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医情志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综述了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的国内现状,总结中医情志护理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45-01

中医情志护理是临床中医护理的类型之一,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姿势、表情、行为等方面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自身的顾虑和烦恼。[1]目前,我国大多

综合医院认为,中医情志护理在疾病的治疗护理中,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中医情志护理

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综述如下。

1 概念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方法,改善

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

2 重要性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

绪反映[3]。中医学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情

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3 作用机制

3.1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并不是致病因素。但突然、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导致七情

变化超过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畴,即可成为致病因素,引起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脏腑阴

阳失和,导致疾病发生。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作用,

又主神明,在志为喜,关系到精神思维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4]。

3.2 病种不同,轻重急缓不同,病人的情志状态也不同,即同一病种对于不同个体所表

现的症状及情绪变化也不同。[5]因此,不同的情志变化,引起不同的症状,导致不同的证型。

4 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孙思邈是我国心理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平生最重视医者的道

德修养,认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受入性。他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之苦。[6]若有疾厄来求

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素质,有利于病人保

持良好的应激状态,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过得明显的诊疗护理效果的结论是完全

吻合的[7]。

4.2 统一全科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使情志护理成为每个护士的自觉行为。情志护理要

求护士举止端庄文雅大方,动作轻柔,着装整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工作

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8]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青之因素,使其在神定心静,气血调和,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接受在院治疗。[9]

4.3 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症状、行

为表现,重点是病人的性格、经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并重视个体差异和自然环境对

人体的影响,“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仔细辩证,对临床常见的心虚胆怯、肝气郁结、心肾

情志护理特点

1情志护理的特点 1.1整体观念医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相互协调作用,又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势必相互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情志护理过程中要全 面考虑。 2.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病情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施以护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种情志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体性格的差异、以及情志与内脏的不同联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依照中医的辨证观,须通过观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去掌握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2情志护理对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护理,而情志护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加强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以求得最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 理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志护理的要点 3.1把握整体观念,全面护理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躯体因素,又要重视精神和社会因素。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帮助患者建立和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的气氛,减少心理应激因素的产生。情志护理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同时,护士也不能忽略医院环境改变这一因素,而治疗环境的情绪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进展和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2加强辨证施护,有的放矢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情绪抑郁的病人,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应以实际行动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和照顾,受到重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 3.3灵活应用情志护理的方法祖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语言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

87例不寐患者的情志护理

87例不寐患者的情志护理 我科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失眠患者87例,经辨证施治,10例住院1w后睡眠得到改善,35例住院2w后得到改善,32例3w后得到改善,7例4w后明显改善,3例效果不明显。 Abstract:Our department in 2013 April to 2014 November were treated 87 patients with insomnia,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0 cases of hospitalized after a week of sleep can be improved after 2 weeks in hospital,35 cases improved,32 cases improved obtained after 3 weeks,7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4 weeks,3 cases of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Key words:Insomnia;Mental nursing 不寐又称失眠,在祖国医学中属”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寐[1]。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2]。任何过度的七情因素皆能造成脏腑气血的过度变动,致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失眠患者87例,经辨证施治,84例住院10~28d后睡眠改善、精神转佳、情绪稳定、饮食量增,3例效果不明显,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中男44例,女43例,干部51例,工人23例,战士1例,农民9例,从事家务3例。年龄17~30岁5例,31~40岁11例,41~50岁33例,51~60岁23例,61岁以上15例。分型:肝郁化火证22例,痰热内扰证17例,心脾两虚证19例,阴虚火旺证11例,心胆气虚证18例。 2 辩证施护 2.1一般护理 2.1.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1.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2.1.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2.1.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2.1.5助眠药物宜睡前1h服用。

