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矿回采工作面沉降观测设计书

xxx矿回采工作面沉降观测设计书

xxx矿回采工作面沉降观测设计书
xxx矿回采工作面沉降观测设计书

XXXX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

技术设计书

XXX煤矿

地测部

二零一五年六月一日

目录

一、任务概况及目的 (2)

二、沉降观测方案 (2)

(一)精度要求 (2)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2)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3)

(四)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3)

(五)沉降观测作业要求 (3)

(六)沉降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3)

(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3)

(八)沉降观测周期 (4)

三、上交资料 (4)

四、观测点的保护 (4)

五、安全文明施工 (5)

六、附件 (5)

XXXX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

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况及目的

XXXX工作面对应对表位于XXX工业广场及其南部和东部,有小型冲沟及山峁横贯工作面,地面标高:+1587.9~+1660.8工作面标高:+1421.7~+1504.6.

四邻关系:该工作面北部与6#煤辅运巷相邻,西南部和东部上伏4#煤采空区,特别在距6#煤辅运巷290m处下伏有原6煤东翼回风巷和原6煤运输巷通过;东部全部为6#煤可采煤层。

工作面实际长度:1156M,断面:180.34×1185.34M2

通过对XXXX工作面巷道掘进和回采放顶不同阶段的沉降观测,并对成果(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度、沉降范围)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该工作面在回采前后对地面沉降影响,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其周围地表的安全。

二、沉降观测方案

(一)精度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本次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级变形观测。

2.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1.基准点须埋设在工作面的沉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基准点采用混凝土浇筑永久点,并且基准点必须要有检核条件。基准点不能少于3个。2.基准点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在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对其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分析。

3.基准点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标准埋石稳定期不宜小于15天。

4.工作基点应在变形区域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埋,这些点应形成闭合环、节点网或附合路线。

5.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6.观测路线应组成起讫于工作基点的闭合或附合路线,使之具有检核条件。

7、变形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与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相一致。

(三)沉降观测点布设

在采空区地表中间布设一条控制基线,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使用,共计30个点。其中7个点向采空区两侧布设2个点,14个点组成采空区边界范围,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对其26个点进行观测。

(四)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点的施测采用宾得RTK测量坐标和高程,测区的基点不应少于3个,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2.每次观测应保持路线、顺序、观测方法一致。

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主要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工作。

5.使用的RTK仪器应送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和校正,并在校正的有效期内使用。检验应按现行国家矿山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五)沉降观测作业要求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相邻观测点高差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好草图。

(六)沉降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1.凡超出规定限差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

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3.若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合限差时,则取三次结果的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则须再重测。

(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

外业观测数据检查准确无误后

2、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计算沉降量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3)绘制沉降曲线

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4)绘制等值线示意图

根据总沉降量,绘制等值线示意图。

各种图、表示例见附件。

(八)沉降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的时间应与工作面回采阶段配合,工作面回采一周后完成观测一次。2.每次沉降观测完成后3日内向业主提交中间分析报告,阐明地表整体沉降及沉降成果分析并得出结论。提交成果应包括沉降量、累积沉降量等,整个沉降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报告。

4.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工作面大范围塌陷、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回采工作面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5.正常情况下观测周期和次数(不包括停工期间和发生特殊情况增加的观测):三、上交资料

1.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沉降曲线图;

4.回采工作面沉降等值线图;

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所使用RTK仪器检验报告。

7.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总结。

四、观测点的保护

1.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

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如遇到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应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

2.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测绘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工作的中断。因此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是沉降观测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场各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配合观测单位,加强外围人员常识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必要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和稳定保存。

五、安全文明施工

1、严格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作业人员要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

护措施。

2、在地表不平,沟壑纵横的山区观测时注意事故发生。

3、在使用RTK仪器作业时,注意触电危险,误伤附近人员,在有雷电的天气中严

禁野外作业

4、野外作业严禁吸烟,严格执行现场安全防火制度。

六、附件

1、沉降观测量记录表(示例)

2、沉降曲线(示例)

3、等值线示意图(示例)

附件1:沉降观测量记录

沉降观测成果表

观测者:计算者:

审核者:年月日

附件2:沉降曲线图

附件3:等值线示意图

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方案书

西山煤电白家庄矿业有限公司 小南坑七盘区38715 工作面 测量工程设计书 地质副总:地质科长:分管科长:编制: 白家庄矿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六月 、38715测量工程简况: 该工作面为我矿南坑989水平七盘区8#煤层第15个工作面 其地面位置和井下位置见下表。

