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谎言”效应
- 格式:docx
- 大小:20.57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老师善意谎言案例解析幼儿园老师善意谎言案例解析幼儿园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善意的谎言,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教导孩子们。
然而,这些谎言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问题,甚至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幼儿园老师善意谎言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四岁的男孩,很活泼好动,也很喜欢和别人玩。
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总是不喜欢分享他的玩具。
于是,幼儿园教师Cindy在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采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帮助小明克服这一问题。
她告诉小明:“如果你不分享你的玩具,那么它们就会不高兴,然后就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了。
”她还说:“如果你与别人分享你的玩具,你会对他们做出帮助和友好的行为,这将使你感到很高兴。
”小明听了这些话之后,开始更加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玩具了。
分析:Cindy幼儿园教师使用的这些善意的谎言似乎是很成功的。
小明现在更愿意与其他孩子分享他的玩具,并对这种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态度。
然而,这些善意的谎言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们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即玩具可以感到高兴和不高兴。
这种逻辑并不符合事实,并可能会误导小明的思考方式。
其次,这些谎言可能会导致小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分享带来的好处,而仅仅是出于应付教师的要求而分享自己的玩具。
当遇到更具挑战性的情况时,他可能会回到他原来的行为模式中,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应该分享玩具。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使用善意的谎言时需要格外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更准确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话语来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理解真正的道德和社交价值。
总之,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中,使用善意的谎言确实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但这些谎言必须谨慎使用,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孩子的道德和社交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小学班主任工作笔记对学生说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没见过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认真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
这时由于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畏惧受到老师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下面这则案例属于典型的躲避型谎话: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
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突然,篮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咚〞“变化〞。
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蹿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翻开。
母亲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觉了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奇妙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肯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
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
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结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
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艺术品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简单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
期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出现在眼前。
分析这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可以发觉,他所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行为〞——打碎花瓶,其真实的背景在于不小心撞碎,他期望通过野猫乱跑、胶水缝合的假象来躲避自己的责任。
“慌忙〞、“胆战心惊〞、“忐忑不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孩子打碎花瓶后复杂的心情,也许怕被责骂,也许怕受到惩处,就转嫁责任而编造谎话。
“说谎效应”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廖昌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8期“说谎效应”是指教师(班主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善于把握时机,巧妙地无中生有,以假乱真,精心诱导,使学生积极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只要的做法是通过表扬、鼓励、暗示等措施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摒弃一切消极的因素,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
