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27.22 KB
- 文档页数:21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下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
(4)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识梳理二:分数的分类。
说说分数怎样分类。
教师总结:典例训练:连一连。
知识梳理三:分数比较大小1、填一填,说一说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9 17○1017423○8234 13○471120○11312 5○512教师总结:1、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讨论,总结分数的分类。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的分类。
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复习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分母相同的的情况下,分子越大的分数就越大;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首先通分,然后再比较大小。
知识梳理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1、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3、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的值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4、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典例训练:1、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7 10○9201118○7112、把下面的数化成最简分数。
65 104 =1025(二)小数。
知识梳理一:小数的意义。
1、填一填、说一说。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分数()米()米()米小数()米()米()米教师总结:1、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说一说,复习分数的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及其关系。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新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全套教案最新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全套教案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为教育类型,具体为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文章。
二、梳理思路1、引入话题:介绍小升初数学复习的重要性。
2、明确目标:明确总复习的目标和宗旨。
3、知识点梳理:系统梳理小升初数学涉及的知识点。
4、重点难点突破:针对重点难点,提供有效的复习方法。
5、实例解析: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6、总结提升:总结复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三、编写大纲1、引言1、介绍小升初数学复习的重要性。
2、提出总复习的目标和宗旨。
2、知识点梳理1、数与代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
2、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
3、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表、概率等。
3、重点难点突破1、分数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2、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方法。
3、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实例解析1、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5、总结提升1、总结复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6、参考文献四、填充细节1、引言1、介绍小升初数学复习的重要性,强调总复习的目标和宗旨。
2、提出本文将系统梳理小升初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并提供有效的复习方法。
2、知识点梳理1、系统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
2、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简要解释,并列出相关例题或应用场景。
3、重点难点突破1、分析分数运算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约分、通分、分数加减法等。
2、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方法,例如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操作实现图形的变换。
3、介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等步骤。
4、实例解析1、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解析分数运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应用题解题思路等。
2、通过实例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5、总结提升1、总结复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精心整理(上)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一)主要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学习目标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典型例题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产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辆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点评:想一想,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如果和百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分率。
就用“多(少)的量÷单位1”。
例3、(难点突破)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20%分析与解:苹果比梨重20%,表示苹果比梨重的部分占梨的20%,把梨的质量看作单位“1”;而梨比苹果轻20%则表示梨比苹果轻的部1”%位“1”一个是梨,一个是苹果,所以这两个百分之几是不可能相等的。
例4、(考点透视)一种电子产品,原价每台5000元,现在降低到3000元。
降价百分之几?分析与解:降低到3000元,即现价为3000元,说明降低了2000元。
求降价百分之几,就是求降低的价格占原价的百分之几。
5000 – 3000 = 2000(元)2000 ÷ 5000 = 40%答:降价40﹪。
小升初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小升初是指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中的考试,是对学生六年来学习成果的全面检测。
针对小升初考试的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达到顺利升入初中的目标。
本文将从科目、教学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数学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数的整数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几何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2. 教学方法:- 梳理知识框架,强化基础概念- 经典题型演练,加深理解和掌握- 解题思路讲解和实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错题集中强化学习,消除易错点三、语文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 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 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2. 教学方法:- 文字解释和例句引导,理解词语用法- 句子分析,找出主谓宾的结构- 阅读训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 古诗文鉴赏,理解诗句含义和背诵篇章四、英语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词汇量扩充与运用- 句型和语法基础训练- 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2. 教学方法:- 单词记忆和运用,拓展词汇量- 句型讲解和例句引导,加深语法理解- 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提高听说能力- 阅读训练,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五、综合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来的知识回顾- 考试技巧和应试策略2. 教学方法:- 汇总小学各学科知识点,进行知识梳理- 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考试技巧分享和实践,提高应试能力六、总结本文针对小升初复习教学设计,从数学、语文、英语和综合四个学科的复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巩固和提升知识和技能,顺利通过小升初考试,进入初中学习阶段。
希望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小升初复习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总复习—数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40页~41页的内容。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行复习小学六年所学习的内容,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教材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小测试”活动、自主整理“知识树”、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极限的数学思想。
