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师备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85 KB
- 文档页数:10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师备课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情势。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1
《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练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进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掌控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知道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知道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摸索: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无能,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摸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无能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重视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假想的感触。)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
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2
《狼》
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知道文章基本内容。
2.知道并掌控“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知道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形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诵法提问法
四教学进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
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究竟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形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说明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说明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公道,有感情朗诵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诵)教师课文评判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
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屡次朗诵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
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授。
2.深入摸索,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
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摸索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大胆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
谨慎。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诡计,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作自受,由于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气力。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权势。面对这样的恶权势,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何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弄巧成拙?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类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剂。
3.课外拓展浏览
(1)浏览《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
(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摸索从生态安稳的角度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很多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照,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3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激发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