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磨课记录

第一次磨课记录

第一次磨课记录
第一次磨课记录

第一次磨课记录

引言:

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作为一名有新课程实践经历的每一位老师,对这句话都不会存在哪怕是一点点的质疑。

磨课,不仅仅是对授课老师有帮助,其实,对于参与磨课的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业务自训。当然,前提是要负责任地去对待。从来,我都把每次认真的磨课当作是一种实践型的自助培训。

下面,是我们小学数学第四团队第一次磨课的记录,这是一次跨时空的磨课,因为我们身各一方。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这种磨课方式的展示,能够给大家一些在工作上的启示。

背景介绍: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设计者是海口二十七小的王晓芬老师。本节课也将是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课。本节课先由王晓芬老师自己备课,然后把她自己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发给我们,我们再对她的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打磨。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是:

陈凤云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林景琼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王宇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杨俊丰海口市农垦一小

贾艳海口市第九小学

李晓丽洋浦第一小学

主持人:各位,前面大家已经认真的“听”了王老师第一次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对于王老师的这个第一次,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按照我们这次国培倡导的“二加二模式”谈谈,也可以按照你个人的习惯谈谈你对这个教学设计的看法。重点的我想应该多谈谈一些建议。

王宇:我先来谈谈我的观点。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倡的“教学

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王老师并没有选用教材中例题,而是选择“中美两国在第27~29届奥运会取得金牌的统计图”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本节课还在课外练习题中以国际旅游岛为生活背景,让学生统计2009和2010年9月-12月到海南旅游的人数。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把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对此,王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后,问学生能不能较快观察出“中国和美国在哪届奥运会上金牌数相差最大”,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紧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同时也是统计的核心。在教学这节课时,王老师在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单式、复式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

主持人:王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了解读。可以说是谈了三个特点,或者说是亮点。虽然谈亮点对于肯定老师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我想为了把课上得更好,希望更多地提一些建议。

林景:好,我有建议。我也谈谈我的两点肯定和两点建议。

我的两个肯定是,一是整个设计教学流程层次比较分明。首先是创设情境,产生探究需求,然后是自主探索学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深入理解读懂图意,比较

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后实践应用,课堂延伸。这样的教学环环相扣,递进性强。

二是注重课堂实践。如在课的最后,让学生现场调查统计。这种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它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种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两点建议都集中在教学目标里面。其实,一个目标确定科学合理了,对整节的教学实施就具有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首先,对于教学目标,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从三维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加强一下。我想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起码有这几个方面的情感因素可挖掘:一是合作精神的培养。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肯定有合作探究的过程,这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二是学习信心的培养。通过学生的探究,他们能通过研究出复式统计图来解决单式统计图不能完成的问题,这本身是他们的一种探究成功经历,这种经历对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是有实际效应的。三是对社会进步的向往或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因为课中所使用的例题或练习素材肯定有社会或生活中一些积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情感的积极影响,我们要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适时地让学生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的熏陶。

其次,对于教学难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统计的教学,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统计观念的精髓不在于画,而在于看。也就是说,学生学统计知识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会绘制统计图,而是应该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而根据这些信息对后续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虽然学生对于自主探究复式统计图的确有点困难,但,这种困难不能作为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教学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统据的分析能力。

此外,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产生探究需求里面,我觉得可以放开一些,即在给学生出示两个国家的金牌统计图后,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尝试提提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主持人:林老师关注的是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合理了,这节课我认为就成功了一半。就目前我省的教学现状,对于教学目标的制订还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李晓丽:对于林老师关于统计教学的侧重点问题我也有同感。我认为,统计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学生掌握有关认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后,可以选取适当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继续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越性。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一下预测,通过分析做出判断进一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如:课后练习十九第三题完成超市甲乙两种饮料销量图,你得到那些信息?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这样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兴趣浓厚的进行分析、预测,并从中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又如,苏教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比较上海和海口的天气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都是不错的问题。

