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3
- 格式:pdf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3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中古欧洲社会是指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的欧洲社会。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的知识点总结:一、封建制度1.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社会的基本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土地的赋予与奉还上。
2.封建制度包括诸侯与领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以及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关系。
3.封建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有着明确的等级和权益的分配,决定了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
二、十字军东征1.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基督教徒为了收复聖地耶路撒冷而进行的军事行动。
2.十字军东征对中古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改变。
3.十字军东征推动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势力。
三、宗教1.宗教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分裂和运动,最突出的是马丁·路德的运动。
2.宗教使欧洲宗教局势从天主教的统一转向了新教的分裂,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和宗教格局的深刻变革。
3.宗教对教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宗教自由和个体能动性。
四、人文主义运动1.人文主义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强调个体和人类的尊重、发展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2.人文主义运动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普及,提倡人文教育和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各国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瘟疫1.瘟疫指的是14世纪中期欧洲蔓延的黑死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对欧洲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黑死病导致了欧洲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农民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也促使了农民的权益争取运动。
3.黑死病的流行使人们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也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六、城市发展1.中古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于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2. 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思维拓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国王、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
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3. 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思想上:罗马教廷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相关链接: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在西欧长期的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
东派教会就是东正教,西派教会就是天主教。
知识点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 西欧城市的兴起(1)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地点: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
2. 城市的自治斗争(1)原因: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的,教会或领主对城市居民进行封建统治和盘剥,他们与城市市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2)方式:有的通过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
其中法国琅城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典型。
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古时期欧亚美非四个洲的不同文明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体会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形成背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2)基本特征:A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产生条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特点: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②以契约为纽带;③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影响:国王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B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强)书上的图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部土地经营权及权利义务划分:农奴制和奴隶制区别: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兴起(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大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中古西欧的城市(城市自治兴起)(1)原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特点: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3)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影响:1政治: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知识点归纳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
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
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特点;基督教会在西欧的影响;西欧封建城市的重新兴起和东罗马帝国的兴衰。
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二、课程标准1.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亚洲文明的起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
教师:这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本单元课标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要点学纲一、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一)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原因;2.基本特征;3.历史影响。
(二)封建庄园1.性质;2.庄园耕地的组成;3.庄园剥削方式;4.庄园法庭。
(三)农奴制度(略)(四)▲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政治、思想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一)▲王权强化与新兴王权集中国家1.王权强化背景;2.英、法、西、葡的王权强化(方式)及意义;3.《大宪章》和英国议会起源(第一次议会和“模范议会”、议会构成、议会在中古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城市兴起与自治斗争1.西欧城市的兴起;2.△城市自治斗争:背景、方式、影响(三)基督教会(略)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1.▲拜占庭帝国的强大;2.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
(二)俄罗斯1.基辅罗斯;2.俄罗斯帝国: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与统一;⑵▲伊凡四世改革;⑶16—17世纪沙俄的扩张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⑴封君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⑵层层分封,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
它一方面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对农民和农奴份地,封建领主主要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领主或其管家还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在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并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在思想上,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是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部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欧洲的基督教文明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封建时代欧洲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中古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概念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2.教学难点: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交流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封建时代欧洲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封建时代欧洲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交流等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