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生物技术专论
- 格式:docx
- 大小:14.39 KB
- 文档页数:2
注:1, 此课表为专业推荐课表,部分课程需参见其他专业课表
注:1, 此课表为专业推荐课表,部分课程需参见其他专业课表
注:1, 此课表为专业推荐课表,部分课程需参见其他专业课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2020年9月7日——2021年1月22日
上课时间:
第一节8:00——8:40 第七节14:20——15:00
第二节8:50——9:30 第八节15:10——15:50
第三节9:40——10:20 第九节16:00——16:40
第四节10:30——11:10 第十节18:00——18:40
第五节11:20——12:00 第十一节18:50——19:30
第六节13:30——14:10 第十二节19:40——20:20
第十三节20:30——21:10
中秋节、国庆节10月1日~10月8日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教室使用情况
多媒体教室:7303(70人)7308(60人)9201(48人)9202(80人)9203(48人)9204(80人)10210(70人)6304(230人)6301(120人)6504(280人)
计算机机房:10305(40人)10304(80人)10306(80人)10308(70人)图书馆501(42人)
2020年中医专硕课程安排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另行通知,其余课程由各二级学院组织.
任课教师:
专业英语:朱玉琴
医学统计学:1班宋花玲、2班董英、3班陈学芬, 4班戎芬自然辩证法概论:邰鹏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邰鹏峰。
《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harmaceutics of TCM forGraduated Students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S09182.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3. 总学时数:60学时4. 开课部门:中药学科5.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 预修课程:中药药剂学、药剂学或生物药剂学等8. 主讲教师:冯年平、王长虹等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侯世祥. 《现代中药制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版参考资料:陆彬.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杂志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基于中药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中药学高端人才为宗旨,以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为主线,通过专题讲授、文献研读、以及学术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等专业研究生。
第一章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Novel Delivery Systems of TCM)1. 主要内容1.1 药物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药物制剂的历史沿革;新型给药系统简介。
1.2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缓控释、迟释、速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实例。
《中药学》教学大纲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是指研究中药的性质、功效、制备、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药学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中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药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起源、发展历程、药材的分类、药性归经等基本概念,以及中药的药理学、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理论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的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质量标准、药材的鉴定方法、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等相关知识。
最后,培养学生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安全的认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中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理论、药材学、药物制剂学、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历程、药材的分类、药性归经等内容。
药材学主要包括药材的采集、鉴定、质量控制等知识。
药物制剂学主要包括中药的制剂种类、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药理学主要包括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
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中药的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
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采用实验、实习、临床观摩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制剂技术,以及中药的临床应用技能。
中药学的评价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对于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考试、论文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实践技能的评价可以采用实验报告、实习评价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中药制剂和临床应用的实践能力。
总之,中药学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中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药学》教学大纲《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奠定基础,并为其他中药学科以性效为核心进行现代研究提供依据。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是: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应用知识,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以及81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归属、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熟悉中药的用法、用量,各类药物有关功效的含义以及88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形成与发展、产地、采收与炮制,各类药物的含义以及57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与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本课程理论课30学时,于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考核形式:考试。
具体分配如下: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的70%期中成绩: 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总成绩: 100%评分办法:采用百分制总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言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区别、中药学与本草的联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知识的起源、中药知识的积累过程,秦汉以来各历史时期本草学发展的主要成就;熟悉历代重要本草的成书时代、作者、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自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成就.主要考核:1。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代、作者(《神农本草经》除外)、主要特点。
2.《食疗本草》、《海药本草》、《滇南本草》、《中国药学大辞典》的主要特点。
3.《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价值。
《中药学》教学大纲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本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包括书名、书名简称、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总数、编写方法、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目的要求】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2.掌握道地药材的含义。
3.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教学内容】中药的产地。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目的要求】熟悉中药炮制的目的。
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
主要是水飞、煅、煨。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药性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药性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各自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各自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4.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6.掌握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引起中毒的原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目的要求】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教学内容】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目的要求】掌握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了解服药饮食禁忌。
用药禁忌。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目的要求】1.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依据。
2.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3.熟悉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
【教学内容】剂量与特殊用法。
各论第八章解表药【目的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及本章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13味,熟悉药物4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大纲(60-70学时)邓斌编一、课程的任务性质《生物技术制药》是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制药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它是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药物的制取,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等。
