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
- 格式:pptx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3
第3课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piāo)缈(miǎ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生活幸福的天上街市图,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我喜欢你,狐狸高洪波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呱呱呱自我吹嘘!再说肉是它偷的,你吃它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聪明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我,喜欢你。
填空:人们历来都讨厌这只狐狸,说它________,而作者却认为它________________。
把狐狸的_________说成是_________,把狐狸的_________说成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狡猾聪明有心计狡猾机智欺骗有趣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秋天的雨》和《草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欣赏到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总结出现代诗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现代诗的特点,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的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诗歌表达情感的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秋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朗读。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3.现代诗二首
(一)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二)滕王阁序(节选)
【唐】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三)蝴蝶•豌豆花
郭枫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进来,
豌豆花问蝴蝶道: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四)湖上
胡适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五)春雨
刘饶民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掌握“霸占、偷渡”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谈话导课,交流自学收获1.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笔下的秋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2在诗人笔下,秋是多姿多彩的,现在正是秋天,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诗题)问题导入: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4.组内读诗,读准确,读流利5.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刘大白和徐志摩(代表作、新月派的“三美”主张)学习活动二:运用方法,对话“秋晚”1.请反复诵读诗歌,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提示景物有鸟儿、斜阳、江面、芦苇,相机出示“芦苇”的图片,识记字形,理解“头白”“妆成红颜”的意思,感悟画面的美丽。
(板书:倦鸟、斜阳、江面、芦苇)2.四种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有一幅无比美好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要点:画面1:鸟儿斜着飞,夕阳刚刚映照,在鸟儿翅膀上面时定格,像鸟儿背着夕阳。
画面2:鸟儿飞过江面,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光彩。
画面3:鸟儿飞过芦苇丛,夕阳映红了白色的芦花。
3.三幅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4.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教师相机追问和补充,深度理解“驮”“翻”妆成““红颜”的神奇效果。
5.妆成红颜的,还有什么呀?学生继续想象,丰富画面(江面、大树、白云、枫叶)并仿写句子。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7.看到平常的景物,进行丰富大胆的想象,然后把它写下来,就成了有趣的诗歌,多好玩啊。
以下是两首现代诗的生字组词:第一首: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字组词:
床:床铺、睡床、床上用品;前:前面、前方、前面的人;明:明亮、光明、明亮的眼睛;月:月亮、月牙、月初;
光:光线、阳光、光芒;
疑:疑虑、怀疑、疑心;
是:是否、是非、是不是;地:地面、土地、地面建筑;上:上升、上涨、上浮;
霜:霜降、霜冻、白霜;
举:举重、举起、举高;
头:头顶、头昏、头痛;
望:望远镜、望月、远望;明:明天、明日、明年;
月:月牙、月球、月光;
思:思考、思念、相思;故:故乡、故人、故地重游。
第二首: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生字组词:
再:再次、再度、再三;别:分别、告别、别离;
康桥:康河上的桥;
轻:轻轻、轻快、轻松;的:的确、真是、是的;走:走路、走动、快走;了:已经、完成、去了;来:前来、回来、来往;招:招手、招集、招揽;
云:云彩、云朵、云雾;彩:彩色、彩虹、五彩缤纷。
统编四上课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叙事一、教材分析统编四上第3课《现代诗二首》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编者在课题下方的阅读提示中这样写道:“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在编者看来,对于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主要有二:第一,通过朗读感知文本,由于诗歌篇幅不长、意蕴却很悠长,因而需要反复朗读体会。
第二,在“聚焦景物——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这一阅读要素。
由此,一条“朗读全诗——聚焦景物——想象画面”的教学主线便摆在我们眼前了。
然而,如何让从“聚焦景物”到“想象画面”的教学,不止于在圈出景物的基础上“简单谈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在朱老师教案中的一个关键词——动静结合——的启发下,想到了解法:首先,结合苏轼对王维诗“诗中有画”的评论,我们可以抛出“好诗当如图画,画中必有景物”的观点,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
接着,不论古诗,还是现代诗,都很注重对于字句的推敲,即“诗重炼字”,以此让诗中文字不仅具有画面感,且让画面“具有生命力”。
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诗中特别的用字或用词,如《秋晚的江上》中的“驮”“翻”“掉”“妆”,《花牛歌》中的“压扁”“霸占”“甩”“偷渡”,读懂课文中这两首现代诗中所描绘的一幅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如此,我们便将为对诗中画面的想象提供了想象的“支架”——关键字词。
最后,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诗中的动静变化的画面感。
综上,以一条“诗中有画——画中有景——诗重炼字——动静结合”的教学路径,我们便能够将学生从“聚焦景物”到“想象画面”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
这样的教学,与朱老师常说的“教有过程,学有经历”,庶几近之。
二、教学叙事这一课的教学,总体而言,是以先整体,再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展开的。
(一)诗中有画——初读诗歌,感受画面开课伊始,我直接揭示课题,点明课文由两首现代诗组合而成。
接着,以苏轼论王维诗“诗中有画”向学生抛出“好诗如画”的观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以下是对两首现代诗的笔记:
第一首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广受欢迎的现代诗,以其独
特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以及再次离开时的
无奈和伤感。
诗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
冲击。
诗人通过对康桥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雨巷》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充满忧郁和伤感的现代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男子在雨巷中寻找自己的丁香般
的姑娘,却始终未能如愿。
诗中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
着愁怨的姑娘。
”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男子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
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在学习完课文《观潮》和《走月亮》后,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初秋,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诗歌《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吧。
《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1880年~1932年),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秋晚的江上》译文:鸟儿驮着斜阳归巢,当它双翅翻动的时候,把斜阳抖落在江上。
斜阳瞬间把江面染成了一片红色,连江边白头的芦苇也变成了红色,宛若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娇羞地站在江边。
《秋晚的江上》写作背景: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秋日的黄昏看到的景色,宁静、优美的景色带给作者许多美好的感受,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抗争。
该诗浅显易懂,但是最后一句需要注意理解。
头白的芦苇,是将芦苇形容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夕阳的映照下,也泛出红色的光晕,像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尽管短暂,却是无比美好。
《花牛歌》《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花牛歌》描写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和“做梦”的情形,表现了花牛的生活自由自在。
诗歌抓住花牛的动作“坐”、“眠”、“走”、“做梦”,写出花牛生活的无拘无束,令人向往。
诗歌的第一小节,花牛在草地里不经意地一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第二小节花牛在草地上静静地睡觉,天上的白云却霸占了半个天空。
静中有动,以动衬静。
第三小节花牛在草地上走,还不忘甩甩自己的小尾巴,体现出花牛生活的惬意。
第四小节花牛进入了梦乡,太阳也趁着花牛做梦的功夫悄悄地落下了山峰。
“偷渡”本来是人才具有的动作,这里却用在太阳身上,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过得真快,像是趁花牛睡觉的功夫偷跑的似的。
总结:这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浅显易懂,注意领略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会认的字里面需要注意“巢”的部首是“巛”,“占”的部首是“卜”,同时要注意“占”字的笔顺为:竖、横、竖、横折、横。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