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创优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7
创优实施计划
一、创优规划
制定创优总目标
确保所有机组实现高水平达标投产;
争创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国优奖、鲁班奖等)。
项目建设分项目标
安全目标
(1)不发生人身死亡及重伤事故;
(2)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含事故机械事故);
(3)不发生重大垮(坍)塌事故;
(4)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不发生较大交通责任事故;
(6)不发生重大误操作事故;
(7)不发生移交生产后因基建原因的停机事故;
(8)基础及结构沉降符合规定;
(9)设备及系统接地安全、可靠。
(10)不发生因工程施工而造成的大电网非正常停电事故。
环保指标
(1)按《绿色事故导则》(建质[2007]223号)规定,“四节一环保”(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2)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现场环境优良率95%以上。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各项设计指标达国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建设用地、造价水平等);
(2)机组及设备选型达到国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3)主要工艺系统优化至少两项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机组性能试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同期先进水平。
工艺质量目标
(1)建筑构件尺寸准确,埋件位置符合要求;
(2)受监焊口无损检验率100%,受监焊口一次合格率不小于98%,且焊口美观;
(3)各类管道系统冲洗达到规定标准,不发生污物击伤、损坏、阻塞、污染设备或系统部件的现象;
(4)油漆着色规范、色泽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无流痕、皱纹、气泡、脱落、污染,不返锈;
(5)管道布置合理、规范、整齐、美观;
(6)各类系统编码应用准确、齐全;
(7)各类标识正确、齐全、统一、醒目、牢固;
(8)无违反《强制性条文》的事实;
(9)质量评价得分率达到92%以上(国优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由项目公司组织,各参加单位参加,调研国内同类先进机组进行设计优化。
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下,提倡“四节一环保”、“五新”技术应用,对首次应用的技术和关键设备组织专家论证。
项目公司根据工程质量总目标编写创优规划,各参建单位按照工程质量总目标编写创优实施细则。
项目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编制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实施计划,包括科技成果、专利、工法、QC项目、新纪录、国家/省部级奖项。
二、创优培训
各参建单位按照工程质量总目标、创优实施细则,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采取单位内部培训、聘请专家咨询、外出调研学习、工程咨询等方式。
三、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质量标准、规定、制度等相关文件。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建设、监理、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责。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定期检查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工程建设前期,结合工程特点,通过调研分析,制度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编制《达标创优规划》,统筹策划细部工艺编制,实现“过程控制、一次成优”。
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总图、设计优化方案、项目建设管理策划书、施工组织总设计及调试大纲等进行审查。
组织对设备监理大纲、工程监理大纲及工程监理规划细则进行审批。
收集同类型机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设计、设备、施工、调试等信息,制定预控、纠正措施。
按照《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规定,配合质监机构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实施基建全过程技术监督,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技术监督。
根据工程建设相关文件,组织落实工程关键节点应具备的条件。
组织策划质量培训、宣传、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开展质量状态诊断,分析质量状态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发生质量事故后,按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及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制定事故处理措施并落实。
组织监理、设计、施工、调试等有关单位,在移交生产验收后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文件归档工作。
组织开展单项、单台、整体工程质量评价工作。
在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性能试验完成、工程竣工决算结束后,及时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完成风机达标投产复检工作
组织申办消防、水保、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健康及档案6个专项工程的验收签证手续。
质量管理要求及过程控制
工程开工前,项目公司应按《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2005版),向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申报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按专业施工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厂家技术文件、批准的技术措施,对现场实体进行过程监查、监理旁站、平行检测等,确保项目建设内在质量、工艺质量符合要求。
工程建设应依据质量管理相关规定,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事前策划,全过程控制内容如下:
设计质量管理及控制
(1)以安全可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工程设计原则。
(2)收集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设计经验,制度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论证。
(3)开展设计优化,确保系统设计的安全可靠性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
(4)加强专业之间及设计院与制造厂家之间的设计配合,确保设计的协调统一。
(5)规范设计监理工作内容,明确设计检查要点,确保设计监理工作的有效性。
(6)加强设计深度管理。
(7)加强重大变更设计、设计变更是否符合规范审查。
(8)编制符合工程实际的竣工图。
设备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