既阐述了各种制药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影响因素,又用实例说明了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新型药物的生产和开发。
在教学中应以各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应用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应用主要生物技术进行药物制备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方向。
2、掌握基因技术、酶工程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3、熟练掌握传统生物制药技术。
三、课程内容1、绪论教学内容: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医药生物技术的新进展;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展望。
教学要求:了解医药生物技术的新近展和展望2、生物药物概述教学内容: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与制备;人体来源的药物;动物来源的药物;植物来源的药物;海洋生物药物。
教学要求:掌握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
3、基因工程制药教学内容: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表达;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基因工程菌生长代谢的特点;基因工程发酵;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基因工程药物制造实例。
教学要求:掌握基因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程菌的稳定性和生长代谢特点。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4、抗体制药教学内容:单克隆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改造;基因工程抗体和抗体工程;抗体诊断试剂;抗体治疗药物。
教学要求:掌握抗体制药的整个生产过程。
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抗体和抗体工程。
5、酶工程制药;教学内容:酶工程简介;酶的来源和生产;酶和细胞的固定化;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酶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酶工程研究的进展。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对于中药专业学生,它是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和中药应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其它医药相关专业,它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理论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中医药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促使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尊重生命,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中药学》:1)总论部分: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各论部分:掌握约 85 味常用中药 ( 或有代表性 ) 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中药生物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任选英文名称:Bio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学分:1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中药生物技术是以中药学、药学和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工程和生化工程为技术手段,并与中药和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门复合型学科。
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对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进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了解当今中药领域应用的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1.2 中药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1.3 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 掌握中药生物技术概念。
2. 了解其发展过程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8学时)教学内容:2.1 概论2.2 中药组织细胞培养2.3 中药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2.4 基本操作教学要求:1. 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意义。
2. 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获取、选育与培养方法及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在线实践教学影音第三章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6学时)教学内容:3.1 概述3.2 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及生物合成途径3.3 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因素3.4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业化生产教学要求:1. 掌握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与调控体系建立的技术。
2. 理解代谢调控的基本概念,重要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3. 了解次生代谢产物的产业化生产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幻灯片演示、在线实践教学影音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无四、考核方式采用撰写综述的形式考核,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五、主要参考教材1. 贾景明.中药生物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唐克轩.中草药生物技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胡之璧.中药现代生物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中药生物技术专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2、总学时数:60
3、开课部门:中药研究所
4、授课对象:硕士生或博士生
5、考核方式:书面作业60%,平时成绩40%
6、主讲教师:赵淑娟,徐红,李后开,王富军,黎万奎等。
7、教学内容分以下12个专题:
(1)生物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2)中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3)分子鉴定与中药材资源保护
(4)中药活性多肽的生物技术研究
(5)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6)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7)常见细胞、组织、器官蛋白靶标分子检测手段及其应用
(8)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9)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荧光定量技术原理及应用
(10)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及其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11)基因表达编辑技术及应用
(12)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实践
8、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胡之璧主编.《中药现代生物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版7月
参考资料:
谢小冬.《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8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药生物技术专论,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
它是以生命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化生理等学科为支撑,结合了化学、化工、计算机、微电子等多学种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渗入医学卫生领域,包括中药研究、开发与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成为现代生药学、现代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中药学、生药
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了解、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和应用领域,以促进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培养、中药现代化与创新、及中药学学科的发展。
本课程主要阐述中药现代生物技术的科学内涵、基本理论和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中作用及其应用、发展前景。
1.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当前中药资源领域面临的中药材资源与品质问题,讲述应用多种生物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包括:(1)生物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2)中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3)分子鉴定与中药材资源保护,(4)中药活性多肽的生物技术研究。
第二部分立足于中药创新研究领域关键问题,结合中医药研究特色,以中药开发及药理药效研究相关生物技术为核心,讲述应用生物技术诠释中药效应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新药筛选与评价等等诸多实际问题,以及各种实用技术关键。
包括:(1)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研究,(2)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3)常见细胞、组织、器官蛋白靶标分子检测手段及其应用,(4)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5)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荧光定量技术原理及应用,(6)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及其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7)基因表达编辑技术及应用。
2.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重要概念、技术手段,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能与实践结合,对中药相关领域问题有一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