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及流派

  • 格式:pdf
  • 大小:39.42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 第9

WWW.W8818.COM学术探讨

浅析新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及流派

文/王珍珠

摘 要:新制度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本文简要分析了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并进一步介绍了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背景;流派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9-0252-01

一、新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

在探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这一问题上,国内有两位

学者的意见较有参考价值,一位是朱德米,另一位是何俊志。他

们认为从理论渊源上说,要探讨新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必须结

合整个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脉络来进行。政治学关于制度的研究

最早应该追述到公元3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城

邦制度的研究首开政治学制度研究的先河。从此,政治制度一直

是政治学家研究的对象,早期如柏拉图对“理想国”莫尔对“乌

托邦”、安德里亚对“基督城”社会制度的研究,近代如圣西门的

“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洛克的政府制度、卢梭的直

接民主制度、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制度、联邦党人的联邦社会制

度、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运动最终导致生产关系(制度)运动等等,这

些都体现了政治学家关于制度设计的智慧。传统制度研究在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基本稳固的前提下开始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来自于政府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政治学家开始把关注政

治现象的焦点由制度建构、制度解释、制度设计转向了公共政策,

即具体的政府过程研究上去;第二个挑战来自于研究方法的挑战。

20世纪30、40年代西方政治学发生了一次范式转换——行为主义

革命,即政治学家由于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已经不再满足于政

治学中的宏观、静态、规范、描述式的研究方式,在批判传统制

度研究主要从逻辑上推演并建构政治制度,在语言符号上充满了

价值描述和评估,忽略了个体在制度建构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行

为主义决心将政治学建构为可验证、可量化、动态的科学。1984

年,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上发表了

《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一文,对政治学研究的现状提

出了批评。马奇的论文宣告了新制度主义的诞生。新制度主义既

强调政治社会背景的重要性,也强调个体角色的动机,因而制度

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制度不仅受制于背景也改造背景,制度影

响微观个体而产生政治结果;政治不完全是功利计算的结果,人

的行为有时候受符号、象征、道德、信条等影响;历史并不必然

与当时的制度相适应,制度往往落后于历史发展,历史有时候具

有对政治的无效性等等。此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便一发而不可

收拾,到本世纪初,作为一个理论流派的新制度主义日益成熟。

二、新制度主义的流派及其观点

新制度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其内部流派众多。本文

引用彼得.霍尔的观点将新制度主义分为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

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大流派。

(一)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就是以制度为核心考察历

史,以国家政治制度为中心来分析历史。其核心要点即是路径依赖。广义上来说,路径依赖是指前一阶段上的事件可能会对后一阶段的事件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的作用;狭义的路径依赖则归因于“回报递增”,认为某种制度模式一旦上了轨道之后沿着同一道路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增大,这是因为该制度提供了比其他制度更

参考文献:

[1]郭毅,徐莹,陈欣.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社会.2007.1

[2]余宜斌.政治学: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研究.2007.7[3]祝灵君.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浙江学刊.2003.4[4]魏姝.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2002.9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的收益。历史制度主义有四大表现:时间顺序的重要性、政治制度的惯性、政治过程的偶然性和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把“经济人”的假设应用到制度研究中,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认为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制度被看作是个人行为的结果。理性制度主义主要有三大结论:1、理性制度主义把政治视为集体行动的困境,当每个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偏好的最大化时却可能产生对集体而言为次优的结果,造成这种两难的原因是缺乏推动人民合作以实现集体目标最优的制度安排;2、制度的存在就是因为它具有保障个人需要和减少这种保障费用的功能,在政治交往活动中行为者相互达成契约,形成规范,目的是从合作中获得收益实现双赢,制度的创造及其变迁就是相关的政治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形式;3、制度影响政治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形式。(三)社会学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反对传统组织理论把制度和文化截然分开的做法。认为现代组织所使用的规范、规则、程序就是特定文化的一种实践形态,并试图解释为什么组织采用特定的制度形式、特征或象征符号。社会学制度主义的核心是组织采用特定的制度安排是因为他们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得到正面评价与认可,人也同时是社会人,个人的政治行动,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到制度的规定和制约。

结语: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讨论触及到了一系列政治学中关键的理论和经验问题“制度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社会背景、文化和规范重要吗?制度能起什么作用?它们能决定行为或者激发某些行动方针、步骤吗?它们是追求公共利益还是自利团体和个人的工具?”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关于新制度主义的讨论,使这一新的研究取向日益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开始指出这一研究取向存在的问题:例如新制度主义更多地关注制度对政策及其他政治选择的影响,而没有为制度的形成与变化提供充分的解释;其次,新制度主义各分支在方法论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制度”概念的测量与验证问题。新制度主义各分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无法证伪”的可能性,即当制度没有被遵循时,新制度主义往往辩解说那是因为制度还没有完全发展,或者说任何制度都允许某种程度的偏离,这使得“制度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假设无法证伪。尽管如此,新制度主义还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政策结果、政治生活的新视角,而政治学的发展恰恰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