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9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一章: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1、促进学生学习。
2、表明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过程与资源。
3、基本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和实践。
】5、教育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录像卫星CAI。
90年代,数字化阶段,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
6、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填空选择):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
做的经验:1、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2、设计的经验。
3、演习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1、观摩示范。
2、见习旅行。
3、参观展览。
4、电视电影。
5、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
抽象的经验:1、目视符号。
2、言语符号。
8、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1、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3、抽象经验是教学目的。
4、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具体。
5、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01.信息进步(对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02.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03.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4.教育技术基本涵:⑴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⑵有五个研究领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运用(媒体技术、革新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与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哦、总结性评价)。
⑶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⑷明确了教育技术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
05.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有无声电影→30-40年代初级阶段有录音电影→50-60年代发展阶段有电视和程序教学机→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有录像、卫星和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有多媒体、人工智能和因特网→21世纪初虚拟化阶段有虚拟现实和虚拟社区。
06.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07.视听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从上次下依次为:⑴抽象的经验;(⑩言语符号、⑨目视符号)⑵观察的经验(⑧录音,广播,静态图画、⑦电影和电视、⑥参观展览、⑤见习旅行、④观摩示);⑶做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①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面临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迫切呼唤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本章从教育技术入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和趋势等的介绍,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如下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此定义刻意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教学技术,并在其附加说明中指出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突破其应用范围的限制,教学技术既适合于教育领域,又可用于企业训练领域。
实际上,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20~50年代从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演变而来的。
自20世纪初以来,视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学习技术(Learning Technology)等不同的名称。
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名称。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使用了电影、幻灯等来支持教学的尝试,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
电化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配置了大量视听教学设备,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取代“电化教育”并在我国普遍使用,其概念的界定大多吸纳了AECT’ 94定义的内涵(注:AECT是“国际教育与传播技术协会”的简称)。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320003042.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基础》3.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4. 课程简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的开设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专业素质,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课程内容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和基本素质。
通过教学各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开发新媒体、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使师范生毕业后能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适应当地学校各学科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大力推进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的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全面掌握和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育改革中发挥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2.与相关课程衔接:计算机基础、教育学3.学时:总学时32,周学时24.开课学期:第五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基于问题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及其它方式6.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考勤、作业、课堂讨论等)与终结性评价(多媒体作品、教学设计方案)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中多媒体课件作品占30%,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占30%。
7.教材:[1]杨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2]杨哲,钟生海.教育技术能力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教学参考资料:[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张军征.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中国电化教育杂志.[7]电化教育研究杂志.[8]中国远程教育杂志.[9]中小学电教杂志.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讲教育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本质2.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3.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4.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5.理解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6.了解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7.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含义、特征、内容教学重难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教育技术名称演变;教育技术的概念(AECT94);教育技术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