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95.69 KB
- 文档页数:11
教育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 6选5,每题4′1.定量研究量化:将教育活动中的因素以数量化的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法则或机制。
实验、问卷和测量等标准化方法。
量化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范式,即是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整个研究过程都凸显科学性、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2.定性研究质性: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开放式观察、实物分析等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客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是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5.目的抽样: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通常采取机遇式抽样、滚雪球抽样、方便抽样等6.概率抽样: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
常应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正式研究重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7.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在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渐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8.实验研究:教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试图揭示教育活动规律和某些教育内容、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正程度无关变量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有: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差异的选择、实验对象的流失、交互作用10.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基本题型一、选择题二、辨析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六、材料分析题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1.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2.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①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方法:教育基础研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预测研究(见附录)②从研究主体看研究方法:专业化的研究和非专业化的研究(见附录)③从研究方式看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见附录)3.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
效度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合理、精确地予以解释。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它情景的程度。
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
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
外部信度主要强调的是某一独立的研究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中被重复进行。
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1.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注意事项①从研读研究文献中选题①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要②从工作实践中发现课题立足与创新③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②选题范围不可过大④其他来源:参与导师课题、兴趣等等③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④研究问题的可行性2.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见附录)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与此相反,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研究中重要的、并被广泛描述的变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者的关系: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在所有研究中,所研究的变量和条件必须有可供操作的定义。
本质上,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经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教育和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点。
首先,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面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教育问题进行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实践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实验和比较分析,以评估其对学习成果和教育效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探索和验证教育理论,提供可靠的证据和指导,推动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创新。
此外,文献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教育研究文献和学术资料,对特定的教育问题进行综述和深入分析。
文献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此外,案例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案例研究通过选择特定的教育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分析其中的问题、特点和经验,以推测和推断普遍性规律和规则。
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全面了解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此外,质性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深入访谈、观察、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个案和具体情境中的非数字化数据,探索其中的潜在规律和理论。
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和理解教育实践的本质和内涵,挖掘其中的隐含问题和解决方案。
总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育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获得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填空1.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的方式选择样本。
3.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
7.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实证、数学方法、()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做)1.取样,2.自变量,3.因变量,4.中介变量,5.操作性定义,6.样本容量,7. 随机性原则,8.教育研究设计,9.信度,10. 效度。
三、简答题(选三题做)1. 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2. 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3. 简单随机取样法4. 分层随机取样法5. 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6. 取样的原则7. 取样的一般过程8. 操作定义的原则9.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10.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四、选择判断题(参考)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界说一、概念:1 、研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或目标的探索活动,是旨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运用一定的方法。
2 、教育研究:指人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 、方法:是指人们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或方式的总和。
4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不同时代出现的各种方法)(一)、萌芽时期:又名直觉观察时期,经验——描述阶段。
1 、古希腊时期——16世纪2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3 、特点: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管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论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发展期:又名哲学——思辨阶段1 、17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 、以分析为主: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班级授课制。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
班级——中国——1862京师国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
3 、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从单纯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的概括。
(2)、心理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3)、实验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中得以运用。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初现端倪。
(三)、教育科学方法形成体系时期:又名科学——实证时期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结束(1)、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之中。
1879年,冯特。
1804年,裴斯泰洛齐“贫儿之家”。
杜威——平民教育运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1、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控制一般化原则、原理的发展的过程。
2、教育研究的类型(包括划分依据和划分结果)教育价值研究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对象教育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依据研究的目的应用研究定量研究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性质数量的侧重定性研究①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教育现象——实证主义研究范式——重视结果——重视先前的设计和标准的研究程序——采用演绎分析,大样本,随机抽样——旨在探寻关系,发现影响。
②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教育现象——自然主义研究范式——重视过程——对事先设计的依赖较少(认为研究过程中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采用归纳分析,小样本——旨在理解现象。
3、研究的基本原则: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伦理规范审慎解释研究成果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客观性客观性创新性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规范公共性伦理原则检验性系统性解释性3、效度和信度:1)效度:研究的有效程度。