另外,刚才林老师谈到创设情境的问题,我也想谈谈对于问题情境的看法,我的观点是,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探究动机。由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王老师很好的把握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的认知冲突,在情境创设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探究的需求。如果,这一情境能够更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现实问题加工提炼成问题情境,一定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主持人:很好。李老师的话很自然地就把我们的磨课程序进入到了情境创设的这个环节。对于这个环节,大家可以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杨俊丰:有趣的情境,意在让学生身心放松,专心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次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认识很有必要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再来学习绘制复式统计图的活动则水到渠成,应该说,这一过程设计的很巧妙。我的思考是:学生在回答问题1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当两张单式统计图摆放在一起时,聪明的学生是可以通过口算很快找到这个金牌数之差的。出示幻灯时该如何出示?如果碰到学生这样回答,该如何处理?(见后面的教学的设计)

主持人:杨老师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情境创设的看法,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在备课时,要做更多的预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坦然面对生成。

贾艳: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感受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目的、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魅力。看了王晓芬老师的设计的这节课,有如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第一:关于创设情境环节

一节课的开始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嘛!要让学生主动与课程资源同行,王老师选用了奥运会的情境似乎有一点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影子,2013年也不是奥运年,这个情景似乎有点远,我建议介绍我们海南的一些情况作为统计资源让学生有新鲜感,或者是用上课当地这次好像是武汉吧,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信息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自豪感。

第二:关于学生学习环节

王老师设计的是学生先尝试探索画图,再到读图,再到比较,我个人以为当学生受到启发发现要把两图合并后,就顺势演示合并,但图例啊,颜色啊,都没有区别,让学生发现复式不是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简单的合并,还有好多地方要注

意要修改,而这些恰恰就是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可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再放手让学生独立作图。

第三:关于整个环节设计方面

在整节课的40分钟时间里,王老师选用了奥运会、商场进货、海南风光、现场调查等情境。我感觉是否可以有一个完整的有关联的情境贯穿始终,像一条主线一样,把各个环节的内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有一种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主持人:贾老师不仅关注到这节课的情境创设,还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这节课中,老师就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动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

杨俊丰:在学习画复式统计图的环节,老师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意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体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现了新理念。不过,在这里,我又有个思考:课题在第一个环节出示是否更恰当些?展示学生的统计图,教师做完评价后,是否再增设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的活动?对比自己前后的作品,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另外,对于第三个教学环节还有个思考是:总觉得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统计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可否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哪些事件可以绘制复式统计图来进行分析比较等,很自然的延伸到下一个环节。还有最后那个现场调查,这一活动不能单纯的做成统计表就打住了,能否让学生提些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做进一步深化处理?

林景:杨老师的这个想法我也很欣赏。学习有时其实是一种不断纠错的过程。当然,相对而言,如果时间不允许,我觉得还是要更加重视统计思想的渗透。即在让学生修改统计图与让学生举生活例子这两者之间选择,我偏向于第二者。至于杨老师的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有理。当然,若时间不够,把也要做一些提示,留下课后思考。

主持人:很好。大家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都谈得比较具体。当然,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磨,更多地是从宏观上去议课。目的是让备课者能够从大的方向去把握本课的重点所在。在让王老师进行第二次备课后,我们再认真地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再次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第一次备课磨课记录

商州区第一小学体育组磨课记录 时间:2016年11月4日 地点:体育教研组 主持人:吕班 成员:田祥吕班及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 研讨过程纪要: 一、史楠、刘毅老师汇报备课思路。 二、研讨摘要: 我们观摩了史楠和刘毅老师执教的《脚内侧传球》和《蹲踞式起跑》这两节课。这次磨课我们是借助学校安排的这次活动来提高大家的授课水平,通过观摩两位老师的两节课,让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提高。接下来大家对这两节课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吕班:两位老师的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准备比较充分,环节齐全,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史楠老师的《脚内侧传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但是练习密度小,器材选用过于太少,如果在增加5——10个球的话会更不错的。刘毅老师的《蹲踞式起跑》组织方面比较严谨,课程安排合理,环节齐全。如果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在多几分钟效果会更好。 郭辉:两位老师的课效果都不错,组织严密环节齐全,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刘毅老师如果在课程中能增加些多媒体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王波:两节课环节齐全,准备充分,时间分配合理导课自然。两位老师如果在热身活动中能够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的话效果会更好。 党俊锐: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口令清楚课堂气氛不错,刘毅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应多指名几名学生进行示范,起到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比较,这样学生更能直接的观察到动作要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雷明霞:两节课内容安排合理,环节齐全,课堂气氛活跃。史楠老师备课充分语言组织严密,口令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刘毅老师声音洪亮风趣幽默,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两位老师若能在场地器材安排上下下功夫效果会很不错的。 崔新军:两位老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尤其是史楠老师,边讲解边师范。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宋建强:两位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田祥:两节课都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但是两位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过于太少,展示效果不佳,有待于反思和提高。 通过本次的磨课,希望两位老师能够汲取各位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集思广益善于发展问题并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通过本次的磨课也希望各位老师发现两位老师的优点及缺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一起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磨课的过程

