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2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练习二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古: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今:有何陋。
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古:谁与守。
“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今:与谁守。
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古:未之见。
“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
今:未见之。
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
今:莫能一之。
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古:不余欺。
“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
今:不欺余。
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古: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今: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商君书?画策》)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
“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
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
宾语后置。
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下方是正文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郭锡良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语言,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死去,但是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就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就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3. 纸上谈兵。
答:只在纸上谈论战争,没有实际行动。
第二题: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古汉语词语。
1. 朝三暮四答: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变化莫测。
2. 无独有偶答:表示事物之间存在巧合或相似的情况。
3. 纸上谈兵答:只在纸上谈论战争,没有实际行动。
第三题:请用古汉语解释下列现代汉语词语。
1. 电子邮件答:以电子方式传递的书信。
2. 互联网答:指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 手机答: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
第四题:请将以下句子改写成古代汉语。
1.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
答:吾等当珍惜当下光阴,勤奋修习。
2.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答:当今之科技为我等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3. 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答:众人应当护持天地,共建美好之家。
第五题:请用古代汉语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答: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如同一把温暖的阳伞,能够在我们孤寂时给予慰藉,在我们困惑时给予指引。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它能够在岁月的河流中永恒存在。
友谊是一种默契,是心灵的契合。
朋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能够分享,共同度过。
友谊也是一种信任,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友谊是一种宽容和包容。
朋友之间可能存在意见不合,但是真正的友谊能够容忍和理解对方的不同观点,互相尊重。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正文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 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舟、鸟、手、网。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xx、鸟、手、网。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 5 种读音,在《辞源》中有 4 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 ?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 则,, ,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 ?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练习二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古: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今:有何陋。
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古:谁与守。
“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今:与谁守。
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古:未之见。
“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
今:未见之。
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
今:莫能一之。
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古:不余欺。
“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
今:不欺余。
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古: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今: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商君书?画策》)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
“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
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
宾语后置。
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古:唯余马首是瞻。
“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
今:唯瞻余马首。
宾语后置。
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古:孰法。
“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今:法孰,即效法哪个。
宾语后置。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古:恶乎长。
“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
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
宾语后置。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
(《汉书?匈奴传》)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
(《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史记?淮南王传》)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不可,直不百步耳。
(《孟子?梁惠王上》)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史记?孙膑》)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书?张骞传》)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史记?刘敬传》)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
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韩非子?十过》)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练习三九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A)组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史记?孙膑》)树: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孟子?许行》)树:种植,本义。
(B)组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涉:进入,引申义。
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吕氏春秋?察今》)涉:趟水过河,本义。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苏轼《教战守策》)涉:经历,引申义。
(C)组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信:相信,引申义。
3.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世说新语?雅量》)信:使者,引申义。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四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
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好”是动词。
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邪,读如徐。
”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只且,语助也。
”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
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六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
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
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
”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
”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
”景公说:“可以。
”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
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
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
”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标点: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淮南子?人间训》)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
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
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标点: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