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临床中越来越多患者希望得到更高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中医情志护理属于较为重点及难点的内容之一,由于患者疾病的不同、思想观念及心理状态的不同,使得每一位患者存在特异性,使得中医情志护理的护理难度增高。在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方向,实施开导式、情胜式、转移式、静式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为了分析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首先针对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hope to get more and more patients is higher in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s,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nurs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ongs to one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content of modern nursing,as a result of th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the different idea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make each patient is specificity,makes the modern nursing care increased difficu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nursing of TCM nursing staff should tak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man,based on the theory of,and position in time of guidance,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nnel type,emotion type,transfer type,static type and combination of care,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work,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alleviate patients with negative emotion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 TCM treatment in clinical treatment was analyz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application;Progress 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行为及姿势等达到影响及改善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及烦恼,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行为的一种护理方式,让患者能以最积极乐观及配合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李甜等[1]在临床文献中指出,“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影响气机,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由此可知,精神及情绪的因素对于患者的疾病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及影響。徐旭等[2]指出,“在针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中医情志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还能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作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中医情志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1 中医情志护理的主要含义 中医中的情志主要包括:惊、恐、息、怒、哀、乐、悲,五志包括:忧、思、怒、喜及恐,与现代医学理念中的情感、情绪、意志及激情等心理过程相关,与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3T16:38:26.55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作者:藤玉欢王桂贤金淑兰(通讯作者) [导读] 吉林大学第一医医院干部病房中医情志护理是临床中医护理的类型之一,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姿势、表情。 藤玉欢王桂贤金淑兰(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一医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通过对中医情志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综述了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的国内现状,总结中医情志护理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45-01 中医情志护理是临床中医护理的类型之一,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姿势、表情、行为等方面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自身的顾虑和烦恼。[1]目前,我国大多综合医院认为,中医情志护理在疾病的治疗护理中,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中医情志护理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综述如下。 1 概念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 2 重要性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3]。中医学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3 作用机制 3.1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并不是致病因素。但突然、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导致七情变化超过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畴,即可成为致病因素,引起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脏腑阴阳失和,导致疾病发生。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作用,又主神明,在志为喜,关系到精神思维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4]。 3.2 病种不同,轻重急缓不同,病人的情志状态也不同,即同一病种对于不同个体所表现的症状及情绪变化也不同。[5]因此,不同的情志变化,引起不同的症状,导致不同的证型。 4 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孙思邈是我国心理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平生最重视医者的道德修养,认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受入性。他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之苦。[6]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素质,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应激状态,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过得明显的诊疗护理效果的结论是完全吻合的[7]。 4.2 统一全科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使情志护理成为每个护士的自觉行为。情志护理要求护士举止端庄文雅大方,动作轻柔,着装整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8]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青之因素,使其在神定心静,气血调和,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接受在院治疗。[9] 4.3 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症状、行为表现,重点是病人的性格、经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并重视个体差异和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仔细辩证,对临床常见的心虚胆怯、肝气郁结、心肾不交等证型,采取情志相胜、关心体贴、语言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措施进行护理[10]。 4.4 情志相胜法是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用一种情志纠正另一种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丹溪心法》云:“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释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 [11]。 4.5 移情法是使患者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的方法。可以在每日医师查房后,给患者播放愉悦身心的电视节目或已录制好的CD、CVD,如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等综艺节目,每次1h左右。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离床活动,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指导出院后多结交朋友,适当参与社会活动,使其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分关注疾病,从而减轻抑郁,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12]。 4.6 疏泄法要求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其心理反应,应用中医针对性的语言与患者聊天[13]。沟通:逗之以笑,因势利导,引导患者通过诉说,宣泄其积郁之情,遂畅情志,解除胸中郁结,达到“木郁达之”的目的。聆听: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用语言开导,消除患者的消极状态,使患者端正态度,解除顾虑[14]。 笔者认为,中医情志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它是一个独立而全面的医护理论体系。在临床护理实施中,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对不同个体的不同表现施以不同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恢复或调节失调的心理、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增强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交流护理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了业务素质,提升了服务质量,使中医辨证护理与现代护理技术有机结合,达到了护患双赢之效[15] 。中医情志护理实施方式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同时医护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探索,逐步将中医情志护理更加完善,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家芹.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7. [2]张林,董宁,查丽俊. 耳穴按压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在艾滋病并发疼痛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13,27(10): 3262. [3]赵文珍,王巧莉. 辨证施护在围术期病人情志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11):3125. [4]张淑美.常丽. 脑卒中急性期并抑郁病人的情志护理及耳穴埋籽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6):1503. [5]林桂永,梁娟娟. 浅谈临终关怀与中医情志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102.