(1)磨课的过程: 课题:《雨说》 参加人员:共同体全体成员 时间:2012.05.14 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主持人:林初选老师 活动步骤: 一、开场白(林初选老师) 到会人员签到。 对这课的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呈现。 程序:自评——集体评课——上课。 二、徐秀秀老师谈修改后设想 1、主问题:雨说了什么? 2、本来定了两个问题: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 第二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对主题“笑”,关爱大地儿童——关爱所有的人时间不够了。 3、指导诗歌不够,指导时还读不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三、评课 1、林彦老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许秀秀老师《雨说》赛课经过4月27日有效磨课活动,许老师对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与消化,第二次在麻三中八年(2)班上课。这节课是值得肯定的,许老师教学能力水平又得到提升。谈几点看法与诸位商榷,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①善于引导,耐心启发,注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和谐平等氛围中推进。主问题(雨说了些什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与认知规律;小问题提出能给学生思考时间,有启而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诗歌内涵,体现课改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②能抓住诗歌特点,注重朗读教学,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多角度敲击文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示该特点: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许老师在分析诗第一、五节时,加强朗读指导,朗读形式有师生读、男女读、个别读、全体读,课堂朗读氛围浓。在分析第一节时,抓住“禁锢”、“喑哑”等词语品析,加以朗读情感指导;在分析第五节时,教师问:“假如你是其中一物,你看到怎样景象?”三位学生分别以泥土、小溪、小鱼角色描绘情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像,思维闸门打开了,很好落实诗歌教学目标。 ③教师语言清晰、标准、流畅,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教材处理恰当,文本切入正确,比较准确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流程清楚,教学整体结构完整有序。 以上三点是本节课优点,下面三点仅代表本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斧正:

磨课过程记录表

磨课过程记录表

————————————————————————————————作者:————————————————————————————————日期: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磨课地点:318 第一次磨课时间: 2 014.10.20 课题:光的折射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主备人:吴沛昱 建议人:侯晓琛 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环节: 1.将课件中的杂乱部分去掉。课件尽量直观、简洁。 2.将光的折射实验多步整合,避免凌乱的感觉。 3.学生解释现象环节多现象整合,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教学活动: 1.保留一个精彩导入,节约时间 2.关注两环节的串联、使下一环节的进入更加自然 学生活动情况: 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明确实验目的,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 执教人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沿着老师启发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磨课活动口号: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物理磨课地点:集备室第一次磨 课 时间: 201 4.1 0.20 课题:光的折射 参加人员:全体物理老师 主备人:吴沛昱 建议人:徐玉红 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从生活中引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 2.将教学环节在紧凑些,如将探究折射规律的步骤进行整合 教师教学活动: 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更自然顺畅,导入保留一个即可 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 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垂直入射时,改变入射方向,观察折射光线做好提示其他方面建议: 教师需要掌握时间安排,将作题环节合理安排 执教人反思: 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

磨课心得体会

磨课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 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 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 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 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 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 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 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 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 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 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 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 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 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 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每一次的公开课,执讲者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但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以后的 课件制作中,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制作弊端。 四、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 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 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 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 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 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篇二:磨课心得体会666 磨课心得体会 滑县城关镇欧阳中学王云鹤 这个暑假我们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细细反思取得 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 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 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

