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9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选聘试行办法_西北大学

2018-9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选聘试行办法_西北大学

2018-9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选聘试行办法_西北大学
2018-9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选聘试行办法_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系发﹝2018﹞9号

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引育一流队伍,吸引选聘优秀博士后出站人员和博士毕业生,引进急需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做好队伍建设工作,保证地质学系持续稳定地发展,规范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引进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充分考察,选聘海内外优秀博士后出站人员和海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引进急需优秀教学科研人员,补充地质学系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地质学系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务结构、学缘结构的整体优化。

二、人选条件

1.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品行端正,学风正派,遵纪守法,爱校爱系。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立志献身教育事业,身心健康,专业基础扎实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良好。

3.原则上所有学历、学位均应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得,海外博士毕业生一般不超过 32 周岁,博士后出站人员一般不超过34周岁。

4.达到选聘成果要求(见附1)。选聘成果要求可由系党政联席会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对本科主干课程授课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急需者,经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同意,可适当放宽上述年龄、成果等要求。

三、选聘程序

1.个人申请和初步审核:由个人向地质学系提出申请,如实提供本人的简历及外语水平、教学和科研工作情况等材料;系办公室根据本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同时审核是否具备教师高级职务特别评审条件;系党政联席会根据初审情况、教学或学科急需、选聘计划等确定初步人选;除经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同意之外,已确定的初步人选均须来校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来校报告和学术交流:由地质学系组织初步人选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尽可能集中一个时段。系办公室张贴海报、通知全系副高职称以上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并测评、报销初步人选来校费用;教研室或系办公室安排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交流并汇总反馈意见。全系教学科研人员均可向系办公室或教研室申请参加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交流,学术报告全系师生均可参加。初步人选来校报告和交流时间原则上在三天以内,不超过五天。

3.系内研究和学校审定:对所有的初步人选,由系党政联席

会结合测评情况、交流反馈意见研究确定拟选聘人选。地质学系将拟选聘人选向全系公示,公示期一周。公示无异议后,对拟选聘人选由地质学系报学校人事处审定选聘。

对个别成果突出、学科建设急需者,在确有必要时,经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同意,可直接上报学校选聘。

四、本办法自2018年7月4日起实行,由地质学系党政联席会负责解释。

附件1:选聘成果要求

附件2:A类国际高层次学术期刊目录

地质学系 2018年7月4日

地质学系办公室 2018年7月5日印

附件1:选聘成果要求:海外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原则上应已作为第一作者(下同,)发表A类国际高层次学术期刊论文1篇或二区及以上学术论文2篇或SCI(或EI)检索论文5篇或发表论文SCI他引次数超过30次,国内博士后出站人员原则上应作为主持人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或经费50万元以上其它科研项目)资助并发表二区及以上学术论文1篇或SCI(或EI)检索论文3篇或发表论文SCI他引次数超过15次。

附件2:A类国际高层次学术期刊为以下10种:Nature,Science,PNAS,EPSL,Geology,AAPG,JGR,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Landslides。

地理信息系统高校排名

近日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评介中了解到,武汉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被评为A+级,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A级,具体如下: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武汉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9 首都师范大学 A 2 南京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0 中山大学 A 3 北京师范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11 中南大学 A 4 华东师范大学 A 8 兰州大学 A B+ 等 (18 个 )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福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 B 等 (17 个 ) :长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南林学院、西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C 等 (11 个 ) :名单略。 本篇文章来源于GIS动力站|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xxky/kyxd/2007/1013/0710131173GHG9KABAEH1BF1497GHE. html 华北地区(3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河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 东北地区(4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黑龙江科技学院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 华东地区(5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 中南地区(5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 西南地区(3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 西北地区(2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2005-2006 ? 坤特教育网所有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和创新性。不仅自身发展活跃迅速,而且促进并带动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地质学的领军学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既包括对地表表层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现象的客观认识,分析确定不同构造要素的产出状态、分布特点、组合的几何学规律,也包括以固体力学和流变学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构造及其组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进而确定与区域构造动力的时空关系。 构造地质研究为揭示地壳变形及其发展演化,客观认识地 .

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构造作用过程对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作用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构造地质学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成功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以实践性和理论探索性强为突出特点,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的构造地质实验室包括了力学基础、构造模型、构造标本、构造模拟实验四大部分,并将实验内容融会贯通于教学课程,构成不同章节内容的自然组成部分,并以实验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于在平教授 .

