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与文物鉴赏

考古与文物鉴赏

考古与文物鉴赏
考古与文物鉴赏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赏析

姓名:彭雅欣专业:10历史学学号:100301095 摘要: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其中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更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本文所要论述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彩陶?所谓" 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 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它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为主,彩绘基本为黑彩,常见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鱼纹是半坡彩陶中相对比较多见的题材。彩陶艺术的出现, 表明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的产生。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等3 个时期, 其代表作有: 鹳鱼石斧、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们标志着中国美术滥觞时期的成就。而本文所要介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作,据有关专家考证, 仰韶文化早期以半坡型彩陶为代表。半坡型彩陶多为赭红色, 是因为烧制中陶土铁氧化造成的。陶器在烧制之前原色多为灰白色, 以黑色矿粉在底上描绘。彩绘纹样除几何纹样外, 以人面、鱼、鹿形象最引人注目, 另外还有图案花纹、绳纹、弦纹、锥刺纹、宽带纹、三角纹、斜成纹等。早期图纹较为写实, 逐渐走向变形, 抽象。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珍品,于1955年出土于我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不少学者认为,

这种绘人面鱼纹的陶盆应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 即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 以瓮为棺,以盆为盖, 埋在房屋附近。因此,人面鱼纹彩陶盆多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前期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的一种特制的葬具。总的来看,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盆为赭红色, 人面鱼纹位于盆内壁盆底靠上, 人面呈圆形, 五官用直线勾勒, 人口中衔着一条大鱼, 头戴着奇特的锥形装饰物, 似帽或发髻, 其形态颇具真实感。细看,此盆敞口卷唇,由细泥红陶制成,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这一器物之所以被视为珍品,主要是因为那神秘的人面鱼纹。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一组。人面概括成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人面构画手法大胆夸张,在鱼群之中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情。鱼纹刻画得十分生动:鱼头虽是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鱼身上没有了鱼鳞,以对称的菱形图案装饰,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

前面讲到,人面鱼纹彩陶盆之所以被视为珍品,吸引人们的眼球,主要是因为它那神秘的人面鱼纹。关于人面鱼纹的内涵,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西安半坡村遗址发现人面鱼纹彩陶以来, 对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文章几乎没有中断过。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纹饰神秘莫测最令人回味无穷。那么这种人面鱼纹图案究竟代表什么含义?目前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说法,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权力象征说、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之说。其中,支持图腾说的专家认为,人面鱼纹图案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生活方式与渔猎密不可分,他们喜爱鱼崇拜鱼,认为其氏族起源于鱼,故把鱼奉做自己氏族的图腾祖先加以崇拜,人与鱼组合画在一起,代表着人与鱼是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生共存,能力“互渗”。来祈求渔猎丰收、生殖繁衍、族丁兴旺; 也有人认为这是半坡人将鱼视为他们的祖先的表现; 还有人根据古籍记载人鱼互变的神话,而认为变形的鱼纹代表人格化的氏族保护神——鱼神。也有学者根据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作用推测,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这种纹饰可能代表了一种“生死轮回的观念”,认为在陶盆上饰以鱼纹,是以其作为一种引导灵魂重生,得以轮回转世的媒介。

我们说,无论当时的人们想用这种图案表达什么思想意识,能够把如此丰富的社会内容凝聚于绘画艺术之中的这种创作动机,都是令人惊叹的。今天的人们无法知道它的真实含义,但它仍然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使人产生对悠久历史之谜的探究渴望。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正因为这令人不解的纹饰而更加透着使人回味无穷的神秘莫测感,其对于人类的研究而言,远不止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杭州商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课程名称:考古与文物鉴赏考试方式:大型作业 班级名称:金融14己班学号:1490810609 姓名:袁文君 简论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感想(80分) 上个学期听寝室里的孩子们说考古老师特别好,再加上自己也经常看《百家讲坛》,所以也就对考古老师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个学期结束的选课,我便毫无犹豫的选了您的课。 关于您的《考古与文物鉴赏》的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的主题是“陶器”。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您在课上也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陶器的知识,例如: 1、陶器的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的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在现代中国有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 2、陶器出土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关于环保的文章15篇