语文组磨课记录

《三峡》磨课记录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和水的景色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八年级的学情,我们教研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细打磨。磨课的详细过程如下: 【导入】 从余秋雨向外国友人毫不犹豫地推荐一处景点即三峡导入,激发兴趣和对三峡向往。再让学生自己浏览常识:郦道元与《水经注》出示“峡”,体会什么叫峡?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屏示三峡:瞿塘峡最短,最狭,最险(配图);巫峡:幽深秀丽(配图);西陵峡:滩多水急(配图)(反思:此部分设计三处三个不同角度的导入,致使导入环节太长,课堂节奏拖沓。应该删减至只余“峡”这一个环节) 【初识三峡】 听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幻灯片展示以下重点读音:阙、叠嶂、襄陵、沿溯、曦素湍、绝巘、长啸、属引、哀转。听读之后齐读。 【走进三峡】 ? 1. 再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 ? 2.小组讨论,解决自读中的疑难字词; ? 3.全班交流:我们想提醒大家注意……或:我们还有……需要帮助。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之后,当堂提问,学生不解之处很多,初一孩子面对《三峡》和预料中一样,困难较大。 其中:课后评课老师褒贬兼而有之的一个环节:“绝”查古汉语词典。二次试讲时我做了调整,仍然保留这个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词语,但教师把字典中的六个意思搬上屏幕,同时出示文中三个含“绝”的句子,再由学生用“然”或“非也”来判断正确与否。 (反思:此部分设计把朗读文章和疏通文意混在一起,中间缺乏教师对朗读环节的指导,这样的朗读因为激不起兴趣而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建议每次给予任务应当简洁明确,少而精,才有实效。) 【感受美丽】 1.郦道元笔下三峡的风光美在何处?

教研活动记录表36183

加查县中学教研活动记录表1 组别:汉语教研组组长:李丽时间2017年4月11日地点教研活动室主持人李丽记录人李丽 参加人全体汉语教师 活动主题 1、安排本学期教研活动内容 2、学习语文教学模式 活动过程一、安排本学期教研活动内容 1、确定本学期教研活动具体内容 (1)学习当下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模式 (2)集体备课 (3)公开课 (4)中考备考研讨会 (5)集体备课 (6)公开课 2、讨论确定每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 (1)第一次集体备课和公开课暂定于4月下旬,由八年级教师缪志军主持。 (2)中考备考研讨会暂定于五月初,由九年级教师次仁曲珍主持。(3)第二次集体备课和公开课暂定于五月下旬,有七年级教师强巴主持。 3、关于组织学生活动的讨论 组织相关的学生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适当搞一些学生活动,应该从多方面去自组织学生活动,不光是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还可以是汉字听写比赛、背书比赛等,时间主要定在每学年的上学期为宜。 二、学习语文教学模式 作为汉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汉语教研组组特组织全体教师利用网络或书籍学习当下和语文相关的一些主要的教学模式,然后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一篇学习心得。

加查县中学教研活动记录表2 组别:汉语教研组组长:李丽时间2017年5月9日地点教研活动室主持人次仁曲珍记录人李丽 参加人全体汉语教师 活动主题中考备考研讨会 活动过程二、次仁曲珍老师讲解毕业班汉语复习安排 3、第一阶段:基础知识 (7)字(包括生字、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 (8)词语(包括成语、反义词、近义词、词性、关联词、感情色彩等)(9)短语(包括扩展、缩写、短语类型等) (10)句子(包括句子类型、句型转换、句子成分、仿写、修改病句、补充句子等,其中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仿写作为重点讲解)(11)标点符号(包括逗号、顿号、双引号、分号,感叹号、冒号等)(1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13)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 (14)口语交际及文学文体常识 (9)概括各项内容中考主要题型,训练以《母题探究》和《中考达人》为主,不时考试。 4、第二阶段: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先复习资料里的阅读文章,然后再扩展到其他重点课文。(2)课外说明文阅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识记说明文相关知识,二是训练说明文答题技巧。 3、第三阶段:写作 (1)根据以往中考出题特点,写作练习的重点放在记叙文的训练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写人记事,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指导学生背诵作文并恰当运用。(2)指导学生写应用文(格式)。 二、各教师讨论发言并提出建议 1、多加训练,做题为主,尽量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2、重点知识的背诵很重要,这一点一定要抓紧。 3、中考前再进行一次总复习,查漏补缺。 三、猜课内阅读课文 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每人猜一篇课文,总括起来主要有《我的信念》《春》《一件小事》《秋天的怀念》《社戏》《我的第一本书》《爱如茉莉》《野草》《天窗》《春风》等,这些课文将为毕业班汉语教师提供参考。

