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为什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
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又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引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在古代中国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简介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武平。
一、形成与发展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但只有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他城市并无获此殊荣。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初海禁,加之战乱影响,泉州港逐渐衰落,漳州月港兴起。
三国时期,由于孙吴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海上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
据张大可著《三国史》,孙吴造船业尤为发达。
汉代主要造船地区在长江下游苏州、无锡、安庆等地,多是平底内河船。
孙吴造船中心,移往建安郡侯官(在今福建闽侯)、临海郡永宁县(今浙江温州)、横藇船屯(今浙江平阳)、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等港口。
孙权设置典船都尉,专门管理造船工场。
孙吴所造的船,主要为军舰,其次为商船,数量多,船体大,龙骨结构质量高。
泉州历史意义总结1. 异域文化交流的窗口泉州,古称“泉州府”,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从唐宋时期开始,泉州成为了中国与海外进行贸易交流的窗口之一。
由于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发达的航运网络,泉州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与亚洲、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纽带之一。
这种异域文化交流对于泉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泉州吸引了大量外来商人和移民,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使得泉州成为了一个具有浓厚国际色彩的城市。
泉州的建筑、艺术、音乐等方面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上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自唐宋时期起,泉州与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世界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也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文化传播。
泉州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往来,使得该地区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泉州也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财富,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3. 文化名城的典范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自东晋时期以来,泉州就是一个繁荣的文化中心。
泉州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景观。
泉州的传统建筑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泉州建筑代表了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精髓,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如,开元寺塔、海外交通古遗址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展示了泉州古代建筑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泉州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泉州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和习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例如,泉州的庙会文化以其盛大的规模和浓厚的宗教氛围而闻名。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4. 历史遗迹的宝库泉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遗迹的城市,这些遗迹见证了泉州古代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古称“刺桐”,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宋元时期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从泉州通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这座城市也成为当时许多国家商人、传教士、王公贵族向往的地方。
当时亚非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侨寓泉州者数以万计。
丰富的历史,使泉州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优良的港湾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交替影响,有利于以风为动力的帆船航行。
泉州港西北枕山,东南面海,入海处属台地花岗岩岸,泥沙不易淤积,而且海岸线绵延曲折,港湾多,水域宽,航道深。
泉州港又是典型的集群港,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港三个港湾以及附属的洛阳、后渚、法石、蚶江、永宁、深沪、石井等十余个大港组成。
同时,泉州位于晋江下游和泉州湾内,兼具河口港和海湾港的优点。
包容的人文环境晋唐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以宗教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文明交流,在泉州表现得尤为突出。
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远东最早的地方之一,又是宋元时期摩尼教在中国的活动中心,还是古基督教的聂斯脱里派和圣方济各派在东方的重要据点,印度教、犹太教也曾在这块土地上传播。
与此同时,本土的佛教、道教和各种民间宗教千百年来兴盛不衰。
众多不同的民族及其宗教文化长期汇集一起,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由此可见那个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文明程度和对异域文化的包容精神。
发达的船业泉州造船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福建的先民就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隋唐时期,泉州是全国的主要造船基地之一。
