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4
西南⼤学⽹络教育[0559]《世界经济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559]《世界经济史》⼀问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合计60分)1.⼯业⾰命引发了哪些社会变⾰?答:英国⼯业⾰命开启了⼀个世界范围的⼯业化时代。
⼯业⾰命加速了⼈类社会⽣产⼒和经济的发展。
⼯业⾰命还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
机器⼤⼯业不仅⽣产出可供世界市场消费的⼯业品,⽽且⽣产了世界市场所需要的交通和通讯⼯具。
2.⼈类控制和使⽤⽕的意义是什么?答:在⼈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的发现和使⽤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的控制和使⽤,拓宽了⼈类的⾷物领域,促进了⼈类体质的进化和健康。
(2) ⽕的控制和使⽤,使⼈类可以驱除和抵御寒冷,它把⼈类从本⾝能量供应极为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幸存下来。
3.⽐较英美两国⼯业化发展的共同特点?答:(1)都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量⾃发的发展起来。
英美两国实现⼯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由竞争时代,市场经济较发达,资本的积累和集中,⼈⼝的持续增长,⼟地所有权变⾰等为个⼈⼒量⾃我扩张奠定了基础。
(2)⼯业化发展的直接⽬标是追求利润,在资源配置上,政府⼲预较少。
⼯业化是由私⼈发动,政府的⼲预极少,⽽且政府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励出⼝,促使本国⼯业化顺利进⾏。
4. 促使西欧城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罗马时代的城市⼤多数衰落了。
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的历史过程。
贸易关系的扩⼤和加强产⽣了重⼤影响。
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度开始远远超过东⽅诸较为⾃给⾃⾜的帝国的经济。
欧洲的消费者和⽣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外国的商品和市场。
随着⼈⼝的增长,交易的规模也增⼤。
⼈⼝压⼒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驱使商⼈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
他们的竞争态度截然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国⼈;中国⼈虽曾航海数千哩,但完全是出于⾮经济⽅⾯的原因。
《世界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30年D.20世纪50年代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B)。
A.经济活动主体多B.国民价值增值机制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D.经济边界长6.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C)。
A.南北贸易B.东西方贸易C.北北贸易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C)。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A)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B.品牌C.资本D.专利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C)。
A.海默B.卡森C.邓宁D.斯蒂芬斯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生在(A)之间。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新兴市场经济体D.转轨国家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B)的核心内容。
《世界经济概论》网上试题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
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关键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表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异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
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从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
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原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出现。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
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但他的看法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
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
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轨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有普遍奴隶制,封建领土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统治形式(不能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形态则起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
世界经济试题带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判断1.多元化、立体性、整体性、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
(第3页)(对)2.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前提条件,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10页)(错,反了)3.生产力先进国家及其产业转移过程决定国际分工格局。
(第38-39页)(对)4.世界经济的生产一体化阶段是由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的。
(第42页)(错第三次)5.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竞争格局。
(第59页)(错)6.根据GATS,国际服务贸易主要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模式。
(第60页)(对)7.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与网络垄断是当代国际分工的新形式。
(第103页)(对)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的邓宁在1876年提出的,是垄断所有权优势、生产区位优势和市场内部化优势理论的综合。
(第84页)(错 1976年)9.坚持开放、规避风险、分享收益、促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府职能。
(第106页)(错)10.经济全球化引起政府经济职能的根本变化,从而导致各国主权的分化与让渡、强化与削弱等问题。
(第122页)(对)11.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是金融国际化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第131页)(对)12.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143页)(对)13.《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并正式生效是贸易自由化的标志与主要推动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替代关税贸易总协定继续促进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161页)(对)14.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第165页)(对)15.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世界贸易组织,是21世纪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协调人。
(第173页)(对)1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推进贸易自由化、提供贸易谈判场所和解决贸易争端。
中考历史世界经济发展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1. 简介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中考,本文将分享一些历年中考历史世界经济发展专题的真题及答案点评。
2. 第一题题目:请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工厂就业,从而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技术革新和科学发展,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3. 第二题题目:请分析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得益于战争后的经济重建,美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美国具有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为经济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崛起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首先,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贸易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美国的科技创新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依赖。
4. 第三题题目:请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经济活动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现象。
它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出口机会,并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能够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加速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
