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76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来往..行李:古义:2.若舍郑认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3.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认为: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三、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1 / 28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今义:泛指招待宴客的主人;今义:认为;今义:一般人的老婆;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苦贰:贰:鄙:鄙:鄙:鄙:许:许:许:12 / 28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9、其①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10、之3 / 28许:微:微:微:微:微:敝:敝:敝:焉:焉:焉:焉:以:以:以:以:以:以:以:而:而:而:其:其:其:其:24 / 28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来往.④何厌之有.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晋军函陵.2.夜缒而出.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越国以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若不阙秦.7.阙秦以利晋.8.因人之力而敝.之9.邻之厚,君之薄也..10 .且贰于楚也.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认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5 / 28之:之:之:之:军:夜:封:鄙:、远:赐:阙:利:敝:厚:、薄:贰:36 / 28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贫寒: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长辈: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包庇两方中的一方5.北夷狄之鄙人..鄙人 : 古义:;今义:鄙俗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向名词7.将军岂存心乎..存心 : 古义:;今义:成心8.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能够 : 古义:;今义:表能够、允许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7 / 28.购: 古义:;今义:购置10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今义:缺乏钱财三、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②不及召下兵.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2、使48 / 28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发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8、乃①太子丹惧怕,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9、以①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诚:诚:顾:顾:顾:顾:穷:穷:穷:引:引:引:引:见:见:见:乃:9 / 28乃:乃:以:以:以:以:以:以:后一个“使”:后一个“使”:10 / 285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进兵北略地.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5.发尽上指冠.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9.丹不忍以己之私.10 .其人居远将来.11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2 .群臣怪之.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2.今天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7.然而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祖:前:北:函:上:厚:使:闻:私:远:迟:怪:6鸿门宴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距关,毋内诸侯通“”,释义: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4.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由成婚而形成的夫妇关系3.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特别: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今义:认真说来6.因此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因此: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三、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如:.②沛公起如厕如:.③沛公沉默,曰:“固不如.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一:《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的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在紧要关头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来突出人物性格。
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严谨、简练、形式固
定等特点。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六書(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
2. 词类与句子结构:文言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结构,常见的句式有正反式、转折式、并列式、条件式等。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如比喻、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象征等。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生僻字和句式
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善于运用推敲、想象、感悟等方法来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5. 文言文的常见文体:文言文有诗、赋、曲、记、史、论、辞、话等多种文体。
每种
文体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点和写作目的。
6. 原文赏析:必修一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如《岳阳楼记》、《论语》选篇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些原文来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和
理解。
以上是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
随时提问。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19分的总分,这部分内容拉分特别厉害,得分高的能得到满分,但是得分率低的,也该也就6-8分。
学习和备考中,文言文知识点需要梳理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1《鸿门宴》知识点1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2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3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要求能够理解和领悟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洁、典雅,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结构等。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繁,如“之、者、也、乎、矣、焉”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和语气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部分。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注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积累文言文词汇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此外,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也应加以学习和掌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虽然现代汉语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既有文采又富有逻辑性。
五、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努力了解和掌握文言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社会风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表示了结的意思)。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___,___(厌,通“餍”,满足)。
4.___说,与___(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___以为东道主:古代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天则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代指使者,出使的人;今天则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代指那个人;今天则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代指离开;今天则是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___(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___(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___(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___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 ___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___(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 ___(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肆: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敢以(之)烦执事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伤创.办目眩.鲰.生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戮.没:杀戮和没收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