宋元时泉州拥有较多的造船场,主要分布泉州湾内,从后渚至泉州城南,晋江下游沿岸。
泉州所造海船,多重船板,载重量较大。
无论从坚固性、适航性、稳定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等,在当时都达到先进水平。
宋代,泉州除官营造船业外,私营造船业也很发达。
繁荣的经济腹地宋元时期,泉州腹地的农业,特别是经济作物发展很快,为泉州港提供丰富的出口农产品。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丝绸之路大家并不陌生吧!因为它开拓了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那海上丝绸之路呢?大家可能有些陌生。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但后来,渐渐地,被世人遗忘了。
但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二十一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人们开始打造它,将它变得焕然一新。
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它本身证明了泉州这座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比拟,说明泉州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内外的认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的历史地位开始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
作为泉州的子女,我为泉州感到自豪!可是,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
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渐渐被人遗忘。
直到今天,二十一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又重新崛起。
二十一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将是我国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一个强大驱动力。
它将带领我们的祖国,富强起来!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泉州是文明国际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经济。
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经济十分发达,素有“中国品牌值得”、“民营特区”之称。
这样优越的条件,让泉州足以扛起“海丝文化起点”的大旗!在我的意识中,文化是一条无形的河流,它流淌着,可能会冲撞到特定时代的岸或礁石,形成冲突,但也可能会顺势而为,呈现出新的状态。
作为一条河,不管怎么样,他都存在于我们生命成长中,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品质,当我们必须追问过去、探究未来的时候,这样的一条河,如何能视而不见?当今的依然泉州拥有众多十分宝贵的的文化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
比如:泉州东西的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这其中的历史让我们受用不尽。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港起点是泉州,广州,宁波。
其中,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又代之而兴起。
到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
1.南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
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
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
2、东海航线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
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附件列表:。
■ 文 沈安娜走进魅力城市泉州,你可以一边品味元宵圆的甜美,一边赞叹五花八门的泉州花灯艺术和德化瓷器的精美绝伦。
你可以一边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一边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你可以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侨乡不夜城光彩照人的美景。
令人流连忘返的泉州,能让人真正领略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含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 为促进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我们将开设《丝路人文》栏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助力“一带一路”共赢人文发展。
编者按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
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
最近笔者“一带一路”寻美之旅,慕名走进这一美丽的古老城市——泉州。
走进“东亚文化之都”2013年,泉州有幸被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着别人的文化,融合为自己的新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
据史料,在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中,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丰富的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重要交流作用,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泉州世遗的世界意义的理解泉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泉州世遗的世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泉州世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泉州在唐宋时期是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印度、中东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泉州的世界意义在于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贸易活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其次,泉州世遗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
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满、蒙古、回等多个民族的建筑特色。
举例如清真寺、寺庙、宫殿、民居等,这些建筑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泉州的世界意义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的保存和传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之处。
