,听听老师说的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那?学生:(河南的,你的小耳朵可真管用)请同学们看图片介绍河南豫剧。
学生:教师教唱两句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让学生模仿,同时伴有亮相动作进行感受。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1、能够独立、自信地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编花篮》,同时表现这首歌的质朴情感,感受其河南独特的地方韵味。
2、学唱民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有表情演唱、表演。
课堂准备:课件、电子琴
一、激情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复习歌曲《小鸟,小鸟》旋律。
3、放课件音乐,学生欣赏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听后猜出这是我国哪个地方的剧种?
生答出是河南豫剧,并在地图上找出河南的位置。
师语: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河南民歌《编花篮》,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这首歌的。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1、放歌曲,学生初听,同时体会音乐的旋律;学生听后对比豫剧音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2、放歌曲,学生复听,边听边看歌谱,找出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音符或符号,听后与同学们交流,互相解决;如倚音记号,教师弹奏加倚音和不加倚音的旋律效果,学生对比,选出哪个更加渲染音乐气氛。
3、结合倚音引出说河南方言,如花篮,南山等,让学生试着说说,
从而引出地方方言运用对增加歌曲演唱表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自主学习:
4、教师范唱歌曲,生听,同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试着演唱;同时其余学生也跟唱,老师也唱,可以纠正学生错误之处。
5、师生接龙学唱歌曲;
6、学生分角色巩固练唱。
7、完整演唱,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应当如何处理歌曲情感、力度及快慢等,再次完整演唱。
师语:歌中唱的是摘什么花,生答:牡丹,那么,谁知道我国哪里的牡丹最有名呢?生答:洛阳,好咱们就去洛阳看看牡丹吧!
8、放课件一组牡丹图片,学生欣赏,学生看后让他们用语言或词语来描绘一下牡丹;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等。
教师再放古人描写牡丹的诗句等。
师语:这么漂亮的花,采花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兴奋、高兴等。
9、师语:瞧下面这两个小女孩多高兴呀!教师放小演员歌表演《编花篮》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语:好,咱们也来编一个漂亮的花篮,去南山摘牡丹吧!
展示评价:
10、师生共同模仿编花篮和摘花的动作,有节奏表演清唱。
11、教师让个别学生或自由组合学生表演唱。
其余学生加以评价。
三、检测导结:
教师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学习歌曲,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师语: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河南民歌,下节课我们还要欣赏湖北、安徽民歌,相信你们会喜欢更多的我国的民歌!
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