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6
ICU病房标准化规范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中负责重症患者监护和治疗的重要部门。
为了提高ICU病房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制定ICU病房标准化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标准化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ICU病房环境要求1. 空气质量:ICU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清新,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浓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温度和湿度:ICU病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2-25摄氏度,湿度应保持在5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噪音控制:ICU病房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干扰,保持安静的环境,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
4. 光照:ICU病房应保持充足的自然光照,同时配备合适的人工照明设备,以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三、ICU病房设施要求1. 病床:ICU病房应配备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病床,病床应具备调节高低、角度和侧倾等功能,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2. 监护设备:ICU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及时监测和处理。
3. 氧气供应:ICU病房应配备稳定可靠的氧气供应系统,以满足患者的氧气需求。
4. 消毒设备:ICU病房应配备有效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剂等,以确保病房的清洁卫生。
5. 储物柜:ICU病房应配备足够的储物柜,以方便医护人员存放和取用各种医疗用品和工具。
四、ICU病房操作规范1. 患者管理:ICU病房应制定详细的患者管理流程,包括入院评估、护理计划、病情观察和交接班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和安全的护理。
2. 感染控制:ICU病房应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废物处理等,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药品管理:ICU病房应建立科学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配药、使用和废弃等环节,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4. 医疗记录:ICU病房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等重要信息。
胸腔穿刺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准入标准:住院医师以上职称,在临床科室轮科超过半年,熟悉操作过程并了解其并发症。
一、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二)方法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搭在椅背,头枕在手臂上,患侧上肢伸举过头顶;或取半侧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穿刺抽液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
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
3、气胸抽气,一般取半卧位,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
4、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
5、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
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1~3nin,并胶布固定。
嘱患者卧床休息。
7、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
(三)注意事项1、穿刺抽液量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100ml;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2、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可待因。
术中若出现连续咳嗽或胸闷、眼花、出冷汗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icu规范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缩写,是医院内负责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临时救护和监测的特殊部门。
为了确保ICU能够高效运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以下是ICU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卫生规范:1. 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的环境,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ICU人员进出时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程序,减少细菌传播的可能性。
3. 对ICU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环境。
二、设备规范:1. ICU应配置高质量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等,以确保对患者的全面监测和救治。
2. 监护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3. ICU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应按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护理规范:1. ICU护士应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各种急救情况。
2.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3.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如给药、更换药物、协助医生进行操作等。
四、医生规范:1. ICU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医生应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医生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将诊疗计划和治疗效果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五、患者规范:1. ICU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和接受治疗。
2.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配合监测、接受护理等。
3. 患者及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康复工作。
六、家属规范:1. 家属要接受医院的管理和指导,遵守ICU的规定和限制。
2. 家属应了解医院的访客时间和探视规则,并严格遵守。
3. 家属要保持冷静和配合,不干扰医疗人员的工作,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影响。
七、医院管理规范:1. 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以确保ICU的正常运转和质量。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医院中最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治疗和监护重症患者。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ICU管理制度的具体规范和操作流程。
I. 入院管理1. 患者接收:当患者从急诊科或其他科室转入ICU时,负责接收的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患者接收工作。
包括核对患者信息、核实诊断、评估病情、记录护理相关信息等。
2. 病历文书:患者入住ICU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建立电子病历,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熟悉并掌握正确的病历记录方法。
II. 医疗操作1. 监护设备操作:ICU内的监护设备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
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医院制定的操作流程正确连接、调试和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2. 药物管理:ICU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量药物治疗,因此药物管理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药物的使用剂量、途径和注意事项,并遵守给药速度、时间和频次等规定。
3. 病情监测:ICU患者的病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状况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检查结果等,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录入患者病历。
III. 护理管理1. 人员配置:ICU护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配置。
负责制定人员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员应确保每个班次都有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并保持沟通和配合的良好状态。
2. 感染控制:ICU是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指南和制度执行消毒操作,包括洗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隔离措施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病情交接:ICU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所以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接要求十分严格。
在交接班时,原班人员应如实向接班人员交代患者病情、特殊需求、治疗计划等重要信息。
IV. 紧急处理1. 紧急事件应急:ICU是处置紧急事件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机制。
ICU医疗操作规程一、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内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保证病患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ICU病房内的仪器操作进行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中常见的仪器操作规程。
二、监护仪操作规程1. 监护仪简介监护仪是ICU病房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用于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操作监护仪前,应确保监护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接通,仪器无故障。
