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链表
- 格式:doc
- 大小:52.03 KB
- 文档页数:9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本次数据结构实验主要涉及线性表、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以及链表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对这些数据结构的特点、操作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对每一部分实验进行总结。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线性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本实验要求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线性表的结构和实现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用数组和链表两种方式实现线性表的方法。
实验二:栈的应用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本实验要求利用栈实现简单的括号匹配和后缀表达式计算。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栈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于括号的匹配和后缀表达式的计算,有效地解决了对应的问题。
实验三:队列的应用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本实验要求利用队列实现银行排队和迷宫求解。
通过实验,我对队列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到队列可以解决需要按顺序处理的问题,如排队和迷宫求解等。
实验四:链表的应用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本实验要求利用链表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实验,我对链表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到链表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于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并且可以动态地调整链表的长度,适应不同的需求。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线性表、栈、队列和链表的基本操作,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同时,通过实际编程的过程,我对于数据结构的实现方式和效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程序逻辑错误和内存泄漏等,但通过调试和修改,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也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之,本次数据结构实验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和收获,对于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对数据结构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掌握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3、掌握分支结构的嵌套。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编程,计算下列分段函数值:x2+3x-4,x<0且x≠-4f(x)= x2-6x+5,0=x<10且x≠1及x≠5x2-4x-1,其他要求如下:(1)用if语句实现分支。
自变量x与函数值均采用双精度类型。
(2)自变量x值从键盘输入,且输入前要有提示信息。
(3)数据的输出格式采用以下形式:x=输入值,f(x)=计算值(4)分别以-3.0,-1.0,0.5,1.5,2.5,3.5,4.5,5.5为自变量,运行该程序。
记录结果。
(5)源程序以sy4_1.c存盘。
2、编程,将一个百分制成绩转换成等级制成绩。
具体要求如下:(1)百分制与等级制的对应关系如下:(3)用键盘输入百分制成绩,输入前要有提示信息。
(4)要能判断输入数据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数据应输出错误信息。
(5)输出结果中应包含百分制成绩和成绩等级。
(6)分别输入成绩-10,99,60,85,70,101,45,运行该程序。
记录结果。
(7)源程序以sy4_2.c存盘。
三、思考题1、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适用条件是什么?2、如何设置选择结构中的判断条件?它在程序设计中的意义何在?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一、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的概念。
2、掌握三种常用的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编程,分别利用三种循环语句,求1+2+3+…50之和。
要求如下:(1)输出计算结果;数据的输出格式采用以下形式:1+2+3+…50=计算值(2)源程序分别以sy5_1.c、sy5_2.c、sy5_3.c存盘。
2、编程,穷举算法解百马百担问题(有100匹马驮100担货,大马驮3担,中马驮2担,两匹小马驮1担,问有大、中、小马各多少?)要求如下:(1)输出计算结果;在数据输出之前应有提示信息。
c程序实验报告C程序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C语言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和可移植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技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C程序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Hello World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C程序,输出了"Hello World"这个经典的字符串。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熟悉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译运行的流程。
这个简单的程序为我们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二:计算器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该程序可以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进行相应的计算。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变量、运算符和控制语句来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和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实验三: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开发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统计功能。
