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748.00 KB
- 文档页数:18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九年级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物质是人类感官可以察觉的一切实体,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更小的质点,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是物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成分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4.反应: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物理反应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可逆变化。
5.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原子紧密结合而成的单个化学实体。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化学实体,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交换电子。
二、化学基本原理:1.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指出在封闭体系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即化学反应是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进行的。
2.原子价与化合价:原子价是元素原子中外层电子数目的一种表示方法,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定价,它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带电价数目的表示。
3.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力,它用于保持化合物的稳定形态。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种无量纲的物理量,它用来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
5.负离子与正离子:负离子是指带负电荷的离子,它是通过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正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离子,它是通过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6.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照一定的物质比例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
九年级下册化学必学知识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征与区别4. 基本粒子的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5.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与平衡规律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1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特点1.1.1 金属的物理性质1.1.2 金属的化学性质1.1.3 金属的应用1.2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2.1 各类金属盐的性质和用途1.2.2 金属的赋役和电化学反应2.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特点2.2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2.1 非金属气体的性质和应用2.2.2 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的性质和应用3. 燃烧反应与环境保护3.1 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2 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的区别3.3 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条件3.4 燃烧反应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 酸碱与盐4.1 酸和碱的定义与特点4.2 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与应用4.3 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4 盐的分类和应用5. 非化学能量的利用与化学能量的转化 5.1 非化学能量的利用与储存5.2 化学能量的来源和守恒定律5.3 燃料能的利用和转化6. 金属腐蚀与防护6.1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6.2 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6.3 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7. 人工合成材料与可持续发展7.1 人工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7.2 常见人工合成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7.3 可持续发展与化学材料三、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达1.1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 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表示2.1 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2.2 平衡常数和反应的方向性2.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1.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方法2. 常见实验方法与技巧的掌握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五、化学与环境保护1. 化学污染物的特点与来源2. 常见化学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控措施3. 化学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六、化学与日常生活1. 常见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3. 化学技术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以上所列举的化学知识点是九年级下册化学学科的必学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将能够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化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笔记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元素及化合物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水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常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物质的制取、分离和提纯方法。
三、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常见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实验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方法。
四、化学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反应速率等。
溶液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和浓缩等。
化学反应的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反应速率等。
五、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及其防治措施。
化学与健康:营养均衡、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等。
化学与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消耗,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等。
化学与材料:常见材料及其性质和用途,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等。
化学与科技:化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六、实验探究与活动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七、化学史与化学文化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和重要事件,认识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家的贡献和成就,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了解化学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探索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等方面。
一、原子结构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而绕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而运动,具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外壳层中的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涉及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和电荷的重新分配。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等多种类型。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方式,用化学式和反应条件表示物质的变化过程。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化合物。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金属键则是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共享电子形成“电子海”。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组成保持稳定的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
平衡常数(K)是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不变。
当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五、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常见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以用速率方程表示。
反应机理则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碰撞和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六、应用与发展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化学帮助我们理解食物的成分、药物的治疗原理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在工业领域,化学用于合成新材料、研发新药物、改善生产工艺等。
此外,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上,化学的应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初三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三化学的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基本微粒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基本微粒组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纯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4.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而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5.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6. 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二、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而成的表格。
它包含了118种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为周期和族。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能级(壳层)的形式存在。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原子是电中性的。
3. 元素符号和周期表中的排列:每个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元素符号,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可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5. 典型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典型元素和过渡元素两类。
典型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而过渡元素位于B族,具有复杂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截至2023年7月,2024年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还未发行,无法直接根据该教材整理学习资料。
不过我可以根据现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知识框架为你提供一份通用的九年级化学学习资料: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蒸气)。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H_2O表示水这种物质,还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等意义。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还能体现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信息。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一、化学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定义。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
- 判断依据。
- 关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定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它的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氢气能燃烧)、氧化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描述区别。
- 物理性质可以直接观察或通过简单测量得到,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
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
-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
-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
-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的任何物质的量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常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不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 化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使用各种实验器具,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计算- 利用摩尔概念进行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 化学反应的计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在建筑、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如何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 化学与健康- 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知识维护个人健康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与安全、化学计算以及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物质的外系、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产生沉淀等(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注意:(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班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判断是中考重点,学习时要深入理解,掌握判断的依据,灵活应用(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
(3)性质的确定:物理性质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者的区别是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铝箔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性质,是通过铝燃烧这个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引申:性质通常用“易、会、能”等词语描。
而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说,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如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除了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外,其他的如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则需仪器测定出来。
但测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判断一个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其他物质生成,除此之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发生,但不能以此判断是化学变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化学键的概念: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连接。
化合价的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量。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
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化合价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化学式的配平方法。
三、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和技能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取用固体、液体药品的方法,加热操作等。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等。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止爆炸、烫伤、中毒等。
五、重要知识点和难点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构成。
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
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易错点和难点突破
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区别。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规则。
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配平技巧。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上)【本讲主要内容】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关于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电子版九年级化学课程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以下是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的电子版整理,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化学中的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能够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关系以及反应的条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眼镜、正确使用化学试剂等。
同时,还要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等。
最后,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例如,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等。
这些计算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份电子版的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初中九年级化学基础篇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三节物质第三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考点说明]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6.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8.认识质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第1页共5页①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质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经典例题]例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期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