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1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习方式(leaning approach 或 learning shyly)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上位概念,它不仅包含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还包含学生在学习时的动机、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一个组合概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指学习方式的三个不同方面,“自主”即自主性的学习,“合作”即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即探究性的学习。
一、为什么语文学习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归纳起来说,原因在于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语文学习方式(被动式、接受式、个体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对人的发展需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认知规律。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的教育主题。
试想如果一个儿童从6~7岁开始,在学校度过9~12年的学习生活,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受知识,对于所学难免厌倦、难免囫囵吞枣。
我们不难想象这9或12年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状态,且不说他(她)走向社会能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只有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语文学习方式,积极提倡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内的多种有效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才更符合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教师转变语文教育教学观,学生转变语文学习观要真正做到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
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语文课程标准》,读懂、读透,真正懂得改变学生语文方式的重要性和改变的实质内涵;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在教学中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多观察、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不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论自主有效的合作学习自主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在共同合作中提高学习效果。
自主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积极学习。
本文将从自主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探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自主有效的合作学习。
自主有效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做出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团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自主性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加强合作交流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相互合作,如何相互交流,如何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手机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浅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在此谈谈我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则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超前跨越性。
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习、跨越性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
第三、相对独立性。
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问题。
第四、个体差异性。
它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允许学生拥有根据自己需要与兴趣自行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力,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课改论坛2014-03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于“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认识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把传道、授业、解惑看做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2.“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几点体会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体会: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关系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是教学中两个关键的元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实践教学中的体会是,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基础,而小组合作则加强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首先,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的目标和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制定学习计划。
这种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然而,自主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指导和反馈。
在这方面,小组合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小组合作可以提供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他们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和提供反馈,帮助彼此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这种合作和反馈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提供指导和支持,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另外,小组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协商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团队凝聚力,还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所具备的重要技能和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
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而小组合作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深入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组织小组合作来支持他们的学习。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三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并分享一些在这些学习方式下的实践案例。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发展个人思维和学习技能为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自的贡献和协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验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具有许多的优势和意义。
这些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交互,开展探究性学习。
这需要我们对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去探索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学习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自主学(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组织与培养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一)、提供参与机会,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要确定好合作交流的规模,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人数太多,不容易组织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常常占有支配地位,而多数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旁听者,能真正得到发言机会的毕竟是少数.扩大参与面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由4至6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参加讨论的人围坐成圆圈或方阵,以便使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每一个人,那么就能加强课堂讨论。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摘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践行。
关键词:爱理解尊重信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现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与感受总结如下:一、小组探究学习,展示机会增多我们的现状是五十多个人一个班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体验课堂中学习的快乐谈何容易。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起初,试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但不久就发现,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于是我又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每小组正、副小组长各设一名。
这样一来,全班就演变成了由学习小组组成的十四个“小班级”了。
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发言,这样以来,每个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增多了。
我们班的小聪同学,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跟人沟通交流。
当初,任他当小组长时,他还红着脸说:“不行,不行,如果大家不听我的,那咋办呀?”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我更担心的是,他的成绩会不会因此受影响。
常用的教学策略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