世界经济史一、名词解释1、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行工程的建设。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
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等。
2、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之前,社会必须有75%-8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平均食物产量除自己消费外,只有20%-30%的剩余,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物质产品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3、城市化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
4、价格革命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
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金银送回西班牙,又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购买商品,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
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张。
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5、分料到户制分料到户制是家庭工业与市场结合的一种形式。
商人向生产者提供原料,委托加工,包买产品,同时给他们工资。
商人通过原料与成品两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开始涉入生产管理。
6、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7、普鲁士道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8、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 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 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 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 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 也包括技术革命, 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二、简答题1. 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 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 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 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 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 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1、论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答:a、奴隶制经济的危机,罗马帝国的衰落,实质上是罗马奴隶制的衰落。
b、农民破产和农业的衰落,罗马经济基础是以小农为主的农业。
但是在帝国时期,由于农民破产的加剧,农业开始衰落,导致整个帝国经济基础的破坏。
大田庄取代了大庄园以及奴隶占有制的种植场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却在孕育着。
C、城市与中等阶级的衰落。
帝国的苛捐杂税十分沉重,城市中等阶级衰落;政府和人民都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许多城市处于破产状态。
商人和店主被压榨进一步导致中等阶级的衰落,并使城市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D、领主制经济的兴起: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致使大批小农甚至中小土地所有者破产,大量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收买;二是庇护制盛行使大量土地和人口落入大土地所有者手中。
E、对经济自由原则的违背。
到了帝国后期,这种自由原则受到限制,经济活力被大大压制了。
a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b行会变成官家机关。
c对物价的管制。
d剥夺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
F、社会等第的固定化。
G、外患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催化剂。
2、从经济史视域论古希腊、古罗马留给欧洲近代化的资产。
答:*价值观的传承与推广:私有、民主(democracy)、公民、法治、公平(竞赛)、进取精神、宗教情怀;*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与推广:私有制、选举制、集体决策、法制、城市生活、竞技、礼拜,商业和航海,自由贸易;*科学探索精神的传承与推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色诺芬等;*建筑、雕塑等。
3、从经济史视域论十字军东侵(原因、过程、结果)。
答:原因:经济上异教徒垄断东西方商道过程:给意大利诸城市创造了需求与供给。
美国学者蒂尔尼等指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大大促进了热那亚和比萨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意诸城市的需求;意人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了地中海贸易控制权;意人移民利凡特地区,建商站,在意制度和法律下经营工商业,主导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的贸易;意城市经济兴起了。
波斯坦指出,“许多王侯在十字军东征中与意大利商人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通过信贷的方式,一次又一次从意大利港口和位于利凡特的意大利人移民区获得钱、船只和物资。
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1.滞胀2.通货紧缩3.欧洲联盟4.布雷顿森林体系5.外贸依存度6.圈地运动7.OPEC8.综合商社9.尼克松“新经济政策”1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二、简述下列各题(任选4题,每题15分,计60分)1.世界经济中心的历史演变。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
3.产业革命的意义。
4.明治维新的意义。
5.当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20分,计20分)1.评东亚模式。
2.论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2000年世界经济专业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1.滞胀:“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
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
滞胀最初出现于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
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
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世界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项?A. 贸易自由化B. 资本流动自由化C. 劳动力自由流动D. 信息流动自由化2. 以下哪项不是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经济体?A. 欧盟B. 美国C. 中国D. 巴西3. 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供贷款B. 促进国际贸易C. 减少贫困D. 提供技术援助二、简答题1. 请简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2. 描述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 劳动力自由流动2. D. 巴西3. B. 促进国际贸易二、简答题1.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来源。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技术传播和知识溢出,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挑战,如对本土产业的竞争压力加大,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2.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制定和监督国际贸易规则,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WTO还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帮助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此外,WTO还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参与国际贸易,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提高其贸易能力。
三、论述题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IMF通过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状况,提供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帮助预防和解决金融危机。
其次,IMF提供金融援助,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困难,尤其是那些面临支付平衡问题的国家。
此外,IMF还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提高成员国的经济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MF还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国际金融架构。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世界经济史课后答案世界经济史课后答案【篇一:《世界经济史》复习题完整版】s=txt>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ppt1-6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
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
ppt2-61)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世界经济史答案1.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
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从而导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