2. 监护仪的基本操作(1)打开监护仪电源,并确保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2)选择相应的监护项目,如心电图(ECG)、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等。
(3)根据病患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护仪导联,并将导联正确连接到病患身上。
(4)调整监护仪的参数设置,如心率报警上下限、血压报警范围等。
(5)观察监护仪上显示的病患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及时记录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呼吸机操作规程1. 呼吸机简介呼吸机是ICU病房中用于维持病患呼吸功能的仪器。
操作呼吸机前,应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氧气温和道压力正常。
2. 呼吸机的基本操作(1)打开呼吸机电源,并确保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2)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等。
(3)根据病患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
(4)将呼吸机的气道管连接到病患的气道上,并确保连接密切、无泄漏。
(5)观察呼吸机上显示的病患呼吸参数,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以保证病患的呼吸功能正常。
四、输液泵操作规程1. 输液泵简介输液泵是ICU病房中用于精确输送药物和液体的仪器。
操作输液泵前,应确保输液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输液管路无阻塞。
2. 输液泵的基本操作(1)打开输液泵电源,并确保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2)选择合适的输液模式,如连续输液模式、间断输液模式等。
(3)根据医嘱,设置输液泵的输液速度、输液总量等参数。
(4)将输液管路连接到病患的静脉通道上,并确保连接密切、无漏液。
ICU病人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简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专门负责治疗严重疾病患者的重要保障环境。
为确保ICU病人得到适当的护理,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ICU病人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重要性,并详细讨论相关内容。
I. ICU病人护理操作流程1. 入院评估和记录在ICU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记录。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病情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评估信息需详细、准确,以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2. 导管的插入和护理ICU病人通常需要多种导管,如插管、胃肠管、导尿管等。
护理人员应熟悉导管的插入技巧和操作流程,并注意导管的定位、固定和护理维护,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呼吸支持和管理ICU病人中许多需要呼吸支持和管理,如机械通气、吸痰、氧疗等。
护理人员应了解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操作方法,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呼吸音等指标,及时调整和记录。
4. 血压和心脏监测ICU病人心脏和血压的监测是重要的护理内容。
护理人员应掌握心电监护、动脉压力监测等技术的操作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5. 输液和药物管理ICU病人常需输液和使用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输液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计算、给药途径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
6. 患者营养支持ICU病人通常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胃肠道喂养等。
护理人员应确定适当的营养支持方案,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随时调整营养计划。
7. 预防感染及护理措施ICU病人由于病情严重,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应遵循预防感染的相关操作规范,如有效洗手、消毒装备、戴手套、使用隔离衣等,确保病人的安全。
II. ICU病人护理评分标准1. 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评估意识状态的常用标准。
包括眼睛开放、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方面,评分范围为3-15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意识水平越低。
ICU技术操作规范书1. 引言该文档旨在制定ICU(重症监护室)的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人员在ICU环境中的安全和有效工作。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进入ICU从事技术操作的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3. 操作要求3.1. 操作前准备:- 在进行技术操作之前,医疗人员应保证自身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缺乏睡眠等情况。
- 准备好所需操作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完好和洁净。
3.2. 技术操作流程:- 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疗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每一步骤的正确执行。
- 执行技术操作前,医疗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相关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3.3. 密切观察和监测:- 在技术操作期间,医疗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进行记录。
- 对于监测设备的使用,医疗人员应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进行校准和维护。
3.4. 操作后的处理:- 在技术操作完成后,医疗人员应对操作工具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消毒,确保下一次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同时,医疗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后续观察和评估,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4. 监督与改进4.1. 监督机制:- 对ICU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人员遵守操作规范。
- 通过定期举行例会、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4.2. 改进措施:- 对发现的操作规范不符合情况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 定期审查和更新操作规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5. 附录- 相关技术操作流程图示- 常见技术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以上是ICU技术操作规范书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细节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希望该规范能够对ICU技术操作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起到指导作用。
icu技术操作规范篇一:ICU技术操作规程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中心静脉穿刺术[适应证]1.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
2.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
3.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性药液者。
4.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患者。
5.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的患者。
[禁忌证]一般禁忌证包括穿刺静脉局部感神或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目前在ICU中多采用导引钢丝外置管法(Seldinger法)。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穿刺进路的方法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2种。
1.锁骨下路(1)体位: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15°~25°,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人,而不致误人颈内静脉。
(2)穿刺点选择: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1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怕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3)操作步骤①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②局部麻醉后,用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者的体形有关)。
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
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
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③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穿刺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
经口气管插管术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充分面罩给氧,左手持喉镜,从患者口腔右侧插入,将舌头推向左侧,充分吸引分泌物,推进喉镜达舌根,上提喉镜看到会厌游离边缘,喉镜插入会厌下方,向前上方挑起,可看见声带,右手将导管插入声门,插入深度{长度}cm,给气囊充气,接呼吸机,将牙垫插入口腔,取出喉镜,捆绑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快速气切术)患者取正中仰卧位,头后伸,肩部垫高,下颌.喉结.胸骨上切迹三点一线。
穿刺点选第二,第三气管软骨间隙,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在穿刺点做一长约1.5cm 的横行切口至皮下。
将针芯放入穿刺套管,后接注射器,在选定穿刺点垂直进针,有明显突破感后回抽注射器,若顺畅抽得气体,穿刺针在气管内,取出针芯,经套管放入导丝,放入15{长度}cm的导丝进入气管内,拔除穿刺套管,将导丝放入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固定导丝位置,沿导丝头端推下扩张钳,依次扩张皮下组织和气管前壁,固定导丝位置,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拔出导丝,吸引穿刺处痰液和血液,气囊充气,固定气管套管。
临终抢救(通用版)患者黄小群,因“{主诉}”入院,目前诊断为{目前诊断}。
患者于{时间(时,分)},出现{症状},{体征},立即{检查},示{检查结果},考虑{医生判断}。