第三,泉州世遗是人类共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泉州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等。
这些遗产通过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过去,从而为未来提供启示。
泉州的世界意义在于它是人类共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通过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共同分享这一历史遗产。
最后,泉州世遗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泉州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传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泉州世遗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与维护。
总之,泉州世遗的世界意义体现在其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人类共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并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和传承泉州世遗,可以更好地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泉州:一座与“海丝”共荣的城市作者: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年第08期公元565年,印度名僧拘那罗陀在刺桐港九日山的延福寺,一边翻译着《金刚经》,一边等候季风,南航马来半岛。
这件事情,被史学家当作泉州海外交通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
刺桐港,就是现今福建省泉州的古称。
那时,海船的出行和航程要凭借季风、洋流。
秋冬之际吹北风,满载着中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的船只,从刺桐港驶出;第二年的春夏之际吹南风,外面的商船又载着香料和药物进了港。
每年两次的迎来送往,人们都要去九日山的延福寺举行祈风典礼,祈求神灵保佑一路顺风、平安。
至今在九日山的摩崖石刻群中,有13方记载了南宋官员祈求保佑商船顺风的仪典。
最新的一方石刻,是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考察队,在考察了泉州之后留在这里的。
这次考察,让泉州成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
站在九日山极目远眺,泉州全景尽收眼底。
远处绵延逶迤的晋江在遥远的过去曾是内海,载着安溪铁观音、德化陶瓷的商船浩浩荡荡地从东江和西江驶来,与沿海而来载满香料、药物、宝物的中东商船交汇于此,勾画出泉州海上国际贸易的雏形。
沧海桑田。
在这里仿佛最能感知和体会到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原所长胡家其所描述的意境:久远年代,寺庙和教堂传出的钟声、诵经声,合着滔滔的海浪声、沿海集市鼎沸之声,往来其间的或黑眼乌发、或高鼻深目、或金发碧眼的人们和睦相处、共生共荣……那场景着实令人着迷。
到唐代,泉州已经是中国著名的海港口岸。
宋元时期,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起,成为世界性的两个贸易大港。
自那时起,泉州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
一个叫雅各的意大利商人在他的游记《光之城》里记录了泉州的极盛景象。
1271年8月25日,雅各的商船停靠在刺桐港。
这一天,这个城市给雅各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船停泊在港口,比他在威尼斯一年看到的还多。
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在中国漫漫的五千年历史当中,丝绸之路铸就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
泉州这颗嵌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也曾经沐浴在丝绸之路的光芒之中,着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泉州为起点的。
今天,我们重提这个话题,就是要探究泉州当时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更好地解读这段历史。
首先,从它的历史前提条件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给泉州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
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前,东西方交流以主要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来进行沟通的。
然而随着战争的硝烟,加之另经济重心的南移,陆路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直至最后被取而代之。
应该这样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着必然性,但同时也有偶然性。
就在中国当是处于四分五裂的时期,一个兴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带着他们的骑兵,带着他们的思想,席卷中华大地,继而统一整个中国,开创了另一个新的历史天地。
它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拉直大运河,沟通南北航路,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泉州,就是在这种历史机遇的推动下,走在了历史的最前头。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泰图说它"可以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山港并驾齐驱,是世界上的两大港口之一。
"后来游历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更说它是"世界第一大港"。
史载:"当时泉州港中有大船百余艘,小船不可胜数,这里出产的绸缎,较杭州及大都更好。
"足见当时泉州的繁荣景象,这也正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典型表现。
当然,维系着这一繁荣景象,除了当时商品及海外贸易的发达之外,还在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策略。
这与后来明清实行的海禁是大不相同的。
开放的心态,正是当时元政府的施政理念。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元政府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泉州、庆元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即专门用来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基于这样一个有序的管理,国际贸易范围更广了,出口的商品更多了。
于海上丝路之始寻闽南风味之根泉州策划、文、摄/Miss Special泉州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它是中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窗口。