2.第一,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
国家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但国家或国王都不可能直接实现这种所有权,而是通过农村公社,在农村公社中的农民,既不能说是自由民,而只能是国家统治下的普遍奴隶。
第二,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交换活动较少,将奴隶作为财产交换的情况也不普遍,所以,奴隶作为财产的制度也就没能发展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说他们是奴隶,只是说他们生活在奴隶的状态下。
第三,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所以也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广大的平民绝不是奴隶,但平民也绝不是公民或自由民,不论在法律地位上还是经济地位上,都没有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
3.一是古代的公社。
农村公社作为一个组织,共同占有属于国王的土地,并承担着向国王缴纳贡赋的义务。
公社占有的土地有、由农民世代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重新分配,不过,这种土地的所有权,一经长期使用,就有一种逐渐逐渐转为私人所有的趋势。
二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
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但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只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第一章选择题: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C)A 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B)A 磨制石器B 打制石器C 敲击石器D 青铜器多项选择题: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B)A 采集B 狩猎C 捕鱼D 种植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BC )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判断题: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Y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 N)思考题: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畜牧业产生于( C)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新石器时代D 青铜时代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A 南富北穷B 南穷北富C 东富西穷D 东穷西富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B)A 锄头的发明B 犁的发明C 镰刀的发明D 水车的发明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D)A 乡镇B 部落C 农村 D城市多项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BCD )A 美洲B 西亚C 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BCD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C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D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判断题: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试题: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A. 技术创新B. 贸易自由化C. 资本流动D. 所有以上选项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是什么?A.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B. 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C. 提供国际贷款D. 所有以上选项3. 下列哪个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A. 非歧视原则B. 市场准入原则C. 贸易保护原则D. 透明度原则4.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破坏B. 文化同质化C. 经济独立性增强D. 社会不平等加剧5.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A. 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B. 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C. 一种国际贸易协定D. 一个关于世界经济的学术会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
7. 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8.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10. 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C5. A二、简答题6. 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贷款和赠款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项目,进行经济政策研究,以及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固定汇率制度和美元与黄金挂钩。
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了战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但也导致了后来的货币危机和体系的解体。
8.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论述题9.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信贷市场冻结、资产价格暴跌、消费和投资减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世界经济多极化 2.国际资本市场 3.国际间接投资4.APEC 5.IMF 6.服务贸易7.石油冲击 8.金本位制 9.区域经济一体化10.冷战后格局二、简答题(从下述5题中选答4题,每题10分)1.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时在农业中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道路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发展中国家的两种工业化战略及其调整。
4.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5.国际金融自由化及其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从下述3题中选答2题,每题20分)1.论述亚太经济合作的特点。
2.试述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3.试述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东北财经大学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世界经济多极化:是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两极格局而言的,指由于苏联解体,美国由于国力逐渐消弱不能单独主宰世界的情况下,日本和德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所形成的经济区,要与美国分庭抗礼,进而在整个世界所形成的一种多强并存的经济格局,这种格局就是世界经济多极化。
在当前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转变。
在多极化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并未因此缓和,而是更加剧烈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2.国际资本市场:指在国际市场上从事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它包括国际银团贷款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国际银团贷款市场是指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基于相同的贷款条件,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为目的所形成的机构进行放贷的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由国际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人所形成的金融市场。
具体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国际股票市场是有关市场所在地非居民公司股票发行和买卖所形成的市场。
3.国际间接投资: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买卖国际证券以及国际中长期信贷的活动。
东北财经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
2.通货紧缩
3.欧洲联盟
4.布雷顿森林体系
5.外贸依存度
6.圈地运动
7.OPEC
8.综合商社
9.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1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
二、简述下列各题(任选4题,每题15分,计60分)
1.世界经济中心的历史演变。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
3.产业革命的意义。
4.明治维新的意义。
5.当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20分,计20分)
1.评东亚模式。
2.论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2000年世界经济专业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
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
滞胀最初出现于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
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
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无管多少流派的经济学,还没有哪一派能深刻认识滞胀,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通货紧缩:指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