这种说谎与欺骗学生,伤害学生自尊,打击学生信心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教师热爱学生,对工作负责的体现。
西方国家称之为White Lies,意即无害的谎言。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班风正,学风浓,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在党中央提出加紧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讨论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积极因素意义尤其重大。
正确地认识“说谎效应”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构建和谐班集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在工作中应注意认真思考,积累经验。
我在刚刚担任九(1)班班主任的时候,就特别重视“说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记得第一天上课时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说了这样的谎言:同学们,能有机会担任你们的班主任,我感到很荣幸,也感到很担心,我有比其他班主任更大的责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班是最好的班,你们都是最出色的,你们所有的学科成绩都比其他班要略胜一筹。
我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很庆幸能教到这么好的一个班,我有责任带领你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担心的是,全班同学是否也都对我充满信心,支持我的工作;是否愿意和我一道团结努力,共同把我们班的优势保持下去。
你们支持我的工作吗?……当然,学生是支持我的工作的。
在接下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个个都能互相监督,团结向上,学习自觉,遵守纪律,在第一周里班风就比其他班好了许多。
此时,我注意把握学校领导巡班的机会,向学生说明学校领导对我们班是多么的重视,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法更加使学生坚信我们班是最好的班。
说谎“大王”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说谎行为时,应针对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拟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协助学生改善说谎行为。
在说谎行为的教育策略方面,我们班主任老师可以考虑下列原则。
1、鼓励父母以身作则:学生说谎行为通常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态度,例如,农村家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以身作则,给学生提供了不良示范等。
因此,班主任应该鼓励家长在教养子女时,应以身作则。
避免负面消极的惩罚:学生说谎行为部分来自于家长及老师不当的要求,因为学生无法达到,害怕惩罚而以说谎取代自己的不安,更进而逃避可能的惩罚。
所以当孩子有了过失或错误时,尤其是无心之过时,父母应该避免不当的批评或惩罚,让孩子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2、重视互动沟通的技巧:学生出现说谎行为时,也可能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师长沟通技巧不当而形成的。
因此,班主任应该提供学生学习重要沟通互动技巧的机会。
3、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说谎行为和父母与老师过高的要求有关,因此面对学生时,应该适度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依据学生在平时的表现放宽标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当学生表现比平时水准好时,教师应该给予额外的奖励;反之,则应该给予积极的帮助。
4、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出现说谎的行为,希望通过谎言的方式能满足自己在各方面的要求。
班主任可以在学生需求方面设法给予适当的满足,并且教导学生抗拒物质的诱惑。
5、了解困难与原因:说谎行为的出现,必然有其原因与发生的情境。
班主任在这方面就要针对学生说谎行为,深入了解学生说谎的原因与困难之处,才能就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协助。
要了解学生说谎的真正原因,教师应该设法解除学生自我防卫的心理,进而了解行为本身的意义。
6、适当的鼓励与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与信任。
如果学生有说谎行为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将错就错”的方式处理。
只有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才能减少学生说谎的机会。
7、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果出现优异行为时,班主任应该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果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改过的机会,避免损及学生的自尊心。
班主任工作中的“谎言”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事情、特殊的学生,有目的地采用善意的谎言,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场面的冷却效应。
孩子活泼好动,而淘气捣蛋者更是“唯恐天下不乱”。
因此,班上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或“难分难舍”的场面并不为怪。
如果班主任突然身临其境,发现其情,交战双方一定会“争向告状”,有的甚至会反咬一口,混淆视听,使得班主任难辩真伪,无法收场。
而如果放缓脚步,回避视线,“装聋作哑”,交战双方则会见机行事,暗自庆幸,而使“火热”的场面即刻趋于冷却,使双方的火气即刻趋于消失。
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时机找交战双方细谈,其效果定会不言而喻。
如:一天下午自习课,我有事进教室,老远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争吵声,循声看去,两个捣蛋鬼正在“斗鸡”,其他人则自成两派,“加油助威”。