我们使用了结构体和数组来存储学生信息,并通过循环和条件语句实现了不同功能的选择。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C语言中的复合数据类型和数组的使用。
实验四:文件操作在第四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C语言中的文件操作。
我们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文件管理系统,实现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掌握了C语言中文件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并了解了文件的打开和关闭过程。
实验五:排序算法在第五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我们通过编写这些排序算法的C程序,对它们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熟悉了C语言中的循环和条件语句,并提高了我们的编程能力。
实验六:链表在第六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链表这种常见的数据结构。
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链表程序,实现了链表的创建、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班级:计算机11-3班学号:姓名:曲玉昆成绩:_________实验四集合的交、并和差运算的实现1. 问题描述用有序单链表表示集合,实现集合的交、并和差运算。
2. 基本要求⑴对集合中的元素,用有序单链表进行存储;⑵实现交、并、差运算时,不另外申请存储空间;⑶充分利用单链表的有序性,算法有较好的时间性能。
3. 设计思想AB。
单链表的结点结构和建立算法和首先,建立两个带头结点的有序单链表表示集合请参见教材,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头插法建立有序单链表,实参数组应该是降序排列。
其次,根据集合的运算规则,利用单链表的有序性,设计交、并和差运算。
AB的元素。
又属于集合⑴根据集合的运算规则,集合中包含所有既属于集合BA?因此,需查找单链表A和B中的相同元素并保留在单链表A中。
算法如下:的元素。
BA或属于集合中包含所有或属于集合⑵根据集合的运算规则,集合B?A xx不相同的元素,则中进行查找,若存在和B中的每个元素,在单链表A因此,对单链表A中。
算法请参照求集合的交集自行设计。
将该结点插入到单链表的元素。
因而不属于集合AB根据集合的运算规则,集合⑶ A-B中包含所有属于集合xx相同的结点,则将该中进行查找,若存在和AB此,对单链表中的每个元素,在单链表中删除。
算法请参照求集合的交集自行设计。
A结点从单链表.template<class T>struct Node{T data;Node<T>*next;};template <class T>class LinkList{public:LinkList(T a[],int n);//建立有n个元素的单链表~LinkList();void Interest(Node<T> *A, Node<T> *B);//求交集void Sum(Node<T> *A,Node<T> *B);/void Subtraction(Node<T> *A,Node<T> *B);void PrintList();void Show(int i);Node<T> *first;};template<class T>LinkList<T>::LinkList(T a[],int n){Node<T>*s;first = new Node<T>;first->next=NULL;for(int i=0;i<n;i++){s = new Node<T>;s->data=a[i];s->next=first->next;first->next=s; }}template <class T>LinkList<T>::~LinkList(){Node<T> *p,*q;p = first;//工作指针p初始化while(p) //释放单链表的每一个结点的存储空间{q = p;//暂存被释放结点p = p->next;//工作指针p指向被释放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使单链表不断开 delete q; }}template<class T>void LinkList<T>::Interest(Node<T> *A,Node<T> *B){Node<T> *pre,*p,*q;re = A;p =A ->next;q = B->next;pwhile(p&&q){if(p->data < q->data){pre->next = p->next;p = pre->next;}else if(p->data > q->data){q = q->next;}else{pre = p;p = p->next;q = q->next;} }}//求并集template<class T>void LinkList<T>::Sum(Node<T> *A,Node<T> *B{Node<T> *pre,*p,*q;pre = A; p = A->next;q = B->next;while(p&&q){if(p->data < q->data){pre = p;p = p->next;}else if(p->data > q->data){q = q->next;}else{pre->next = p->next;p = p->next;q = q->next;}}}template<class T>void LinkList<T>::Subtraction(Node<T> *A,Node<T> *B){ Node<T> *pre,*p,*q,*pra;pre = A; pra = B; p = A->next; q = B->next;while(p&&q){if(p->data < q->data){pre = p;p = p->next; }else if(p->data > q->data){q = q->next;}else{pre->next = p->next;p = pre->next;q = q->next;}}}template<class T>void LinkList<T>::PrintList(){Node<T> *p;p=first->next;//工作指针p初始化while(p != NULL)//遍历输出所有元素{cout<<p->data;p = p->next; }cout<<endl;}//菜单函数int meun(){int m;do {c畯?尼请输入对应数字(1、求交集2、求并集3、求差集4、结束运行)<<endl; cin>>m;}while(m<1||m>4);return m;}int a[]={5,4,3,2,1},b[]={6,4,2};int n = 5,m = 3;LinkList<int> SL(a,n);LinkList<int> sl(b,m);LinkList<int> s(a,n);LinkList<int> S(b,m);LinkList<int> l(a,n);LinkList<int> L(b,m);static bool bl = true;template<class T>void LinkList<T>::Show(int i){switch(i) {case 1:{Node<T> *p,*q;p = ;q = ;();();(p,q);();cout<<endl;<<endl;}break;已求交集潣瑵?case 2:{Node<T> *p,*q;p = ;q = ;();();(p,q);();();潣瑵?已求并集<<endl;}break;case 3:{Node<T> *p,*q;p = ;q = ;();();(p,q);();潣瑵?已求差集<<endl;}break;case 4:{bl = false; } break; }}void main(){while(bl == true){int i=meun();(i);}}。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引言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是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编程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验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总结我在数据结构实验中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实验一:线性表在线性表实验中,我学习了顺序表和链表两种基本的线性表结构。