1.1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一、建国以后的中医护理(1949至1965年) (一)低谷时期 建国以后,中医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的政策。1949年,毛主席指示:“必须很好团结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1950年,毛主席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而奋斗。”由于在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领导部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挥中医的作用问题,使整理和发展中医的工作进展缓慢。 (二)起步时期 1953年,毛主席批评了卫生部某些领导轻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做法。1954年,毛主席对当时中医存在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中医对我国人民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工作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要归功于中医,今后最重要的是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医学习西医。” 1954年,毛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 为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加强对中医的研究和提高,1955年12月19日,由卫生部直接领导的第一所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医研究院所属的附医院和中医研究班也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6年,卫生部和高教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市筹建中医学院,培养具有研究、教学、医疗工作能力的高级中医人才。1958至1959年,南京和北京先后开办中医护士学校。可以认为,中医护理教育是自50年代后期随着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全国各地大力开展中医事业,为了适应中医护理工作的需要,而开始举办的。从此改变了过去的由西医护校毕业分配到中医医院后再重新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局面。 随着中医治疗、教学和研究机构的建立,广大护理人员通过学习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出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方面的经验和论著,如《小儿肺炎的中西结合护理》、《破伤风的中医治疗和护理》、《中暑的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概论》等,为中医护理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文革”十年动乱中的中医护理(1966至1976年) 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中医护理工作受到很大的损失。 (一)正常秩序被破坏,原有机构被拆散。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医情志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综述了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的国内现状,总结中医情志护理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文献整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45-01 中医情志护理是临床中医护理的类型之一,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姿势、表情、行为等方面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自身的顾虑和烦恼。[1]目前,我国大多 综合医院认为,中医情志护理在疾病的治疗护理中,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中医情志护理 的概念、临床实施重要性、作用机制及实施方法综述如下。 1 概念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方法,改善 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 2 重要性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 绪反映[3]。中医学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情 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3 作用机制 3.1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并不是致病因素。但突然、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导致七情 变化超过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畴,即可成为致病因素,引起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脏腑阴 阳失和,导致疾病发生。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作用, 又主神明,在志为喜,关系到精神思维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4]。 3.2 病种不同,轻重急缓不同,病人的情志状态也不同,即同一病种对于不同个体所表 现的症状及情绪变化也不同。[5]因此,不同的情志变化,引起不同的症状,导致不同的证型。 4 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孙思邈是我国心理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平生最重视医者的道 德修养,认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受入性。他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之苦。[6]若有疾厄来求 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素质,有利于病人保 持良好的应激状态,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过得明显的诊疗护理效果的结论是完全 吻合的[7]。 4.2 统一全科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使情志护理成为每个护士的自觉行为。情志护理要 求护士举止端庄文雅大方,动作轻柔,着装整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工作 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8]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青之因素,使其在神定心静,气血调和,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接受在院治疗。[9] 4.3 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症状、行 为表现,重点是病人的性格、经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并重视个体差异和自然环境对 人体的影响,“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仔细辩证,对临床常见的心虚胆怯、肝气郁结、心肾

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 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亲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亲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志。 (4)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3.正确运用开导法 开导法,就是通过正面说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 《内经》激比其它任何刺激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 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疾病的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以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以上开导法,可运用于情志护理实践。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病人不良的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4.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 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