此时早有人通报我快到场了,教室一下静了下来。
我见交战双方虽面红耳赤,但都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便缓步走进教室,眼光故意看着窗外后操场,一会才转过身来对大家说:“刚才是哪些人在为后操场上的排球运动员加油啊?”同学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交战者以为我末发现他们,头抬了起来,课堂很快平静了下来。
此时,我的谎言无疑起了两个作用:一是稳定了交战双方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还好,老师并不知道,我们安心地听课吧;二是转移了同学们的视线,让他们知道:庆幸,老师还以为我们在为后操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呢,他没有责怪我们,安心地上课吧。
因此,一场热度很高的内战很快冷却。
而待下课后,我找了个合适的时间与交战的二人细谈,他们不仅随即互相承认了错误,而且感谢老师对他们的宽容。
二.信心的激励效应。
信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内驱力,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不断给学生信心的巧诱发,前进的潜动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正面诱导外,对特殊的人物,特殊的场景,如果把自己的良苦用心蕴含于“谎言”之中,往往会收到信心激励的奇特效果。
如:班级有个差生,每次语文考试都在四五十分,虽然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要他树起信心,可效果并不理想。
第1篇在当今教育界,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这些看似热闹、充满激情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却常常隐藏着一些真实的谎言。
这些谎言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许是为了迎合他人,但无论如何,它们都给教研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将揭开这些谎言的神秘面纱,以引起教师们的反思。
一、谎言一:我对新课改理解得很透彻在教研活动中,不少教师常常自豪地表示:“我对新课改理解得很透彻。
”然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对新课改的一些理念有所了解,却并未真正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他们担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真实谎言:新课改理念只是挂在嘴边,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反思:教师们应该勇于尝试新课改理念,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谎言二:我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都很喜欢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常常互相夸赞:“你的教学效果真好,学生都很喜欢。
”然而,这种夸赞往往带有虚假成分。
他们或许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或许是为了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真实谎言:教学效果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反思:教师们应该正视自己的教学问题,虚心向他人请教,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谎言三:我对教材研究得很深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常常表示:“我对教材研究得很深入。
”然而,他们只是对教材的表面内容有所了解,并未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
真实谎言:对教材的研究只是蜻蜓点水,未能触及教材的核心。
反思:教师们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四、谎言四:我的教学方法非常先进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常常吹嘘自己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方法非常先进,学生非常喜欢。
”然而,他们的教学方法只是模仿他人的,并未真正创新。
真实谎言:教学方法只是模仿,缺乏创新。
反思:教师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谎言五:我对学生很了解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常常表示:“我对学生很了解。
老师的十个谎言女孩天生有智力障碍,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别的老师都认为她是“无药可救”,便对她不再抱希望。
可女孩的班主任却对她说:“加油吧!我认为你很聪明,你将来一定是前途一片光明!”——这是老师撒的第一个谎言。
女孩读三年级的时候,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
父母离异,父亲狠心地抛下了女孩与她的母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
因为经济贫困,女孩准备放弃学业去帮助母亲干活儿。
这时,班主任却悄悄地帮女孩教了学费,并告诉她:“学校答应免了你的学费,并给予你生活补贴费。
”说完班主任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教给了女孩。
顿时,女孩热泪滚滚。
——这是老师撒的第二个谎言。
上四年级的时候,女孩成绩不稳定,班主任每天坚持为她补课。
当女孩抬头望着班主任那憔悴的脸庞时,女孩哭了。
女孩对班主任说:“老师您歇会儿吧,要不您明天还要上课呢。
”“不”班主任慈祥地望着女孩,“我不累!”——这是老师撒的第三个谎言。
女孩的班主任因为长期劳累,所以经常头痛。
有一次,女孩望见:班主任一手按住头,一手改着作业,女孩再次哭了。
女孩问班主任:“老师您没事吧?休息一下吧!”“傻孩子,老师没事。
老师还要给你们改作业呢,待会儿再歇吧。
”——这是老师撒的第四个谎言。
女孩上五年级时,学习愈来愈忙碌了。
一天中午,女孩因在遨游题海竟忘了买午餐。
班主任知道后,便把自己的午餐给了女孩。
女孩感激不尽,问道:“老师您不饿吗?”班主任笑了笑说:“孩子,老师吃过了。
”——这是老师撒的第五个谎言。
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更忙了。
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班主任一天到晚地工作,她那张苍白的脸似乎变得更苍白了。
女孩见了,心痛极了:“老师,您不累吗?”“老师不累。
”说完,班主任伏下了身子,继续工作着。
