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6.52 KB
- 文档页数:6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n 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2s 的计算公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其中,x 是1x ,2x ,…n x 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 倍.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A.0 B.2.5 C.3 D.5【答案与解析】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平均数(1+2+3+4+x)÷5=x,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x的值为0、2.5或5.故选C.【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举一反三:【变式】若数据3.2,3.4,3.2,x,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2;3.5;解:由题意3.43.5, 3.62xx+==,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2、(2016•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甲 91 80 78 乙 81 74 85 丙798390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4、(2015•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75808090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 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分).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85x x ==甲乙分,所以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③从方差来看,因为x x =甲乙,22s s <乙甲,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讲、数据分析一、数据的代表(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x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21n x x x n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课题20.1 数据的代表课时:六课时第一课时20.1.1 平均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指导】学习教材P124-P127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P124“思考”中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正确的解法应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3.什么是加权平均数?4.P125“例1”中,所求的结果已不再是各人听说读写成绩的简单平均,而是听说读写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它们的权分别是多少?5.P126“例2”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
【课堂练习】1.教材P127练习第1,2题。
2、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3、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2.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重难点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引出中位数与众数.新课讲授1.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 7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 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教学反思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 8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问题1: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 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 7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2)职员C的工资是1 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 9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 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 8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问题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用中位数1 900元或众数1 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 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1.将这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2.两种情况:a.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b.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处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求众数:不用排序,直接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练习: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教学反思正确的是()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答案:A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体操比赛评分中,个别裁判不公正打分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为此一般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运动员的得分.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如选举,就是选择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因而可以将当选者的名字当作“众数”,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课堂练习1.为了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一支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各种尺码的统计如下表所示,则这10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质量监测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是__________,众数是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3.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表所示:决赛成绩(单位:分)(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3)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5.5厘米 25.5厘米2.(1)85.08分 88分 (2)86分 (3)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因为全班同学总成绩的中位数是86分,张华同学的成绩为83分,低于全班成绩的中位数.3.(1)(2)①因为平均数都相同,八年级的众数最高, 所以八年级的成绩好一些.②因为平均数都相同,七年级的中位数最高, 所以七年级的成绩好一些.(3)因为七、八、九各年级前三名学生决赛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93、91、94,所以从各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九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教学反思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布置作业习题6.3板书设计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一、数据收集:1.1 调查问卷:学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喜好,然后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2 实地调查:学生可以组织实地调查,例如调查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环境污染等,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3 网络调查: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调查,例如调查同龄人对某一话题的看法,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二、数据整理:2.1 数据分类: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例如按性别、年龄、地区等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2.2 数据排序:学生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例如按照大小、时间等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规律。
2.3 数据整理表格:学生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例如制作频数表、柱状图、折线图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三、数据分析方法:3.1 平均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3.2 中位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中位数,以了解数据的中间位置。
3.3 极差和众数:学生可以计算数据的极差和众数,以了解数据的变异程度和出现频率。
四、数据应用:4.1 数据预测: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例如预测未来几年的人口增长趋势。
4.2 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将不同数据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以了解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4.3 数据解释: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现象进行解释,例如解释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原因。
五、数据伦理:5.1 数据隐私保护:学生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时,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5.2 数据真实性:学生应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伪造数据或者误导性数据。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全章共分三节:20。
1数据的代表。
本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本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引进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为了突出“权”的作用和意义,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
接下去,教科书对加权平均数进行扩展,包括如何将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一起来,如何求区间分组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如何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问题等。
对于中位数和众数,教科书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它们的统计意义。
在本节最后,教科书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研究了综合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对这三种统计量进行了概括总结,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统计意义和各自的特征。
20。
2数据的波动。
本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
教科书首先利用温差的例子研究了极差的统计意义。