在复习中,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来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形结合,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而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梳理知识树、用数轴来整理知识还是用表格来整理知识,都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整理和复习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本课示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分类后,教师追问: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
二、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学生基础相对均衡,学生在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尝试着去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比较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年级的学生,经过近四年自主整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能够很快地整理出“知识树”。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起点,课前我在我校六年级一班随机找了10个学生进行了调研。
同时也抽取了8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通过调研,看到本班“小测试”的正确率是10%的,学生仍然没有养成先审题,再下笔的习惯。
辅导教案教导处签字:日期:年月日学生 学校 年级学科 教师 日期时段次数课题小升初复习-立体图形考点分析 立体图形在石门实验小升初测试中,一般以填空题、解答题形式考查,分值约为8分。
本知识点在测试时主要考查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分析该知识点在小升初或者阶段考的大约分值,考查重点)教 学 步 骤 及 教学 内 容教学过程: 一、教学衔接1、回收上次课的教案,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2、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3、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二二、课前热身:①.复述探索规律的题型(复述上次教学内容)②.按复习进度导入立体图形(问题导入本节)二三、内容讲解: ①.教学内容 P3-4 (添上页码便于家长阅读)知识点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
例题1、2 知识点2、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体体积计算。
例题3、4②.教学辅助练习 P4-6练习一、针对长方体和立方体 练习二、针对圆柱和圆锥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P6-8历年真题 四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次教学内容。
五五、作业布置。
课后评价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二、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教师签字:作业布置教师留言家长留言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心灵鸡汤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尽量适合学生)12412312212讲义:小升初复习-立体图形学生: 学科: 数学 教师:日期:2013-3-10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包括的环节:一、 作业检查。
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二、课前热身:①.复述探索规律的题型。
(上次教学内容的题目)1、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成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______枚。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4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八)主要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学习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考点分析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 k(一定)。
2、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对照图像,能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一定)。
4、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两个变量的积一定,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没有上述两种关系,这两个变量不成比例。
典型例题例1、(正比例的意义)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6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教学指导】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
虽说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和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单元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
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
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的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
如前所述,本单元教材所采取的精简篇幅,是突出重点、要点的做法,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创造了条件。
复习时,应充分的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时,学生的整理不够准确,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记得牢,还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第十七讲:毕业考总复习一.情感交流、作业检查并对作业进行指导分析二.课前小测1、某精品服装店卖出两件不同品牌的服装,其中一件赚了91,另一件赔了91,且两衣服均售价1800元,这次销售中服装店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果赚了,赚了多少元?如果赔了,赔了多少元?2、把一个底面周长为6.28米、高2.7米的圆锥形沙滩铺放在宽4米,厚30厘米的公路上垫基,可以铺多远?三.新课讲授例题1:填空题1、一堆煤9吨,用去32吨,还剩( )吨;一堆煤9吨,用去32,还剩( )吨。
2、有一段路,甲用12分钟走完,乙用8分钟走完,甲、乙的最简速度比是( ),所需时间 的最简比是( )。
他们各行5分钟的路程的比是(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4、把一个圆锥体浸没在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盛有水的容器里,水面升高4厘米, 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 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高是( )分米。
6、一根圆柱形有机玻璃棒,体积是54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把它平均截成5段, 每段长( )cm 。
7、文艺书比科技书多41,文艺书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比文艺书少(—)。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为3:2:1,如果棱长总和为96cm,表面积( ),体积是( )。
9、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50米,宽28米。
量得它的图上长2.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图上面积( )。
10、商场开展“买七送三”活动,作为顾客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是( )折。
习题巩固:1、30吨比( )吨多20%,比30吨少20%是( )吨。
2、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为( )。
4、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 ,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 )cm 。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一)主要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考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典型例题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6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十)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之期中试卷一、填空。
(24分,每题2分。
)1、24÷()=():24==()%=()折=()(填小数)。
2、8厘米是16分米的()%100千克比80千克多()%12米比()少20%()比16少40%3、一件篮球打九折出售后,售价72元,原价()元。
4、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内项是()。
5、把、、和1组成一个比例是()。
6、已知6x=4y,x和y成()比例,已知=,x和y成()比例。
7、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2立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面积是()。
8、把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按4:1扩大后,扩大前后图形之间的面积比是()。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体积相同,底面积也相同,如果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如果圆锥的高是12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10、比例尺10: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