贯通测量起点由中组轨道巷起,贯通距离1307M,预计测量路 线长度为1610M 巷道毛断面:宽度为4.5M 高度为3.0M,正、副巷设计方位为309° 3T 59〃,走向长600m,倾向长40m。 综采要求正、副巷掘进时,严格按照设计方位309° 31 59〃 施工,确保正、副巷平行,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工程允许偏差:水平方向士0.2M 施工单位:掘进一队 二、人员组织管理: 对于这项重大的测量工程,我科测量人员须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分工协作,严格按照设计方位施工,以确保巷道的准确贯通。 人员组织安排表

三、测量条件分析 1、基础导线 由于七盘区局部巷道顶板松垮,在六号斜坡、八号斜坡曾布设的基础7〃级导线点破坏严重,无法作为起始点。本次测量工作起始点位位于39716回采工作面付巷点F、点B、点C,测量前首先对这三点进行水平角检验测量,结果如下: 2018 年11 月2 日测量(3 F-B-C =175° 59’ 50〃,而 2009年9月24日测量3 F-B-C =176°00’ 31〃,计算得水平角偏差4T,规程规定检验水平角不超过1’即可。所以把39716回采工作面付巷点B、点C作为起始点。 2、设点条件 据38715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分析,其煤层结构复杂,含有一层夹石,不稳定。局部区域顶板松垮,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进而影响定线精度,导致正、副巷不平行。为了消除顶板恶劣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地方测量应多次复测,确保测量精度。 3、仪器条件主要使用仪器为索佳全站仪SET230RK,及拓普康N332,在 进 行测量工作前应对仪器进行专业的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正常使用,使仪器各轴线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包括: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教六楼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报告编写人:许世强学号: 201101060220 指导老师:秦岩宾

- 、工程概况: 二、 编制依据 ................................ 3 三、 沉降观测方案 .............................. 3 (一) ................................ 沉 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 (3)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四) ....................... 8 (五) ............................. 8 目录 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6) 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施测方法

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工程概况: 第六教学楼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北面依靠东风渠,南临砚湖,西靠第二教学楼,东至理工南苑教职工宿舍。是学校建筑面积最大,楼层最高,教学设施最完善的教学楼。其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主体分为A B、C三个 部分。其中A B两栋教学楼为6层,C座共11层。现因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编制依据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六号教学楼1:500 平面设计图 5、六号教学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

三、沉降观测方案 ( 一) 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1) 、观测精度 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

贯通测量设计

陕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20304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编制: 审核: 地测部: 总工程师: 编制时间:2013年10月27日

20304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一、工程概述 20304工作面位于203盘区,20302工作面东部20306工作面西部,走向长1802m,切巷长250米,该工作面两顺槽方位为0°,巷道掘进由XX煤矿综掘一队施工。20304工作面两顺槽及切眼全部沿煤层顶板掘进。为了保证该巷道的准确贯通,特进行20304作面的贯通测量设计。 1.测量任务要求: 利用XX煤矿井下203盘区7″导线为起数据,分别对20304工作面运输顺槽和辅助运输顺槽控制导线进行测量,等级为7″;利用井下203盘区的高程基准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对20304工作面上、下顺槽进行高程控制。 2.作业依据的《规范》: 本次作业的依据为:《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01; 二、贯通测量方案 1、井下导线测量 1.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 采用日本拓普康GTS-332NL/LP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203盘区已有的7″导线点D2、D3、D4起始数据经检查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1.2 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导线采用日本拓普康GTS- 332NL/LP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2、井下高程测量 煤矿主井井下高程测量以井下起始水准点为高程基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施测,观测垂直角2个测回,测斜距,精确量取仪器高。 3、贯通点确定:切眼从运输顺槽掘进与已掘进到位辅运顺槽贯通。呈丁字形贯 三、误差预计 1、误差预计所需基本参数的确定 井下导线测角误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采用mα=7″导线进行测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需观测的项目包括B5地块设计要求的单位工程。 2.沉降观测目的 了解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该建筑物的最终验收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编制依据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地基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上述规范、标准、规程仅是本工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规定、标准和规程。在施工中对于上述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定执行。 三、沉降观测的任务及其内容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 观测点(须设计确认并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4 (每栋)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基坑沉降观测为基坑深度超过5m或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的需做沉降观测。观测点设置为延基坑30m设置一个测点。 2.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a.观测精度: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为二级。 b.观测时间、次数: 沉降观测工程至少4个周期,在主体结构封顶前,至少观测2个周期(基础完成后28天测一次,主体施工每两层至少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进行室内外装修期间,至少观测2个周期(内部装修完后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经纬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1#~19#住宅楼 2、工程地点:银川市金凤区,规划七号路南侧,正源北街东侧, 四号路西侧。 3、建设管理方:宁夏银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工程规模:该项目拟建19幢住宅楼,层数为18层~28层, 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46541.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三、目的和意义: 高层建筑物属于高耸建筑物,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高层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重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高层建筑物更加倾斜, 给高层建筑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可以及时评估高层建筑物基础是否稳定,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产