《关于环保的文章》 关于环保的文章(一): 为了地球的明天 举目四顾,好些地方,青山不再青,绿水不再绿,河里流的是臭水,山上倒满的是垃圾, 满眼都是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红色的废水废碴废旧电池废塑料 人人都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地球。生命的延续,人 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而应对这天地球的现状,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 地球的明天而忧虑。 地球只有一个。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地球,并实施大规模移民。为了 人类自己的生存,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续,我们务必善待地球,不再做伤害地球的事了。 你可明白,被你随手丢弃的垃圾需要多久才才会分解?让我来告诉你吧,塑料瓶:450年;易拉罐:200250年;铁罐头盒100年;油漆过的木板:13年;棉织物:15个月;纸片: 半个月。 为了地球的明天,不要再乱丢垃圾,不要捕猎野生动物;不要乱采滥开矿产资源,不要污 染环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地球的明天,请用心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你可明白,回收100千克废纸能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这意味着能够少砍17棵大树。过期的挂历纸 能够用来包书皮,你用过的课本能够留给低年级的同学再用。请记住,即使是一张废纸,还能 够再生两次。 为了地球的明天,请你节约用水,中国是缺水大国,好多地方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想想这些,你何忍心让清清流水白白地从你手下流走?所以当你刷牙时,请关上水龙头,等要清洗时 再拧开;当你在身上涂抹肥皂时,请你关上淋浴龙头,等要冲洗时再打开。 为了地球的明天,请你理解和支持家庭垃圾分装。如果我再告诉你,回收23。5万吨废铁,能够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回收6000吨废铝,能够生产74架空中客车飞机;回收 120万吨玻璃,能够建造254个罗浮宫玻璃金字塔,那么请你想一想,就因为你懒于分拣, 被你随手扔掉的将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阿! 关于环保的文章(二):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秀丽。那就是我们的母 亲地球。 46亿年后的这天,也虽风华正茂,但却不在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 悲哀。 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一天都有100个物种不见,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 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不见。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阿!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久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长为L的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栓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先令小球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能通过最高点,如图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速度可能为零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所受轻绳的拉力可能为零 C.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等于2gl D.小球通过最低点时所受轻绳的拉力可能等于5mg 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和B固定在同一轴上,A、B、C分别是三个轮边缘的质点,且R A=R C=2R B,则三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a C等于() A.1∶2∶4B.2∶1∶2 C.4∶2∶1D.4∶1∶4 3.如图所示,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穿在光滑竖直杆上的物块A,人以速度v0向左匀速拉绳,某一时刻,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此时物块A的速度v1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小轮的半径为。b点在大的边缘轮上,c点位于小轮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b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5.一条小河宽100m,水流速度为8m/s,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s B.渡河时间随河水流速加大而增长 C.以最短位移渡河,位移大小为100m D.以最短时间渡河,沿水流方向位移大小为400 m 3 6.如图所示,歼-15沿曲线MN向上爬升,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画出表示歼-15在P点受到合力的四种方向,其中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汽车保持恒定的速率运动,若通过凸形路面最高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F1 ,通过凹形路面最低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F2,则() A.F1= mg B.F1>mg C.F2= mg D.F2>mg 8.如图所示,从某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tan gtθ B.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2 θ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如何保护正在消逝的铁质文物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民文明发展的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的承载体,记录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破坏,就会使那些具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分部分或全部消失。科学工作者从古到今都在不停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铁质文物保护的现状确不容乐观,也存在许多保存不完善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许多空白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我们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铁质文物铁锈腐蚀文物保护 对于学习及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献和考古实物。但是对于学习先秦历史的人来说,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少,而且有好多还遗失在国外,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就有些困难。而且即使发现的文物由于保存不好也会慢慢消失而失去价值,所以我想写一写铁质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其现状,希望能够呼吁大家重视我们身边的文物,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一、铁质文物的锈蚀简介 铁质文物锈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有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铁质文物锈蚀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铁锈。通常人们将铁器文物腐蚀的产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增加铁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无害锈”;另一类是能够使铁器文物酥粉、毁溃,缩短铁器寿命的“有害锈” 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铁锈相互掺杂,颜色相近,因此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二、铁质文物保护的历史及现状 铁器质地容易氧化腐蚀,再加上保管条件不好,往往许多出土时本来完好无损的铁器,在出土后被氧化损坏。而且铁质文物有可以移动的,也有不可以移动的,因此在搬运移动铁质文物时候就容易造成一些遭损,而对于不可以移动的铁器文物来说一些环境没有控制好,就会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文物破坏的加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护工作基本步骤如下: (一)古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 对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铁质文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可能开始于人们对各种铁质文物有意无意的维护,并且也很少有人将其处理保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追溯文物保护的历史起源是相当困难的。 在古罗马学者和博物馆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铁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用沥青、树脂、石灰和铅白的混合物来防止铁质文物生锈,这是 ①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2001年2月。