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内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合理解释的程度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2)信度:研究的可靠性。
指研究的方法、条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同一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
4、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已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5、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二章1、选题的来源和基本技巧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技巧:1)从理论研究中演绎研究问题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3)研读文献,从已有研究中发现问题4)重复和拓展他人的研究2、常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2)变量: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的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好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的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
教育科学研究⽅法_⾃考重点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定的科学⽅法,遵循⼀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种认识活动。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式及研究⽅法有所突破。
3.教育科学研究的⽬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4.教育科学研究⽅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式。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个时期的特点。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代之。
归纳⽅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法的经验性质。
7.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提⾼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2,教育研究⽅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性。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
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根据研究的⽬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研究和开发研究。
10.依据教育研究的⽬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研究、发展性研究、⽐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法是描述研究。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定条件,⼈为地变⾰研究对象,从⽽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种研究。
13.⽐较研究按照⼀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14.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关因素的⼲扰,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2010.12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如1-5题中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
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1.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
“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
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
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4)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
通过事实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
(7)4.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起来,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
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5.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第三,对二者的反思。
(15)6.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
(21)7.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
(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8.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得出结论。
(34)9.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猜测。
(41)10.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现前人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已有的认识程度和不足之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研必背考点目录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3)一、教育研究的含义、意义、类型 (3)二、教育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4)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准则 (4)四、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6)五、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8)六、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层次 (9)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13)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3)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3)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4)四、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18)五、课题研究的设计 (18)六、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22)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 (23)一、教育文献概述 (23)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24)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25)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27)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 (28)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28)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29)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30)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32)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32)二、问卷调查 (34)三、访谈调查 (38)四、测量调查 (41)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45)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45)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47)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49)四、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52)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53)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56)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57)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58)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59)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59)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60)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63)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65)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65)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68)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含义、意义、类型(一)教育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在前人已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属性以及规律的活动。
小教科研概述:科学研究的含义: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包含三层意思:科研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食物的真相与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事实;科研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科研是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特征:客观性——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系统性——内容、方法、结果的系统性;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内容、方法、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习的改革发展提供基础与价值预设。
(研究内容以应用和发展为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具有科研的三个特征外,还具有独有的特征:①伦理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对儿童的教育,不允许证伪;研究方法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搞超越规律的活动;研究内容必须具有教育意义②复杂性:是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无终点;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是小教科研区别于其他科研的显著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应用研究④全员性:全员参加的活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小教科研的类型:研究目的角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究方式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研究方法角度——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对象角度——个案研究团体研究;研究者角度——个人研究集体研究研究手段角度——常规研究现代化手段研究小教科研的历史回顾: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小教科研在20世纪年代才出现,初期研究内容限于教材和教法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是他教育思想核心,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特征、原则、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育研究的特征。