于{时间(时,分)}给予{处理1},{处理2},患者情况{时间(时,分)}{对治疗的反应},R,BP,P,SPO2。
于{时间(时,分)}给予{处理3},患者{时间(时,分)}{情况},R,BP,P,SPO2,复查示{复查结果},{最终情况,死亡或好转}。
[死亡:患者双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搏动未扪及,无自主呼吸心跳停止后恢复,血压测不出,{时间(时,分)}行心电图检查呈直线,于{时间(时,分)}宣布临床死亡]。
参加抢救人员:{(副)主任医师姓名}(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姓名}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姓名}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实习医师,{护士}护士(专业技术职称)临终抢救(呼吸科甲强龙版)患者于{时间1}出现气促、喘息加重,不能平卧,神志尚清,唇面发绀,双肺闻及广泛哮鸣音,心率{数值}次/分,律不齐,立即加大吸氧量,给予氨茶碱、甲强龙静脉滴注解痉平喘抢救治疗。
icu最新规范标准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和监护重症患者的部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ICU 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根据最新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制定的ICU规范标准:ICU最新规范标准一、ICU设施与环境要求1. ICU应设立在医院内部便于快速响应的位置,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系统。
2. 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湿度。
3. 每个ICU床位应配备独立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
二、ICU人员配备标准1. ICU应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以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治疗。
2.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ICU的诊疗流程和紧急情况处理。
三、ICU患者接收与转出标准1. ICU接收的患者应为需要密切监护和高度技术支持的重症患者。
2. 患者转出ICU应根据其病情稳定程度和恢复情况,由主治医师和ICU团队共同决定。
四、ICU诊疗操作规范1. ICU内的所有诊疗操作应严格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对于危重患者,应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计划。
五、ICU监护与记录标准1. ICU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2. 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措施、护理记录等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以便于跟踪和评估。
六、ICU感染控制与预防标准1. ICU应定期进行环境和设备的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减少感染风险。
七、ICU患者护理标准1. ICU患者应得到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
2.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八、ICU教育培训与质量改进1. ICU团队应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技能。
2. ICU应实施质量改进计划,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心肺脑复苏(一)、单人心肺复苏术(二)、双人心肺复苏术二、人工气道吸痰技术(一)、开放式(二)、密闭式三、持续声门下吸引四、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五、气管切开术后换药技术六、PICC、CVC换药技术七、动脉穿刺与动脉置管术八、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九、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十、PICCO监测技术十一、颅内压的监测十二、俯卧位通气一、心肺脑复苏(一)概念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及意识丧失,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可使呼吸循环重建,同时积极保护大脑功能,能够促进功能的恢复,这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和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
(二)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病人的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病人。
(三)心搏骤停标志及复苏成功有效特征1、心搏骤停标志:(1)意识突然丧失、昏倒;(2)面色苍白或发绀;(3)瞳孔散大;(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搏骤停早期最可靠表现,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有效特征:(1)颈动脉搏动恢复;(2)面色、口唇、甲床色泽转红;(3)出现自主呼吸;(4)扩大的瞳孔缩小;(5)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6)心电图波形改善;(7)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四)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礼仪、仪容:着装整洁、洗手2、评估环境:安全3、全面评估病人情况(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打病人肩部、大声呼喊“你怎么了”。
(2)判断有无脉搏:触摸颈动脉应在10s内完成。
(3)判断有无呼吸:充分暴露胸部,目视胸部,观察有无起伏10s内。
4、判断无意识后,紧急呼救,带上除颤仪。
5、放置合适体位:松解衣领及衣扣,去枕仰卧于硬质的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6、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
(2)一手掌跟重叠在另一个手背上,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使手指脱离胸壁。
1.胸腔内积气、积液、积血或者积脓,需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患者.2.胸腔内给药等.[禁忌证]胸腔穿刺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者谨慎.1.胸部广泛烧伤或者广泛感染.2.挨近心脏大血管附近的局限性积液、积脓.3.凝血机制障碍者.4.有严重肺气肿或者广泛肺大泡者.1.定位⑴常规排气者,在锁骨中线第2 肋间.⑵常规排液、排血、排脓者,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 肋间.⑶包裹性积液、积脓者,需行胸部X 线正侧位摄片或者超声定位穿刺. 2.穿刺方法⑴检查胸穿针是否通畅,三通开关的方向与关闭情况.⑵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麻后试穿定位,用胸穿针沿肋骨上缘进针2.5~3.5cm,进胸腔后抽吸.⑶穿刺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局部皮肤消毒,贴无菌纱布.1.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病人普通情况与呼吸、血压、脉搏.2.如浮现面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低等胸膜肺休克表现时,应即将拔出穿刺针,平卧位,吸氧,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急救准备.3.如一切顺利,穿刺后也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浮现气胸或者血胸等并发症.4.当存在明显腹胀或者膈肌抬高,排液、排血、排脓时穿刺点选择应在第5~6 肋间, 以防穿刺过低刺入腹腔引起肝、脾等脏器损伤.气胸、血胸、脓胸,需持续排气、排血、排脓者.1.开胸手术后患者.[禁忌证]1.无绝对禁忌证,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谨慎.1.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2.排气者,在锁骨中线第2 肋间.3.排液、排血、排脓者,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 肋间.4.包裹性积液、积血、积脓者,需行胸部X 线正侧位摄片或者超声定位穿刺. 5.常规消毒后切开皮肤和皮肤下组织2~3cm,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头端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入胸腔长度为4~5cm,根据引流波动情况调节入管长度, 良好后固定, 引流管外端连接闭式引流装置.1.引流管要时常挤压.2.腹胀明显或者多根后肋骨骨折,膈肌升高者,排液、排血、排脓时,部位选择在第5~6 肋间为宜, 以防刺入腹腔引起脏器损伤.如一切顺利,穿刺后也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浮现气胸或者血胸等并发症. 3.放置引流后要严密观察排气、排血情况.1.诊断性穿刺,为明确腹腔内积液与其性状.2.抽取用腔积液进行相关检测,协协助助诊断.3.腹水引流,鉴于大量腹腔积液导致腹压增高与严重胸闷憋气,或者大量炎性腹腔积液渗出时, 引流腹腔液体以缓解症状.4.腹腔内注射药物.5.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术.[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者谨慎,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1.有严重肠胀气.2.妊娠,或者疑有卵巢囊肿.3 .既往手术或者腹腔内炎症导致广泛粘连者.4.肝昏迷先兆者.5.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50×10e93.穿刺前准备⑴穿刺前导尿或者排空尿液使膀胱空虚以免损伤. ⑵体位准备:侧卧位或者半卧位.⑶穿刺点选择与相应准备① 麦氏点进针:脐与髂前上棘边线中、外1/3 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多选择左下腹麦氏点.②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者偏右1.5cm 处,此部位无重要器官.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与腋中线的延长线相交处,此部位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④ 超声定位穿刺:积液少量,或者有包裹分隔时,须在B 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⑷穿刺用品准备① 皮肤消毒用品:碘酊、乙醇或者碘伏,弯盘,消毒棉块和无菌纱布,医用镊子与止血钳,无菌注射器.② 无菌注射器,穿刺针,如大量抽吸腹腔积液时可备穿刺包.③无菌试管或者小瓶〔留标本用〕.④ 局部麻药品.⑸术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清洁白衣或者刷手服. 2.腹腔穿刺术⑴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⑵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穿刺腹壁,当针尖反抗感蓦地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 即可抽取腹腔积液,并留标本送检.⑶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注射器进行.⑷大量放液时,可用8 号或者9 号针头,并于针头后端连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止血钳固定针头,并协助夹闭胶管.亦可通过穿刺针置和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细管连接无菌引流袋.