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8页word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以及演进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
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不断推进,才能够实现最终目标。
本文将就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以及演进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行政管理的改革对策2.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行政管理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管理也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使行政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并且能够提升行政管理的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提高信息公开度。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办事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2.2 实施“简政放权”政策“简政放权”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方向,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
政府需要停止过多的干预,推动行政管理向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
简政放权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包括将政府职能转移给市场和社会、推进政务公开、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
2.3 建立责任制建立责任制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需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确保责任到人。
此外,还需要建立行政管理工作的盘问和追责机制,对于不履行职责、损害群众利益等失职行为,要做出相应的处罚。
3. 行政管理改革的演进3.1 从行政执法到行政治理行政管理的改革需要不断前进,实践出真知。
在经过多年的行政执法后,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从而开始探索行政治理的方向。
行政治理不仅强调法制化,还要加强社会化、市场化的因素。
政府需要通过建立体系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推动行政管理向治理转型。
3.2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政府需要在适度调整行政管理的功能和定位、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将市场的力量引导到行政管理之中。
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行政管理改革中的整改措施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政管理改革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明确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行政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和原则。
目标应聚焦于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公平正义,遵循法治原则,推动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
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深入了解民众的期望和诉求,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公平正义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法治原则是行政管理的基石,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做到依法行政,杜绝权力滥用。
科学决策原则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民主参与原则则强调要拓宽民众参与行政管理的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具民意基础。
二、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影响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首先,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
对于涉及全国性的公共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对于地方特色鲜明的事务,应充分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
其次,要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减少机构重叠,提高行政效率。
例如,将一些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进行整合,成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机构,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提高监管效能。
再次,要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合理配置部门内部的职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行政管理改革中的整改措施建议行政管理改革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优化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合理的体制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交叉重叠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
通过制定详细的部门职责清单,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范围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其次,简化行政层级,减少中间环节。
过多的行政层级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
可以通过合并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的速度和执行的效率。
此外,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设立联合工作小组等,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
二、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关键。
一方面,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
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外,政府的决策过程、执行情况和公共资源的分配等都应向社会公开。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
建立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方便群众获取。
同时,通过在线办事平台,实现部分行政事项的网上办理,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安全,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效果。
首先,要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
根据工作需要和公务员的个人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方面。
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也的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更加重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重要性,对于改革的组织结构优化也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论证与分析。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靠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行政管理制度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具体是指行政组织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人事制度及运行机制等的关系模式。
行政管理体制在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占重要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培植资源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行政管理观念尚未摈弃,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在部分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相反,许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如民主参与的管理、法治化管理、自治管理等,又尚未建立起来。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难以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竞争。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就是推动决策者和行政领导进行体制改革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对改变行政管理体制的需求。
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也不可能真正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充分认识到这些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压力,但更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机构庞杂、人员臃肿、权责脱节、以权谋私等问题。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社会进步。
下面,我将从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是必要的。
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权责不清,行政力量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影响了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以应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首先是权责不清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中,由于职能重叠和管理混乱,造成了一些事情无人负责,或者多个部门都认为自己有权负责,导致了决策乏力和执行不力。
其次是行政力量过于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权力过大,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现象。
再次是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了政府服务的不及时和滞后。
最后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了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多元化强调破除行政垄断,让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推动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化强调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法治化强调加强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权责的明确。
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责任,通过建立起权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是权力的分割。
要推进权力下放,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减少层层上报和审批。
再次是机构的优化。
要对政府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减少重复的职能和冗员人员。
另外,还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代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现代管理要求。
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行政文化和行政手段重要性,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弥补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文章将重点分析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推动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在不断变化,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手段能够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还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
随着党的十九大会议隆重召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明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转变,当前政府职能使政府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得以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通过对当前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利用更加科学明确的行政手段和管理体系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行政管理的根本含义及其属性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通过法律的规则为基本依据,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系统的服务。
通过制定的约束和标准,能够让行政相关群众的活动可以限制在探究行政管理内,各级政府需要对管理的主体进行明确,对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如何管理是其中最关键的点。
首先,管理的主体就是行政管理主体,行政主体一般是政府、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部门通过实际管理能够加强法律上政府和部门的工作,将其统称为行政机关。
管理的对象一般是指行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对行政管理人和行為人进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上按照法律表现方式,对整个行为标准和行政主体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也要通过相关的依据、程序、法律机制等来对管理进行细化,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中通过对管理与行政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明确应该由法律来进行。