顺序表使用数组来存储数据,具有随机访问的特点;链表使用指针来连接数据元素,具有插入和删除操作方便的特点。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认识了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和操作方法。
我遇到的难点是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因为涉及到指针的重新指向。
通过调试和分析代码,我逐渐理解了指针指向的含义和变化规律。
在实验结束后,我还进一步学习了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特点和应用。
实验二: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顺序栈、链式栈、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四种基本实现方式。
实验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队列的循环队列实现,因为需要处理队列尾指针的位置变化。
我通过画图和调试发现了队列尾指针的变化规律,并在实验中成功实现了循环队列。
熟练掌握了栈和队列的操作方法后,我进一步学习了栈的应用场景,如表达式求值和括号匹配等。
队列的应用场景还有优先级队列和循环队列等。
实验三:串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是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的数据类型。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串的存储结构和常规操作。
实验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串的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是在一个主串中查找一个子串的过程,可以使用暴力匹配、KMP 算法和BM算法等不同的匹配算法。
在实验中,我实现了KMP算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测试。
从实验中我学到了使用前缀表和后缀表来提高模式匹配的效率。
同时,在应用中也了解到了串的搜索和替换等常见操作。
实验四:树和二叉树树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应用广泛。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树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遍历方式。
实验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二叉树的遍历。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内存分配与回收、页面置换算法等关键概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存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进行,使用了 Visual Studio 等编程工具和相关的调试环境。
三、实验内容(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1、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内存空间,每次分配时从表头开始查找。
2、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会选择能够满足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为了实现该算法,在空闲分区链表中,分区按照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在查找时能够快速找到最合适的分区。
3、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则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同样通过对空闲分区链表的排序和查找来实现。
(二)页面置换算法模拟1、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FIFO 算法按照页面进入内存的先后顺序进行置换,即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先被置换出去。
在模拟过程中,使用一个队列来记录页面的进入顺序。
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LRU 算法根据页面最近被使用的时间来决定置换顺序,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将被置换。
通过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时间戳来记录其最近使用的时间,从而实现置换策略。
3、时钟(Clock)页面置换算法Clock 算法使用一个环形链表来模拟内存中的页面,通过指针的移动和页面的访问标志来决定置换页面。
四、实验步骤(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的实现步骤1、初始化内存空间,创建空闲分区链表,并为每个分区设置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等信息。
2、对于首次适应算法,从链表表头开始遍历,找到第一个大小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修改分区的状态和大小。
3、对于最佳适应算法,在遍历链表时,选择大小最接近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对链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数据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在学习数据结构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实现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编程能力。
在本次数据结构实验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实验一是线性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数组和链表两种方式来实现线性表,并且实现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在这个实验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1.数组和链表的区别:数组是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元素;链表则是由若干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但是访问元素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2.操作的实现: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时,需要考虑边界情况和错误处理。
比如插入时需要判断是否越界,删除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该元素。
3.编程技巧:在实现链表时,需要注意指针的使用。