那时泉州港被称作“刺桐港”,是“东方第一大港”。
走过千余年历史,泉州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风韵。
这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海上丝路赋予它历史风华,也成为它文化的一条根脉。
寻味泉州,伴着古老的海洋探索之路的文化感,丰盛且深远。
走进泉州,不禁觉得它古朴又时尚,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那般和谐温柔。
晋江大桥横跨南北,架通起泉州及晋江市。
大桥主桥塔造型为“开”字,暗喻了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寓意了泉州的开放包容的态度。
晋江大桥旁边,江心有一片滩涂,滩涂与岸边之间泊着许多渔船。
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远处的高楼呼应着晋江大桥,渔船伴着滩涂,像是一幅安静唯美的画作,现代感中穿插着古早味。
江畔的摩天轮像是“泉州眼”,见证着泉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白天,川流不息的车辆于晋江大桥和江畔的主干道上穿梭,是现代的风貌。
夜晚,城市的步调慢下来,又是另一番热闹的人间烟火。
时尚与怀旧的转换与融合间,泉州表达得那样恰到好处。
不仅是城市风貌,泉州美食之中,也有同样的跨越与融合。
早期先民出海捕鱼为生,能带的食物很有限。
咸饭、酱油水那些下饭且易储存、能有效补充体力的食物逐渐成为泉州人世代的饮食偏好,和一种独有的泉州特色味道。
作为曾经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泉州,他们带来了多元的美食文化。
本土与异域的文化交融,让泉州有了沙爹牛排配咸饭和汤的代表性美食。
曾经的泉州人去东南亚闯荡,带回来了“沙茶”,沙茶也逐渐成为了本土风味。
福建与广东相邻,粤菜同样十分受泉州人欢迎,因此泉州的美食多元丰富,既有本土的风味根基,也不乏创新融合。
晋江大桥旁就是泉州泰禾洲际酒店,于酒店美食之中,也能感受得到这份独属于泉州的特色风情。
源社全日制餐厅以本土海鲜为基础,从泉州人偏爱的酱油水、葱油等风味中撷取灵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创意西餐。
城市冷知识15:闽南文化的源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认识泉州泉州古称刺桐,因其城郭形似鲤鱼,又名鲤城。
泉州是福建省地级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4个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籍贯地,闽南文化的发祥地。
(1)泉州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的城市。
(3)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4)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此为泉州建制之始。
(5)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的丰州改称泉州(治侯官),这是泉州地名之始;泉州成立之初的辖境很大,相当于今福建全省,泉州得名于府城东北泉山的一眼孔泉。
(6)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原闽县所置泉州改闽州,武荣州改泉州,辖晋江、南安、清源、莆田四县,此后的“泉州”才相当于今泉州。
(7)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置晋江县(今鲤城区)为附郭,此为泉州建城之始。
(8)唐朝中后期的泉州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商港。
(9)南唐时期,原籍泉州桃林县(今泉州市永春县)的留从效被封为“清源军节度使”,他主政泉州期间,在城墙边绕植刺桐,“刺桐城”因此得名。
(10)宋元时期的泉州港超过广州成为了全国第一大港,更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是茶叶、瓷器和香料。
(11)蒲寿庚叛宋降元事件发生在泉州,蒲寿庚在泉州杀死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官兵等数万人,严重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朱元璋曾于洪武七年(1374年)大赦天下,唯独没有赦免蒲寿庚后裔,《清源金氏族谱·丽史》载“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12)八闽文化的先驱者——欧阳詹是唐代泉州晋江县(今泉州市晋江市)人,他也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13)《题临安邸》作者的真实姓名是林外而不是林升;林外是宋朝泉州晋江(今泉州市晋江市)人。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作者:吴培植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09期【摘要】泉州因刺桐港而享誉全世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一千多年的古港历史。
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是知名的“世界宗教博物馆”,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起点城市。
【关键词】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蜒,总长约421公里,大部分为基岩海岸,形成了许多的海湾。
水域宽,航道深,是个天然良港,有利于船舶停靠避风,适宜以风为动力的帆船。
海湾较多,水域宽广,海床的花岗岩结构及航道的深度,比较适宜停驻大型船泊。
泉州先民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宜海条件,在沿海地带长期进行造港运动,形成了“三湾”(泉州湾、围头湾、深沪湾)及两江(晋江、洛阳江)范围内由众多码头构成的集群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频繁的海上贸易活动,孕育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的“刺桐港”。
泉州因“刺桐港”享誉,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一千多年的古港历史。
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
同时也是知名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朱熹曾经这样评价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相较于西安,泉州的文化显然更加鲜活,泉州集合了儒释道与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起点城市。
一、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于泉州人来说,海是是永远的朋友。
泉州港曾以“刺桐”一名从唐五代时就开始为世界各国熟知,它的兴起和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江深沪庵山沙丘贝丘、惠安音楼山遗址以及泉州石狮沿海区域所发现的晚期智人“海峡人”化石等迹象,表明泉州的祖先在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在沿海区域活动。
4000~4500年前,澎湖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生产造舟所用的燧石工具,还有南岛族波利尼西亚人沿着先祖航海路线对泉州的回访[1]。