●周鼎武教授 ●董云鹏教授 ●罗金海副教授 3.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目录 ●力学基础实验 ●不同构造要素示教 褶皱 断层 节理 ●不同构造要素样品标本示教 不同类型褶皱样品 不同类型构造岩样品(主要包括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不同类型面状构造样品 ●构造模拟实验 .

第二部分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周学时:4 总学时:72 授课班级: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孙丽娟

文物保护基础2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二、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三年级 四、计划学时:72课时 五、学分:4 六、任课教师:孙丽娟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纸质档案文物保护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及传统造纸工艺、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纸质文物分析测试、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纸质文物的保管等方面内容,其中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及保护处理技术是该部分核心内容;纺织品文物保护包括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古代纺织技术及纺织品文物鉴定、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考古纺织品的起取、出土纺织品的清洗、纺织品的消毒、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等方面内容,其中纺织品文物损坏腐蚀机理机、考古出土纺织品起取、清洗、消毒及加固保护与修复技术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漆木竹器文物保护包括、漆木竹器基本知识、大漆成膜机理、简牍的发展与意义、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定型保护、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及日常养护等方面内容,其中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脱水定性方法介绍为该部分核心内容;皮革文物保护与保养、骨角象牙尸体文物保护等主要介绍皮革文物基本特征、保存保养方法,骨角象牙等文物保护修复一般技术,不同尸体类型养护保护方法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同学总结讨论与学生互动;开展有机质文物模拟墓葬包埋、考古清理、保护修复实验,了解有机类文物埋藏条件与腐蚀劣变特征,通过课程实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辅助教学参观提高认知能力;指定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申请考核”制 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选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扩大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制试行办法,特制订我系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已获得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者;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4.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国语考试。 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7.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二、申请材料: (1)《西北大学****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专家推荐书》。 (3)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5)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的体检证明。 (6)网上报名完毕后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表》。 (7)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8)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9)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三、指标分配 参照《地质学系研究生资助标准及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试行)》地质系发﹝2016﹞17 号执行。 四、待遇及其他要求 1、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可享受学费全额资助及4000元/月的生活费资助; 2、考生报名时,需明确填报导师,如未填写,只能在复试阶段与具有招生指标的导师双向选择; 3、复试由导师或导师组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进行; 4、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赴国(境)外参加1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才能获得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如做口头报告,按地质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了解文物分析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介绍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气相色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的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测试前样品的准备与处理,然后上机进行操作性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规范使用和操作仪器,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实验技能。 考核形式:实践课程论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实践一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二偏光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五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六显微红外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七X射线衍射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八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九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的使用(2课时)

GIS专业的学校排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前面的字母是专业等级)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xxzx/2004/index.asp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new/index.php 成都理工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石家庄经济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长安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中国矿业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8080/www/ 西安石油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index.jsp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index.asp 南京大学地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ab/dili/NJ-Geoscience.htm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http://202.117.105.63/jxyd/models/cn/index.htm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暨研究所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tw/ 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tw/home/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http://202.197.67.197/dxy/index.asp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chs/ 中国海洋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index.htm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开通院校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开通院校(据https://www.doczj.com/doc/ae16816220.html,/)总数52所其中211院校27所985院校13所 注:蓝色的为985院校红色的为211院校(985一定是211,211不一定是985) 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北京 兰州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甘肃 中国地质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湖北 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江苏 中国人民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北京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广东 首都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西北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陕西 中南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湖南 北京林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山东青岛 中国矿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北京 吉林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科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广东 东北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吉林 西南交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四川 成都理工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福州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西南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重庆 中国农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北京 山东科技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华南农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上海 辽宁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江苏 华中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湖北 长安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陕西兰州交通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湖北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河南理工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长江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文物知识培训主持词

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有幸邀请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刘成教授。刘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化学、历史学双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曾经发表了《古代青铜器锈蚀机理研究》、《文物与化学》等多部专业论著,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多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参加了陕西省多项文物保护方案的研究编制和评审工作,是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知名专家。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的到来! 参加今天培训会的人员有咱们机关的全体同志和基础各馆所的相关干部职工,县政府宁雪慧副县长也特邀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 身为一名文物工作者,首先,应该了解文物,保护文物,掌握保护文物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文物保护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了使大家在业务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局里决定举办这次培训会。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面,为了保证这次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此提几点纪律要求,希望大家能