比如在插入节点时,需要将新节点的指针指向原来的下一个节点,同时将前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新节点。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实验二是栈和队列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数组和链表两种方式来实现栈和队列,并且实现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如入栈、出栈、入队、出队等。
在这个实验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1.栈和队列的区别: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只能在队尾进行插入操作,在队头进行删除操作。
2.操作的实现:在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等操作时,需要考虑边界情况和错误处理。
比如出栈时需要判断栈是否为空,出队时需要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3.编程技巧:在实现链表时,需要注意指针的使用。
比如在入队时,需要将新节点插入到队尾,并将队尾指针指向新节点。
实验三:树的实现实验三是树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链表方式来实现二叉树,并且实现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在这个实验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1.树的概念: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由若干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有若干个子节点。
链表实验报告总结篇一:顺序表,链表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生管理系统(顺序表)实验要求:1.建表2.求表长3.插入4.查找5.删除6.列表7.退出源程序:#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MaxSize 1000typedef struct{char xh[40];char xm[40];int cj;}DataType; //学生的结构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定义表的数据类型int length; //数据元素分别放置在data[0]到data[length-1]当中} SqList; //表的结构void liebiao(SqList *L)//{int k,n;char q;printf("请输入,输入学生的个数:\n");fflush(stdin);scanf("%d",&n);for(k=0;k {printf("请输入学生学号\n");scanf("%s",L->data[k].xh);printf("请输入学生名字\n");scanf("%s",L->data[k].xm);printf("请输入学生成绩\n");scanf("%d",&L->data[k].cj); 建立表格}L->length=n;}void qb(SqList *L) //全部输出{int k,w;for(k=0;klength;k++){w=k+1;printf("第%d位学生:",w);printf("%s %s%d\n",L->data[k].xh,L->data[k].xm,L->d ata[k].cj);}}int cr(SqList *L,DataType *xs,int i) //插入信息{int j;if(L->length==MaxSize){printf("没有!");return 0;}else if((iL->length)){printf("程序溢出,不符合");return 0;}else{for(j=L->length-1;j>=i;j--){strcpy(L->data[j+1].xh,L->data[j].xh); strcpy(L->data[j+1].xm,L->data[j].xm);L->data[j+1].cj=L->data[j].cj;}strcpy(L->data[i].xh,xs->xh);strcpy(L->data[i].xm,xs->xm);L->data[i].cj=xs->cj;L->length=L->length+1;}return 0;}int cz(SqList *L) //查找信息{char xh[40];char xm[40];int cj;int i=0,u;printf(" 1、按学号查询\n"); printf(" 1、按姓名查询\n"); printf(" 1、按成绩查询\n"); printf("请选择:");fflush(stdin);scanf("%d",&u);if (u==1){printf("请输入要查找学生的学号:");scanf("%s",xh);for(i=0;ilength;i++){篇二:单链表的实验报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篇三:单链表实验报告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线性表在链表存储下的主要操作实现班级:T523-1 姓名:王娟学号:33完成日期:XX.04.04 地点:5502学时:2学时一、需求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对课堂上线性表的知识进行巩固,进一步熟悉线性表的链接存储及相应的基本操作;并熟练掌握VC++ 6.0操作平台,学会调试程序,以及编写电子实验报告【实验要求】编写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有构造线性表,线性表的遍历,插入,删除,查找,求表长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入DOS下的图形界面以及学会文件的操作等功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链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链表的概念、原理和操作,通过实际编程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基本操作,掌握链表在数据存储和处理中的应用,提高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C 语言,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Code。
三、实验原理链表是一种动态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的优点是可以灵活地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像数组那样移动大量的数据。
链表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等。
单向链表只有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双向链表有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循环链表的尾节点指向头节点,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四、实验步骤1、单向链表的创建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编写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创建链表节点,并将节点连接起来。
2、单向链表的插入操作实现头部插入、尾部插入和中间插入的函数。
在插入时,需要处理指针的更新,确保链表的连接正确。
3、单向链表的删除操作编写删除指定节点的函数。
删除节点时,要释放被删除节点的内存,并更新相邻节点的指针。
4、单向链表的遍历实现遍历链表并打印节点数据的函数。
5、双向链表的创建与操作类似于单向链表,定义双向链表节点结构体,并实现创建、插入、删除和遍历的函数。
注意双向链表中指针的更新方式与单向链表的不同。
6、循环链表的创建与操作定义循环链表节点结构体,创建循环链表。