在磨课中经历

在“磨课”中经历,在“反思”中提升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黄岩实验中学尤卫敏 【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次教育科研活动周,原来是校内公开课,随着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视,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教案开放周,我承担了这一次的开课任务。【案例实施】 一、选课 作为年青教师,本来想选择简单一点的内容上,后来同组的教师说这样的研讨价值不大,因此,把开课的内容定为大家都没有上过的《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中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设计这节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番研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展开教案,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写完教案,我就把我的意图与我的师傅交流了一番,都觉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了使教案效果更好,师傅建议我先试教一次。 二、第一次试教 教案片断: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与0??bax x为何值时,的值为”是同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来看“求当0by?ax?看: (1)以下两个问题是不是同一个问题? ①解不等式:0?x?42②当x为何值时,函数的值大于0?4?2x?y生1:是同一个问题。 师:你如何利用图象来说明②? 生2:先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观察图象得到的,由函数y=2x-4,当y>0时,就得到不等式2x-4>0,反映到图象上,y>0就是在x轴上方的部分的1 / 7 点。 师:根据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求出哪些不等式解集?并直接写出相应的解集?不等式y y=3x+6 -2 x O x>-2. 生3: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它的解集是生4: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

教学设计及磨课研课记录

04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 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科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成语典故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博大;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教学重点:齐桓公争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讲故事等进行。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导入: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来学习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出示课件,显示课题)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战国时期 1.春秋争霸的原因 出示课件:显示春秋的起止时间。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师加以总结:一是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二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2.春秋五霸 提问: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指哪五霸?谁是第一个霸主呢?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春秋五霸(强调另一说法)

完整word版,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美术授课人周述清课题《五彩的烟花》 授课班级 1.2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4节 整理人陈静 评课人严递德、陈静、周明树、钟山、李钧剑、唐仕敏、夏时理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2、老师上课平实,教学风格随和,亲切自然。教学准备较为充分,教学导入简洁有效,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师能亲身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议: 1、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不够深入,教学生成性和突发性情景需要事先预设,学生被教学活动吸引和如何调整课堂教学需要关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 2、教学三维目标,课型应该和教学内容应该充分相一致,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方法还可以再灵活多变些。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音乐授课人罗飞课题《国歌》授课班级 4.1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 5 节 整理人易芬 评课人刘琳、刘贞英、贺桂英、张敏、易芬、伍军、唐海鹏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设定合理,注重使用了电教手段,知识传授准确无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老师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3、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建议: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

语用观摩示范课磨课心得:一次磨课的经历,一次快速的成长

语用观摩示范课磨课心得:一次磨课的经 历,一次快速的成长 语用观摩示范课磨课心得:一次磨课的经历,一次快速的成长 xx小学在第十二周的周五作为乡镇第一所召开全县小学语语用教学观摩示范课的学校,创造了又一个历史第一次。我作为这所学校的一名年轻的语教师也因此倍感荣幸。当学校接到要在我们学校开有关语用观摩示范课的通知后,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教师受益良多,得到了一次快速的成长。 一、收获感动 这节观摩示范课的执教者是由惠州我们学校支教的何彬老师所担任的。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彬老师身上所具有的作为一名语教师的功底和素养。彬老师那漂亮的粉笔字,抑扬顿挫的语言,关爱学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彬老师对待教学专业执着的精神。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彬老师三番五次地不断修改教案,但是他从没有任何的怨言。而彬老师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边还有我们整个磨课团队的陪伴。在每一次的磨课过程中,我们团队的老师都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的就是让这节课变得更好。作为一名刚踏上

讲台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在这次磨课的经历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二、对语教学有了新的领悟 当确定了由彬老师承担此次重任后,我们学校的语教研小组进行了第一次教研,确定了教学的篇目为《一块特别的石头》。在第一次试教后,教研员丽玲老师也就本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之后,我们整个磨课团队针对教案又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在这整个磨课的过程中使我收获了专业知识的指导,让我对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在此次的磨课中,无论是小春老师还是教研员丽玲老师,都不断地强调在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单元训练重点。在第一次试教后丽玲老师在教研会上还特地就落实单元训练重点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是在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中要注意结合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观察前后是否有关联。其次是教师要探究如何把单元训练重点转化为教学目标,要把重点放在解决课后习题上。最后她指出在彬老师的第一次试教中,在单元训练重点上落实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磨课团队又重新设计了教案,直奔落实单元训练重点。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揣摩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如何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所以,我们在第三稿中删去了一些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单元、课时)第一次磨课

