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
- 格式:pptx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62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是指人们处理与内外环境不匹配和不稳定的事件,并可能调节与情绪有关的反应的能力。
1. 应激源:是指引发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
应激源可以是外部的事件或环境因素,如灾难等,也可以是内在的心理因素,如焦虑和担忧等。
2. 应激反应:是指应激源引发的心理反应,例如紧张、焦虑等。
3. 短期应激:是指引起的应激反应只存在一个明显的时间段内,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内就可以完全恢复的应激反应。
4. 长期应激:是指应激源持续存在,应激反应则长时间存在下去的应激反应。
5. 心理应激管理:是指通过各种策略和技巧,让人们把应激源从自己身上抽离,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 1 -。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导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复杂多变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来自各种压力源的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一种人类心理在应对各种外界刺激时产生的反应,它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应激的概念、原因、类型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是指在个体面临各种外界刺激时,根据自身的心理能力和应对机制做出的不同程度的应对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行为上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工作压力、家庭冲突、学业负担以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源都可能引起心理应激。
二、心理应激的原因1. 外部压力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工作压力的增加等都是导致心理应激的主要原因。
举例来说,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外部事件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2. 内部因素:个体内部的心理状况也会对应激反应产生影响。
比如,性格特点、自尊心、自我控制力等都会决定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心理应激的类型1. 急性应激:急性应激是指短时间内遭受的突然、严重的压力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比如,车祸、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人们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2. 慢性应激:慢性应激是指长期面临的、不间断的压力源造成的心理应激状态。
比如,长期工作压力、婚姻矛盾、长期生活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等都可能导致慢性应激。
3. 积累性应激:积累性应激是指心理压力的不断积累和累计,逐渐超过个体的应对能力。
这种应激状态下,个体可能由于长时间的心理紧张而出现各种身心问题。
四、心理应激的处理方法1. 积极应对: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调节应激反应。
比如,培养良好的乐观思维、学习自我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等。
2. 社会支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与亲友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
3.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和娱乐活动,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序地安排工作和学习等,以缓解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文档资料
什么是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外部环境或个人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困扰等因素对人们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家庭、社会关系、健康等方面,形式多样,能够造成人们身心上的不适和负面影响。
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
1. 工作压力:包括任务要求、职责、时间限制、与同事关系、人际互动等,如工作不顺心、无法完成任务等。
2. 家庭问题:来自亲密关系、子女照料、经济压力等问题。
3. 社会压力:如政治形势的改变、自然灾害、战争、社会事件等。
4. 自我认知和发展:如人生转变、身份危机、性别、人种、文化问题等。
常见的心理应激症状
1. 焦虑和紧张
2. 焦躁、易怒和不耐烦
3. 感到疲乏且缺乏活力
4. 失眠和难以入睡
5. 肌肉紧张和头疼
6. 性欲下降
7. 心理上的退缩和疏远
8. 沮丧和绝望感
9.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和腹泻
应对心理应激
以下是一些缓解和管理心理应激的方法:
1. 鉴定问题并实现目标设定
2. 找到适合自身的应对策略,如体育锻炼、冥想、瑜伽等
3. 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
4. 学习承担压力技巧和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5. 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准备,对困境和危机进行合理的应对
6. 建立和维护关系,参加社交和社区活动
7. 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放松运动,如散步、读书或听音乐
8. 好好享受在生活中的爱、快乐和幸福
总之,管理心理应激是一项需要时间、耐心和努力的任务。
它需要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积极的关系,通过回应、学习和实践,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五讲心理应激一、总论(一)塞里的应激学说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
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