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4-09T14:47:41.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作者:曹佳1 兰婷2 刘杰3 王娇1 张双焰1 [导读] 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失眠症逐渐成为社会常见疾病,失眠主要有睡眠浅。 (1南充市中心医院中医中西结合科四川南充 637000) (2南充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四川南充 637000) (3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伴随着近些年中医学医护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医情志护理以及中医疗法在许多临床症状中均有所应用,其中也包含失眠。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对我院近些年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性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情志护理;中医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09-02 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失眠症逐渐成为社会常见疾病,失眠主要有睡眠浅、不易入睡、早醒、多梦、易醒且醒后不易入睡、醒后发力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生活不规律、高生活压力、烟酒、熬夜、心理、情志等多个方面因素影响,失眠症患者以及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均在不断发展。失眠症在情志为主因时,会因为失眠的发展而导致五志内乱,从而发生气血失衡,研发肝脏、情志气血不通,所以中医学中是以从肝论治为主。相关研究显示,有40%的失眠症患者都患有一种以上的精神疾病,主要是以物质滥用、情感障碍、精神焦躁等为主。对此,采取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有着标本同治的疗效。 1.中医中的失眠 失眠属于中医领域中“不寐”的范畴,以往的医学文献中提出了“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等成为,其主要是以患者睡眠障碍为主[1]。经常会发生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醒后发力等症状。当代研究认为,失眠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地域、职业等密切关联,许多患者都是因为长期过度的脑力紧张性劳动、强烈的思维情绪波动或者是久病之后体质虚弱等因素而导致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抑制相应平衡而促使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从而引发失眠。 中医中认为失眠的病理机制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在外主要是以各种热病过程中为主,在内则是以情志不畅为主,情志而导致病变在气血功能失调为病理机制以外,还有可能会涉及到肝肾[2]。临床中主要是以肝郁化火为主要症状,肝脏为刚脏,藏魂,体阴而用阳,以升为主,气郁化火,导致肝藏魂之功效,魂无法藏于肝内,神明受扰,而导致不寐。对此,中医中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主要方式是以改善肝功能为主[3]。 2.情志护理在失眠中的单独性作用 情志护理属于中医领域中的心理干预,因为具备易操作、收效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快速被推广,其可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面对疾病,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护理、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改善临床干预效果的目标。相关研究中发现,对失眠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情志护理,可以有效的规避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实现一定的喜怒情绪调节作用,让患者在临床康复中尽可能保持放松、平顺的心态,从而在睡眠方面达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让患者可以更好的入睡。另外,研究中发现采取情志护理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得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患者,最终总结出情志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在睡眠方面的障碍,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案例 相关研究选取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作为案例,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医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方式为:针灸采取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内关、行间、肝俞、心俞、神门、凤池。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间隔5分钟需要提插捻转一次。中医药内服方剂采用丹桂逍遥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具体的方剂主要为丹皮、栀子、柴胡各10g,炒白术、当归各15g,茯苓、珍珠母、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夜交藤、酸枣仁、郁金各13g,合欢皮、远志各8g,灸甘草6g。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口苦且存在心烦易怒患者加入龙胆草15g;口燥咽干、反酸严重患者加入海螵蛸15g;头痛患者加入川穹15g)。