二、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角色定位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在当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在经历了数次体制改革后,并没有发生十分彻底的转变。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1.1982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第一次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但是以前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权力依然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当时的行政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所以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经济权限、人事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和人事管理权限,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精简干部队伍,但是很不彻底。
2.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1988年开始推行的。
这次改革的重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党政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等等。
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要转变政府职能。
3.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1993年开始的。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掌握政策、统筹规划、信息引导、提供服务、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上,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队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我国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1998年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为中心的而进行的改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宏观调控、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后的主要职能,真正把生产经营交给企业。
调整政府机构,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加强行政体系法制建设。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试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思路从年至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组织改革,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年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
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宏观调控部门。
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培育与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企业市场化、投资多元化。
因此,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
为了认真总结各级政府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有益经验,及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进展, 2006 年 8 月 19 ~ 20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在广东佛山联合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6 年年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国内行政管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共 380 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338 篇。
根据年会主题,本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四大专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依法行政,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
与会人员经过深入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对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会议首先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存在辨证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
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有学者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认为改革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
一是始终没有制定一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尚不足,改革目标不清晰。
二是由于改革总体目标不清晰,转变政府职能思路比较模糊,缺少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只注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而忽略了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转变职能没有新突破,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感,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然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国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现状。
本文旨在对这些困境和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1.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自1994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但改革的进展却相对缓慢。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重视,重心仍然放在经济发展上,导致改革难以实施。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集团,改革任务艰巨,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往往难以达成一致,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1.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利益考量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往往会考虑个人利益和政绩考核的问题,导致改革举措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担心改革可能会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造成影响,因此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此外,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常常需要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可能会涉及到一部分人员的转岗、职位调整或者裁员等问题,这对一些官员来说是一种考验。
1.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权力运行等重要问题,因此存在一些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是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职能边界,从而使各级政府的职责清晰明确、协调配合,避免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重叠和资源浪费。
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透明化并增强政府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2.1 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现状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以往,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事务,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政府的命令、指挥和强制力。
现如今,政府逐渐转变为市场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浅析。
一、制度设计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亟需进行改革。
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如权责不清、机制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
对此,应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高效、快速地完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政府机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人员管理的问题,例如人员编制过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制度,突出人才优势,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三、治理现代化面临挑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正逐步实现数字化,但一些政府部门面对技术发展和资源投入不足等等问题,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这使得政策执行效率不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行政管理,提高数字化行政管理的能力,落实网络安全防控制度,在干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不断优化,推进数字管理治理现代化。
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泛倾听和充分考虑,认真落实改革方案,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做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权责方面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权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权利滥用等。
部分政府机构权力被扩大,使得其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些机构的部分负责人也因此滥用职权,处理事务不规范,不合理。
此外,行政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掌握不当,各机构对南面建设意见的意见涉及父亲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通过调整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能和权限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一项重要任务,也取得了一系列具体成果。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一、思路创新: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应以服务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权力下放、责任下移和服务提升。
要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2.构建高效有机的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应具有高效性、协同性和灵活性。
要加强政府的内部管理,推行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要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3.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
要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尤其是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信息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
二、措施创新:1.推进机构改革。
要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划分,避免机构之间的职责重叠和效率低下。
要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化和电子化,实现审批事项的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和一次办好。
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机制,保证行政审批的公正和效率。
3.加强政府内部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
要加强对政府内部管理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要加强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促进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创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
为了认真总结各级政府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有益经验,及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进展, 2006 年 8 月 19 ~ 20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在广东佛山联合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6 年年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国内行政管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共 380 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338 篇。
根据年会主题,本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四大专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依法行政,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
与会人员经过深入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对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会议首先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存在辨证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
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围绕着如何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多人开始进行思索,以期能够找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改革路径。
下面,笔者将从多个方面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围绕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进行展开。