生原因,及时提出处理应对方法,确保高层建筑物安全施工。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以便能够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沉降程度或沉降趋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1、人员组织 为保证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选派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湛测量人员,组成监测小组。 人员组织构成表 2、仪器设备的要求及配备 2.1、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 2.2、监测设备应具有稳定性; 2.3、设备应具有自动采集功能,已确定相应的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 主要仪器设备配备表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实施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预计设计书 指导教师: 班级:测绘07-4 学号:0704070422 姓名:

一、设计专题 冠山矿一、三井间-540大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估算和技术造价 二、测区概况 北煤公司关山煤矿原辖一井、二井和三井三个矿井。其中,一井为中央并列立井和二段暗斜井分水平采矿开拓方式,二、三井为斜井开拓。现为了开拓深部煤层时,改善与属于通风条件,决定将三井合并,将厡一井新开拓一对竖井(主井及副井)延伸到-540米水平,掘进一对主石门及-540米水平大巷。原三个井所产煤炭全部经由-540米水平大巷运到新竖井提升。为加快工程速度,-540米水平东翼大巷有一井和三井两端同时以全断面巷道相向掘进贯通。 本巷道贯通贯通测量路线井上、下闭合总长度共约9km,其中在-540米水平大巷中尚需实掘2300米。施工所在岩层大部分为沙页岩,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围岩稳定,地压不大。支护方式一律采用锚喷。巷道掘进方式为风动式凿岩机打眼,火药爆破,颤抖式装岩机装车,矿车运输,巷道断面宽3.5米,拱高2.5米。 冠山一井新竖井井口标高+210米,井底车场标高-542米,井深752米左右。贯通大行坡度为5%(三井高,一井低)。 从目前巷道施工位置及掘进速度考虑,贯通相遇点选在三井第二段暗斜井甩车场西侧,设7点与设9点之间k处。 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和巷道工程要求,本次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允许偏差为M X允=±0.5米,高程方面的偏差允许值为M Z允=±0.2米。 现在已知条件已给出,国家二等控制点A(石厂)为:X A=4628191.41 Y A=56287.43 边 长 S AB=4151.137 S BC=3367.436 坐标方位角a AB=41°38′44″.26 a BC=312°36′ 12″.94矿区范围为:东经129°39′到120°54′北纬41°45′到41°54′采用3°高斯投影带,第40带中央子午线为L0=120°。 三、冠山矿一、三井间-540大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一)平面测量方案设计 1)地面两近井点导线测量 由于矿区保护不善,一井和三井近景点已经遭到破坏,必须重新设置两点,根据矿区所在国家三角网,用控制网点水神庙、疙瘩山、平顶山插入三井近井点,用控制网点疙瘩山、大黑山、石厂定角测出一井近井点,都按照四等三角规格施测。两近井点间布设一级导线,敷设方向应与欲掘巷道方向大体一致,根据《煤矿测量规程》(2010版)规定,每条导线长500m左右,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导线全长下相对中误差1/20000用拓普康GTS-750全站仪,此全站仪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mm+2ppm*Dm)mm。测回法四测回,测回互差小于±5″,方位角最大闭合差小于±10″。测距三测回,一测回最大互差10mm,单程测回间 最大互差15mm,往返测回互差2(2mm+2ppm*Dm)mm。布设导线形状和位置已绘到平面图上。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 一、目的 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 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7、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 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8、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审核人:王青懿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 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 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 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 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 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 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场地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对结果(沉降量、沉降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 2、工程任务:要求在主副井与风井之间进行北翼轨道石门的贯通。贯通长度1360.3米,工程限差要求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0.5米,竖直方向0.2 米。采区现有两个二等三角点S03 和S09。 3、贯通测量方案的确定。 4、在地面采用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GPS平面控制网(精度相当于四等导线网,不考虑起算点点位误差),将近井点1,近井点2,近井点3同S03和S09联测。 5、定向测量。 6、主副井采用两井定向。风井采用一井定向,三角形连接法。 7、主井副井连续独立定向2次,风井独立定向3次。 8、井下导线测量。 X、主副井从FUI-2边开始沿巷道测设导线,至掘进点。 XI、风井从BFJ1-布设导线经北翼总回风巷北轨道回风上山采区岩石集中轨道巷掘进点K。 XII、测角量边采用莱卡5”防爆全站仪实施,每条边各复测4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10mm. XIII、所有导线边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观测的角度和距离的平均值做为计算值. XIV、地面水准测量. XV、风井与主副井之间的水准测量布设环线水准路线按4等水准的要求施测. XVI、导入高程. XVII、采用长钢丝法导入高程,在定向投点工作结束后,钢丝上下做好标志,提升到地面后进行丈量.导入高程独立进行两次,互差不能够超过井深的1/8000。如井下已经有导入高程点,需要再次进行高程导入,导入值和已知值进行比较如果再限差要求范围内也可以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井下点的导入高程。 XVIII、井下高程测量。 XIX、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高程点,在平巷中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往返测高差较差不超过(km)。斜巷中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同时始测,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互差不大于10mm+0.3mm为导线水平边长,以米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互差不应大于(L 为导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