够认真遵守: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处理好自己的通讯工具,使手机保持在静音状态。 3、不要大声喧哗,交头接耳。 4、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下面培训会正式开始,请刘教授开始授课,大家欢迎。 接下来,请县政府宁雪慧县长做重要讲话; 刚才,刘教授结合县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案例给我们全面阐述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们受益匪浅,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授课。 今天的培训会到此结束。最后我再强调两点:第一,培训会结束后,各单位回去后要召开专题会议,将培训内容传达到本单位的每一位同志;第二,要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为”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业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潮,也希望大家通过进一步学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推动我县的文物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丽琴 七、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文物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课。彩绘类文物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是在某种基质材料上施加彩绘制作而成。由于彩绘的存在,增加了文物的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保护的难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中国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主要病变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该类文物材质分析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保护材料、保护方法和和保护技术。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研究——以古建油饰彩画为例第一节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第二节古建油饰彩画分析技术路线 第三节古建油饰彩画文物分析案例 第二章正交设计法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一节正交设计法在科学试验中的意义 第二节正交设计法简介 第三节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第五节文物保护实验条件优选案例设计 第三章秦始皇兵马俑保护的最新进展 第一节秦兵马俑彩绘的结构及成分分析 第二节秦兵马俑彩绘残留物的GC-MASS分析 第三节秦兵马俑彩绘的考古现场保护材料最新进展

第四章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及保护现状 第一节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 第二节莫高窟及其壁画的保护 第五章其他彩绘类文物保护 第六章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光导纤维技术简介 第二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仪 第三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技术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七章有机高分子保护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第一节文物防水保护材料 第二节文物加固保护材料 第三节紫外线吸收剂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四节纳米材料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五节位阻胺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二)考核方式 论文考查

地质学系

2012年地质学系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一、招生单位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康 组员:赖绍聪张小莉董云鹏张兴亮陈丹玲王家鼎任战利 二、各二级学科复试分数线 总体上按照一级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生初试总分分别排序划线。 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2个主要方向:油气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向考生,进一步根据通过国家分数线的人数之间的比例,进行切割复试人数,相应分别依据初试总分排序划线。 单科成绩的要求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复试规模按招生规模的120%来确定(单独考试考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不占招生规模,专业学位计划单列)。 注:合计参加复试人数96人 三、参加复试人员名单(分专业) 能源地质学 朱韧之刘稳航郑茜李先军黄冲胡苗杜欣

地球化学 陈晓雪 构造地质学 徐世潮杨源祯张航张继杨晨艺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王星 固体地球物理学 刘秀婷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李兆雨郭晓俊代金龙白雪见敖文昊熊潇张力董治斌王亚伟王博耿雯庞强马凯靳梦琪寇均益高路恒刘喜强柯先启翟亚若董阳阳张路周玉娟张颀悦高胜牛元哲陈浩李翔薛宇泽贾献松李拴成罗春艳令伟伟刘东星 矿产普查与勘探 李坤白廖晓马玉龙牛宁雒婉莹卓鱼周李蒙沈孝秀李子元张小龙江猛樊文静李良星刘传美王磊葛政廷刘明博雷盼盼郭科赵晓辰章志明袁龙豆霜白升芦建军师学耀张伟冯诗海王锋庆文望刁雨薇董欣邢高哲张祯韦乐乐郭佩李长志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苏海伦 油气田开发工程 秦京彭叙凯郝栋王丹周迅王琨张茜 地质工程 张齐齐王延寿盖海龙 专业学位: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金祥松吴璠徐鹏晔周锴孙恺王栋李硕李彬吴光辉王守营吴逸影朱立雷云王若沣皮锴鸿郭星 四、复试工作流程及原则 按照学校《西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1、复试内容 (1)笔试科目

西北大学校史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贾三强教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兴西北大学的文学院。毕竟对于这个培养出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等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它已经沉默了许久。 西北大学经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在西北大学再培养出一批如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那样的经济学家。 西北大学考古学的王建新教授,当他提出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时,在他身后,依然是要思考着如何让西北大学的考古重新恢复“两大一院”的声威。 西北大学的舒德干教授,这个在《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论文的大学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爱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六百年古老明城墙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5年。 当1901年,西太后慈禧一夜狂奔几百里,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从北京城一路逃到13朝古都西安时,她终于明白,应该颁发昭令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维新变革才能拯救国家。当她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年,陕西,这个西北重镇,第一所大学堂建立了。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称呼为总办叫吴树棻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年之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西安的张凤翙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 只可惜,在风雨飘荡中的旧中国,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这一停就是10年。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为收取民心,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1924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 这一停,又快要10年。1937年,日本人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种子,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 到了抗日胜利,也该是各奔前程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第 I 条