⑸将抽得腹腔液体注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⑹术毕拔除穿刺针,穿刺点消毒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⑺大量放液后,需束以腹带并收紧, 以防腹压骤降, 引起内脏血管扩X 导致血压下降或者休克.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与面色苍白等, 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做适当处理.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 以观察病情变化.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普通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静脉输入白蛋白和血浆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可于1~2h 内排4000~6000ml,甚至放尽.如为血性腹腔积液,仅留取标本送检, 不宜放液.3.放腹腔积液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做挪移或者稍变换体位,必要时在B 超引导下穿刺.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腔积液漏出;对腹腔积液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达皮下后,稍向周围挪移一下穿刺.1.上呼吸道梗阻口鼻咽与喉部软组织损伤、异物或者分泌物潴留均可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2.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患者意识改变〔特殊是昏迷〕以与麻醉时,正常的生理反射受到抑制,导致气道保护机制受损, 易发生误吸有分泌物潴留,可能导致严重肺部感染.对于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的患者,有必要建立人工气道, 以防止误吸与分沁物潴留.3.气道分泌物潴留咳嗽反射受损时,使分泌物在大气道潴留, 易导致肺部感染与呼吸道梗阻,与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清除气道分泌物是必要的.4.实施机械通气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应建立人工气道,提供与呼吸机连接的通道.经口气管插管无绝对禁忌证,但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导致插管艰难或者有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和脊髓严重损伤的可能,应谨慎操作或者选择其他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1.口腔颌面部外伤.2.上呼吸道烧伤.3.喉与气管外伤.4.颈椎损伤.1.准备适当的喉镜喉镜根据镜片的形状分为直喉镜和弯喉镜.使用方法上两者有所不同.直喉镜是插入会厌下, 向上挑, 即可暴露声门.弯喉镜是插入会厌和舌根之间, 向前上方挑,会厌间接被牵拉起来,从而暴露声门.2.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备用,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气管导管远端1/3 表面涂上液状石蜡,如使用导丝,则把导丝插入导管中,利用导丝将导管塑型.导丝不能超过导管远端, 以免损伤组织.3.头颈部取适当位置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温和管处于一条直线上, 以利于插入气管插管.4.预充氧、人工通气与生命体征监测在准备插管的同时,应利用面罩和人工呼吸器或者麻醉机,给患者吸入纯氧, 同时赋予人工通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当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才干开始插管.如插管不顺利,或者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特殊是低于85%时,应即将住手操作,重新通过面罩给氧,并进行人工通气, 直到氧饱和度恢复后,再重新开始.插管前、插管过程中与插管后均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5.喉镜暴露声门操作者站在患者头端,用左手握喉镜,从患者口腔右侧插入,将舌头推向左侧. 喉镜应处于口腔正中,此时可见到悬雍垂, 同时观察口咽部.如有分泌物,则需充分抽吸, 以免影响插管的视野.慢慢推进喉镜达舌根,稍上提喉镜,看到会厌的游离边缘, 喉镜插入会厌与舌根之偶尔插入会厌下方, 向前上方挑,就可将会厌挑起,看到杓状软骨间隙,再用力上挑,则可看到声带.6.插入气管导管和调节导管深度暴露声门后,右手将导管插入声门,避免插入过深,普通情况下,男性患者插入深度为距离门齿24~26cm,而女性为20~22cm,给气囊充气,将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或者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先吸入纯氧.使用导丝者,在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后,一边送导管,一边将导丝拔除.7.确认导管插入气管主要通过以下手段:①用听诊器听胸部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②监测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如插入气管,则可见呼气时呈现二氧化碳的方波,与测得的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值;③监测流速-时间波形,如有自主呼吸,可监测到典型的呼气波形;④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通过麻醉机气囊的活动,确认导管插入气管.8.固定气管导管将牙垫插入口腔,此时才可将喉镜取出,用蝶形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一起固定于面颊部与下颌部.9.拍摄X 线胸片,进一步调整导管位置气管导管远端应在隆突上3~4cm,根据X 线胸片,调整导管深度. 同时观察患者肺部情况与有无并发症.1.每次操作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2.插管前评估病人气道,估计插管难度,可提前进行准备.判断插管艰难的方法见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术.如果判断可能浮现气管插管艰难,可考虑以下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插管;逆行插入法;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管导入术;环甲膜切开术等.3.插管操作不应超过30~40s,如一次操作不成功,应即将面罩给氧,待血氧饱和度上升后再重复上述步骤.4.注意调整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引起气管粘膜损伤, 同时压力又不能过低,气囊与气管之间浮现间隙.不需对气囊进行定期的放气或者充气.5.气囊漏气.应常规做好紧急更换人工气道的必要准备,包括:准备同样型号的气管托管,紧急插管器械,面罩,人工呼吸囊等.一旦气囊漏气,应与时更换.6.意外拔管.7.防止并发症.⑴缺氧:普通情况下每次操作时间不超过30~40s,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低于90%,应即将住手插管,保证氧供.⑵损伤:有口腔、舌、咽喉部的粘膜擦伤、出血、牙齿脱落和喉头消肿.动作应规X,不应用喉镜冲撞上门齿,并以此为杠杆,导致牙齿缺损.⑶误吸:插管时可引起呕吐和胃内容物误吸,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必要时在插管前应放置胃管,尽可能吸尽胃内容物,避免误吸.⑷插管位置不当: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者支气管:多见于导管插入过深或者位置不当等.即将调整气管插管位置.⑸痰栓或者异物阻塞管道:应进行积极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如充分湿化、保温、气道抽吸等.⑹气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气道抽吸、肺部感染、急性心源性肺消肿、肺栓塞、肺动脉导管过嵌、气道腐蚀和血液病等.1.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2.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3.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者高渗性药液者.4.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患者.5.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的患者.普通禁忌证包括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者血栓形成.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碍, 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目前在ICU 中多采用导引钢丝外置管法.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进路的方法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2 种.⑴体位: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15~25 度, 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 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⑵穿刺点选择: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 即锁骨中1/3 与外1/3 交壤处,锁骨下缘1~2 cmth ,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如先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 处,沿锁骨下缘进针.⑶操作步骤①术野常规消毒、铺巾.② 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控性穿刺,针头与皮肤呈30~40 度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普通进针4 cm 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 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 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③ 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 即可换用穿刺针置管,穿刺针方向与试探性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4.定位⑴常规排气者,在锁骨中线第2 肋间.⑵常规排液、排血、排脓者,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 肋间.⑶包裹性积液、积脓者,需行胸部X 线正侧位摄片或者超声定位穿刺.5.穿刺方法⑴检查胸穿针是否通畅,三通开关的方向与关闭情况.⑵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麻后试穿定位,用胸穿针沿肋骨上缘进针2.5~3.5cm,进胸腔后抽吸.⑶穿刺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局部皮肤消毒,贴无菌纱布.5.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病人普通情况与呼吸、血压、脉搏.6.如浮现面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低等胸膜肺休克表现时,应即将拔出穿刺针,平卧位,吸氧,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急救准备.7.如一切顺利,穿刺后也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浮现气胸或者血胸等并发症.8.当存在明显腹胀或者膈肌抬高,排液、排血、排脓时穿刺点选择应在第5~6 肋间, 以防穿刺过低刺入腹腔引起肝、脾等脏器损伤.<1>体位:同锁骨下路.