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情境创设要精当。
精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我在教学《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时,就创设了“小明一周的生活”这个情境,把小明一周享受权利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载体,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做到简洁、精当、有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问题设计要有效。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有效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我在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这一内容时,设计“因为读书是我的权利,所以我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对吗?”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就必须对“权利与义务一致性”这一内涵有清晰的理解,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与那种直接用书本结论作为问题的方式相比较,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究活动要适度。
页脚内容1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倡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理解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
如我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1、为什么孝敬父母?2、怎样孝敬父母?主旨鲜明,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有效教学。
四、多媒体使用要适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思品课教学中来,如白板、PPT课件等。
这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当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作者:姬世忠来源:《新一代》2016年第17期摘要:新课程理念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教师在实施该方法中存在哪些困惑,又如何正确去面对,以便更好的运用该方法教学呢?对此,该文提出了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认识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学习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纵观这几年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活动中问题的设计缺乏极强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
二是小组合作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更无法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缺乏恰当引导。
由于没有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做相关引导,学生一时不知道从哪贴入,匆忙展开讨论,个别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
这样的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之真谛。
四是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巧,集体观念或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还不够强。
当问题出现时,不能有效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和谐正确的交流,尤其产生分歧时,不能建设性的解决,最终小组内达不成共识。
五是学优生在小组内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
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我尝试开放式教学。
即放手让学生看书自学,把自学和自主统一起来,让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尝试。
在自学指导方面,我一方面坚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自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方法的指导。
比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掌握了读(读通课文)、思(思考问题)、画(画出重点句子、段落)、评(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的方法。
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学生也掌握了不同的技巧。
比如,学习写人的文章时学生掌握了通过剖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学习写景的文章时学生掌握了通过感悟恰切的修辞手法及一些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来感受景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写事的文章学生掌握了通过理顺记叙的要素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
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尝到了自学的甜头,由“我学会”变为了“我会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小组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我还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
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丁研究、勤丁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乂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丁积极思考,敢丁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丁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1、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问,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运用,并已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的充分肯定,然而由于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甚至还不具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加之学生缺乏自主的意识,不懂合作的技巧或不具备探究的能力,因而自主、合作、探究便成了表面化、形式化的产物。
怎样才能让自主、合作、探究具有实效性呢?一、不搞“假自主”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要学,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而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自觉地承担学习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因而,自主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自由主义的代名词。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运用多种教育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责任、学习目的,让真正的自主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二、不搞“假合作”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式。
目前,某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准,上课时只是让学生以小组围坐,讨论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合作学习成了一种花架子、空壳子。
首先,从合作学习的主体看,前提应是学生的需要。
当学生个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别人合作时,才有合作的可能。
如,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意见发生分歧、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知识需要拓宽、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都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从合作学习的内容看,要选择容易引起争论,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究的问题。
浅谈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何金锋(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蔡川镇九年制学校陕西商洛726201)ʌ中图分类号ɔ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20)04-0271-01现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被许多教师接受并用于平时教学实践活动中㊂我在蔡川镇执教十九年以来,多次在讲和听公开示范课后,与很多同行进行深入探讨,以及和学生进行询问㊁交流后,发现不少教师对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理解还不到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㊁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分组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㊁有效性不强㊂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时,分组形式单一采用固定的模式;一月一学期甚至一年小组的成员都不变㊂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针对性㊁有效性不强,没有根据教材内容来具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遇问题,就让学生进行交流㊁合作㊁讨论,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㊂二㊁在进行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和任务不够具体㊂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把几个人分成一组,让学习好的当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和任务不够具体,谁想发言就发言,抓不住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教学任务落不到实处,使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流于形式㊂三㊁教师的评价简单,且参与学生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程度不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㊂许多教师提问时只让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回答,没有顾及其他组员掌握的情况,是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变成了一个人代表一个组;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从而失去了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目的,更使学生丧失了对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兴趣㊂以上几