体育与健康跳跃单元教学计划(水平三) 区二小 一、设计思路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乐见闻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学习蹲踞式跳远能够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蹲踞式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动作、腾空动作、落地动作”,助跑和起跳动作的结合是蹲踞式跳远重点,放一课时通过单足跳、利用踏跳板、用手触悬挂在高处的球等游戏解决此技术,第二课时是腾空的提膝收腹动作,通过收腹跳、设置“小栏架”等解决该环节的重点,第三课时是落地动作小腿前伸落地缓冲,通过“青蛙跳荷叶”等游戏方式,增强落地缓冲的意识。在课的设计中,遵循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教学方法,多练习,通过游戏和比赛将技术、体能、运用三者相结合。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跳远”及与此相关的游戏活动。蹲踞式跳远是腾越远度越过水平障碍的一项运动技能,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点教材。其动作结构是助跑—起跳—腾空(成蹲踞式)—落地。技术结构是通过快速的助跑和迅速有力的起跳,把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踏跳获得的垂直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人体腾越一定的远度。开展此项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跑、跳组合的基本活动能力,发展下肢、腰腹和足底的肌肉力量,培养勇敢、顽强、果断、敏捷的优良品质以及观察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蹲踞式跳远助跑和起跳动作技术,对蹲踞式跳远有一定的表象。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征,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喜欢在集体活动中标新立异。 四、教学策略分析 蹲踞式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动作、腾空动作、落地动作”,助跑和起跳动作的结合是蹲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成长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的成长 沈宁霖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的,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反复、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精心探索教学规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反思活动。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磨课,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们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一、磨课是教师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需要。 古人谓“磨”为研磨之意,即得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方能研制成可用器皿或打造成上等美玉。“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仅仅为了上好一堂课,在于“磨”出一堂“样板课”、“精品课”,而是让教师经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从“磨”中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建构。“磨”课是为了使教师在预设和应对“活”的教学活动中变得更聪明,更胸有成竹。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这话大概是说同一个教材,某位教师在每一回和不同的学生的共同探讨中,常常能捕捉到不同的生成,把这些不同有意识地积累起来并再加以整理,就能内化成一个教师日渐见长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历了数次的磨课才成就了独到的教育思想和精品课堂。由此看来,教师多磨磨课,这教学能力肯定是能日益见长。

一堂好课就需要仔细的去雕琢,去打磨。在雕琢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集体和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是把群体实践智慧与个人经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是为了把教研活动质量与教学活动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高效教学。 在磨课中历练自己,每一次的试教,大家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完善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执教教师的进步与不足。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执教者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磨课是教师集体反思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我能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二、磨课要关注形式和方法

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课堂听评课反思记录 执教并听了示范课,收益匪浅,收获总结如下: 1、成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矛盾——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普通的岩石,了解这块岩石的基本特点:重,很硬,非常结实。然后给每组同学一块风化的岩石,让他们观察说出风化岩石的特点:很疏松,很轻、能浮在水面上,表面有泥沙,有植物。通过对两块岩石的比较,不用教师说一句话,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岩石,风化后这么轻,且能浮在水面上?岩石怎么会这么疏松,手一碰,就会剥落下来?岩石怎么会有这么多小洞洞?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有6组;在实验的6个小组中,有用电炉加热,有用酒精灯加热,甚至有同学在石头上滴上了盐酸后再进行加热。课堂上有聚在电脑前小声讨论的,有不声不响查课外书做笔记的,有跑前跑后用不同种方法加热的,也有东瞧瞧西看看的同学。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与喜悦。 (4)应用探究成果。 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累加知识,而是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探究了岩石风化的原因后,有学生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了“亿万年后的西山会有什么变化?”这样一个很开放的问题。还有一个同学提了一个更有价值和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亿万年后,地球上是不是只有土壤而没有了岩石?这说明学生在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把目光关注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并能够试着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我在欣喜之余,把这两个问题抛给了他们。让学生在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后,带着更多更深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应用课堂中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究。 2、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一是习惯性的教学语言:“是不是?”“好不好?”。二是