答: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报告;(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考点2:简述教育研究的类型。
答:(1)基础研究: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3)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4)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考点3:简述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体现的主要原则。
答:(1)观性原则:也称中立原则,突出强调原则。
(2)公共性原则:使用学术界公用术语。
(3)操作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定义,以便定性或定量。
(4))检验性原则:同行专家依照相同的方法重演过程,并能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一、引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罗润生是教育科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他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章节中提供了许多有关研究方法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对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的知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是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的重要一步。
罗润生在该章节中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点。
他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工具,以达到科学研究目的的一套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
定性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的质的特征和内在含义,而定量研究方法则强调现象的数量和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的定义•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组合,通过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达到科学研究目的。
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1.定性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现象的质的特征和内在含义。
2.定量研究方法:强调现象的数量和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系统性: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一套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进行的。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可重复性,即通过相同的方法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
•归纳性和演绎性:科学研究方法既具有归纳推理的特点,又具备演绎推理的特点。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是进行具体研究工作时的操作指南。
在该章节中,罗润生详细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六个步骤,即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得出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范围、时间和资源。
3.收集研究材料: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材料和数据。
4.分析研究材料:对收集到的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比较、整理和分析。
5.得出研究结论:基于对研究材料的分析,得出科学且合理的研究结论。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1.定义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是指所进行的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研究的结果能够被证明的程度。
2.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3.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的程度。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1.定义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2.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3.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重复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用的分类1.基础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回答的是“为什么”2.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回答的是“是什么”3.发展研究——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
回答的是“如何改进”4.评价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回答的是“怎么样”5.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回答的是“将会怎么样”四、研究课题(一)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必须有现实性、科学性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型、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二)教育研究课题分类1.基础性研究课题2.应用性研究课题(三)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2.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4.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不同学科交接点找出的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四)选题的过程与方法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五)课题论证要回答的问题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本课题领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4.本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教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式教育科学研究方式★调查研究1.概念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
2.分类(1)全面调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2)重点调查: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3)抽样调查: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4)个案调查: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长期的调查研究跟踪调查★行动研究教育实践工作者(一线教师)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
重点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经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个案研究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叙事研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实验研究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解释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历史研究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实质和发展规律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A. 全面调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 个案调查【答案】D【解析】A项,全面调查是指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B项,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C项,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D项,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
联系题干,“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研究,故选D项。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答案】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叙事研究法的内涵。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一、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目的是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得出教育现象的客观性描述。
二、分析研究:是指在对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对定量的数据进行客观的深入的分析,形成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
研究者从实证数据中探索分析,说明教育现象的规律性、本质性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决策建议。
三、理论研究:是指在教育现象的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科学理论体系,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推动教育问题的综合性分析研究,从道德教育的义务性、法律原则以及责任性等多方面提出理论支持和科学化的决策建议。
四、应用研究:是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任务,对社会实际开展科学的应用研究,尝试将理论研究的成果投入到实践中,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成果。
- 1 -。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1.选择题① 研究文献类型与原则(顺查/逆查)按照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原创),二次文献(复印资料)研究文献搜集原则:倒查法(逆时法)先查近的研究文献,后查过去的研究文献。
② 观察法(记录):描述记叙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观察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③ 结构式观察: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和计划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依据观察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
④ 问卷编辑:⑤ 观察法优点:收集资料客观,全面,准确。
⑥ 调查法:⑦ 教育实验法的类型:(按照实验设计的不同)前实验:1 / 9一种不很规范的实验,它指可进行观察比较,但控制程度较弱的实验。
准实验:不能随机分派被试,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素的实验,它的内部效度存在一定问题。
真实验: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因素的实验,它的内部效度较高。
二、名词解释 1.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指测量结果是否反应了被试的稳定,一贯的真实特征。
2.效度: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工具是否能够真正测量到研究者想要测量的问题。
3.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较正式的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