女孩鼻子一酸,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这是老师撒的第六个谎言。
毕业了,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并得到了奖学金。
在毕业典礼上,女孩向班主任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情地说:“老师您辛苦了!”班主任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摇了摇头说:“不辛苦,不辛苦。
做一名能“忽悠”的班主任做一名能"忽悠"的班主任,并不是指用欺骗或虚假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而是指班主任能够运用一些策略、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篇口积极性。
这样的班主任通常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班级的和谐与进步。
做一名能"忽悠"的班主任,首先需要具备的是运用生动语言和有趣故事的能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复杂的概念和问题变得易于理解。
一、运用生动语言解释抽象概念简化复杂内容:能"忽悠"的班主任擅长将复杂、抽象的概念或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
他们通过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创造形象画面:班主任会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或场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口理解。
二、讲述有趣故事激发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能"忽悠”的班主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或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故事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好奇心。
设置悬念与转折: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转折,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问与讨论: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或案例,班主任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他们会适时地提出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积极反馈与鼓励:能"忽悠’的班主任还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他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能"忽悠"的班主任之所以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失误与心理效应班主任肩负着教育、教学和管理三重使命,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减少失误、提高质量。
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言行却不自觉地使工作陷入误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若不给予足够的认识,防患于未然,势必会给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失误一:工作不讲技巧,学生“贫富不均”。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荣誉、奖励、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
这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的学生什么也得不到,自然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户”,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重受挫。
班主任工作中为什么常常不自觉地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马太效应”在起作用。
“马太效应”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来的。
它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事实证明,“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并非“福音”,而是“祸患”,班主任应尽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教育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激励和赏识。
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对学习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
失误二:评定学生“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好、差生是怎么评定出来的?往往是用“成绩”卡出来的。
成绩好就认为是好学生,成绩稍差就认为是差生,并找出千万条理由来证明他差,成绩的好坏掩盖了学生的诸多其它方面。
这种以成绩定好坏的教育,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扩散,令人看不清月亮的本来面目,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来的。
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能走出这个误区,就会陷入迷茫,造成失误。
实践证明,一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近段时间来,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说谎,影响了他的学习氛围和与同学的关系。
作为班主任,我深感担忧,决定对小明的说谎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和引导。
二、案例经过1. 了解情况在一次课堂上,我发现小明在回答问题时,答案明显与事实不符。
课后,我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到小明说谎的原因。
原来,小明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故意编造了一些答案。
同时,他还承认,在家里也经常说谎,比如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故意说谎。
