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二、作者简介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三、解题依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
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四、字词积累漪(yī)淼(miǎo)徜徉(chángyáng)骚(sāo)郁(yù)慷慨(kāngkǎi)凝(níng)镌(juān)谆谆(zhūn)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五、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划分文本层次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 6):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2、依依往事中融入了作者缕缕情思,请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往事依依》公开课教案《往事依依》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往事依依》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往事依依》公开课教案篇1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写了小学时墙上山水画对我的影响,后又讲到学生时代读书的乐趣,最后讲往事对自己的影响,并抒发感悟。
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回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理解文章叙事线索,条理清晰。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
1951年毕业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简要概括出著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并根据课文归纳出带给作者的感受。
回忆一:小时侯看画和《水浒传》,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况,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度。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记在心,一生受用。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与读书(画)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参考: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都市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往事依依》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
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终究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心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1、投影仪2、配乐磁带六、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十分钟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苦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好的文章每每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词或句子)用得好,幸亏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往事依依【核心素养目标】1.认识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重难点】1.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茎春芽,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你们走过的人生旅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老师也有自己的成长回忆。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于漪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生活。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作者简介于漪,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教育家。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字音字形徜徉(cháng yáng)浩渺(miǎo)雕镂(lòu)逃窜(cuàn)凝注(níng)谆谆教导(zhūn)词语释义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三、文本探究文题解读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童年往事,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交流点拨】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
“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往事依依教案(精选9篇)《往事依依》优秀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看书、读书、听课等的情状描写。
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课前准备:1、作者的有关资料2、录音带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2、预习检查指明学生讲解自己的预习作业,其他学生互改。
3、作者简介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磁带,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
(要求:学生点评)3、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a、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b、往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要求:学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4、学生讨论:a、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b、你能体会作者写“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三、小结: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
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1、完成相关的基础练习。
2、熟读课文。
3、找一些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准备课上作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2、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二、品味优美的语句1、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并讲讲自己喜爱的原因。
2、讨论:找出文中的成语,理解意思,并运用成语造句。
3、分组讨论: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往事依依》教案(通用15篇)《往事依依》教案 1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年2月出生。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1965年入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上海市扬浦中学语文教师。
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二、导入新课:“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
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范读课文(配乐)听读要求: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检查听读:1.请学生读画出的词语。
2.请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语言如诗如画,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1.生说2.师板书作结:往事:看画读诗听课四、课文赏析:(一)第一件往事作者在回忆这三件事时,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呢?小组讨论:1.作者在看画时产生了哪些遐想?生说师评,然后齐读第二节。
2.你们有没有过这种遐想,请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头脑里浮现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放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第二件往事看画如此,那么读诗同样如此。
小组讨论:1.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作者读诗的感受?讨论之后齐读第四节。
2.你读过哪些关于四季景色和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小组课前收集,派代表发言)(三)第三件往事师:看画令作者遐想,读诗令作者陶醉,老师的授课同样令她难忘。
小组讨论:1.在于漪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她什么印象,对她有哪些影响?2.请生模仿读诗,谈谈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问:依依往事,往事依依,这些往事为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师引导: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倍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
10 《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中所展现的深厚师生情谊。
激发学生珍惜身边人和事,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题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以及对教师恩情的感念。
2. 细节描写的运用学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如文章中的山水画、《水浒传》的插图、《千家诗》中的四季风光等。
3. 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以及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体会细节描写的情感学生可能需要帮助才能体会到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深厚的情感。
2. 形象思维的作用理解形象思维在记忆和学习中的作用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需要详细解释和实例演示。
3. 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可能难以将文章中的阅读体验与自己的阅读经历联系起来,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有过一些童年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你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往事依依》,就是作者对于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
请大家打开书本,随我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
二、整体感知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1:文章主要讲述了三件事:一是作者小时候对屋里挂着的一幅山水画情有独钟,百看不厌;二是作者通过《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插图,将家乡的风景想象成梁山泊的背景,读得津津有味;三是《千家诗》中的诗歌让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2: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生活乐趣。