4. 抽样: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征。
---------------------------------------------------------------最新资料推荐------------------------------------------------------ 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
第一章1: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角度评价其意义。
(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历史,现实,理论)?P30答:在历史――现实――理论三维空间中把握教育问题,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
第二章1:研究选题的基本标准及其运用。
P34—P36答: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必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
二是主观条件。
三是时机问题。
另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
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
2:课题论证报告的基本要求P34—P42答:(一)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必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依据实。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
二是主观条件。
三是时机问题。
另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
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
(二)选题的过程。
要选好题,必须遵循科学选题的逻辑过程。
(三)选题的方法。
由于研究的方向不同,研究者个性差异的存在,选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多样性中也有统一性,也就是要遵循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1: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
一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二是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困惑和矛盾。
四是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五是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教育领导机构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问题的分解指的是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联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使这些问题展开形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使研究问题具体化。
3:要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
转换对问题的提法指的是从一个新的高度提出问题,从多角度探讨剖析同一问题。
4:要进行课题认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对于一重大的课题,或省部级立项的项目,还必须写出开题报告,并经过同行专家的审议。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包括: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既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学研究手段。
3: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
P59答: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
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有研究的问题。
2:研究方法。
3:正文部分。
4: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
4:统计学方法构建核心概念的三级指标体系。
P69—P70答:教育研究中的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总目标,是研究者所期待的目的,如“发展学生主体性”,很大程度上是在概念化的术语中被确定的,是难以直接操作的。
二级指标是将总目标具体分解为若干特质层,这就是将主体性分解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级指标则是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行为目标,它包括分析单元和每个单元的行为表现,这一结构见下图5:好的教育研究理论构思标准(内容)。
P64—P67答:一个好的教育研究理论构思,必须具有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一: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
二: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理论分析立着眼点的正确性。
理论构思要有一个正确的着眼点,一个适合的研究角度和基点,同时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路。
四: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理论构思,要有新意和时代感,而且还必须实现对原有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反思和超越。
五: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概括度,三有好的清晰度。
以上五个方面,也正是我们进行研究理论构思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无第四章1: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及特点。
P99—P102答:教育研究中的观察属于科学观察,其基本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
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观察工具有两类,一类是人的感觉,包括眼、耳、鼻、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眼。
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如望远镜、显微镜、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探测器、单向玻璃、人造卫星等等。
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有: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这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划分的。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
实验室的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观察方法能够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这是根据观察的方式来分的。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这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对象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划分的。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这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划分的。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的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体记录的非控制性观察。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P115—P119答:记录是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有记录就不能获得资料,也就等于没有进行观察。
教育观察记录一般有以下三类方法:一:描述记录法。
描述记录法以分为三种: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所做的传记式记录。
2: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
3:连续记录法,这是对学生行为作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作持续不断的记录。
二:取样记录方法。
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活动取样和事件取样。
1:时间取样法: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所发生的行为。
2:活动取样法: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
3:事件取样法:以独立的事件作为选择标准。
三:行为核对表。
主要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出标记。
此法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四:制定观察记录代码系统。
不同类型的观察,尽管在记录表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要求是共同的,既快速准确的记录。
所谓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能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小的行为单位,并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一整套符号系统。
常用的代码符号有数字型和符号型两种。
1:数字型代码使用不同的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观察行为或事件,所用数字的多少取决于研究中观察项目的数量。
2:符号代码是用不同的符号来代表观察的不同的行为或事件。
3: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或原理。
P112—P113答: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观察内容的结构。
2:。
确定观察场地、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
3:编制记录表。
4:实施观察和记录。
5:分析资料。
4: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的类型和内容。
P103—P104答: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观察内容。
2:选择进行观察的类型。
3:制定观察记录表。
4:训练观察人员。
第五章1:教育调查调究的一般步骤。
(研究计划)P125—P127答:教育调查研究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
5:调查的实施。
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问卷问题的设计要求与形式。
P129—P130答: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有:1:语义清楚。
2:语句简洁。
3:面向对象。
4:价值中立。
5: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问题的形式有:1:开放式。
2:封闭式。
3:半封闭式。
3:问卷编制的程序形式与考虑问题。
P133—P134答:问卷的编制程序大致有以下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把研究课题分解成一系列研究问题。
2:根据对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并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
3: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和答案。
4:把草拟的问卷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草拟出问卷指导语。
5:征求有关人士、专家的意见,作初步修订。
6:试测。
根据预定调查规模的大小,从总体样本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试测样本进行试测,以检查问题表述的方式、内容是否可以被调查对象理解,并求出初步的信度和效度。
7:再修订。
根据试测结果,对指导语、问题内容、提问方式、答案和问题的排列方式全面加以修改和补充。
编制问卷时,应考虑的以下几个问题:1:问题的内容。
2:问题的数量。
3:问题的排列。
问题的排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同类组合2:先易后难3:先一般后特殊4:先大后小5:先封闭后开放4:测验试题的编制要求。
(按要求编制一些测验试题)P142—P151答:测量调查也就是用一组测试题(测验)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或实际情境,从而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