(完整word版)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彭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栋22310.45m2、B栋10729.96m2。 总高度:A栋:93.200m、B栋:45.800m。 层数:A栋27层/吊2层、B栋13层/吊2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度∠41度。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度∠80~85,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度∠65~70,呈微张~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残破积含块石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T1J)组灰岩,灰白色、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内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内分部较零星,且厚度变化大,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甲级基础设计。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侯马电厂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侯马热电厂厂区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山西群利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范围 二、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三、提交的成果内容 四、拟参与本工程项目的人员情况(见附件三) 五、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设备情况表(见附件四)

一.工程范围: 侯马热电厂已生产运营两年,为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及生产的正常运营,现要求对该厂区域内的1号2号主机房,汽机,空冷,脱销钢架,锅炉,烟囱,扩建端,1号2号塔,事故浆液箱,工艺楼,石灰石粉仓,煤仓,氨站,油站,公司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等构筑物和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同时对位于马皮沟的灰场大坝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及设备安全运营要求,通过对建筑物及设备的沉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可以分析和监视建筑物及设备的沉降位移情况,以便了解地基及基座的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执行的规范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b)本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c)《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d)《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e)《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f)《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g)《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022-93) h)《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 2.设立工测高程控制网及观测方法

①控制网的布设是整个厂区进行沉降观测的前期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沉降观测作业质量。我公司经过多次现场勘查论证,从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布设规格及节俭费用考虑,建议布设如图所示的环形水准网,在厂区外西侧路边布设三个水准基点(BM BM1 BM2),厂区内布设10个工作基点(J1...J10),整个网布设成环形。 ②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a 、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2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b 、 水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及受振动范围以外100米的安全地点;结合厂区周围环境, 基准点布设按二等水准点

3000米贯通测量设计书

第一节贯通工程概况 回风立井落底在9号煤顶板中,落底标高+339.5m,在标高+417.8m处布置煤仓上口通风巷,长度为25m。在+417.8m标高以下设两个井底直煤仓,煤仓垂高45m,通过井底联络巷与副井井底车场相连。自两个井底煤仓上口向东分布布置两条集中运输大巷,一条连接南运输大巷以12°上坡布置。布置120m后,在上方40m处,与集中运输大巷垂直布置南运输大巷至F3,断层南部与井下巷道贯通。另一条集中运输大巷以12°坡度向下布置229m后,沿2号煤层向北布置北运输大巷至F3断层南部煤柱处。 副立井见+339m水平后,布置副井井底马头门硐室及井底车场。副立井井底标高为+311m。副井底通过井底通风斜巷与井底车场绕道相通,在副井底设有井底水仓。集中轨道大巷以22°坡度,与集中运输大巷平行向东布置,集中轨道大巷一端与井底车场相连,另一端在210m处向北布置北轨道大巷,沿9号煤布置。在集中轨道大巷布置344m后,向南布置南轨道大巷,沿水平布置穿过R断层后,与南运输大巷平行,间距30m,沿9号煤布置至井田南部边界。 北回风大巷与北运输大巷平行布置,水平间距为30m。 南运输大巷于20l2年开始施工,竣工后作为全矿回风 大巷使用,坡度一20。,设计长度1Ol4m,由川煤队组织施工,现己施工完8l m,剩余工程量为933m。 南回风大巷于2012年开始施工,竣工前作为竣工后作