该研究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56);实验组患者的多项睡眠积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针对这一研究而言,可以基本明确针灸疗法联合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可以显著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病症,同时可以治疗舒适度较高,调节患者的情志,临床用药时的不良反应非常少,安全舒适,患者更愿意接受这一种治疗方式,是一种舒适、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式之一。 以针灸联合中医药内服的辩证治疗方式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而言,针灸作为一种绿色性的治疗方式,其对于失眠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同时在许多的研究了论证中已经有相应证明,其能够实现调和营卫、协调阴阳、调理脏腑、宁心安神、调理体质以及通调经气等功效,最终实现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肝郁化火型失眠主要是以实证为主,所以针刺需要采用泻法。采取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内关、行间、肝俞、心俞、神门、凤池穴位,其可以达到清肝经热、安心神、倾泻肝经热邪等功效,其中风池是手足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交汇穴位,再加上足少阳经经别贯心、阳维脉系多条阳经、阳跷脉涉及司眼睑之开合,所以针刺风池能够疏通条例肝胆气机,达到安心神的功效。其次,行间穴是以足厥阴肝经穴位,针刺该穴位能够达到倾泻肝经热邪的功效。另外,本研究中采用丹桂逍遥散作为基础方剂,丹桂逍遥散是中医学中疏肝清热、养血健脾典型方剂之一,配方当中丹皮具备泻伏火、养真血气的功效;柜子性味苦寒,可以达到倾斜郁热、除烦解郁的效果,两种药物的配合使用是一种倾泻肝火的最佳良品。柴胡疏肝之气机,与白芍有养血滋肝疏肝的疗效。少白鼠具备健脾益气、补中固本的疗效。白茯苓能够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珍珠母能够清肝泻火、平肝潜阳,同时定睛明目。另外,酸枣仁具备养肝血、益心阴,是养心安神的最佳良品。郁金能够倾泻肝火、解郁除烦。合欢皮可以条畅情志,调达肝气。远志可以交通心肝、安神定志。灸甘草能够健脾益气,调和多药,从而保障整体疗效。上述药物的共同配伍,能够实现倾泻肝火、调畅情志、安神养心的功效。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显示,在中药中提取酸枣仁、柏子仁、栀子、甘草、白芍等的药理成分,和西药中的部分药理元素有着相似的特点,例如上述药物与谷氨酸、DA、5-HT、GABA等神经递质的作用相似,这一些药理作用便是促进睡眠,改善失眠的药物。另外,因为中药治疗失眠不存在副作用,所以在临床用药中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形成任何依耐性,所以从整体而言,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采取中药治疗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加深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应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寻找中医护理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适应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1 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其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自已独特的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同时强调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掌握疾病传变途经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观中的“整体性”相吻合。 2 中医护理现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的发展有了一些滞后。但是近年来,在世界中医热的推动下,中医事业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2.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欠缺,知识面窄,影响临床运用,并且当前护士人数短缺,在中医医院的中医护士比例占10%左右。由于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 2.2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按压、中药熏洗、坐浴、药熨等,临床效果显著,中医临床护理正在逐步发展。大部分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与新护理思想的要求不相适应,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操作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各方面的制约,护士只是单纯医嘱的执行者,护理工作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并且受治疗条例的限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护理操作。现在的各个医院里,针灸、推拿、火罐等这些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都由理疗科的执业医师进行,护士也无从操作,影响了专科技能的提升和护理质量的保障,制约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3 中医护理的人员培训遇到瓶颈 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开设中医护理专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已有一定模式。但是随着中医院层次的逐渐提高,院内急诊,