<2>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缘约 1. Ocm 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剌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3>进针方法 :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者稍向前呈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普通进针 2~3cm 即可进入锁骨下静脉,直到有暗红色回血为止.然后穿刺针由原来的方向变为水平, 以使穿刺针与静脉的走向一致.<4>基本操作:同锁骨下路.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 3 种.<1>体位: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 ,面部略转向对侧〔2〕穿刺点与进针: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 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与颈总动脉搏动 ,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 , 在颈总动脉外缘约 0.5cm 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者锁骨的中、内 1/3 交壤处.前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1>体位:同前路.<2>穿刺点与进针: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该点距锁骨上缘 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穿刺未成功,将针尖退至皮下,再向外倾斜 10°摆布,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 ,常能成功.临床上目前普通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与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此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1>体位: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2>穿刺点与进针: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 1/3 的交点或者在锁骨上缘3~5cm 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 ,针干普通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锁骨上窝方向.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三、股静脉穿刺术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臀部稍垫高,髓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2.穿刺点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壤点下方 2~3cm 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 O.5~1.0cm.3.进针方法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针体与皮肤成30°~45°角.肥胖病人角度宜偏大 .沿股动脉走行进针 ,普通进针深度 2~5cm.持续负压.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者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 ,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1.穿刺时,穿剌针尖的落点不一定正巧在血管的中央,有时可偏在一侧;或者穿刺针进人过深,顶于血管的对侧壁 .此时抽得回血但导丝或者外套管推进会有困难. 遇此情况不能用暴力强行推进 ,可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吸边退出导管,直至回血畅通,再重新置人导丝或者外套管 ,经几次进退仍无法顺利插人 ,则需重行穿刺.2.掌握多种进路,不要片面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而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3.预防和与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1>空气栓塞:空气经穿刺针或者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者套管内插人导引钢丝或者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 1~ 2s 内有大量的空气经针孔进入血管.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多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艰难时,操作应特殊小心.<2>气胸、血胸:为了能与时发现气胸、血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要时做胸部摄片.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与穿刺后病人浮现呼吸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许发症的可能,应与早做胸腔减压.<3>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 .特别在用抗凝治疗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见,穿刺插管应谨慎.<4>感染:无菌操作技术欠妥 ,多次穿刺,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久 ,局部组织损伤、血肿,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营养疗法等可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机会 .另外,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对预防感染很重要,当临床上浮现不能解释的寒颤、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5>心包压塞: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病人蓦地浮现发绀、面颈部静脉怒 X 、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 心动过速、 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压塞的可能.遇有上述紧急情况应: ①即将中 断静脉输注; ②降低输液容器的高度,使之低于病人的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尽量吸 出心包腔或者纵隔内积血或者液体 ,然后慢慢地拔出导管 ;③如经由导管吸出的液体 很少,病情未得到改善,应考虑做心包穿刺减压.:1、一切急、慢性喉阻塞症 ,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白喉、喉部肿物与瘢痕狭窄等 .2、一切因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者麻痹 ,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 艰难者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深度昏迷、颅脑外伤、颅内或者周围神经疾患、破 伤风、 呼吸道烧伤 .重大胸部或者腹部手术后 ,有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影响呼 吸者 ,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3、肺功能不全与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减退或者麻痹 ,需要较长期间辅助 呼吸者 ,如重度肺心病、呼吸肌麻痹等 .4、喉外伤或者颌面部、喉咽部、喉部大手术后 ,上呼吸道被阻塞者 .5、呼吸道异物 ,因各种原因无法经口取出者 ,亦可行气管切开急救 ,并 经气管切开口取出异物.:1、向患者 〔昏迷者除外〕 与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 征得允许 ,个别特殊急症例外 .2、按普通外科手术常规 ,行颈前与上胸部皮肤〔急症例外〕 .3、要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光、吸引器 ,根据病人年龄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垂危患者应做好其他急救准备 .4、儿童或者严重呼吸道阻塞者 ,可预先插入麻醉插管或者气管镜 . 5、必要时摄颈部侧位片与胸片 ,了解气管位置与病变情况.:1、采取仰卧位或者斜坡卧位 ,头必须保持正中后仰位 ,肩部垫高 ,颈部伸 直.2、术中应时常注意气管的位置 .皮肤切口与各层软组织只能沿颈正中线上下钝性分离 ,不能向两旁解剖 .向两侧牵开创口时 ,用力要均匀 ,深浅层 次要相同 ,保持创道在中线位 .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3、气管前筋膜不宜分离 ,可与气管壁同时切开 .4、气管软骨环的切口宜在第二环与第四环之间〔勿伤与第一环〕 .切 开气管时刀尖应由下向上挑开 ,刀尖刺入气管不应过深 ,切 2— 3mm 为宜 ,以 防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气管切口大小要与气管套管相适应 .5、止血药完善 ,皮肤缝合不宜过紧 ,以防发生血肿与气肿 .6、根据选用气管套管的情况与可能带管时间的长短 ,分别决定是否做软骨环造孔〔小儿患者禁忌造孔 ,以免造成拔管艰难〕.: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与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 ,应密切观察 ,与时了解其要求与病情变化 .各项操作 ,均应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 .1、室内要保持清洁、肃静、空气新鲜 ,室温在22℃摆布 ,相对湿度约60%.2、床旁置无菌换药盘〔内放气管扩 X 器、同型气管套管、无菌敷料与洗套管用具〕与吸引器、氧气等 ,以备必要时用 .3、体位不宜变动过多 .头、颈与上身应保持在同向来线 ,翻身或者改变体位时 ,应同时转动 .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者套管脱出发生呼吸艰难 .患儿或者有可能发生自行拔除套管者 ,应设法固定其上肢 ,以免发生意外 .4、密切注意呼吸 ,有呼吸艰难现象时 ,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喘鸣等 ,应即将检查套管与呼吸道内有无阻塞与压迫情况 ,如套管通畅 ,应在注意有无肺部与全身其他原因 .5、注意创口与套管内有无出血 ,皮下有无气肿或者血肿 ,如有出血现象, 应子细寻觅原因 ,予以处理 .6、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的患者 ,应注意预防套管的气囊破裂或者滑脱 .根据病情每隔 4— 6h 放气一次 .7、要随时吸痰 ,时常注意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 ,以免咯出之痰液再次吸入气管内或者结痂阻塞管道 .如分泌物过稠 ,可先向套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或者 4%碳酸氢钠溶液等 ,然后吸引 .吸痰操作要轻柔 ,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强弱与排痰能力 ,确定吸痰管进入的深度 ,做到既吸净又减少刺激,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8、每隔 2—4h 清洗内套管一次 ,每日煮沸灭菌内套管 1— 2 次.外套管普通在手术后 7— 10d 内勿需更换 ,如因特殊需要 ,必须在术后 48h 内更换者 , 应做好充分准备 ,切不可轻易拔除外套管 ,长期带管者 ,每 2-4 周更换一次 .9、套管口应盖双层湿纱布以改善吸入空气的湿度 ,并防止灰尘与异物吸入 .根据需要 ,向气管内滴入抗生素或者作雾化吸入 .10、创口敷料与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 .按无菌操作要求每日至少要换敷料 2 次.注意检查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度是否合适 ,结扣要坚固 .皮肤切口上的缝线 ,可于术后 5-7d 拆除 .11、术后进流食或者半流食 ,以后根据情况增改 .如进食时呛咳 ,有食物自套管喷出者 ,应查明原因 ,必要时暂行鼻饲 .12、保持口腔清洁 ,用含漱剂漱口;不能漱口者 ,应做口腔护理 .13、不用镇咳、抑制呼吸与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的药物 ,如吗啡、阿托品等 .14、造成气管切开的原发病治愈 ,经过彻底堵管 24-48h 以上 ,患者呼吸与排痰功能良好 ,不发热 ,即可拔管 .拔管后的创口普通不必缝合 ,可用凡士林纱布换药 ,贴蝶形胶布 .患儿应力争早日拔管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血友病等禁忌〕 ,败血症,或者某些传染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者,某些寄生虫病需骨髓涂片寻觅原虫者 ,恶性肿瘤疑是骨髓转移者.[用品]:清洁盘,骨髓穿刺包,洁净玻片 6-8X,推片 1X,细菌培养盘〔按需要准备〕 .。