三、精读感悟教师: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一幅普通的山水画情有独钟?这幅画对作者有什么意义?作者在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为什么会把家乡的风景想象成梁山泊的背景?这种阅读体验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千家诗》中的诗歌是如何让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的?这些诗歌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1:作者对山水画情有独钟,是因为这幅画让他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得到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往事依依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六、布置作业:随笔: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你自己的依依往事。
《往事依依》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诗词的积累与运用(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感受本文优美地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说过:从一个人的童年可以看到他的成年。
而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它是一首醉人的诗,还是一段飞扬的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吧!一起来欣赏她的一篇她的优美散文——《往事依依》2、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
在老师朗读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出示投影一)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问题一这篇文章表达了于漪老师怎样的感情?问题二于漪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与她的童年生活有关吗?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问题三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哪一段或是哪几段最精彩,为什么?三、品味欣赏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哪一段呢?哪一段最精彩呢?(欣赏第二段)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哪些词句写到呢?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梁山泊的自然风光呢?这段中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因为梁山泊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于漪老师对大自然的热爱。
)3、从古至今,我们美丽的祖国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的赞美,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呢?(欣赏第四段)过渡句: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美不胜收,我们的于漪老师又是怎样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深情的呢?有哪位同学愿意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我们诵读文章的第四小节?我们祖国的风光是美丽非凡,表现在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出示投影春、夏、秋、冬的诗句。
第10课《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往事依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重(chóng)读"模糊(m ó)”“浩渺(miǎo)" “角色(jué)”等。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于漪及其作品风格,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能够准确概括文中所写的几件往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运用的多种写作手法,如比喻、引用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回忆,从作者的往事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理解这些往事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如“编织"沉浸”“雕镂"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往事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美好回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文学对作者成长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一些情感表达较为含蓄的语句,如作者对两位国文老师授课的回忆所蕴含的对文学和教育的深刻感悟。
3. 引导学生如何从作者的往事中获得启示,将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等情感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哪些记忆会最先涌上心头呢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还是和家人朋友的温馨时刻明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 往事依依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一、新课导入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段段温馨而难忘的往事,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脚步,走进她笔下那《往事依依》的世界。
在那里,有书卷里隽永的墨香,有课堂上老师深情的教诲,更有青春年少时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这些往事,不仅仅是于漪老师个人的记忆珍宝,更是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梦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与好奇的心,共同开启这段温馨而又启迪心灵的旅程吧!二、预习检测见教学PPT课件。
三、整体感知事件典型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
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标注出关键词语,说说它们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完成学习表单。
明确:关键词语: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千家诗》、讲课、教导。
阶段主要事件感受影响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乐在其中,身临其境(津津有味)启发“我"的形象思维童年《读千家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初中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深深感动、深受感染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四、课文品读1.结合全文来思考,为什么作者对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明确: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作者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缕缕情思。
试着体会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明确:看山水画写专注凝视、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往事依依》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
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往事依依》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童年一定是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尽管年华似流水,但那童年时代如烟的往事,依然会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身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学生时代,去品味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2.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本文选自《于漪全集》第20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略有改动。
三、预习设计1.读准字音涟漪.()徜徉..( )( ) 浩淼.( ) 逃窜.()缭.()乱雕镂.( ) 镌.( )刻谆.( )谆答案:yī cháng yáng miǎo cuàn liáo lòu juān zhūn2.理解词语⑴徜徉:安闲自在步行。
⑵雕镂:雕刻,雕刻得精细。
⑶镌刻:雕刻,刻得印迹深。
10 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读音的词语:徜徉浩渺雕镂谆谆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徜徉浩渺雕镂谆谆气象万千鸦雀无声历历在目3.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4.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对自然、人生、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对自然、人生、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体会文章的写法,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一段段难忘的往事,或幸福,或心酸,它们就像我们在人生路上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记录者我们的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走进她的童年。
二、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几件往事。
同学们把课文快速默读一遍,要求: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3.梳理文章结构。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三、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年华似流水"写得很精彩。
确实如此。
这短短五个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时光连续不断的特点。
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目光。
随后将“不少事情”“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几件事”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进行对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突出这几件往事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和对作者一生的影响。
五、诵读第2至6段,思考回答:1.第2段中“不知不觉"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为什么作者以后年龄增长,重读《水浒传》时,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3.“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一句与第5段中的哪一句遥相呼应?这两句有什么联系?4.文中第4段引用的《千家诗》中的诗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讨论后明确:1.写出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往事依依教案范文往事依依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往事依依》。
(2)掌握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现在,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往事依依》,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学习: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掌握并运用。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
4. 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往事,培养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老照片或物品,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掌握并运用。