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效果,我经过这几年反复的教学实践活动,并结合自己对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方式㊁方法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㊁合理㊁有效安排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分组的形式和内容㊂在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㊁合理㊁有效的将全班的学生按照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每一个小组都要有优等生㊁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合理搭配㊂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㊂例如:我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正好六个方面,我将全班3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㊂第1小组找出政治上统一的措施,第2小组找出经济上统一的措施,第3小组找出文化上统一的措施,第4小组找出军事上统一的措施;第5小组找出交通上统一的措施,第6小组找出思想上统一的措施㊂然后,每小组将交流成果写在答题纸上,最后统一汇总㊂这样做既有组内合作㊁交流,又有每组之间的合作㊁交流共享学习成果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㊁合作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得到锻炼和提高㊂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㊁合理㊁有效的进行分组,不仅有利于提高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商㊁共研㊁共享学习成果㊂(二)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分工㊂为了让学生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开展得有序㊁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分工,让每人都有事干㊂教师向学生出示学习的内容㊁目标和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㊂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实效性㊂例如:我教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 贞观之治 与 开元盛世 “的重点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时,我将全班31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剩余1人帮我检查㊂每组5人并分别编号,1号负责寻找他在唐的统一过程中的贡献,2号负责寻找他在政治上的贡献,3号负责寻找他在经济上的贡献;4号负责寻找他在军事上的贡献;5号负责寻找他在民族㊁对外关系上的贡献这样做,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分工㊂这样每组以综合对唐太宗的评价就总结出来了㊂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课堂于学生,留给学生一个真正展示自己的机会㊂(三)教师要做学生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参与者㊁启发者㊁引导者和欣赏者㊂在学生开展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时,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启发㊁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自主㊁合作㊁探究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㊂有了教师的参与㊁启发㊁引导和欣赏,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法,交流更有效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㊂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㊂总之,我认为用学生喜欢的方法㊁方式进行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是最好的自主㊁合作㊁探究学习㊂以上的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见谅㊂17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几点看法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对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工程或自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
它们三者可以独立使用,但经常是不分彼此。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
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及机械训练的现状。
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也把它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真谛,把它变成一种形式或是一种表演。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感悟,学习优秀的学习能脱颖而出,学困生有机会得到教师较多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再合作、再探究与交流,最后能够解决问题。
且记,教师不能不管是什么问题,像扔包袱一样扔给学生,也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坐在一起把包袱简单的重新包装一下又扔给老师,老师顺手再把它扔了。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自主行动,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下面将从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学习方式。
自主性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
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思考、决策和行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确定目标、选择方法、分配任务和评估学习结果。
他们不仅是知识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性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合作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合作能力。
探究性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特征。
探究性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证实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是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师人人都能侃,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差强人意。
甚至可以说,有的还没有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新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反思。
一、观察与分析(一)讲自主,不是表面繁华“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课堂教学应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都说明了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出发来组织教学。
所以,语文课上老师的讲,主要是在学习方法上引导、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中尝试学习,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二)谈合作,不是形式主义我们看到的课堂讨论,往往是“四人小组”的形式,似乎这就是“合作学习”。
有一位老师教《秋收的季节》,要求讨论本文的主题,时间限制在2分钟内,2分钟一到,老师说:“时间到!由xx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
”这里我们看到讨论仿佛变成了做广播体操,不问学生有没有讨论好到时间就停,这种名为“合作学习”的讨论是虚设的,在这种缺少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怎么“合作学习”?我们说,合作学习,是指学习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进行合作学习,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形式。
有时一个不能解决的事,大家分工合作很有必要而有时很简单的事,也来个讨论,就大可不必了.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评价效果,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如仍由教师“独断专行”,那么“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了。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会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键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时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教学课堂中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己动手去做、主动去学,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彩色的非洲》一课为例,新课导入中,让学生组织相关图片、领悟课题。
课前预习阶段,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找一些非洲的自然景观、非洲生活景观的图片,新课开始,让学生分别展示非洲黑色的人、非洲蓝色的天空、非洲绿色的树、非洲各色的花、非洲红色的土地、非洲黑白相间的斑马等图片,再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了这些图片的感受,然后,揭示课文题目:彩色的非洲。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扫清阅读障碍。
让全班学生默读课文,每个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抄写生字、生词,每个学生自己借助字典、词典,读准生字、生词的读音,弄懂生字、生词的意义,并在书上进行批注。
通读课文时,让学生自读自悟。
可以针对“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这一句,让学生在通读课文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每个方面是如何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斓”的?让学生自己勾一勾、划一划,勾画出课文相关词语、语句,再次进行相关的批注。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包含了这个意思。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学生合作意识培养,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品评,让学生懂得欣赏、懂得借鉴、懂得合作,并通过同学合作、交流提高自己,将有利于学生领会集体智慧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生活中的协作、分享的精神。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灵魂是培养学生探究方法我认为,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能力发展和知识的学习方式。