1作者简介:张一林(1998—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东地区文化研究。
1987年,南海一号的发现震惊中外。
在多方努力活动后,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案于2004年正式确定。
2007年,整体打捞行动开始, 当人们欢呼着整箱成批的南宋出口瓷器重见天日时,另一批研究泉州交通史的学者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良逢的机遇!当年意外沉没的南宋商船,将以泉州交通史的证物方式在八百多年后回归。
一、泉州海洋丝绸之路的由来海洋丝绸之路的地域起点在泉州,而泉州的时空起点在永嘉之乱后的汉人南迁。
在汉人南迁之前,泉州只是东南沿海的边陲性行政区域。
天高皇帝远,中央政权管制力量微弱,难以投放到闽越之地,中央政权自然不会特别关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其一。
闽越之地多山区少平原,闽越人依然过着以渔猎采集为主的自然经济,而自然经济在古代农耕为主的区域交换体系中毫无优势是其二。
在汉人南迁后,情况开始发生了一波三折的变化。
北方汉人的南迁,给当地带来了农业技术革命的升级。
闽越地区靠近沿海,经常发生洪涝。
但是,泉州却是闽越地区中少有的全年干旱地区,适合种植北方农作物。
虽然,可耕种的地方比其他地区好不倒哪去,但是,对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再加上北方战乱频发,南迁的北方汉人很快就在此地定居。
南迁汉人定居后,此地人口开始大幅度上升,区域内部经济力量整合完成。
到了唐代中期,原有的自然经济与部分可种植经济,无法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
泉州人民为了生存开始将眼光投向了海洋与商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找到了自我坐标与方向的泉州人重新摆正心态,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泉州与泉州人将向世人证明,之前遭遇的所有不公与缺陷,在改变了发展模式之后,都将变成机遇与优势。
如果你能穿越回唐代中期的泉州,你去问一问田间老伯与州县官吏,你问问他们关于对百年后的泉州的设想,恐怕二者都难以相信百年后泉州将临翅九霄,问鼎苍雄!泉州正因为远离中央政权,商业氛围良好。
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这是一条中西贸易之路,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红线,使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走上世界贸易的舞台。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影响至今历久弥新。
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自唐代开始,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曾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一个港口城市的成功不单单与其优越的港口条件有关,泉州的商业腹地也非常庞大。
泉州港可通过海洋连接东亚、南亚、西亚等地,还可以通过河运联通与西北亚的贸易往来。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从地理位置上看,有着“十字路口”般的优势。
地势西北内陆高、东南沿海低,丘陵连绵,其独特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对于古代生产力低下的人们来说,交通难以到达的丘陵地区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仅有的滨海平原又根本不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沿海地区只能另寻出路,依靠优良港口开始海洋经商,通过海上贸易谋生计。
泉州远离大陆腹地,海洋却近在咫尺,晋江和洛阳江两江环绕,共汇入海。
泉州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床多为花岗岩结构,海湾多,水域宽,航道深,再加上陆域水系发达,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避风,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为古泉州的海洋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蔡艺鸣(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图1泉州图2 古泉州刺桐港图3 以海鲜为主的泉州美食古泉州以良好的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成为了帆樯林立、蕃商云集的东方大港——刺桐港。
运载中国的瓷器、丝绸、日用品和装载异域香料、珠宝的中外商船,在这个港口穿梭进出。
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摘要: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和域外进行交流,相互交换吸收优秀成果,才能促进本国的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桥梁,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为例,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0 引言丝绸之路有陆、海二道,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经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路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外贸易通道,广东的广州、福建泉州、浙江的宁波、江苏的扬州等,它们在不同时期分别起过不同的作用。
它兴起于秦汉,发展于隋唐,繁荣于宋元,衰弱于明清,它与陆地“丝绸之路”南北呼应,相互补充,“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对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1 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原因1.1 海岸线绵长,自然条件优越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3000Km,位居全国第二,而海岸线的曲率则占第一,因此天然港湾较多,有120余个。
不但海阔水深,可当做优良的港址,而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进行海外贸易。
泉州北连莆田、福州,南接厦门,东隔宝岛,泉州港位于泉州市东南部,古代名为“刺桐港”,已有1500多年历史,该地气候适宜,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气温适合,年平均气温20.5℃;水文条件优越。
在历史上,泉州港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享誉世界,联合国认定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2 泉州经济繁荣发达泉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先秦以闽越族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闽越地区,闽越人对造舟航海非常擅长。
秦始皇立闽中郡,至汉朝,闽越人开始向汉族迁移,同时北方人口南下,促进了汉族和闽越族的经济交流,但显然闽越族经济较为落后。