技术操作规范一、经口气管插管术【适应证】1、上呼吸道梗阻口鼻咽及喉部软组织损伤、异物或分泌物潴留均可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
2、气道分泌物潴留咳嗽反射受损时,使分泌物在大气道潴留,易导致肺感染及呼吸道梗阻。
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清除气道分泌物是必要的。
3、实施机械通气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应建立人工气道,提供呼吸机连接的通道。
【禁忌证】经口气管插管无绝对禁忌证,但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导致插管困难或有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和脊髓严重损伤的可能,应慎重操作或选择其他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1、口腔颌面部外伤。
2、上呼吸道烧伤。
3、喉及气管外伤。
4、颈椎损伤。
【操作方法及程序】1、准备适当的喉镜喉镜根据镜片的形状分为直喉镜和弯喉镜。
使用方法上两者有所不同。
直喉镜是插入会厌下,向上挑,即可暴露声门。
弯喉镜是插入会厌和舌根之间,向前上方挑.会厌间接被牵拉起来,从而暴露声门。
2、准备不同型号的气1导管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备用,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气管导管远端1/3表面涂上液状石蜡,如使用导丝,则把导丝插入导管中,利用导丝将导管塑型。
导丝不能超过导管远端,以免损伤组织。
3、头颈部取适当位置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lO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和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以利于插入气管插管。
4、预充氧、人工通气及生命体征监测在准备插管的同时,应利用面罩和人工呼吸器或麻醉机,给患者吸人纯氧,同时给予人工通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二、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术【适应证】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潜在危险的病人。
2、危重病人、复杂大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监护。
3、需低温或控制性降压时。
4、需反复取动脉血样的病人。
5、需用血管活性药进行调控的病人。
6、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病人。
【禁忌证】相对证为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和穿刺部位血管病变,但并非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部位动脉只要内径够大、可扪及搏动,均可供插管。
具体选用何处动脉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如体位、局部动脉通畅情况以及预计留管的时间等综合考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制度;3、规范管理医院重点部门,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性措施,规范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制度;4、建立健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5、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6、根据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8、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在职教育制度,拟定全院各科室培训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安全防护的宣传与教育;9、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通过医院感染科学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2、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通报相关部门;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并做好预预防与控制制工作;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发现潜在感染因素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5、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掌握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措施;附件: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程序附件: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程序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等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为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处理,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修订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本院从事医疗活动或接触医疗锐器物引起损伤的工作人员;一、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二、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各科室根据需求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手卫生设施、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冲眼装置等;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作包扎处理;4、24小时内尽早留取基础血样4ml,普通管备查;二粘膜暴露的处理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联系感染科医生进行职业暴露级别初步评估详见附件一;2、当事人疑HIV职业暴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分管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四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及随访检测流程详见附件二五职业暴露的随访1、随访与追踪: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结果,HIV职业暴露由专人负责追踪随访,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监测随访;2、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3、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院感染管理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四、备注1、疑似或HIV职业暴露,评估时科室负责人同时参加;2、费用问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实习学生发生职业暴露,检测、预防性治疗费用先由本人自行垫付,写明事件经过,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再由医教科科长签字,费用由医院承担;3、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1、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2、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1、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表1:乙肝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表2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PEP指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包括应急处理、评估、预防用药推荐方案、报告与保密;使用预防性用药需本人签字同意;预防性用药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丙型肝炎病毒暴露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的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产房、介入手术室、烧伤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应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1次;2、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产房、介入手术室、烧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2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3、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卫生手消毒应≤10 cfu/cm2,外科手消毒应≤5 cfu/cm2;4、每次使用前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的监测,每季度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 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 cfu/ml;5、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行1次,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6、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监测,合格标准为:无菌监测合格;7、各种医疗器械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监测;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应无菌;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8、定期对血液净化系统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监测;1每月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2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5 