4.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
5. 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往事,培养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往事的短文,要求使用一些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或物品,制作一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下一段关于它的故事或回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机会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023年《往事依依》教案15篇《往事依依》教案1教材分析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
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教学建议1、__选材精当,要言不烦。
内容浅显,学生易懂。
因此,不必细讲。
学习时可作两方面的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的道理。
2、__前后照应,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文中饱含深情,富有哲理。
学习时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策略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内涵。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作者爱生活、爱读书的深情。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②、教给学生品读__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__情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①、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②、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
③、画出文中精彩语句并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的写法,了解重点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忆的几件往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象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板书课题)二、解题: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
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注释①)。
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学生答:怀念、依恋、以往情深等均给予肯定)过渡:作者对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作者回忆了那几件往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回忆事件的内容。
《往事依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2、品味精美语句及其蕴含的丰富感情,体会作者的“依依”之情;3、领悟作者珍惜生命、留心生活的情操美,及“往事”对作者成长的激励作用。
4、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一张张充满激情的笑脸,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之宝。
如何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如何做到无愧自己拥有的这无价之宝,是值得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深思的问题,因为大家正拥有着这无价之宝。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像巴金那样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像冰心那样眺望那浩淼的大海,折叠纸船以思念母亲;或许你也会象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走进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去探究于老师是怎样度过我们这美好的中学时光的,这对她的人生,以至她成长为知名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有没有影响呢?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作者简介于漪,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
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等。
“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
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于漪《往事依依》教案(七年级上册优秀5篇《往事依依》教案1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想亲近文学、打开文学之门。
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想叠只纸船,送给远方的朋友;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我想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同目标2三、教学方法独立合作研读课文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注音徜徉( )( )浩淼( )镌刻( )2、解释年华:依依:邱:淼:旷:呈:3、作者简介三、研读课文,探讨1、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课文第1段)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
2、哪个词最能体现?“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
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表达出所获得的启迪,明
做人之理。
3.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乐。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和基本思路,感受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身后的感情,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语言之美。
教学思路:
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再来体会课文所回忆的四件事情中所蕴含的趣味和情感,感受作者对于“金色年华”美好回忆的深情,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我们的同学现在就正处在这个好时景中。
但是很多同学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段时光的美好,甚至可能还觉得这段时间很苦,尤其是读书很苦,好想快快长大。
世事往往如此,都要到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明白过往的种种。
若干年后再回望,我们会发现过去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恨不得让机器猫用时光机将我们带回过去。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往事依依》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写的,她在文章中生动地描绘了她年少时的美好经历,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于漪的金色年华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脉络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文,并思考全文主要回忆了那几件事,并将这些事情用笔划下来。
明确文章主要描写了观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上课等四件往事。
三.学生合作探究。
理清文章思路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个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在这几件事中表现了少年时代的哪些乐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往事依依,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四件事来进行回忆呢?这些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答案明确这几件事情对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分析第一段),而且这些事情都与读书有关,表明了作者在金色年华里的生活乐趣绝大多数来自于读书,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让作者喜爱上了文学并走上了文学之路。
3.作者写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少年时读书的爱好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是作者成长的源头,通过回忆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希冀青少年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4.首尾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明确:首尾呼应,全文结构总-分-总,结尾的“往事依依”的“重复”点题,深化了主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文章回忆了那几件事情?
2.蕴含了作者的那些乐趣,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导入新课,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于漪老师少年时代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并感知了其蕴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探究感知一下文章的语言和写法的,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能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明
为什么?
答案示例:
第一段:搜索枯肠,表明很多事情难以想起,唯独这四件事情印象深刻。
第二段: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等,写出来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表现出了变化多端的美景。
第四段:春夏秋冬景物和色彩的句子(能否背诵一两句,提醒学生积累词句的重要性)第五段:雕镂,留下深深的痕迹,表达了印象的深刻难忘。
2.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南归》,体会作者深深被感动的感觉。
3.文章用了那些手法来回忆事情的?
对比手法。
示例:已经模糊,搜索枯肠与历历在目
读水浒传的对比。
年少时候的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让人看不上眼的《千家诗》,表现了诗的魅力。
三.写作尝试
仿照文章描写人物神态和感受的写法,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段自己听课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四.能力迁移
1.作者的回忆大多与读书画有关,作者的经历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迪,启发
吗?
开放性题目。
作者回忆的是年少时候的事情,学生时代本身离不开读书学习求知,而且读书丰富了作者的生活,作者深刻的感受着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并陶醉其中,培养了作者的兴趣和思想情操。
2.哪些书籍或者生活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五.结束语
回忆往事,总有些事会模糊,但也有很多事情经过许多年也仍旧会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而这些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事总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理由。
于漪老师将自己的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录了下来,我们的同学可以吗?可以写得一样生动自然有趣吗?文章倒数第二段的话其实也是对我们同学的教诲,读书,读好书可以拓展知识,提升修养,丰富情感,成为一个志趣高尚,有品味的人。
所以我们要多读多思,做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