促进生态文化发展对策

促进生态文化发展对策 作者:周训芳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1]强调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关系;2011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突出了“坚持德育为先”这一战略主题,提出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 [2]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待德育形式的创新以及德育内容的更新,我们可以发现,当今大学德育教育中尚欠缺生态道德的内容,滞后于湖南省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本文立足于贯彻中共十七中全会“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围绕《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的战略主题,提出在大学德育教育中丰富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主张,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道德,形成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意识,从而为湖南省生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生态道德教育应成为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成果带给人类社会空前的技术进步与经济繁荣,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竞相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使“人定胜天”和“征服自然”的观念深入

人心,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工业化时代形成的道德观念,使人类产生了多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生态损害和环境破坏,催生了生态危机时代。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终于携起手来,开始探索生态文明道路,弘扬生态道德,发展生态文化。 伴随着生态文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日渐深入人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肇始于美国大学校园的声势浩大的“草根”环境保护运动在西方国家登上历史舞台,环境主义和反消费主义、反战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共同成长起来了,并汇合成为占当时美国人口一半的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反主流文化价值和结构的运动。[3]这一运动在1970年4月22日终于演变成为了一场席卷美国中小学和大学的、由一系列的示威、演讲会和其他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事件构成的“地球日”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欧美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3]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第一次向全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87年,挪威王国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这个报告第一次给“可持续发展”下了一个至今仍然被奉为经典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举世闻名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主要领导人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关于环保的文章

关于环保的文章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空气不再清鲜了,湖水也不再清澈了,一些地方经常出现灰土.沙尘以及雾霾[mai]的天气,恐怕百年后的今天,地球已经面目全非,无法再让我们居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也为了子孙后代,请善待我们的地球吧! 下面几点是我对环境保护的一点认识。 近些年来很多城市的空气被污染的十分严重,天空已经不再蔚蓝了,云彩也不再洁白了。就连空气中都漂浮着一种黑色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绝大多数是工厂烟囱排出的灰尘。在中国,工厂多得数不过来,他们排出的有害气体以及漂浮物,使我们的大气层饱受污染,因此工厂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环保改造,减少对环境的2次污染。 现在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只要一抬眼,便可以看见一个塑料袋躺在那里,还时不时地飞舞起来。真是讽刺呀!连超市都不提倡使用塑料袋了?怎么还有人在用?而且随处乱扔,既给清洁工人带来了麻烦,又破坏了环境。在这里我提倡大家应该使用小布袋,既美观又结实。 还有电池,废旧电池是可以回收的垃圾,所以不要把它随处乱扔,因为电池如果埋进泥土里,会产生化学作用,使得泥土变得寸草不生,因此把电池扔进相应的垃圾桶里,进行必要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不注重保护,认为它会取之不绝,用之不完。那就大错特错了。江、河、湖、海,也会有干涸[he]的一天,到那时,我们去哪里找水喝?那时候,我们最后能饮用的水,只能是自己的眼泪了。希望大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资源,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滴水,不浪费水、不污染水。 “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更要靠你、我共同的努力,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使地球永葆美丽,青春永驻! (约700字)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内侧光滑、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圆弧竖直固定放置,A为最高点,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与A点水平等高,当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刚好从B点内侧进入圆弧并恰好能过A点。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 A.小球刚进入圆弧时,不受弹力作用 B.小球竖直向下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gR C.小球在最低点所受弹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5倍 D.小球不会飞出圆弧外 2.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运动到P点时,拉力F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B.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C.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半径朝圆心运动 D.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轨迹Pc做近心运动 3.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各系一个相同的小铁球,两小球恰好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A球受绳的拉力较大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相等 C.它们所需的向心力跟轨道半径成反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5.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6.小明玩飞镖游戏时,从同一位置先后以速度v A和v B将飞镖水平掷出,依次落在靶盘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飞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t A和t B.不计空气阻力,则 () A.v A<v B,t A<t B B.v A<v B,t A>t B C.v A>v B,t A>t B D.v A>v B,t A<t B 7.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D.物体只有受到方向时刻变化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8.一条小河宽100m,水流速度为8m/s,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200006 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 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 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 审核人: 汤皎宁 批准人:汤皎宁 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