EU/ml;3每半年进行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9、有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科室都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周进行生物学监测;10、有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科室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应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应每天至少进行1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11、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12、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查找和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1、医院购置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由设备采购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2、医院采购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3、购进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应具有灭菌方式、灭菌日期、有效日期等内容的中文标识;4、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5、医院采购部门应由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6、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25cm,离墙壁5cm~10cm,距天花板50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7、科室医务人员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8、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备采购部门;9、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做退换货处理;10、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1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购置消毒药械前,须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上报院领导后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擅自采购;2、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助药械科对全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3、采购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监督购入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4、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使用浓度、更换时间、影响消毒及灭菌效果的因素等注意事项;5、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药械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械科予以协调解决;消毒灭菌剂的使用管理制度1、消毒、灭菌剂对人体组织和病原微生物之间无选择作用,吸收后对人体可产生毒性,因此一般不作全身应用,主要用于体表皮肤、黏膜、伤口、器皿、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2、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科室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为250~10000mg/L,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浓度及作用时间;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4、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5、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6、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7、消毒、灭菌剂使用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8、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9、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及措施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或临床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二、常用防护用品1、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鞋套等;3、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4、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1、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2、门、急诊落实预检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症状向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分诊;3、执行“首诊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疫情;4、临床疑似病例应安置在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确诊后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尽快转送至传染病专科医院救治,并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5、若患者病情危重,应根据其传染病传播途径实施隔离,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6、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参照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7、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8、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均应当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及时分层密封,并系于标签说明;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接触这些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工作时应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口罩、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4、医务人员应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不应将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他人,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应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5、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6、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挤压废物;当物体表面、地面、墙面受到明显污染时,先使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丢入医疗废物专用袋,再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7、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8、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简单书写事件发生经过,由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上报医教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所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报销;9、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随访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1、所有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2、各科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1采用流动水洗手,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应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2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科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3、外科刷手使用的手刷应当一用一灭菌,一次性手刷严禁重复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外科刷手后使用灭菌小毛巾擦手;刷手区域应当安装钟表;4、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时机;6、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7、每季度对重点部门手术部、产房、重症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烧伤病房等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多重耐药细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临床科室根据细菌室报告单结果,在病历夹等位置粘贴隔离标识;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如单间隔离安置受限,应严格执行床旁隔离;3、实行床旁隔离,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4、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医务人员根据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要求,穿戴防护用品;6、尽量减少与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减少病室内人员出入;7、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重症医学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重症医学科(ICU)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领域,专门为危重病人提供高水平的治疗护理和监护服务。
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重症医学科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技术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
一、重症医学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1.入科前准备工作(1)病床准备:病床需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消毒和清洁。
并配备好所需的监护仪器设备和各种治疗用品。
(2)病史查看:对于来自其他科室或院外的病人,需要先查看其病史、检查结果等信息,了解其病情和治疗方案,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和监护计划。
(3)体格检查:对于进入重症医学科的病人,需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全身检查和系统检查等。