浅谈自主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包四十六中学翟钊[内容摘要] (一)自主探究意识的建立(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1,在概念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2,在建立定理和推导公式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3,在错题改正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4,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途径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延伸自主探究活动,增加课外实践(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1,问题推进式2,启发讨论式3,实践探究式.[关键字]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一) 自主探究意识的建立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究意识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因此,建立自主探究意识,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1,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现状虽然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仍然有着很大的问题.(1)学生缺乏探究意识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和书本.学生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就不太可能产生探究意识.(2)学生探究意识水平不高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虽然具有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有些问题的质量是不高的.学生应逐步学会提出有研究价值,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的意义(1)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的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动脑探究的条件与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增强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涉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探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它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较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3)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置于首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规律研究科学课程及教材,结合课堂教学反思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3,自主探究意识建立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榜样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去主动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无理数》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讲述祖冲之故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推算取得十分精确的结果,即 3.1415926<π<3.1415927,约率是,密率是.这一成就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达千年之久.因为成就显著,所以莫斯科大学将祖冲之的雕像设置在校园内,借此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祖冲之是中国唯一一位能在世界著名大学设立雕像的科学家.这个故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榜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多元的,肯定的评价,激发学习的兴趣,强化自主探索的意识.(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1,在概念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传统的数学概念的教学往往满足于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忽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探究意识的培养.如圆概念的教学,一般通过创设情景,再抽象为数学模型,继而严格定义为: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让学生思考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20米的圆。
对于圆内最长的弦,老师何不让学生探究一下呢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最佳时机,通过探究学生也就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半径的意义.2,在建立定理和推导公式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一个定理的时候,书本上是通过让学生任意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再通过计算说明定理是成立的.当有些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使用列举法这名这个性质的,就算把全班的的三角形都算起来,也就是几百个三角形.可以说我们的定理在这几百个三角形中成立,可是三角形的数量是无限的.这个定理对于其他的三角形也成立吗这个时候,乘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你能有办法证明这一个定理是对所有三角形有效吗让学生尝试,探究如何用其它的方法证明这一个定理,既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尝试体验的过程,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的欲望.3,在错题改正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作一番探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中,误把等边三角形认为是中心对称图形,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旋转和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没有正确理解。
.因此要求学生对上述错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讨,总结规律,错误的原因,以后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这样,学生一方面自己找出了错误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增强了探究的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有时,课堂上出现错误的例题现象.这很可能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疏忽,也很难免.一般对于错题,如果采用不同的解法,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时候,学生特别感兴趣,学生之间容易引起争论.此时此刻,如果教师及时引导得法,让学生作一番探究,寻找错题的根源,不失为"坏"事变为好事.当然,我们不可能"守株待兔",等错题的出现.我们可以故意选择一个有探究"味"的错误的例题,以此创设"情景",同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4,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如17、如图1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 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探究多种解法,以及之间的联系,必将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强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相似图形"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外"实践性"作业:利用卷尺,竹竿等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算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学生在完成这道作业时,首先得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⑴要计算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必须知道哪些数据⑵利用现有工具能测量出哪些必须数据哪些数据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办⑶测出数据后,怎样应用这些数据求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这些问题明确后,下一步他们得自己动手测量,收集,处理数据,最后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相似图形的性质定理求出旗杆的高度。
这些问题的探索,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延伸,达到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途径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合作化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尝到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索.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教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教学过程的和谐: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没有民主和谐就不可能有探究可言.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的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只是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自由的,安全的.3,延伸自主探究活动,增加课外实践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经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王叔叔在证券公司用10000元买了一支股票,经过20天后,股票上涨了15%.已知股票的买进和卖出都要缴纳0.3%印花税.王叔叔卖掉这只股票后,赚了多少元这一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虽然与孩子的生活比较的远,但与我们的百分数应用题联系却非常的紧密,学生用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就可以解答.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要自己研究这个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联,判断出单位"1",独立自主的解答,培养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1,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例如:在认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圆心O与直线AB上一点的距离是13㎝,半径为5㎝,试判断直线AB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置了情境,提出了问题.下面就是学生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就开始了自主探究学习,完善问题的结论.2,启发讨论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勾股定理的学习,事先让学生准备4个全等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矩形,然后探讨矩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