2. 家校合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改正说谎的行为,我主动与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
家长表示,他们也曾发现小明说谎,但不知如何教育。
于是,我们共同制定了一套教育方案。
3. 引导小明认识说谎的危害首先,我向小明讲述了一些因为说谎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如失去朋友、受到法律的制裁等。
同时,我还让他观看一些关于诚信的视频,让他深刻认识到说谎的危害。
4. 培养小明的诚信意识为了培养小明的诚信意识,我让他担任班级的诚信监督员,负责监督同学们的言行举止。
此外,我还鼓励他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如主动承认错误、不抄袭作业等。
5. 家长配合,共同引导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积极配合,帮助小明改正说谎的习惯。
家长通过制定家庭规则,鼓励小明诚实守信。
同时,家长还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诚信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诚信的重要性。
三、案例反思1. 说谎的原因小明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二是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三是缺乏诚信意识。
2. 教育方法针对小明说谎的原因,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方法:(1)深入了解小明说谎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2)引导小明认识说谎的危害,培养他的诚信意识;(3)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小明改正说谎的习惯;(4)通过实践活动,让小明在实践中学到诚信的重要性。
3.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逐渐改正了说谎的习惯。
他在课堂上不再编造答案,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善意的谎言汤追然2012年3月19日,班长靳神色慌张地跑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的200元钱被人偷走了!”200元,这可是她一周的生活费和服装费呀!谁会这么大胆呢?“我的同桌凡值得怀疑。
因为只有他知道这钱放到拿儿,并且前两节课,她总是盯着我藏钱的包。
”靳说着,在一旁落泪。
与靳商量后,我一面让他保守秘密,一面向全班同学宣布:“同学们,由于靳不小心,把生活费和服装费丢了,有哪位同学捡到,请交给靳。
”班上一片哗然,大家议论纷纷:“老师,我们搜书包吧,搜一个走一个!”“不行,我相信全班每一位同学,绝不会做这件事。
”一席话后,我发现凡的脸通红,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经验告诉我,靳的怀疑有道理。
中午放学后,我又主动找凡,请他帮助寻求线索,他一听,连声说:“我没拿,我没拿……”“老师相信你没有拿钱,你平时班级荣誉感极强,有损班级荣誉的事,你怎么可能做呢?”凡的脸更红了,额头上的汗也渗了出来。
与我招呼了一声,就跑出去了。
等我刚到办公室,他就喘着粗气,交给我200元钱,一句话没说,哭了起来。
我边给他抹泪,边说:“凡,老师相信你!你绝不是有意的。
”凡的哭声更大了,他哽咽着向我交待了事情的原委。
课前歌时,我向全班同学宣布:“靳的钱找到了,是他粗心地夹在了同桌的英语书里,凡同学经过一上午”翻箱倒柜“终于找了这钱,并交给了我。
我们为凡同学鼓掌。
全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凡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事后,我请他父母到校,如实的反映了情况,并把我的处理方法向他们做了说明。
凡的家长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衷心的感激您。
凡是个要面子的人,也是一个很倔强的人,您的一席谎言,很可能改变他,甚至挽救他。
”医生利用“谎言”可以使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使生命得到延续。
班主任利用“谎言”不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挽救一个“生命”吗?凡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失意时,当学生有过错时。
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因为这样,他们会更加发奋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班主任工作需要善良的谎言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不喜欢说谎话,但是生活中我们又需要它。
因为在一定的时候谎言所起的作用是真话所无法取得的。
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善良的谎言常常会让我们更顺利地完成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善良的谎言有哪些作用呢?一、谎言起到预防作用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时期,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将随着阅历的增长而起变化。
但是认识的过程是曲折的,这里面既有不良的因素,引诱着学生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也有积极的因素鼓舞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当及时洞察学生的不良倾向,并尽可能地防止错误的发生,甚至可以捕风捉影,暗示同学有某种错误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在学生走进雷区之前及时把他们往后拉一把。
比如学校里有同学因为经常上网吧而被退学,班主任就此再次强调学生不能去黑网吧,甚至扩大事实说根据老师的明察暗访已有几个同学蠢蠢欲动,甚至在他人怂恿下去过网吧,希望他们能够认清利害关系,以此为鉴,及时悬崖勒马,班主任将既往不咎,否则犯错误的学生将会面临处分或者退学的后果。
相信有了这么一段威吓,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收回侥幸的心理,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谎言起到震慑作用面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如果按照班规校律来处罚,在精神上还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因为自我的约束力比较低更容易重蹈覆辙,但是如果采用一定的谎言适当地扩大事态的后果,让学生看到错误的严重性,反而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当然这样的谎言必须有一定的根据性和合理性,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度。