一次磨课经历

磨课经历: 按照惯例,教研组每一次的大型活动一定会有不同课型的课例展示,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探讨的主题是中高段儿年级单元复习课。鉴于此,五月底,我们英语组展示了一节三年级的单元复习课。在三年级的孩子词汇量还非常薄弱的情况下要上好一节单元复习课,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而且极具挑战的事情。但敢于自我挑战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世上最怕“认真”两个字,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节课上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虽然准备时间比较短暂,只有两个多星期,但在本校英语科组老师的帮助下,本节课在展示那天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次难忘的“磨课”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好课多“磨”的涵义,并引发了我对单元复习的认真思考。再次回顾整个活动,感触至深,诉诸于笔端,聊表寸心,以示感激。 第一次磨课:雾里看花 根据教学进度推算,展示那天应该是第五单元复习阶段,五一放假期间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读,确定了教学思路,授课内容为三年级下册Unit 5 Where is my ruler? 单元复习课。陈老师告诉我授课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要体现高效课堂和学生的学习力,而且要到莞师附小借班上课,这对于自己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挑战。该选取怎样新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三年级的孩子呢?我和科组的老师想了一些故事,如野外寻宝、警察抓小偷、小蝌蚪找妈妈、壁虎找尾巴等,这些故事都能很好地把本

单元所要复习的单词与句子很好的串联在一起。但我始终觉得这些故事太普通、太熟悉,总有一种不太满意的感觉,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啊。正在郁闷的时候,我想了想为何不寻求外校老师的金点子呢?真的是幸运至极,冬燕说她想到一个国外的小故事,可以尝试一下。于是我马上从网络上查找,发现只有故事开头的一部分,没有配图,只看了一个大概,但我发现这个故事还是非常funny的,只要改编一下就可以用了。利用每天下班的时间努力了几天,终于把教案设计和课件弄好了并发给工作室和科组的老师提提建议。好多老师看到教案后都赞不绝口,说教案中有好几点都很有创意,是从来没见过的,有的甚至夸赞我是备课天才。听到这些话让我心里偷偷开心了好几回,于是就放心地等待工作室的老师来指导这节课。一节课下来我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整个教学过程还算流畅,并对学生适时地引导、启发,但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结果。设计越是有创意的环节却越浪费时间,时间足足超过了十多分钟。 整节课下来,老师们的评课得出的结论是:故事新颖有趣,吸引力强,设计巧妙,总体感觉比较顺畅。但环节过多,一节课的容量太大,有些环节过于难,故事中的英语单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有些难,有些好的环节不适合在课堂上展现,要忍痛割爱,最后没有让孩子复述故事并表演出来。总之,各个环节要简化一些,语言要简练一些,遵循“总——分——总”的模式进行复习。用一句歌词总结:雾里看花。经过一番点拨,让我对单元复习课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上课班级:179班 听课教师:罗忠湘刘芳罗曙光易婵娟卢本永 张栋杰老师首先对于本次上课做了一个自我总结:本次上课能够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得益于卢本永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实验器材。为此特意卢本永老师及物理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张栋杰老师总结说,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感觉到教学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从本次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流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刘芳老师对本节课做了几点深刻总结,首先她对于本节课做出肯定。其次她也提出了一些诊断意见,她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出发,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刘芳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实现了,但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持注意。例如,在画电路图的时候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精准,规范。最好用尺子作图。另外,在教学用语上,要注意用词严谨,对于理科教学,语言中不能出现应该是怎么样,理科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它是要求思维严谨,数据真实有效。 易婵娟老师对于本节课也作出了评价,她从教学过程出发,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她认为这个教学过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她认为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还应该有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 物理组组长罗忠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物理组组织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很成功的。每位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有了提高。要提高教学水平,公开课这样的教学活