西北大学2013-2016年复试分数线

西北大学2013-2016年复试分数线汇总西北大学2013-2016年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分析(近三年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学院专业2013 2014 2015 2016 近三年复试 平均分公共管理 学院公共经济学无无351 招1人推 1人 351 公共管理 学院 政治学理论382 378 334 332 348 公共管理 学院 国际政治无327 346 337 342 公共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学328 345 351 334 343 公共管理 学院 应用心理学328 331 339 358 349 公共管理 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无推免1人373 373 373 公共管理 学院 行政管理360 342 335 368 352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 理 无无346 346 346

公共管理 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357 360 招2人推 2人 359 359 公共管理 学院 社会保障350 346 341 349 345 公共管理 学院 图书馆学371 345 351 383 367 公共管理 学院 档案学358 342 341 353 347 经济管理 学院 理论经济学345 330 330 337 334 经济管理 学院 应用经济学359 348 337 349 343 经济管理 学院 管理学356 345 339 360 350 经济管理 学院 金融硕士340 330 345 327 336 艺术学院美术学349 327 国家线362 362 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349 327 国家线377 377 艺术学院美术国家线国家线国家线336 336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国家线国家线国家线333 333 文学院美学372 369 343 403 373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 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学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 七、课程简介: “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 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 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 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 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 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 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 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 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2.我国学者建国前的科学考察:夏鼐 3.五、六十年代西北地区的考古学进展 4.八十年代以前的发现与研究 5.八十年代以来的进展 第二讲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 通过完成期中作业的方式,自学此章节内容。 第三讲甘青地区史前葬俗 第一节葬俗的内容 1.位置:墓地位置、地形地貌、墓葬布局 2.形制:平面形状、立体结构、方向、制作方法 3.葬具:种类(棺、椁)、质料(石、木、土坯)、形状、制法 4.葬式:人数(单人、多人)、次数(一次、二次)、性别、年龄、姿势(躯体的仰、俯、侧,四肢的伸直与弯曲) 5.随葬品:种类、数量、摆放位置 第二节二次扰乱葬辨析 1.发现与认识过程 2.辨析的标准 3.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火葬墓研究 1.火葬墓的发现 2.火葬墓存在的时间和分布范围 3.火葬墓与二次扰乱葬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教案 第五章(7、8)褶皱 ●本章共2次课堂讲授:褶皱几何学、褶皱成因分析 (一)褶皱几何学 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 ?基本类型 ?背、向形和中性褶皱 ?要素 ●(轴面形态图) 第二节褶皱的描述 ●横剖面与正交剖面 ?转折端形态 ●圆弧/尖棱/箱状/挠曲 ?翼间角 ●平缓/开阔/中常/紧闭/等斜 ?枢纽 ●直线或曲线状,受地形影响,水平直线状枢纽褶皱在平面地质图上也可以表现为闭 合形态 ?褶皱的大小 ●波幅-中间线-枢纽 ●波长-相同拐点之间的距离 ?褶皱的对称性 ●二翼不等长时为不对称褶皱,分为S、Z、M型(顺着枢纽倾伏方向观察) ?褶皱平面轮廓 ●等轴——长宽比接近1;1,穹隆、盆地 ●短轴——长宽比3:1 ●线状——长宽比>>3:1

?褶轴及产状确定 ●圆柱状褶被 ●褶轴产状确定 ◆直接测量 ◆利用β图解 ?轴面确定 ●轴面是枢纽的连面 ●对称轴面为褶皱两翼平分面●也可以根据轴迹通过作图确定?褶皱位态分类 褶皱位态分类图解

?根据岩层厚度变化的分类 ●平行褶皱 ●相似褶皱 ?根据各褶被面之间的几何关系 ●协调褶皱 ●不协调褶皱,底辟构造 ?Ramsay 褶皱形态分类 ●等倾斜线方法 ●三类五型 ●意义:精确测定褶皱几何形态,查明细节,预测层内和层间褶皱样式的变化, 帮助分析褶皱成因机制 第五节褶皱组合型式 ?Alpino-type ●全型褶皱 ●线状,带状分布、走向平行于构造带 ●背、向同等发育,布满全区 ●构成复背、向斜:正扇型或反扇型 ?Jura-type ●过渡型 ●隔挡/隔槽(梳状/箱状) ●背向斜发育强度不同 ●产于造山带前陆 ●滑脱作用 ●薄皮构造 ?German-type fold ●卵圆形穹隆,短轴背斜/长垣 ●断续发育于地台盖层中 ●北美称作平原式褶皱 ●独立产出或组合成雁列式 第六节叠加褶皱的基本型式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汇总