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 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

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 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 1.绪论 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 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 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 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 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 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 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青铜器辨伪 8. 哥、汝、官、定、钧窑瓷器鉴赏 9. 宋元明清青花瓷鉴赏。 10. 陶瓷材料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11. 中国历代铸币、钱币的鉴定与保养 12. 中华玉文化;玉器产地与种类、玉器的仿古、辩伪与鉴定。

整合生态文化促进城市构建

整合生态文化促进城市构建 作者:吴琳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武汉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在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宜居、特色城市的过程中,正在努力挖掘和塑造城市滨江滨湖特色,正在努力实现“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如果利用武汉滨江滨湖特色建设贯穿龟山、长江一桥、蛇山、串联汉阳六湖连通以及武昌东沙湖的漫步道;利用湖北“端午申遗”成功的机遇,组建“端午?元宵民俗”大型实景演出、奖励电影电视剧取景拍摄措施,将会使武汉的城市湖泊生态美景有一个新的展示平台,为城市文化、自然山水、人的和谐创造一个新的交流互动方式,利用这些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开放武汉,提升武汉城市亲和力。 武汉素称百湖之市,其水域面积占全市版图的75%,其中三分之一的水面为湖泊。截止2002年3月,武汉市境内共有大小湖泊200多个,湖泊汇水面积在5km2以上的有65个,其中位于城区的较大湖泊27个,武汉不仅是一座江城,也是一座湖城。一个城市里面同时容纳这么多湖泊,中国唯一,世界少见。让武汉湖泊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成为武汉城市建设的核心,这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提议,也是武汉政府施政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近几年,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法规,使武汉市成为全国首个为湖泊保护专项立法的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改变了过去城市建设中湖泊管理的无序以及自生自灭状态。依据管理湖泊的规定,武汉市对全市中心城区40个湖泊通过五条途径进行

了持续治理:一是划定湖泊水域控制线、绿化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奠定对湖泊管理的基础。二是实施截污工程,污水不再直接入湖。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29个湖泊的截污工程,到2009年底,中心城区其余湖泊将全部完成截污。三是制定“一湖一景”规划,美化湖泊景观。截止去年底,已有22个湖泊实施景观建设,为武汉增加了大片的水景绿地。四是清除湖内污泥,调整养殖结构,中心城区湖泊全部取缔珍珠养殖,退出网箱养殖,退出畜禽养殖,减少水体污染。五是通过滨小区绿地建设,湖泊岸线治理,人工湿地、人工绿岛、水生植物被恢复、生物治理等措施加强湖泊水生态修复、重建。 通过持续多年的实施清水入湖,水系网络生态构建、污水处理、城区滨江及滨渠综合整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湿地及水利风景区等生态工程,2009年10月武汉通过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国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成为全国10个试点城市中首个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城市,武汉治水的经验将向全国推广,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但是,从人水和谐,从水资源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的角度观察分析,武汉与世界上很多因水闻名的名城存在差距。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当今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有效方法,比如北美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地区的城市群,比如瑞士的日内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杭州、桂林等城市,它们不仅仅是对水资源进行生态保护,还有系列的景观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措施。生态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绿化、湿地等景观建设是基础,也成为人水和谐

