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师说》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小学学校教育。
(3)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而且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散文今义:文言文的统称。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多数人。
三、古今异义(1)师①我从而师之以......为师②不耻相师学习③则耻师焉从师学习④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2)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⑤道芷阳间行取道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3)从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③樊哙从良坐依傍④从此道至吾军自、由⑤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⑥吾从而师之跟随、跟从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表叔伯关系(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④为五百人立传传记(zhuan四声)(5)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n.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adj.③内惑于郑袖迷惑④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使...迷惑(6)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不要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表示疑问语气“吗”四、虚词(1)也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表判断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表停顿③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句末表陈述④何时而乐也?句末表疑问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②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知识道理③择师而教之代词,人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类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消独⑥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⑦吾欲之南海到⑧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标志(3)于(介词)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从③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④不拘于时被(4)其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人称代词做定语他们的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今之众人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个”④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多么⑤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五、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容词做名词年龄大(小)的(3)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4)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大)的方面(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以...为耻(7)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以...为师(8)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9)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看不起六、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整理《师说》是唐代闻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论说从师道理的(文章),文章包含着(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华。
他明确地主见从师学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师说的文言学问,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师说的文言学问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肯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第1页/共4页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学校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高校相对的“学校”)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第2页/共4页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说(读后感)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老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白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白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关心同学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把握真理,关心同学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同学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鄙视的好老师. 学者,应当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恳求关心,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终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
《师说》知识点《师说》知识点集锦《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整理了《师说》知识点,欢迎学习参考!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韩愈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著有《昌黎先生集》。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人,他与柳宗元同唐代古人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 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状语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五、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而,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而,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而,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而,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以下是对《师说》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2、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道(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5、乎(1)生乎吾前介词,在。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6、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她)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
(3)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大概。
(4)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难道。
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说文言考点汇总知识点归纳总结《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师说文言考点汇总知识点归纳总结1师说文言考点一、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②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二、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这是宾语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⑪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焉①则耻师焉:(他们)②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③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习,使……学习)四、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4、(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6、(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7、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9、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10、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11、(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师说》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否不(从师学习)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下圣人也远矣低于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2.形容词活用做名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笨的人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疑难问题3.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以……为师而耻学于师以……为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不耻相师以……为耻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状语后置句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3.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被动句不拘于时四.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表凭借今义:连词,因此就3.吾从而师之古义:拜从,随从;表承接(而)今义:连词,因此就4.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的学校6.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7.余嘉其能从古道古义:古人的从师之道今义: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五.重点实词虚词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4)读《孟尝君传》传记,一种文体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3)犹且从师而问焉名词老师(4)而耻学于师名词老师(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名词老师(6)吾师道也动词学习(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学习(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动词从师学习(9)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10)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以……为师道(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名词风尚(3)吾师道也名词道理(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5)怨声载道名词道路之(1)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道之不复可知矣(2)结构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彼童子之师(3)代词,代指前面出现过的人事物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则群聚而笑之作《师说》以贻之(4)指示代词这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郯子之徒(5)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衬音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者表时间的词之后,无义,不译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公将鼓之顷之,烟炎张天(8)动词,后跟地名,到……去辍耕之垄上吾欲之南海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顺承(4)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递进(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连词表转折(6)择师而教之连词表顺承(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8)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9)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5)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6)爱其子……于其身也代词他的;他(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让(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他(9)吾未见其明也代词他(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他们的(11)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1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代词他们(13)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个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个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个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增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词类活用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或师焉──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其贤不及孔子──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三、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结果。
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
今义:连词,因此就。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的从师之道。
今义: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
四.特殊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翻译:老师,是(可以)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翻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翻译:不受世俗的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翻译:向我学习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翻译: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翻译: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翻译: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第1篇【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这是宾语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焉】①则耻师焉:(他们)②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③犹且从师而问焉:(兼词:于之)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写的是从师求学的道理。
《师说》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者是“在”的意思;后者是“比”的意思,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3、小学
..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基础教育。
4、圣人无常.师古义:固定。
今义:经常。
5、师不必
..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7、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四、一词多义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师道也(学习)
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师说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代知识、道理)
⑤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⑦如欲之南海,何如(往,到)
传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而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
②惑而不从师(表转折)
③吾从而师之(表承接)
④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⑤如是而已(表陈述语气)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而耻学于师。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