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_17
- 格式:ppt
- 大小:15.39 MB
- 文档页数:45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
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2、同学们根据学生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1、出示课件,说一说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二:服饰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课件出示:远古人类裸体打猎图和穿树叶的远古人类师提问:同是远古人,穿着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变化可以猜测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师小结: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懂得穿衣服,后来懂得了遮羞,知道了男女有别,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文明的进步)2、出示课件:分别穿树叶和穿兽皮的远古人师:他们穿的衣服又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衣服有什么好处?生观察回答,师小结:衣服面料发生变化,更加保暖实用,更能适应当时的生活气候环境。
3、出示课件:古人用骨针缝衣图师:这个远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师什么用骨针?现代人用什么缝制衣服?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师整理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能力: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服装比对建筑更熟悉些,因此,对服装的感受和审美能力要强一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功能性了解得要多一些,而对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够了解。
此外,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本地的服装及建筑了解得多一些,对本地之外的服装与建筑的了解,则更多借助于电视媒体及相关图片,并没有体验和感受。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服装和建筑中融入的人们的创造和智慧体会不深,感受不到中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与美妙。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从服装材料和服装制作工具的变化,及不同时期的服饰、建筑特点中,了解服饰、建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从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感知凝聚在房屋中的文化,体会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自己身边建筑的特点及周边的建筑物和家具文化,哪些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
吃穿住话古今(二)
一.学什么
导入,回顾上节课
板书课题
二.我来学
活动一
(1)服饰还与什么有关?
(2)从古到今服饰是怎样变化的,从这些变化中说明了什么?活动二
(1)讲黄道婆的故事,说一说黄道婆做出了哪些贡献?(2)出示图片,说一说从这两张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日本和服和唐装这么像?
三.我来用
出示视频
(1)从视频中观察服饰的互相影响你知道了什么?
(2)摸一摸自己的服装说一说现代的衣服用什么面料做的?四.我来思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吧!。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吃穿住话古今(二)人教新课标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第二部分内容《吃穿住话古今(二)》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有两条主线,一部分是从服饰看历史,一部分是从服饰看社会。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服饰面料的变迁感受人类的进步,第二部分主要呈现了几个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的服饰,旨在让学生知道人们的衣着风格,衣着变化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关系。
它把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开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的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纺织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服饰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我国服饰的产生与发展。
认识它们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看待事物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1、“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文本。
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
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为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