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 (1)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探索循环小数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循环小数的性质。
教材章节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07页至109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并能够运用循环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判断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地,面积为2.666公顷,他想知道这块地到底有多大。
”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循环小数的定义:3.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我通过示例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如2.666可以表示为2.$$ \overset{\cdot }{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圆规在练习本上标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 循环小数的性质:5.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循环小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为分数形式等。
6.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例题,如“已知一个循环小数,其循环节为6,求这个循环小数。
” 我引导学生跟着步骤一起解答,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7. 板书设计:我设计了简洁清晰的板书,将循环小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一一列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8. 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表示循环小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综上,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讲解、练习、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2、知道循环节的概念,学会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和读法。
3、会根据需要取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及其简便表示。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大家好像已经掌握一定的规律了。
谁来说说看第7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用一个词语“依次”你们同意吗?(板书“依次”)“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这三个卡通人物出现了,又出现了,这叫什么?(板书“重复”)还能往下说吗?一直说下去,说的完吗?可以一直不停的说下去,在数学中叫做“不断的”。
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省略符号。
读作“以此类推”。
按照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这样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我们简要的说成以此类推。
(板书:依次、不断、重复)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⑴教师举例:同学们过马路,要看什么?它是怎么变化的?绿黄红、绿黄红。
还有吗?依次不断重复下去。
这里的以此类推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按照绿黄红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原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平时我们一定要观察仔细。
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也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举例。
比如说:白天黑夜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往下说说看。
说的完吗?我们可以用省略符号表示,怎么读啊?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无论是卡通人物、红绿灯、四季变换…他们都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那么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二、在竖式中认识循环小数1、分组计算:老师这里有两组题,请第一第二组的同学做A组,请第三第四第五组的同学做B组,在学习单上列竖式算一算,开始:2.4÷2=1.2 2.4÷5=0.48 1÷3=0.333… 13.7÷11=1.24545…2、交流结果:A组第一题谁来汇报?第二题算完了吗?(没算完)B组第一题谁来汇报?第二题算完了吗?(没算完)为什么每组第1题算的这么快?后两题怎么算的这么慢?小结:在除法中,我们可以根据商的位数,分成两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循环小数 -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 循环小数的性质教学重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循环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小数,它的小数部分会一直重复出现。
二、新课1. 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例如,0.3333...,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一直是3,所以它是一个循环小数。
2. 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例如,0.3333...可以表示为0.$$ \overset{\cdot }{3}$$。
3. 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例如,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但它有一个重复的循环节。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判断下列小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循环小数。
0.2222..., 0.121212..., 0.123456..., 0.6666...2. 让学生将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形式表示出来。
0.4444..., 0.151515..., 0.123123...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了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还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性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 (12)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是指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一个或多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
例如,1/3=0.3333,其中3会一直重复下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写出循环小数,并且能够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判断和写出完整的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你在商店买东西,商品的价格是3.1415926,你会怎样付钱呢?2. 讲解循环小数:通过例子,解释循环小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小数。
3. 循环小数的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数部分是否有重复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循环小数。
4. 循环小数的写出:讲解如何写出完整的循环小数,例如1/3=0.3333,引导学生学会写出循环小数。
5. 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讲解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循环小数的定义2. 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3. 循环小数的写出方法4. 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a. 0.121212b. 0.333c. 0.4444a. 0.2222 + 0.3333b. 0.1111 + 0.4444答案:1. a. 0.121212(答案:0.12)b. 0.333(答案:0.3)c. 0.4444(答案:0.4)2. a. 0.2222 + 0.3333(答案:0.5555)b. 0.1111 + 0.4444(答案:0.555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循环小数的更多性质和应用,例如循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概念、性质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小数的运算,还涉及到无限循环的概念。
本章节通过引入循环小数,使学生对小数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学生可能对无限循环的概念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知道循环小数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3.培养学生对无限循环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循环小数的特征和简写方法。
2.学生对无限循环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理解循环小数的特征和简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循环小数的例子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小数例子,如2.6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小数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循环小数例子,如3.1415926535…,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循环小数的特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循环小数的特征。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找出循环小数2.666…的循环节,或者简写循环小数3.1415926535…。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循环节和简写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画图或编写故事,来加深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的找零、商品的折扣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循环小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识别和简写方法。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小数,如0.232323,0.141414,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小数都是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重复出现的。
2. 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我会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即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我会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在重复出现的数字上方加上一个点,然后将重复出现的数字写在一起,即可完成循环小数的简写。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根据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简写方法进行解答。
如:将0.232323,0.141414转换为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随堂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如:将给出的小数转换为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6. 板书设计循环小数的定义: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在重复出现的数字上方加上一个点,然后将重复出现的数字写在一起。
六、作业设计答案:0.23,0.14答案:都是循环小数,因为它们都是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重复出现的。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循环小数》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循环小数》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在循环的数字上面加一个点,以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
3. 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每一位数字都有其对应的数值,循环部分不影响小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简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钟表的滴答声、水的沸腾声等,引发学生对循环现象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3. 简写方法讲解:讲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性质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循环小数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循环小数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循环小数:定义: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简写方法:在循环的数字上面加一个点性质:每一位数字都有其对应的数值,循环部分不影响小数的大小七、作业设计解答:A. 2.333B. 2.33C. 2.3D. 2.解答: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课堂上的随堂练习题目的选取和讲解需要更加精准,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3.4 循环小数(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循环小数”的教学。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性质和简单的循环小数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主要讲述第 3.4章“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以及循环小数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能够识别和写出循环小数;2. 掌握循环小数的性质,能够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单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和运算。
难点主要是循环小数的识别和写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循环小数的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小明有1/3杯糖,他又加了2/5杯糖,请问他现在有多少糖?”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相加的问题。
2. 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并解释循环小数的含义。
同时,我会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
3. 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比如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
4.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我会引导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简写。
5. 循环小数的运算:我会给出一些循环小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循环小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循环小数的识别和写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