实现循环链表的插入、删除和遍历操作,处理好尾节点与头节点的连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单向链表成功创建了单向链表,并能够正确进行头部、尾部和中间的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也能准确删除指定节点,并释放内存。
遍历输出的结果与预期相符。
2、双向链表双向链表的创建和各种操作都能正常执行,指针的更新没有出现错误。
在双向链表中,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相对单向链表有所提高,因为可以直接通过前向指针进行操作。
实验四图书管理系统姓名:任子龙学号:1120140167 班级:05111451一。
需求分析(1)问题描述有一个小型书库保管了大量图书,关于图书有大量信息需要处理,这些信息包括图书的分类、书名、作者名、购买日期、价格等。
现要求编写一个程序以便于对图书的管理。
(2)基本要求:a.建立图书信息.b.提供查找功能,按照多种关键字查找需要的书籍。
例如按书名查找,输入书名后,将显示出该图书的所有信息,或显示指定信息。
c.提供排序功能,按照多种关键字对所有的书籍进行排序,例如按出版日期进行排序。
d.提供维护功能,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3)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将每一本书看作是一个基本单元。
由于涉及添加、修改操作,这里使用了链表作为数据存储结构;同时,考虑到排序功能,尝试使用双向链表。
其中,每本书作为一个结点,数据域包含char 型变量,指针域含有左右指针left和right。
二.概要设计1。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实现上述功能,程序中使用了双向链表,只需要定义一种数据类型:typedef struct book{char number[10];char title[20];char author[10];char date[15];char price[10];struct book *right;struct book *left;}BK;注意结点的指针域有left和right两个。
2.本程序包含两个模块(1)主程序模块主函数只包含了Menu_select()函数。
目的是进入主菜单界面,进行功能选择;直到输入操作码0,退出系统;(2)双向链表单元模块——实现书籍信息的链式存储的抽象数据类型.各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三。
详细设计1。
结点类型typedef struct book{char number[10];char title[20];char author[10];char date[15];char price[10];struct book *right;struct book *left;}BK;2.子函数(1)功能菜单调用函数Menu_select()使用户进入主菜单界面,进行功能选择;先进入无限循环,输入操作码进行系统管理工作,直到输入操作码0,退出系统;(2)各种功能函数Initialize()//初始化图书系统信息;Insert()//添加新的图书信息;Sort()//对图书进行排序,本程序可以实现按“图书编号”、“出版日期"、“图书价格”多种关键字进行排序;Search()//实现对图书的查找功能,本程序可以实现按“图书编号"、“出版日期”、“图书价格”多种关键字进行查找;deletebook()//删除无效的图书信息;Print_book()//打印全部图书信息。
查找排序实验四作业试验四:查找、排序一、实验描述:1.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验证实验目的⑴掌握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⑵ 掌握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⑶ 验证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实验内容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选择排序(按升序排列)。
算法思想与设计1. 采用单链表进行排序操作;2.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对待排序进行若干趟处理,通过n-i次关键字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记录和第i(1<=i<=n)个记录进行交换,这样一趟处理就能确定一个数的位置,对n个数如果确定n-1个数的位置,则这n 个数就排序成功。
3. 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并且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设计1.数据结构设计使用一个简单的链表作为选择排序的操作对象。
//单链表结构体定义class Si ngleL ink{private int idata;public int Data;{get{return idata;}set{idata=value;} }public Sin gleL ink n ex t; public Sin gleL in k(){idata = -1;n ext =n ull;} public Sin gleL in k(i nt data){ idata = -1;n ext = nu II;}}2. 算法流程图:2.1初始化单链表循环在单链表尾部初始化完2.2简单选择排序i++ 否排序数据中返回3. 代码算法实现3.1单链表初始化Randomr= new Random();〃从1 〜100 间产生数list.clear();〃清空单链表for(i nt i = 0; i < dlbl on g;i++){list.I nsert(r.Next(100));〃节点插入操作f++;}TextBox1.Text = list.Disply();〃返回整个单链表显示3.2单链表选择排序y = head;flag = head .n ex t;int n = 0,i,j,temp=0,biaoji;y = head .n ex t;p = head .n ex t;q = head .n ex t;for(i = 0 ; i < n -1;i++){flag = p;q = p;biaoji = q.Data;for(j=i;j< n-1;j++){if(q.n ext.Data < biaoji){flag = q.n ex t;fiaoji = q.n ext.Data;}q=q.n ex t;}temp = p.Data;p.Data = flag.Data;flag.Data = temp;P = p.n ex t;}retur n true;4. 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测试。
实验链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链表这种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际编程实现来提高对链表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原理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与数组不同,链表的内存分配是动态的,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而不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
链表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等多种类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实现单向链表。
单向链表的节点结构通常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数据域用于存储节点的数据,指针域用于指向下一个节点。