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

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 发表时间:2016-06-07T16:07:59.4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作者:黄丽妮 [导读] 高血压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问题,是冠心病、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黄丽妮 德保县中医医院 【摘要】高血压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问题,是冠心病、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结合中医学理论,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对于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在结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要阐释了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活起居护理、劳逸结合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穴位疗法护理、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阐释高血压疾病的中医护理及其相关研究旨在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于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53-01 高血压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问题,是冠心病、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中医里高血压疾病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临床多由于紧张,过度思虑劳累,五志过及化火,或嗜食酒肉肥甘所致气血阴阳失衡所成,可见头眩、眼晕、耳鸣,眠差梦多,头胀痛,终致心、脑、肾功能的改变,形成更严重的后果。辨证防治研究中,通过对病人进行整体优化式护理,将病人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稳定状态,从而有效的避免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一、病因病机的相关研究 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医学已有其独特的见解,其病因多由于精神紧张、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七情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劳累过度、思虑过度。病机总的来讲为阴阳失衡,气血经脉运行失常,但其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张笑丽等主张高血压疾病的病机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从而木失滋养,引发肝阳上亢化火,火越于上而发眩晕头痛。 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疾病的病机特点,刘海娜等主张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阴阳失调为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以内生风火痰瘀等之邪为标,形成阴亏于下,阳亢于上,火越于外,风动于内,瘀阻于脉,痰淫于络之势,使得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致,致使诸变生焉。郑丽维则主张:病之本为肝肾亏虚,病之标为阳亢痰瘀;本病证候由于脏气的虚衰较为多变,易兼中风、胸痹等并发症。邓旭光从六淫入手将高血压疾病的病机归结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并阐述高血压疾病早期症状一般以阴阳失调为主。张晓天认为高血压疾病的病机是阴阳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并突出了风、火、痰、瘀、虚这 5 个方面的因素。丛鹏等学者主张遗传因素、超重或肥胖、饮食失衡(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以及精神因素均为高血压疾病主要病因。其中遗传因素、超重和肥胖均属于体形偏大,超过了人的正常范围,按照《内经》所云阳化气、阴成形之论,此为阴盛阳阻之态势。高盐属于阴多之物,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属于阳少之品,两者也都是阴多阳少之象。在压抑紧张烦躁的环境中,可阻碍人的阳气向外舒展之势。因此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机应是:气血上升太过、而外达受阻,阴阳相争,而阳不胜阴。因此,通过以上文献总结可知,因病人自身体质不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精神及遗传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失调、肝肾亏虚及代谢障碍成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二、高血压疾病的中医护理及其相关研究 (一)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为一个整体,居住环境与起居条件的质量和治疗高血压疾病疾病疗效密切相关。按照以往临床调查,发现高血压疾病病人适宜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起居整洁、光线柔和、室温适中的环境下生活。在高血压疾病疾病治疗期间,病人可能由于气血的亏虚、髓海不充而出现头晕的症状,所以该类病人应以休息为主,可闭目养神,尤其是在病人下蹲、下床或入厕时,更需有人陪护。在病人沐浴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防止发生意外。对此,医护工作者对每位病人应做到耐心解释、细致观察、微笑、热情周到,让其对自己信赖并安心的接受治疗。 (二)劳逸结合护理 按照病情进行指导。首先评估病人的活动耐力,共同制订活动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散步、太极拳,引导放松反应技术。传统理论认为适时锻炼,可舒筋通络,畅通气血,调和营卫,健脾益胃,反之过劳则耗伤精气,上下俱虚;适当休息则可养精蓄税,反之过逸则气血郁滞,筋骨懈怠。因此应强调劳逸结合,按照病人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相关活动,以劳而不倦为要旨。 (三)情志护理 按照最新文献记载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情志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思想,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高血压疾病病人实施辨证施护。平常应多与病人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再结合不同情况因人因级实施护理并给予正确引导。面对在治疗中不良因素影响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出现反复的血压波动的症状,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分析,培养病人主动乐观态度,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时效性。黄萍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出以下几种较为合理的方式:其一为音乐倾听法,可用病人喜欢的方式播放音乐,每天播 2 次,每次 60 分钟;改善其焦虑情绪,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其二为放松静坐法(气功疗法),先对病人普及相关高血压疾病知识。可以使用带有引导词的磁带,使病人全身放松,自然端坐,闭目敛神,,同时均匀平缓地呼吸 3 ~ 4 分钟,然后缓慢睁眼,每日 1次,每次 30 分钟。这种方法可使病人消除心理障碍,摒弃杂念达到调心、调身、降低血压的效果。其三为兴趣培养,可按照病人年龄、性别、爱好等,培养发展病人多种兴趣:如绘画、打太极拳、散步等,使病人得到愉快,可以消除疾病带来的顾虑。 (四)饮食调护 中医理论认为嗜食致脾胃积热,灼伤阴液,痰浊内阻,也容易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护理工作者可以在“食药同源”和“食药同治”的理论指导下给病人进行食疗。例如:芹菜、茭瓜、红薯、猪毛菜、海带、菊花脑、紫菜等。对于肾精不足型的高血压病人,可常吃银耳片、黑木耳、鲜笋片等。痰浊内阻,可经常吃蛋类、牛奶、鱼类、水果、豆制品等。并详细分述各型饮食。 (五)穴位疗法护理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可按照高血压疾病的不同证型和病人个体因素,灵活采用体针、耳穴、穴位贴敷、穴位红外照射等各种穴位刺激方法,亦可采取多种方法交替治疗,坚持定时运用。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七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如果情志过极超出常度,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人体。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由于生理上情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七情过激往往直接损伤相应的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脏腑功能活动失调。 (1)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或呕血, 甚则昏厥猝倒 (2)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喜笑不休,失神狅乱 等症状。 (3)悲(忧)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临床

常见精神委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等症。(4)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等症。 (5)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临床。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小儿 夜啼,甚则精神失常等症。 (6)思则气乱:是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症。 3影响病情变化。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情志变化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变化又能影响健康。(二)环境因素 在自然环境中,某些非特异性刺激因素作用于人体,可使情绪发生相应变化。 (三)病理因素 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失常,而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 (四)个体因素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