高中关于绿色环保的论文

高中关于绿色环保的论文【篇一】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晶莹充满生命、闪烁着蓝色光晕的行星,这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可是,你是否感到她已苍老?您是否为她而心酸过呢?当她遍受污染,满目创伤之时,如果我来告诉你: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至少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可供人类搬迁的第二个星球,你会怎么想呢? 还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随意地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吗?还会不顾后果地滥砍滥伐吗?还会残忍地猎杀哪些诀别于我们的珍稀动物,还会吗?!属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属于我们的地球也只有一个啊! 我曾经读过这样的资料:1985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和美国面积差不多大的“臭氧洞”。为什么会出现“臭氧洞”呢?臭氧层在地球上空距地表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它好比是地球的一副天然“盔甲”,阻挡着来自太阳的大量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万物欣欣向荣。但是近年来,人们在大量使用冷冻剂、灭火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排放了许多氯氟烃、氯氟溴等有害气体。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气体会放出氯原子,同时夺取臭氧中的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臭氧层渐渐遭到破坏。地球的天然盔甲减失效用,太阳紫外线辐射乘虚而入,给人类带来灾难。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因紫外线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伤亡人数十分惊人,此外,紫外线辐射增加还引起了农作物产量下降,水生动物死亡等不良后果。 同时,我也了解到:由于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热带雨林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致使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有50%滞留在大气里。近2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5%,其后果是地球气温上升,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大气圈的能量平衡比较脆弱,气温只要稍有变化,就可能带来全球性的灾难。 如果您还渴望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如果你还希望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那么就请和我一起关注环保,关注地球,关注这全人类“生命之船”。 其实,1970年4月20日,由美国各阶层人士发起的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就已点燃了环保的星星之火,从此,地球有了自己的节日“地球日”;其实,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118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环保之火已经燎原,从此,每年的6月5日又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其实,今年我国刚刚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明确指出: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环境保护将放在首位…… 展望新世纪,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仍是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以下是我对环境保护的一点建议和想法:

曲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夯实基础知识』 ■考点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爱护环境论文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专业:软件工程作者:苏加鹏号码:71 今天,人类踏进了二十一世纪,多少年过去了,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经历了多少的变化。好久以前,是恐龙统治者这片天地,如今,这个地方的主人已叫做人类了,地球并不是我们创造的,但我们却在改变着她的外貌,有的对她有益处,有的则对她有害处,总体上讲,我觉得现在我们对地球的害处占多一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的保护她,治理自身周围的环境,但这样的措施有多少呢?这里无法根据,但至少我知道一点的是,更多的是我们在破坏着这个地球,说爱护地球吧,这只是个口头注意,并没有给大脑很大的影响,因为爱护环境很抽象。所以就要有具体的行动,并能把爱护地球存储在头脑里面,而自己却什么也不做。 爱护地球,要从每个人做起,我知道一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但至少我想自己可以先做好,然后倡导别人也跟着做好,别人可能并不听你的,但我会尽力去感化他们,因为地球,他们也有份,说到这里,好像自己好伟大似的,其实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也不想在这里说的地球就等我去营救,我只想做好我有能力做到的事,同时我也不想在这里说一些完全是空洞的话。 现代社会,我们人类不断的发展,我们人类组成的社会也不断的发展,在这其中必然会产生与自然冲突的矛盾,人类都有自私的一面,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天下为公的境界,那是一个抽象的、虚无的好榜样,自己真的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也许有这样的人,那就是我才疏学浅导致自己的言论肤浅罢了,话说回人类的与大自然产生冲突,人类都会为了自己,而牺牲大自然,好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样的问题,例如亚马孙平原的破坏、东南亚的木材运到中国造纸、非洲木炭交易、各国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太多太多的例子,其根本的目的是金钱,为了自身的生存,这样就对大自然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全世界的范围太大了,就近而论吧,就三亚市,每天都在制造这垃圾,这垃圾怎么处理,填埋?焚烧?还是随意堆积,无论是那种方案都避免不了对环境带来破坏,就算是最好的方法循环再用,其中又如何保证不污染环境,尽量做到少污染环境是需要代价的,试问现在我们不是执着于自身的发展呢,那肯放弃现在大发展而去保护环境。而我又能怎么做,去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破坏呢。 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首先,我可以做到最少的产生垃圾,例如,到超市买东西,可以先备好塑料袋或环保袋,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袋子,