通过遍历链表的指针,可以访问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四、实验内容1、链表节点的定义```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 {}};```2、链表的创建```cppListNode createList(){ListNode head = NULL;ListNode tail = NULL;int num;cout <<"请输入链表中的数字(输入-1 结束):";cin >> num;while (num!=-1)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num);if (head == NULL) {head = newNode;tail = newNode;} else {tail>next = newNode;tail = newNode;}cin >> num;}return head;}```3、链表的遍历```cppvoid traverse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 NULL) {cout << curr>data <<"";curr = curr>next;}cout << endl;}```4、链表的插入```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position, int value)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value);if (position == 0) {newNode>next = head;head = newNode;return;}ListNode curr = head;int count = 0;while (curr!= NULL && count < position 1) {curr = curr>next;count++;}if (curr == NULL) {cout <<"插入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newNode>next = curr>next;curr>next = newNode;}```5、链表的删除```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position) {if (head == NULL) {cout <<"链表为空,无法删除" << endl; return;}if (position == 0) {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return;}ListNode curr = head;ListNode prev = NULL;int count = 0;while (curr!= NULL && count < position) {prev = curr;curr = curr>next;count++;}if (curr == NULL) {cout <<"删除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prev>next = curr>next;delete curr;}```五、实验结果通过对上述链表操作函数的调用,我们成功地创建、遍历、插入和删除了链表中的节点。
实验报告四
实验课名称: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名称: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一、问题描述
●二叉链表的C语言描述
●基本运算的算法——建立二叉链表、先序遍历二叉树、中序遍历二叉树、后序遍历二叉
树、后序遍历求二叉树深度
二、数据结构设计
typedef struct 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左右孩子结点指针
}BiTNode,*BiTree; //树结点、树结构体变量
根据二叉链表的概念来设计数据结构,分为3个域,一个数据域,另外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左右孩子结点。
三、算法设计
1)建立二叉链表
2)先序遍历二叉树
3)中序遍历二叉树
4)后序遍历二叉树
5)后序遍历求二叉树深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链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链表》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结构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深入研究链表这一数据结构,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性能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链表的基本概念。
链表是由一系列节点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相比于数组,链表具有动态的内存分配和插入/删除操作的优势,但在访问元素时性能稍逊色。
因此,链表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场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实现一个简单的链表数据结构,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首先,我们将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遍历等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性能。
其次,我们将对比链表和数组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链表的适用场景和特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链表这一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其基本操作和性能特点,为今后的程序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验证链表的优势和不足,为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提供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大家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链表这一数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性能和应用。
链表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掌握其原理和操作对于程序设计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
为大家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帮助。
《数据结构》实验要求与规范【基本要求】1.正确实现所要求的功能,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应依次包括:⑴实验目的;⑵实验内容与要求;⑶数据结构设计;⑷算法设计;⑸测试结果;⑹心得体会。
3.程序用C语言或C++语言实现。
4.在包含主函数的程序文件起始处添加包含如下内容的注释:所引用代码和资料的出处、设计本程序时谁在哪些地方帮助过你。
5.在程序文件起始处添加包含如下内容的注释:文件名称、创建者姓名班级学号、创建时间、最后修改时间、文件中所定义的函数的名称和主要功能、文件中所定义的全局变量的变量名和主要功能、文件中用到的他处定义的全局变量及其出处、与其他文件的依赖关系。
6.对每个函数添加包含如下内容的注释:函数名称、函数主要功能、函数调用之前的预备条件、函数的输入参数、函数的输出参数、函数的返回值、该函数与其它函数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