西晋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爆发,受其影响,北方许多阶层的人都先后来到福建,生产方法和技术工具也随着劳动人民涌入,为闽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海外贸易逐渐繁荣,宋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的世界遗产之旅福建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这个历史悠久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独特的世界遗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遗产之旅,带您领略泉州的独特魅力。
一、开篇泉州,历史上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它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以泉州港为中心,在东南亚乃至全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尽管时光荏苒,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这些世界遗产见证了泉州的辉煌与繁荣。
二、泉州古城与开元寺泉州古城是泉州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蜿蜒曲折的古巷,古老的建筑群落,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古城内最为知名的景点当属开元寺,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凝聚着泉州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游走于古城中的石板路上,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泉州的繁荣与兴盛。
三、鼓浪屿的风情鼓浪屿是泉州一个美丽的海岛,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被誉为“东方的小岛,海外的风光”,这个小岛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西洋风情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于著名的龙头路,欣赏西式建筑和海滨风光;也可以游览岛上的各色博物馆,了解岛屿的历史与文化。
无论是美丽的沙滩还是迷人的小巷,鼓浪屿都能给您带来一份难忘的体验。
四、土楼的奇迹福建土楼是泉州乃至中国独特的建筑物,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种特殊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在福建乡村中随处可见。
土楼作为福建少数民族的居住建筑,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游览土楼群,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领略到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西山温泉的放松西山温泉位于泉州西部的青山脚下,是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温泉度假区。
这里的温泉水质有很高的疗养价值,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泉州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宋元时期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丰富的历史积淀,使泉州荣获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2012年,又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是中世纪世界贸易大港,商人、旅行家、僧侣等外国人汇集于此,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文化,与本土的道教、儒教、民间信仰互相辉映,留下了丰富的遗迹。
翻开历史的篇章,追寻历史的记忆,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港之所以如此繁华,离不开五大有利条件:优良的港湾、包容的人文环境、发达的造船业、繁荣的经济腹地以及得力的措施。
泉州留下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从类型上分为航海与通商史迹、多元文化史迹、城市建设与陆上交通史等三类。
航海与通商史迹包括码头、管理机构、定位塔、海神信仰和产品生产等。
位于泉州湾沿岸与晋江入海口,有泉州湾的航标万寿塔和泉州湾主航道的航标六胜塔,有石湖、江口等码头,有举行航海祭祀活动的史迹真武庙、天后宫、九日山祈风石刻,有生产外销瓷的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得泉州成为历史上吸纳海外文化和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门户。
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三先贤墓和清净寺,以及摩尼教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史迹,是中世纪外来宗教、建筑文化在泉州盛行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加上儒教的泉州府文庙以及道教的老君岩造像等,尽显泉州多元文化互相交融的一面。
城市建设与陆上交通史迹主要有两个,就是德济门遗址和洛阳桥。
德济门遗址由德济门城门、城墙、门道、门道两侧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和瓮城门等组成,并出土不少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石刻和明朝、清朝的铁炮。
洛阳桥则为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6年8月,国家文物局首次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泉州为什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多海湾良港。
正是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当时的起点就是从泉州港开始的。
泉州港就在晋江的入海口处,不冻、不冷、不淤、避风港湾宽广。
所有的这样的地理条件,足足让泉州港辉煌时。
借助:西南季风到韩国日本接借着东南季风到达亚洲非洲等国
2、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P37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3、尼泊尔地势北高南低
10月-次年的5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伟旱季。
1)新陕川(1分)
(2)管道运输(1分)海洋运输(1分)运量大,连续性强,成本低(1分);损耗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1分)。
(3)有利条件:冬春季节风力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2分)不利条件:夏季风力相对较小;远离消费市场。
(两点,2分)
(4)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1分)
五、京津冀一体化
(3)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
对受水区而言,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
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