曲线运动知识点与考点总结

曲线运动 考点梳理: 一.曲线运动 1.运动性质————变速运动,具有加速度 2.速度方向————沿曲线一点的切线方向 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看,物体所受合力方向跟物体的速度不再同一直线上,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2)从运动学看,物体加速度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共线 例题:如图5-1-5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从A 运动到B ,这时突然使它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即由F 变为-F ,在此力作用下,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 运动 B .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 运动 C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 运动 D .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 返回A 2、图5-1-6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 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A .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受力方向; C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D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当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时,其实际运动就叫做这几个运动的合运动,这几个运动叫做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求合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叫做运动的合成. (2)已知合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求分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叫做运动的分解.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相等.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效果. (3)等效性:整体的合运动是各分运动决定的总效果,它替代所有的分运动. 三.平抛运动 1.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 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图5-1-5 s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_吴敬-201401考古与文物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 吴敬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市130012) 关键词: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共性特征形成原因 摘要: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KEY WORDS:Southern China Song tomb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formation ABSTRACT:Over1000Song tombs to the sou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 have been found and published so far.Through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 analysis,this study generalizes and identifies several principles that can help explain their distribu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Regarding distributional pattern,these burials demonstrate cultural variations that can be grouped into several cultural zones divided by either river tributary or mountain.Meanwhile,each cultural zone also was impacted by natural geology and other social,economical,and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us shares certain similarities.These patterns basically follow the general historical trend during the Song era,an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cultures of the Song Dynasty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沿 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据本文统计,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宋代墓葬有1200多座,这些墓葬分布于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中南部、江苏省中南部、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南省。 就历史分期而言,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宋代历史体现了宋金时期不因朝代更替而连续发展的延续性,就考古发现而言,这一分界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宋代墓葬在文化面貌上存在着较大差异[1]。而且,历史学者的研究指出,宋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2]。因此无论是考古学材料还是历史学研究,都表明南方宋墓的文化面貌和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以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普通宋墓[3]为基础材料,结合历史学视角,探讨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 一、南方宋墓共性特征的表现 南方宋墓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文化区[4],但是南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内又有着很强的共性,这些共性既是南方宋墓区域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南方宋墓与北方宋墓的主要差异所在。 (一)区域划分原则 1.以考古材料为视角,南方不同地区宋代葬俗的流行范围遵循着一个原则,即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面貌的墓葬多以主要流域为中心,以山脉、丘陵、湖泊等自然地貌为天然屏障形成分布圈,多数地区没有遵循宋代行政区划的分界,因此南方宋墓的分区是文化特征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 2.相邻地区不同葬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更大的葬俗分布范围,就目前材料而言, 59 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1期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研究”(项目编号:12FKG007)阶段性成果。

构建教育生态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教育生态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要】审视当前教育因受功利价值的严重影响,使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人格塑造缺失。故根据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渗透各种价值观和教育理想,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为人类未来培育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关键词】教育生态价值追求主体人格全面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指出:“教育能使人再现,也能使人更新。”而且指出:“教育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即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生存。”旨在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教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属性。 一、厘清认识,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 (一)适应与发展、维护与革新应该是教育的两大社会功能。我们虽有良好的教育传统,但对学生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却普通漠视。而受功利价值的影响,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如此,每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旦接受教育的加工,就犹如生产流水线上产出的思维标准件,整齐划一,中规中矩。其大致表现有四:一是由教师中心而造成学生思维中的权威定势;二是由书本中心而造成学生思维中的书本定势。三是由强调统一、忽视个性而造成学生思维中的从众定势;四是由成绩中心而造成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失衡定势。 (二)真正的教育就是开创生命力的教育,故此要实现“三主体”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即,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精致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终身学习,健全人格,学者专家;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语)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但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人就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教?——一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成长自强),此谓发展的“高度”;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拥有做人做事的宽厚基础),此谓发展的“宽度”;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主体人格和创新思维)此谓发展的“深度”;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此谓发展的“长度”。一句话,为学生全面而不断的进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教。二是教什么?——教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真识能力,教使人立于天地之间人格发展而需要的内容。三是怎样教?——构建教育生态文化,深入研究学生所需,师生互动,彼此创化,共同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好。 二、躬亲探索,促进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暖,等等。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

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 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