为全矿回风大巷使用,坡度一20。,设计长度l0l4m,由川煤队组织施工,现己施工完81 m,剩余工程量为937 m。 根据《规程》规定,两井贯通在贯通面上两中线允许偏差值为500mm,两井贯通巷道在贯通面上两腰线允许偏差为200mm。 第二节贯通要求 要求巷道严格按照给定的中、腰线施工,根据巷道用途、测量、规范及总工程师的要求;巷道贯通点相遇外的中线偏差不超过25Omm,巷道贯通点的高差偏差不超过lO0mm。 第三节测设方案与观测方法 l、选定测量路:本次贯通导线全长50OO余米。全程15”级导线控制,整个贯通导线独立两次施测到预计贯通停头位置,巷道施工采用激光指向,每50m实测一次,并根据实测结果及时调整巷道方向、坡度、使其与设计方案一致。 2、测量方法:(1)本次贯通工程采用2”级全站仪测角、光电测距,采用一次对中两个测回,测回差不超过20”,取其平均值或是值,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2)为保证工程准确贯通,用全站仪测量放样,激光定向。(3)贯通距离剩余1 0 0m时,及时联测复测,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3 0M。(4)贯通距离剩余3 0m,放样完毕后,及时下发贯通通知书,要求对组建立贯通进尺台账,严格执行边探边掘制度,剩余20m时采用小断面掘进,待贯通后再刷大到原设计断面。 3、为了提高贯通精度应做好下列工作 A、施工前应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查鉴定。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一.项目概况 (2)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2) 三.基准点的埋设及观测点的布设 (3) (一)基准点的埋设 (3) (二)观测点的布设...................................................... (3) 四、沉降观测 (4) (一)观测仪器及设备 (4) (二)观测的精度及要求 (4) (三)观测方法 (4) (四)观测时间、次数及工作量…………………………………………………………… .6 五.沉降观测资料及成果的整理 (6) 六.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 (7) 七.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7)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高高层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关键词:基准点、沉降点、沉降速度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北二环路以南,张洼路以东 建设单位: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裙楼三层,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体层数:地下一层,埋深约3~4米、裙楼三层,高度约11.4米,主楼地上十八层,高度约56米。 观测目的:通过对主楼及裙楼的沉降观测获得的数据,监视工程设施 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一)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帝缘金座1#楼平面布置图 (二)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煤矿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说明书

山西泽州天泰西陈庄煤业有限公司 3210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说 明 书 设计编写: 审核: 编制时间: 2014年9月2日

3210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述 3210工作面,走向长376m,切眼巷长154.33米,该工作面贯通距离约1060m。巷道掘进分别由矿综掘一队和综掘二队施工。为了保证该巷道的准确贯通,地质测量科承担了3210工作面的贯通测量工作。 1.测量任务要求: 此次测量任务的主要要求是: 利用西运输大巷3210回风巷道口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对32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控制导线进行测量,等级为7″。 此次3210工作面的贯通测量工作,由于上下顺槽全部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联合支护。巷道应力很大,这将会给巷道顶板上导线点的设置、保存以及永久利用带来不便,将给此次贯通测量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作业依据的《规范》及测量控制系统 本次作业的依据为: 2.1.《煤矿测量规程》 2.2.本技术设计书。 二、贯通测量方案 1、井下导线测量 1.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 采用防爆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该起始边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1.2 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导线采用防爆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2、井下高程测量 由于3210回采工作面的运输、回风巷道均是沿煤层底板掘进,故省略高程点的测量工作。 三. 误差预计 1、误差预计所需基本参数的确定 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导线采用7″导线进行测量,取95.42/7==αm ″。 井下导线量边误差:根据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mD=±(2+2×10-6D )进行估算量边误差的大小。 2、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2.1贯通相遇点K 在水平重要方向x 上的误差预计 2.1.1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引起的K 点在x ′方向的误差 测角误差引起的(角度独立测量两次)误差: 225.0222222±=++±=∑∑∑)(下,,y yo yo x R R R m M ρββm 量边误差引起的(边长独立测量两次)误差: 我矿采用全站仪测距,最长边为200米,根据测距标称精度mD=±(2+2×10-6D )进行估算,量边误差的大小mD=±0.002m 。 005.0cos 2122±=±=∑,,αD x m M l m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栋22310.45m2 、B栋10729.96m2 。 总高度:A栋:93.200m、B栋:45.800m。 层数:A栋27层/吊2层、B栋13层/吊2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度∠41度。场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度∠80~85,微~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度∠65~70,呈微~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场地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残破积含块石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T1J)组灰岩,灰白色、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分部较零星,且厚度变化大,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甲级基础设计。按规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