半期考时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在监考老师进入考场之后还大声喊叫,监考老师制止无效后就暂不发试卷给他们,他们误以为老师不让他们考试就私自跑出考场。
过后我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他们还是认为监考老师在故意针对他们,因为当时不止他们两个人在说话,而且他们也曾在课堂上因为不遵守纪律和这位老师有过摩擦。
我要求他们写反思书,并向老师道歉。
但过了一天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一直以来都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一些教师因种种原因,出现了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热爱撒谎的教师为例,探讨其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王是一位小学教师,他热爱撒谎,几乎每天都会对学生说一些不真实的话。
起初,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小王总是说谎,而且说的谎言越来越离谱。
以下是小王撒谎的几个典型例子:1. 关于“红领巾”的谎言:一天,小王对学生说:“今天学校要评选红领巾,你们都要好好表现,争取得到红领巾。
”然而,事实上,学校并没有举办这样的活动。
学生们信以为真,每天都期待着评选结果,最终却发现是一场空欢喜。
2. 关于“家长会”的谎言:小王告诉学生们:“今天下午要开家长会,请大家按时回家。
”然而,家长会实际上是在第二天。
学生们回家后向家长汇报,导致家长误以为小王不负责任。
3. 关于“考试”的谎言:小王对学生说:“这次考试很简单,大家不用太担心。
”然而,考试难度远超预期,学生们成绩普遍不佳。
小王却将责任推给学生,说他们没有认真学习。
三、案例分析小王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以下负面影响:1. 价值观扭曲:小王撒谎的行为让学生们误以为说谎是一种正常的沟通方式,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 信任危机:小王的不诚实行为破坏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生们不再相信他所说的话,这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心理压力:小王撒谎的行为让学生们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他们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小王的要求,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四、应对策略针对小王的行为,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师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对不诚实的行为进行惩罚。
班主任工作案例:美丽的谎言:班主任工作的35个案例班主任工作案例:美丽的谎言一、案例2008年元旦节的前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贺年卡,卡上写着高老师,你那美丽的谎言永远绽放在我的心间,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提到美丽的谎言几个字,我的情绪不由的回到了几年前又到月底了,是该收伙食费的时候,每当我在整理学生交来的乱七八糟的钞票时,忽然一个满脸的泪痕的小姑娘站在了我面前,哭着对我说:″老师,我的伙食费不见了.顿时,教室里七嘴八舌,我说:″有谁检到张小萌的伙食费了?我和班干部想尽了各种办法调查都没有结果。
整个班级沉浸在猜忌之中,人心惶惶。
两天后的一次下课后,小姑娘又一次出现在了我面前怯怯地说:″班上同学发现我同桌小明最近爱买零食,胸前还戴了一个漂亮的项链,说他叔叔从西安回来给他买的.他以前可从未买东西。
听后我觉得可疑便打电话和家长取的联系,来证实″项链之事,家长说他叔叔并没回来。
一切真相大白了.小萌的伙食费是小明拿的,怎么办?找小明算帐,还是先和家长谈一谈吧!家长听后回家把孩子教育了一番,并在第二天让孩子把20元的小萌的伙食费如数交给了我,怎么办?该怎样向小萌解释,向全班同学解释,如实说吧,这个叫小明的孩子怎么在班上做人.忘着小明惊恐不安的眼神,我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下午我把小萌叫到办公室,告诉她:″你的钱找到了,是有人捡到交给德育处,德育处交给我的.小萌信以为真,连声说:″谢谢老师.过后我又把此话对全班同学说了,全班同学恍然大悟,消除了对小明的怀疑.第二学期的一天放学后,在德育处门口围了一伙人,他们正在看一张表扬信,表扬我班小明同学拾金不昧,捡到一个公文包,里面装有人民币和证件合计800元.看完表扬信后,我欣慰地哭了,是自己当年那小小的举动挽救了一个失足少年,那就是善意的谎言所产生的代价!二、对策谎言是众人痛恨和忌讳的一种行为。
班主任工作中的“谎言”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事情、特殊的学生,有目的地采用善意的谎言,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
场面的冷却效应。
孩子活泼好动,而淘气捣蛋者更是“唯恐天下不乱”。
因此,班上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或“难分难舍”的场面并不为怪。
如果班主任突然身临其境,发现其情,交战双方一定会“争向告状”,有的甚至会反咬一口,混淆视听,使得班主任难辩真伪,无法收场。
而如果放缓脚步,回避视线,“装聋作哑”,交战双方则会见机行事,暗自庆幸,而使“火热”的场面即刻趋于冷却,使双方的火气即刻趋于消失。
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时机找交战双方细谈,其效果定会不言而喻。
如:一天下午自习课,我有事进教室,老远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争吵声,循声看去,两个捣蛋鬼正在“斗鸡”,其他人则自成两派,“加油助威”。
此时早有人通报我快到场了,教室一下静了下来。
我见交战双方虽面红耳赤,但都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便缓步走进教室,眼光故意看着窗外后操场,一会才转过身来对大家说:“刚才是哪些人在为后操场上的排球运动员加油啊?”同学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交战者以为我末发现他们,头抬了起来,课堂很快平静了下来。
此时,我的谎言无疑起了两个作用:一是稳定了交战双方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还好,老师并不知道,我们安心地听课吧;二是转移了同学们的视线,让他们知道:庆幸,老师还以为我们在为后操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呢,他没有责怪我们,安心地上课吧。
因此,一场热度很高的内战很快冷却。
而待下课后,我找了个合适的时间与交战的二人细谈,他们不仅随即互相承认了错误,而且感谢老师对他们的宽容。