1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12、李叔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除800元以外,按14%交纳了532元个人所得税,李叔叔这次共得了()元稿费。
二、判断。
(每题1分,共5分。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
()2、一种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又回到了原价。
()3、一个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4、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
()5、如果3a=4b,那么a:b=4:3。
()三、选择。
(每空1分,共6分。
)1、做一个铁皮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烟囱的()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2、①根据我国《国旗法》的规定,国旗的长和宽()。
②圆的面积和半径()。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a、b、2倍c、4、根据4×6=3×8,可以写出()个不同的比例。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法
1、详细分析命题趋势,通过典型的题型、解释和答案,给予学生最准确的学习和考试信息;
2、题库式训练。
知识图表:扼要与概括的把握知识架构,简单与便捷的掌握知识考点。
阶梯式命题,由浅入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稳中求进,通过典型题的训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3、综合训练,广泛查漏补缺,综合提升能力层次。
二、教学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深度解析各地名校联考、小升初考试试题,帮助学生把握复习方向,理清升学规划;
2、360度梳理考点、难点,强化题型训练及应考技巧精讲精练,帮助学生在真实演练下掌握小升初知识点及解题技巧,为考试加分;
3、理解学科学习规律,更好掌握学科知识。
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进度及计划
1、本学期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一共分十一个专题,33个考点。
2、本学期分20周,20次课,每次2小时。
教学进度安排:
附:教材介绍
《一本》小升初数学毕业升学冲刺必备方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1日出版
定价:75元(一套,包括语文、数学)。
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一)主要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考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典型例题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辆实际比计划多的实际产量5500辆解答:方法1: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应用。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表达式,熟练求解和解决两者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求解数学模型。
(2)提高应用型数学思维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具有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认识两者的区别,正确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求解实际问题。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表达式,并熟练求解两者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1)画出一个实例,设投入50元,可以换成100元,让学生讨论,对比两种情况:相同的投入,相同的支出,两种状况是否相同?
(2)让学生自己体会与反思:什么是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换句话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2.概念讲授
(1)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量成正比时,随着其中一个量的增加,另一个量的增加比例也会增加。
(2)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当两个量成反比时,随着其中一个量的增加,另一个量的增加比例会减少。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运算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并能正确运用运算律求解各种题目。
2.能力目标:通过运算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运算规则解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运算律的概念。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两瓶果汁,一瓶橙汁和一瓶苹果汁,橙汁的价格是3元,苹果汁的价格是5元,小明给了收银员10元,请问他找了多少钱?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四则运算,将问题转化为算式,如3+5=8,但这个答案并不等于小明找了2元,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数学运算的运算律。
2.解释运算律(15分钟):解释运算律的概念,包括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
运用具体例子解释每一条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a+b=b+a,例如2+3=3+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例如(2+3)+4=2+(3+4);乘法的交换律:a×b=b×a,例如2×3=3×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例如(2×3)×4=2×(3×4);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例如2×(3+4)=2×3+2×43.运算律的应用(25分钟):结合运算律的概念,通过实际题目的解答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三袋红薯和四袋土豆,每袋红薯的重量是2千克,每袋土豆的重量是3千克,求小明购买的总重量。
可以通过应用乘法的结合律解决此问题:(2×3)×(3+4)=6×7=42千克。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下总复习第八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总复习学科数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化简比和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重点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甲乙两个长方形的长的比是();宽的比是();周长的比是();():()=():()():()=():()2、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
学生独立填一填。
通过填空,引出本课复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二、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
知识梳理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出示表格: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填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2、典例训练: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展示汇报。
通过合作学习,总结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4:1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订正。
知识梳理二: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出示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订正。
2、典例训练。
填 一 填 。
3:5=()()=( )÷( ) a :b=()() =( )÷( )(b ≠0)想:3:5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订正。
知识梳理三:用求比值。
1、说一说,怎样求比值?教师总结: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2、 典例训练: 25:5= 9:2=500千克:1.5吨=教师总结:比值是一个数。
知识梳理四:化简比。
1、说一说:什么是化简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化简比:根据比的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填表,展示汇报。
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教学设计Special topic explanation and training teachin g design of mathematics general review in jun ior high school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模拟试题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图1图2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
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______,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_____。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____,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____。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____,剩下的是喝掉的_____。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
男生有多少人?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
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