// 、姓名:陈明琨班级:计科4班学号12 参考数据结构课本及部分网络文库实验二顺序表的实现和应用实验目的:⑴熟悉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⑵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设计与基本操作的实现。
实验内容与要求:⑴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⑵基于所设计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⑶编写一个主程序对所实现的线性表进行测试;⑷线性表的应用:①设线性表L1和L2分别代表集合A和B,试设计算法求A和B的并集C,并用线性表L3代表集合C;②(选做)设线性表L1和L2中的数据元素为整数,且均已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试设计算法对L1和L2进行合并,用线性表L3保存合并结果,要求L3中的数据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
实验三、四链表的实现和应用实验目的: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设计与基本操作的实现。
实验内容与要求:⑴定义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⑵基于所设计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⑶编写一个主程序对所实现的线性表进行测试;⑷线性表的应用:①设线性表L1和L2分别代表集合A和B,试设计算法求A和B的并集C,并用线性表L3代表集合C;②设线性表L1和L2中的数据元素为整数,且均已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试设计算法对L1和L2进行合并,用线性表L3保存合并结果,要求L3中的数据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总结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涉及到如何存储和组织数据,以便更高效地进行操作和处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数据结构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践和测试,我们对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数组和链表在实验一中,我们研究了数组和链表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
数组是一种连续存储的结构,其中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这使得数组具有随机访问元素的能力,但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时效率较低。
而链表则以节点的形式存储元素,节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
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高,但随机访问元素的效率较低。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数组在查找元素方面的性能更好,而链表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方面的性能较佳。
这与数据结构的特性是一致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访问模式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提高程序的效率。
实验二: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种基于线性结构的特殊数据结构。
栈采用“先进后出”的原则,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队列则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只能在队列的一端插入新元素,并在另一端删除元素。
在实验二中,我们实现了栈和队列的操作,并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效果。
我们发现,栈在后缀表达式的计算和函数调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队列则在广度优先搜索等算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三:树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
节点之间的关系以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并形成了树的形状。
树的基本概念包括根节点、叶节点和子节点等。
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树的各种操作和遍历方法。
特别是二叉树和二叉搜索树,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二叉搜索树可以用于搜索和排序,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实验四:图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
图的节点可以互相连接,并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图的表达方式多样,例如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图的遍历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等。
在实验四中,我们通过实践和测试,掌握了图的基本操作和遍历算法。
实验二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掌握链表的基本概念、结构的定义,通过设计程序掌握链表上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以及链表合并等,并理解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顺序表和链表的区别。
二、实验准备1. 复习C语言中指针的用法,特别是结构体的指针的用法。
2. 了解链表(含带头结点的链表、循环链表)的概念,链表的结构定义方法。
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
因此,为了表示每个数据元素a i与其直接后继元素a i+1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数据元素a i来说,除了存储其本身的信息之外,还需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即直接后继的存储位置),而这部分就是用指针来完成的。
3. 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基本操作:建立、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
在实现这些算法的时候,要注意判断输入数据的合法性,除此之外还要要注意以下内容:✧在实现查找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该顺序表是否为空,其次要判断查找后的结果(查到时输出查到的数据,未查到时给出相关提示)。
✧在实现插入的时候,由于是链式存储,它可以随机产生和回收存储空间,所以它不要判断线性表是否为满,但仍需判断要插入的位置是否合法,原因同实验一,其次要注意插入的时候语句的顺序不可颠倒,否则出错。
例如:ps所指向结点要插入在p所指向的结点之后,则:正确形式:s->next=p->next; p->next=s;错误形式:p->next=s;s->next=p->next(因为此时p->next已经指向s了)在实现删除的时候,首先要判断线性表是否为空,为空则不能删除;其次在删除后要回收空间。