GIS试题 中国科学院 1995年博士入学试题 一、简述题(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2.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 4.空间数据库主要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应用。 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 3.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GIS与RS的相互关系 GIS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 1996年博士生(GIS)入学试题 一、简述题(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2.地理信息输入方法及其特点 3.地理信息数据结构的类型 4.空间拓扑叠加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 1.综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 2.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网络的关系及其综合应用。3.结合你的经验,谈GIS应用前景 1997年GIS 一、名词解释 拓扑关系 缓冲分析 关系数据模型 空间叠加 二、简答题 1、GIS的主要功能(略) 2、企业GIS系统的特色 三、问答题(选2) 1、GIS基本组成与主要应用领域 2、地理科学数据集成与管理 3、结合你的专业,谈GIS应用发展前景

1998-1999 GIS概论 GIS概论 一、简答: 1. 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99) 2. 数字地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99) 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99) 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99) 5.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关系剖析。(99) 6.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98) 二、问答(任选二) 1. 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99) 2.专业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方式比较。(99) 3. 结合你的专业,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 99 ) 4. GIS产生、发展过程及前景。(98) 5. RS 与GIS 结合。(98) 1999 一、名词解释 数字地图、地理编码、拓扑叠加 二、问答 1、OpenGIS的特点 2、GIS的基本功能 3、空间坐标的转换方式和方法 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空间拓扑关系 2.地址匹配 3.元数据 4.栅格数据结构 5.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6.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7.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8.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 一、名词解释

我国五大地质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来源:李胜斌的日志 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二、地质力学——李四光 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黄汲清 四、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 五、地洼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质科学家 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 学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张伯声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 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国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拟在3年内连续招生2000名专修科大学生,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f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18周,每周3学时,其中秦汉考古10周课,魏晋南北 朝考古8周课)。 五、学分:3 六、任课教师:任萌、李雨生 七、课程简介: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主要教授从秦统一至隋再度统一中国期间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两部分,分别由任萌和李雨生讲授。 秦汉部分课程的课程任务是是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时期都城、地方性城邑、交通和边防设施、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工商业、农业、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修完秦汉考古之后,魏晋南北朝部分呈现出跟大一统时代考古较为不同的面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汉唐之间考古材料的地区性和过渡性特征。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研究简史,秦汉考古的分期、分区等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时代特征形成的原因,秦汉考古分期、分区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难点是如何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不同分期分区观点的主要依据。

矿物学专业试验室介绍-西北大学

矿物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 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矿物是构成固体地球物质(包括岩石、矿石和多种地质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单元,因此是所有地质及其相关科学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矿物及其包括矿物在内的地球物质成分的研究为探讨固体地球的特征(根据晶体结构、成分、热状态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许多新的数据,不仅为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包括地球资源的评价、自然灾害的预报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新型矿物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在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因此,世界不同国家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工业部门和国家实验室对于包括矿物在内的地球物质的研究、应用矿物学的研究都结予了很大的重视。 结晶学和矿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地质体中矿物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同一种矿物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时特点又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实验体系,特别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矿物学教学长期以来停留在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描述上,内容繁杂难记。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有所调整,通过改革原有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在部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实践,抓住结晶学与矿物学中矿物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形态、物理性质及成因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过去实践教学中从课本到标本的孤立的矿物形态和物性描述为分析再验证、观察再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本系矿物陈列室、岩石陈列室、岩石学实验室(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矿床学实验室和宝玉石实验室为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介绍给学生,并给出一些命题,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辩论。 矿物学作为地质及相关科学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在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发挥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实验室承担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除教学计划所列必修实践课程外,本实验室及相关“矿物陈列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承担《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基金及其他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验任务,实验室工作量饱满。 2 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刘良教授 ●刘养杰教授 ●陈丹玲教授

文物分析技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 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并结合具体应用事例进行讲述。主要有七章内容,其中绪论主要介绍现代仪器分析概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作用与特点以及试样的采取与调制等基本内容;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主要讲述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中子照相技术和多光谱成像技术;文物的微观分析技术主要介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文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中子活化分析法;文物的物质结构分析技术主要包含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文物其他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质谱法、色谱分离法等;最后是文物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第一节文物 一、什么是文物 二、文物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一、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二、仪器分析的类型 三、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 四、分析仪器 五、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六、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七、计量学与误差 第三节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四、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 第四节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 二、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第五节试样的采取与调制 一、取样的原则 二、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 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 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 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 5、什么是文物? 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 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第一节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