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参考答案图1图2将图1转化为长12宽2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20 +12)×2 = 64厘米将图2长2厘米的线段移到下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但还多两条3厘米的线段。
周长:(15 + 9)× 2 + 3 × 2 = 54(厘米)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
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16 - 2 )× (8 - 2)÷ 4 = 21(平方米)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喝掉的。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转化为黑兔的只数是兔子总只数的40 × = 15(只)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已经看了全书的转化为已经看了的页数是还没有看的48 × = 36(页)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已经修的占剩下的转化为已经修的占全长的30 × = 12(千米)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比绵羊少转化为山羊是绵羊的120 ÷ = 144(只)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
男生有多少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化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18 × = 12(人)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
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
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转化为第一堆全是白子第二堆全是黑子60 + 60 × = 80(枚)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十二)统计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3、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4、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
例1、(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对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明家5月份支出情况统计图:(1)图中的这个圆表示什么什么?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从图上看,哪项支出最多?哪项支出最少?(3)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分析与解: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解答:(1)图中的这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小明家5月份支出情况。
被分成了6个扇形,分别表示服装、食品、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这6项的支出情况。
(2)从图上扇形的大小可以直观地看出,食品支出最多,其他支出最少。
当然也可以根据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来比较。
(3)可以看出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如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36﹪,文化支出占总支出的20﹪┈┈┈点评: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的大小,反映各个部分的多少。
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
当然所有量的扇形合起来是一个圆,总数量的分率是100﹪。
如果小明家5月份总支出是1600元,根据例1的统计图,填写下表。
支出总类食品服装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金额/元分析与解:图中的这个圆表示总支出,看作单位“1”,可以根据每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求出每项支出多少元。
解答:食品:1600 × 36﹪ = 576(元)服装:1600 × 10﹪ = 160(元)赡养老人:1600 × 16﹪ = 256(元)水电气:1600 × 10﹪ = 160(元)文化:1600 × 20﹪ = 320(元)其他:1600 × 8﹪ = 128(元)支出总类食品服装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金额/元576 160 256 160 320 128例3、(辨析)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就选用条形统计图。
分析与解:条形统计图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出不同的数量,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但要反映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正确解答: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就选用扇形统计图。
例4、(理解众数的意义,并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江阳电子配件厂第一车间有12名工人,5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51、46、44、48、50、51、56、44、48、48、43。
找出这组日产量的众数。
分析与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在求众数的时候,只要数一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众数。
解答:4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48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点评:求众数的方法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例5、(根据统计表来求众数)某商店销售各种领口尺寸衬衫的情况如下表。
领口尺寸/厘米38 39 40 41 42数量/件13 19 34 15 9你认为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衣?分析与解:应多进哪种衬衫,这种衬衫的尺寸就应该是众数。
从统计表上看,销售的每一件衬衫作为一个数据,每种尺寸的衬衫售出的件数,可以看作相应数据的个数。
如领口38厘米的衬衫售出13件,表示38这个数出现了13次。
解答:领口40厘米的衬衫售出34件,表示40这个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了34次,40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所以应多进领口尺寸40厘米的衬衫。
例6、(比较平均数和众数在表示一组数据特征时哪个更合适)下面是某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
(单位:元)3000、XX、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请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再比较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组数据的特征。
分析与解: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值,而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它们都能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但由于一组数据中数据的不同,它们在反映一组数据特征的时候代表性不同。
解答:求平均数:(3000 + XX + 900 + 800 + 750 + 650 + 600 + 600 + 600 + 600 + 500 )÷ 11 = 1000求众数:600出现了4次,所以600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平均数是1000,但是大多数人的工资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前两个人的工资比其他人高得多,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真实情况。
而众数600更能代表这组数据的特征。
例7、(辨析)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分析与解: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在1.71、1.75、1.73、1.75、1.72、1.71、1.75、1.71这组数据中,1.71和1.75都出现了3次,所以1.71和1.75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而在1、2、3、5、7这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出现了一次,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解答: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是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例8、(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下面是9位同学的体重。
(单位:千克)35、42、30、29、52、44、39、36、3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首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找出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解答:将9位同学体重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如下:29、30、33、35、36、39、42、44、52正中间的一个数是36,所以36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9、(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下面是8位同学的身高。
(单位:厘米)142、138、145、130、150、145、139、14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本组有8个数据,先将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解答:将8位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如下:130、138、139、142、143、145、145、150正中间的有两个数,是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