进行病人的初步评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2.呼吸系统监护(1)人工气道建立:对于一些呼吸急促、无法自主呼吸的病人,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
在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时,需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
(2)呼吸机的使用:呼吸机是重症医学科必不可少的仪器。
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掌握正确的设置方法和监护指标,以确保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维持和改善。
3.循环系统监护(1)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治疗操作之一。
需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流程和导管的位置确认等技术。
(2)血流动力学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护是重症医学科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
需要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护的指标、测量方法以及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
4.肾功能监护(1)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重症医学科处理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需要进行透析指征的评估、透析模式的选择和透析操作的规范。
(2)尿量和尿性监测:尿量和尿性监测是监视病人肾功能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需要进行尿量和尿性的定量测量和数据记录,并及时评估监测结果。
5.神经系统监护(1)脑电监测:对于患有脑部损伤的病人,需要进行脑电监测。
需要掌握脑电监测的基本原理、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等。
icu技术操作规范篇一:ICU技术操作规程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
4、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
5、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
6、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
8、观察患者情况。
9、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规程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操作规程篇二:ICU操作技术规范静脉穿刺插管术适应征:1. 临床危重病人及血管外科手术,需中心静脉测压者。
2. 心血管疾病危重症需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3. 需长期静脉输液者。
4. 需要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者。
5. 某些心脏疾患需行右心房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或治疗者。
6. 需静脉高营养治疗者。
禁忌征:1. 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
2. 活动性风湿热,急性心肌炎及细菌性心内膜炎。
3. 近期内有栓塞性疾病病史者。
4. 重度心率心律失常和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颈内静脉,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胸骨头所夹角的顶部沿锁骨头内缘。
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在锁骨中内1/3交接下缘1~1.5cm处。
股静脉,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
2.穿刺插管的方法(1)病人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高,头低位15~30度(2)常规皮肤消毒,术者,铺洞巾。
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3)用装有2ml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穿刺针头,左手食指下点,右手持针,进针方向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平行穿刺,针头对准乳头,指向骶位外侧,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度角。
(4)边进针边抽回血,针头一旦进入静脉注射器内即出现回血,然后再推进数厘米,当血流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位置。
(5)取下注射器,用手指堵住穿刺针口以防空气栓塞,迅速地从穿刺内引导钢丝至预定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
(6)沿引导钢丝插入血管扩张器和导管鞘。
(7)将钢丝和扩张器一起拔出,仅留导管鞘在静脉内。
(8)把导管从导管鞘内插入,进行欲行的诊断和治疗的操作。
注意事项:1. 引导钢丝插入有阻力时,切不可用力推送,应调整穿刺的位置,包括角度,斜面方向和深浅等,如仍有阻力,则为穿刺失败所致,必须另行穿刺。
2. 被扩张器及外鞘扩张的静脉穿刺流血,在拔出引导钢丝及扩张器后,术者应迅速以左手拇指堵住导管鞘末端,待助手插入导管后可避免出血过多。
3. 术毕应切实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
4. 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与体温,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气管插管术适应征:1. 心跳骤停者2. 昏迷患者,为防止呕吐物误吸者。
3. 呼吸衰竭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需机械通气的。
4.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太多不能自行排出的5. 喉反射缺如。
6. 长时间全麻或使用肌松剂的大手术。
7. 各种原因引起通气障碍者,如上呼吸道梗阻,咳痰无力,气道内肿瘤,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肋骨骨折等。
禁忌症:1.急性咽峡炎2.气管粘膜下水肿。
3.气管内有出血倾向者或主动脉瘤侵犯气管者。
准备:1. 给氧及通气装置。
2. 面罩,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
3. 气管内导管。
导管号=年龄/4+4,导管插入长度=年龄/2+124. 管芯5. 麻醉药及肌松药。
6. 吸引装置及吸引管。
7. 插管钳8. 喉镜及适当的喉镜片。
9. 听诊器。
10. 脉搏氧饱和度监护仪。
11. 检查颈部活动度,舌相对于咽部的大小,下颌间隙,关节活动度,一般外观。
操作步骤:1. 经口明视插管法(1)病人仰卧,枕部适度抬高,头后仰,使口,咽和喉三条轴线尽量呈一致走向。
(2)尽可能用面罩黄和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1~2分钟,改善缺氧和CO2蓄积状态。
(3)以右手强迫病人张口。
(4)左手紧握喉镜柄,镜片经病人右口角置入,并同时将舌体推向左侧,以免舌体充斥镜片右侧而妨碍视野。
(5)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适度后仰。
(6)将镜片移向中线,并轻轻向前推进,暴露悬雍垂,咽腔和会厌。
(7)暴露声门:若用弯喉镜片,则将镜片头置于会厌谷,上提喉镜,间接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应用直喉镜时,需将喉镜片头插入至会厌下方,上提喉镜,直接提起会厌,暴露声门。
(8)施行喉及气管粘膜表面麻醉。
(9)右手1~3指捏住导管尾节,按弧形线路经口送入咽腔,在明视下通过声门插入气管。
(10)放置牙垫,取出喉镜。
(11)进行通气实验。
听诊双肺,确认导管位于气管内,用胶布固定导管和牙垫,连接呼吸机实行呼吸支持。
2.经鼻气管插管技术经鼻气管插管虽然较经口插管困难,费时,损伤大和可能冒着将鼻腔细菌带入下呼吸道的危险等缺点,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病人仍有自主呼吸且无窒息,下颌活动受限,张口困难或不可能将头部后仰等,就需要经鼻途径插管。
且病人对经鼻导管较经口导管易于耐受。
经鼻插管尤其适用于需长时间插管呼吸支持的病人。
插管前先检查并选择一畅通的鼻孔,最好是右侧。
向病人的鼻孔内喷入少量血管收缩药如麻黄素,肾上腺素,以扩大鼻腔气道,减少插管出血,在清醒病人,应再滴入适量局麻药如1%丁卡因以减轻不适。
施行咽喉及气管表面麻醉后,选一大小和曲度合适,质地柔软的导管,充分润滑,从外鼻孔插入鼻腔。
最好使导管的斜面对向鼻中隔,在枕部稍抬高并使头中度后仰的体位下轻推导管越过鼻咽角。
如病人可张口,则借助于喉镜在明视下用插管钳或插管钩将导管头部引至正确的部位后插入声门。
在盲目经鼻插管时,可捻转导管使其尖端左右转向,或伸屈头部使导管头前后移动,或将头左右侧偏改变导管前进方向,趁吸气时将导管向前推进。
若听道气流或咳嗽,则表明导管已进入声门。
确认导管位于气管内后再使用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
并发症:1. 出血2. 折牙。
3. 构骨软骨脱臼。
4. 咽喉及气管粘膜损伤和缺血坏死,喉头水肿。
胸腔穿刺术适应征:1. 胸腔积气。
2. 胸腔积液。
3. 诊断性检查。
4. 胸腔积血。
操作步骤:1. 术者戴口罩,帽及无菌手套,局部常规消毒及铺无菌洞巾,局麻药逐层浸润,深达胸膜。
2. 可先用局麻注射针穿入胸腔,试行抽吸。
3. 穿刺针沿下一肋的上缘或肋间隙中间缓慢刺入。
穿透壁层胸膜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此时即可抽气或抽液。
4. 助手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随时配合钳夹引流管,以防空气漏入胸腔。
如抽出大量气体而且难以抽尽,胸腔压力较高,应即改作胸腔闭式引流。
5. 此外,还有应用气胸紧急减压的一种简单装置,即在胸腔穿刺针的尾部紧扎上一个尖端剪一小洞的橡皮指套。
这样,穿刺针刺入胸腔后,吸气时手指套萎缩,使空气不能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空气则从指套端的小洞开口处排出。
6. 术毕放出穿刺针,穿刺局部覆盖无菌纱布,以固定胶布。
并发症:1. 晕针。
2. 血胸,气胸3. 肺损伤4. 术后胸腔感染注意事项:1. 如病人为单纯性胸腔积液,则一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500mi,以免突然一侧胸腔压力减轻,纵隔急速向患侧移位。
2. 如怀疑病人胸腔有感染或反复抽液不尽,应考虑早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3. 观察抽出液体的性状,气味,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常规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等。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胸部急危重症最常用的急救基本技术之一,所有胸内手术病人均需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许多胸部创伤病人也需要放置。
其目的在于排除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恢复胸腔负压,使肺及时膨胀,同时预防及治疗胸膜腔感染。
与胸腔穿刺相比,其优点在于:1. 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后可避免反复多次胸腔穿刺。
2. 如有持续漏气,则可消除发生张力性气胸的危险。
3. 可及时观察胸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量,决定进胸止血的时机。
4. 避免穿刺针刺破肺脏而产生气胸。
5. 能使胸腔感染得到持续充分的引流。
6. 能使肺迅速完全膨胀。
适应征:1. 胸部开放伤的创口经处理后,应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以引流胸膜腔可能产生的积血,积液,观察是否持续出血,预防感染。
2. 创伤性或自发性张力性气胸,部分闭合性气胸均应常规作胸腔闭式引流。
操作步骤:1. 术者戴口罩,帽及无菌手套,最好穿无菌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