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群众参与度低、效率较差等等。
为了保障政府在具备相同权力和职权下能够更高效地行使职责和管理公共事务,需要在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的、稳定的行政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权力的合理分配及协同合作的管制机制。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和机制针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在“谁主管谁责任”的模式中,决策经常受到影响和干扰的现状,应当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和机制。
应当依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社会及经济背景,细化不同行政管理模式,在行业化、专业化和分层化的基础上,制定行业标准及职业规范,对行政决策、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推行数字化行政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打造数字化行政管理体系,推广网上政务运行模式,建立开放的、信息透明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一个高效率、高透明度、高决策能力的行政管理体系,满足人民需求,提高行政管理的创新能力和决策效能。
四、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由于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无时不刻地需要得到不断更新和升级。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增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领导力,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录一、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
.。
..。
.。
.1 (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
..。
..。
.。
..。
.。
.。
..。
.。
.。
...。
.。
.。
..。
.1 (二)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
..。
.。
.。
..。
.。
...。
.。
..。
..。
.。
...。
.。
.。
..。
.....。
.2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
...。
.。
..。
....。
...。
.。
.。
.。
. (2)(四)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3(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影响服务能力提升.。
.。
..。
.。
...。
.3 (2)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
..。
..。
.。
..。
....。
3(五)不少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
.。
..。
.。
....。
..。
4二、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
.。
..。
4(一)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
...。
..4 (二)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6 (三)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
..。
.。
..。
7(四)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
..。
.。
.....。
.。
..。
....。
..。
.。
.。
.。
..。
..。
8(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尽决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
...。
(9)参考文献。
...。
.。
...。
.。
...。
...。
.。
.。
.。
...。
10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强调要优化结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深入研究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1.推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向权力下放、简化手续、透明化决策等方式,完善行政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提升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同时,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机制,确保行政管理的公正和合法性。
2.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主政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要加快简政放权,推进政府管理职能的向市场、社会和企业转移,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要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推动行政管理从“依靠制度”向“依靠人才”转变。
4.加强行政审批制度。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要加强行政审批的标准化、信息化和公开化,减少人为干预和不公平现象,推动行政审批的规范化和规则化。
5.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要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6.深化行政体制。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化行政体制,推进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的优化和协调。
要加强行政机构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打破部门利益和行政壁垒,加强政府机构的协同工作,提升政府系统治理效能。
7.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政府执法和监督能力。
要加强法治化,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执行力度。
8.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行政管理经验,吸收和融合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推动领导职能转变和提高行政效能。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完善和公众参与不足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领导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的行政管理体制。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权力过于集中2.1 权力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决策权集中在少数高层领导手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权力集中不仅延长了决策的周期,还容易导致决策结果不准确。
因此,需要推进权力下放和分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2.2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问题严重权力过于集中还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
少数高层领导拥有过大的权力,容易滋生行为。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防腐体系,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打击。
第三章决策效率低下3.1 决策程序繁琐、周期长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决策程序繁琐、周期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延长了领导决策的时间成本,还影响了领导工作效率。
因此,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需要简化和优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3.2 决策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效果不佳决策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决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领导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决策结果不准确。
因此,需要加强决策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思路从1952年至2019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组织改革,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201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
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1)加强宏观调控部门。
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培育与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企业市场化、投资多元化。
因此,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2)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要满足企业与市场的这种要求,政府与企业之间就必须取消行政隶属关系,专业经济部门不再是企业主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任何行政干预。
政府与企业之间,只是政府国有资产部门对企业的资产产权关系,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中央与地方的专业经济部门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与管理方式,逐步融人以产业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部门。
改革后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引导本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维护行业平等竞争秩序。
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权益;向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
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损害所有者权益。
(3)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
政府社会服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这种社会服务原则上应由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具体事务由地方政府去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社会事务是由企业办理的,企业不堪重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事务要由政府办理,企业要摆脱社会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组织,全心全意搞好企业。
(4)加强执法监督部门。
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与经济调节作用的加大,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执法监管,以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按照行政决策立法与行政执法监督分开的原则,行政决策机构制定市场运行规则,执法监管机构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实行市场与社会的统一执法监督。
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改变目前部门立法、条条执法,或者地区立法、区域执法的条块分割局面,打破部门垄断、地区封锁,消除市场障碍,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部门。
这次改革首先对国务院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由原来的40个组成部门减少为29个,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别由13个、5个、12个调整为17个、5个、10个。
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干部编制总数精简了一半。
目前,正在进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
当然,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这次改革仍是过渡性的,它主要着力于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以便为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3、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3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答:(一)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二)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
(四)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五)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六)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
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
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
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
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
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
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
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
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
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
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见的、公开的。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
其次,要公开。
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
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
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
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
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快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做到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保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