二。
信心的激励效应。
信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内驱力,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不断给学生信心的巧诱发,前进的潜动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正面诱导外,对特殊的人物,特殊的场景,如果把自己的良苦用心蕴含于“谎言”之中,往往会收到信心激励的奇特效果。
如:班级有个差生,每次语文考试都在四五十分,虽然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要他树起信心,可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期中考试了,班主任在阅卷中发现他考了55分,便故意给他加了10分,而给了“65”分。
分发试卷时,老师提高嗓门报了他的分数,并给予充分肯定:“你们看,李小建同学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闯过了及格关,大家为他鼓掌。
”掌声过后,老师看那同学脸上出现了以往从末有过的兴奋,可当他拿起试卷一看,脸不觉又红了。
老师见同桌想去看他的试卷,便匆匆叫大家收好试卷,又特地走到该生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说:“小建,好好努力!”可不,打那以后,该生真像换了个人似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为什么能如此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老师“评分”和“报分”中的“谎言”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而当他知道老师评错并报错了分后,心中的秘密也一定不想公开,就必然告诫自己要积极努力。
这样,“谎言”所形成的外在压力就转化成了他的内在动力。
三。
心理的沟通效应。
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面对其错,班主任如果居高临下,娓娓道来,其效果末必理想;而如果能设身处地,借用善意的谎言,往往可加强师生间心理的沟通,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如:一五年级学生摘了学校的两个桃子,被看门的老爷爷知道后告诉了老师,全班同学也知道了。
这下,该生心理负担较重,成天愁眉苦脸。
班主任为此专
题上了一节晨会课。
课上,他是这样叙述的:“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那是20年前,我们村有个小男孩,很是调皮,他家隔壁住的是王大爷,王大爷家后院里有一棵柿子树。
秋天到了,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柿子,真是诱人。
这一天,小男孩见王大爷家锁了门,知道他一定外出有事了,再也忍不住了,就翻过围墙,爬上树摘起了柿子。
不想,就在他下了树准备爬墙外出时,被刚刚回来的王大爷发现了,王大爷善解人意,不仅没骂他,还给了他几个柿子,更没有告诉孩子的家长,但那孩子难受极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做类似的事。
”故事讲完了,老师问大家:“你们知道那小男孩是谁吗?”学生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师接着说:“这个过去偷柿子的孩子就是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张老师。
”大家一听,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同学们真不相信老师竟有这么大的胆量在学生面前讲自己小时侯做小偷的故事。
这时,老师又说:“同学们,我相信对我小时候的错误谁也不会笑话,因为,有几个小孩不调皮呢?特别是面对那诱人的水果,有哪个不动心呢?可是只要知道自己错了,谁也不会再去干第二次了。
大家说是不是?”“是!”同学们异口同声。
细心的老师发现,此刻,那个摘桃子的孩子眼睛里含满了泪水。
而事实上,这故事完全是老师编造的。
然而,正是这谎言,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理。
老师小时候也做这样的事,何况我们呢?老师讲出来也没人笑,何况是学生呢?可想而知,那个摘桃子的孩子再不会沮丧了,其他人也决不会笑话了。
这就是谎言的效应。
四。
情感的融洽效应。
由于年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学生与老师总可能存在心理差,由此又会产生情感差。
班主任老师得想法来缩小这种情感差,而运用善意的谎言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一学生在数学课上因
调皮而被数学老师带到办公室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弄清情况后,对该生进行了婉转的批评。
该生虽然口服心服,但心里很不好受,闷闷不乐地回到了教室。
无疑,这会影响下一节语文课。
于是班主任紧跟着该生来到教室,一进教室,他像猛然想起似的:“哟,我的参考书忘记带了,请谁去办公室帮我拿一下。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老师忙对刚才的那位同学说:“小亮,你跑得快,麻烦你去拿一下。
”由于老师的信任,该生眉开眼笑,高高兴兴地去了。
等拿来参考书后,老师又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这样,该生更是“受宠若惊”,心中的压力不禁烟消云散。
其实,“忘记带参考书”是老师设计的善意的谎言,目的就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让心中不快的小亮同学有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以融洽师生的情感。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五。
充分的凝聚效应。
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向心力,这是班主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有时,有目的地运用谎言,则能有效地增强班级工作的凝聚力。
如:学校要举行庆“六一”文娱汇演,每个班级出三个节目参加评比。
在班级的动员会上,五(3)班的班主任是这样动员的:“同学们,‘六一’就要到了,学校组织全校性的文娱节目汇报演出,并要组织评比,我私下已经听到传闻,五(1)班、五(2)班的同学说既要与我们班团结一致,又要把我们比下去。
老师相信,我班的同学决不会甘拜下风,一定会赛过他们,勇夺年级第一。
”其实,班主任煞有介事的所谓传闻,完全是他精心编造的谎言,而正是这善意的谎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争先取胜的决心。
由于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评比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当然,这样的谎言要巧妙设计,既要能激发信心,又不能挑起“冲突”��以防止“善意谎言”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