磨课的基本流程

磨课的基本流程 一、第一次集体研讨: 磨课设计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活动: 1、问卷设计(选用已有、修改调整、自行设计) 2、问卷调查 3、问题分析与聚焦 4、已有理论与课例学习 5、设计解决方案 6、选择磨课效果观察点 7、分工 二、第一次个人备课 责任人:主讲教师 主要工作: 1、分析学情、校情、教情 2、设计教学目标与磨课目标 3、根据磨课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 三、第二次集体研讨 备课与课堂观察量表设计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 1、主讲教师陈述 2、各观察教师陈述观察量表设计 3、集体研讨教学设计与磨课目标是否相符 4、集体研讨观察量表与磨课目标是否相符 四、第二次个人备课 责任人:主讲教师 主要工作: 1、分析集体研讨意见,决定取舍 2、根据取舍重新备课 五、第一次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 1、主讲教师在A班进行课堂教学

2、观课教师根据分工进行课堂观察 六、第三次集体研讨 对第一次课堂观察的分析与集体备课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 1、主讲教师陈述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磨课目标 2、各观察教师基于观课数据与案例说明磨课目标是否实现 3、集体研讨如何进行教学调整 七、第三次个人备课 责任人:主讲教师 主要工作: 1、分析第一次课堂观察数据与案例 2、分析集体研讨意见,决定取舍 3、根据数据、案例和意见重新备课 八、第二次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 1、主讲教师在B班进行课堂教学 2、观课教师根据分工进行课堂观察 九、第四次集体研讨 对第二次课堂观察的分析与集体备课 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 主要工作: 4、主讲教师陈述教学设计修改以及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磨课目标 5、各观察教师基于观课数据与案例说明第一次教学的问题是否已解 决以及磨课目标是否实现 6、集体研讨如何进行教学调整

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磨课听课评课记录 课堂听评课反思记录 执教并听了示范课,收益匪浅,收获总结如下: 1、成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弓I 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矛盾一一探究一一发现一一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普通的岩石,了解这块岩石的基本特点:重,很硬,非常结实。然后给每组同学一块风化的岩石,让他们观察说出风化岩石的特点:很疏松,很轻、能浮

在水面上,表面有泥沙,有植物。通过对两块岩石的比较,不用教师说一句话,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岩石,风化后这么轻,且能浮在水面上?岩石怎么会这么疏松,手一碰,就会剥落下来?岩石怎么会有这么多小洞洞?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 探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地验证某个事物或结论而是要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事实,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个过程不是三、五分钟所能解决的。在常识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能从头到尾观察、实验几遍。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在本课中,我的教学设计如下:1、认识风化的岩石,提出研究的问题。2、自我探究风化原因。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一次是观察风化的岩石,第二次是探究岩石风化的原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裕的时间去感知,去探索。这也为探究结果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3)探究形式的多样性。 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实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以往的课堂中,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 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

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磨课记录

人教版Book 4 Unit 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磨课过 程 一、磨课背景 此次磨课的方向是人教版Book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阅读课教学研讨,这节课我在三个不同的班级上,每次上完课后,我都及时反思修改,和同事导师沟通交流,以求每一次都能有所进步。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新教材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但自主学习习惯未养成,对教师依赖性较强。对事物有好奇心,思维活跃,但思考不深入,逻辑性不强。大多数高中生,生活阅历少,心理承受力弱,缺乏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学习引导学生,给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让他们独立或合作完成。另外,还需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感受英语幽默”。幽默作为一种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变现形式,是生活中有益的要素,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更容易在欢笑中获得知识。本课时为阅读理解,所选文

章以“非语言幽默”为题,介绍了英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喜剧大师卓别林以及他在无声电影时代的精湛表演,特别是在著名影片《淘金记》中,他运用滑稽、夸张的动作表情,让观众在捧腹之余,体会在琐屑、卑微之中所隐藏的深刻本质。 四、磨课过程实录 (一)第一次磨课 根据教案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篇章结构,归纳段落大意;通过对卓别林所表演的角色和风格的分析,教学生学会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生态度。 Step 1 新课导入,引出本课话题。 T: Before class, I’d like to show you some cartoon pictures.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m? Ss: Yeah! T: Yes, you should have a guess who they are. 笔者播放了一些著名喜剧演员和笑星的漫画,学生们情绪很高涨,纷纷给出回应。 T: You must be very familiar with them, right?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为防止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笔者特意解释了这句话的中文意思。 Ss: They make us laugh... T: If someone often makes others laugh, we call he is humorous or he has a sense of humor,right? We call him or h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