例如:删除如上图所示s所指向的结点p->next=p->next->next;free(s);4. 链表部分相关操作代码:⑴单链表的结构定义:#include <stdio.h>typedef int elemtype;typedef struct lnode{ elemtype data;struct lnode *next;}*linklist;⑵建立单链表的算法int n; /*n作为整个程序的全局变量*/linklist *creat(void){ linklist *head, *p1, *p2;n=0;p1=p2=(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scanf(“%d”,&p1->data);head=null;while(p1->data!=0){ n=n+1;if(n==1) head=p1;else p2->next=p1;p2=p1;p1=(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scanf(“%d”,&p1->data);}p2->next=null;return(head);}⑶单链表的插入算法int insert(linklist *head, int i,elemtype e) { linklist *p, *s;int j;p=head; j=0;while(p && j<i-1){ p=p->next;++j;}if(!p||j>i-1){ printf(“无法插入”);return 0;}s=(linklist *)malloc(sizeof(lnode));s->data=e;s->next=p->next;p->next=s;return 1;}⑷单链表的删除算法int deltree(linklist *head,int i,elemtype e){ linklist *p, *q;int j;lp=head; j=0;while(p->next && j<i-1){ p=p->next;++j;}if(!(p->next)||j>i-1){ printf(“无法删除”);return 0;}q=p->next;p->next=q->next;e=q->data;free(q);return 1;}三、实验内容1. /*函数link()的功能是将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2链接到l1的后面,程序中存在几处错误,请改正并调试运行*/#include "linklist.h"void link(linklist l1,linklist l2){linklist p,q;p=l1;while (p->next)p=q->next;q=l2;p->next=q;free(l2);}void main(){ linklist l1,l2;l1=creat2(); /*生成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1*/print(l1); /*输出单链表l1*/l2=creat2(); /*生成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2*/print(l2); /*输出单链表l2*/link(l1,l2); /*将单链表l2链接到l1的后面*/print(l1); /*输出单链表l1*/}2./* 编写一个函数perm,将带头结点单链表中的所有值为奇数的结点集中到链表的左边,值为偶数的结点集中到链表的右边*/#include "linklist.h"linklist perm(linklist head){linklist pre,p;pre=head;p=head->next;while (p && p->data%2==1){ pre= p ;p= p->next ;}while (p){ if (p->data%2==1){ pre->next=p->next;p->next=head->next;head->next=p;p=pre->next;}else{ pre=p;p=p->next;}}}/*主函数,请勿改动,请将perm中的函数补充完整*/int main(){ linklist head;head=creat2(); /*尾插法建立单链表*/print(head); /*输出单链表head*/perm(head);print(head);delList(head);return 0;}3.设计程序:/*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然后将该链表进行倒置。
存放*/ #include "linklist.h"void verge(linklist head){linklist p,q;p=head->next;head->next=NULL;while(p){q =p->next ;p->next= =null ;head->next=p;p=q;}}/*主函数,请勿改动,请将verge中的函数补充完整*/int main(){ linklist head;head=creat2(); /*尾插法建立单链表*/print(head); /*输出单链表head*/verge(head); /*倒置*/print(head);delList(head);return 0;}4、阅读下面程序,在横线处填写函数的基本功能。
并运行程序,写出结果。
#include<stdio.h>#include<malloc.h>#define ERROR 0#define OK 1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表元素的类型*/typedef struct LNode{ /*线性表的单链表存储*/ElemType data;struct LNode *next;}LNode,*LinkList;LinkList CreateList(int n);/构造顺序表的长度*/void PrintList(LinkList L); /*输出带头结点单链表的所有元素*/int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在顺序线性表L中,当第i 个元素存在时,将其赋值为e */LinkList CreateList(int n){LNode *p,*q,*head;int i;head=(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head->next=NULL;p=head;for(i=0;i<n;i++){q=(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printf("input data %i:",i+1);scanf("%d",&q->data); /*输入元素值*/q->next=NULL; /*结点指针域置空*/p->next=q; /*新结点连在表末尾*/p=q;}return head;}/*CreateList*/void PrintList(LinkList L){LNode *p;p=L->next; /*p指向单链表的第1个元素*/while(p!=NULL){printf("%5d",p->data);p=p->next;}}/*PrintList*/int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LNode *p;int j=1;p=L->next;while(p&&j<i){p=p->next;j++;}if(!p||j>i)return ERROR;*e=p->data;return OK;}/*GetElem*/int main(){int n,i;ElemType e;LinkList L=NULL; /*定义指向单链表的指针*/printf("please input n:"); /*输入单链表的元素个数*/scanf("%d",&n);if(n>0){printf("\n1-Create LinkList:\n");L=CreateList(n);printf("\n2-Print LinkList:\n");PrintList(L);printf("\n3-GetElem from LinkList:\n");printf("input i=");scanf("%d",&i);if(GetElem(L,i,&e))printf("No%i is %d",i,e);elseprintf("not exists");}elseprintf("ERROR");return 0;}●算法分析与运行结果5、为第4题补充插入功能函数和删除功能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