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提出对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的研究,并画出散点图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引进了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介绍了方差的公式,并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波动的。
随后,又介绍了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方差的方法。
本节最后,教科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章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并研究了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问题。
20。
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教科书在最后一节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习”。
这个“课题学习”选用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质健康问题。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揭示数据暗地里的规律和趋势。
在初中数学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匡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内容。
一、数据的采集1.1 实地观察采集数据: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采集数据,例如在学校操场上测量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1.2 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采集同学们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例如采集同学们对于是否喜欢某个体育项目的数据。
1.3 网络调查采集数据: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采集大量的数据,例如通过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工具采集同学们的意见和观点。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的分类整理:学生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将同学们的身高按照高、中、矮三个类别进行分类。
2.2 数据的排序整理:学生可以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整理,例如将同学们的体重按照从轻到重进行排序。
2.3 数据的表格整理:学生可以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将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整理成表格。
三、数据的分析3.1 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例如计算同学们身高的平均值,了解整体身高的情况。
3.2 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例如计算同学们体重的标准差,了解体重的变化情况。
3.3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相关系数,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分析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四、数据的解释4.1 数据的图表解释: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例如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初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1. 引言该份报告旨在对初中数学成绩进行详细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参考。
2. 数据概览我们收集了一份包含20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数据集。
以下是该数据集的概览:- 总体平均成绩:80- 最高成绩:98- 最低成绩:503. 成绩分布情况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布分析,以下是我们得出的结论:- 优秀成绩(90及以上):占比15%- 良好成绩(80-89):占比30%- 中等成绩(70-79):占比40%- 不及格成绩(70以下):占比15%4. 性别差异我们还对男女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 男生平均成绩:82- 女生平均成绩:78可以看出,男生的平均成绩略高于女生。
5. 不同年级和班级的成绩比较我们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比较,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九年级平均成绩:83- 八年级平均成绩:80- 七年级平均成绩:77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不大,大部分班级的平均成绩都在80左右。
6. 学生特长与成绩关系我们研究了学生的特长和成绩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体育特长学生平均成绩:85- 音乐特长学生平均成绩:80- 美术特长学生平均成绩:78可以看出,有特长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表现更好。
7. 结论根据我们的分析,初中数学成绩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的平均成绩稍高于女生,九年级的平均成绩最高,有特长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
我们希望这份分析报告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有所帮助,以便针对不同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
谢谢阅读该报告。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统计与数据的分析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归纳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分析数据的技能和思维方法。
下面将从归纳统计和数据分析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归纳统计归纳统计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以便获取有用的信息。
在归纳统计中,常见的概念有频数、频数分布、频率、众数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统计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1. 频数:频数是指某个数据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例如,对于一组数据 {3, 5, 7, 3, 2, 5, 8, 3},数据3的频数为3,数据5的频数为2。
2. 频数分布:频数分布是指按照不同取值的个数将数据进行分类,并用表格或图像形式展示。
常见的频数分布图有直方图、条形图等。
通过频数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3. 频率:频率是指某个数据在数据集中的出现的频率,它是频数与数据集总个数的比值。
频率可以描述数据的相对频率,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出现概率。
4. 众数:众数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如果一个数据集存在多个众数,我们称其为多峰分布。
5. 相对频数:相对频数是指某个数据在数据集中的频数与数据集总个数的比值。
相对频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可以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数据的频率。
通过学习归纳统计,我们可以获得对数据的初步认识,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二、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方法,运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1. 均值: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值,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使用均值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典型值。
2. 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3. 范围:范围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从考试成绩到购物消费,从天气预报到人口统计,数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据的分析”这一板块就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谈谈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一个班级里有 30 名学生,他们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 80 分、90 分、70 分……把这 30 个成绩加起来,再除以 30,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班级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
平均数能够让我们对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但平均数也有它的局限性。
假设一个班级里有 5 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 50 分、60 分、70 分、80 分和 100 分。
计算平均数为 70 分。
可是,这个 70 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
比如成绩为 50 分和 100 分的学生,与平均成绩相差较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以上面那 5 名学生的成绩为例,从小到大排列为50 分、60 分、70 分、80 分、100 分,数据个数是奇数,中间的数 70 分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
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比如在一组数据 2、2、3、3、4、4、4 中,4 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 4 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中哪个值最常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比如在招聘员工时,如果想了解员工的平均工作能力,可能会关注平均数;如果想知道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水平,可能会看中众数;而在评估工资水平时,中位数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这些基本的统计量,方差也是数据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初中数学学科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在该学科上的表现和学习现状。
学生人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校初中部共有800名学生。
教师数量初中数学学科共有10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教学设施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设施齐全,包括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成绩分布根据学生成绩统计,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布如下:- 优秀:20%- 良好:40%- 中等:30%- 不及格:10%学生反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反馈意见:- 数学题目较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解题技巧讲解。
- 希望老师能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知识。
- 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希望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建议根据教师的观察和经验,他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 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鼓励学生多做数学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初中数学学科的整体表现良好,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均衡。
-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科的难度有一定反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解题技巧和生动性。
-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
-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以上为初中数学学科情况分析报告。
感谢您的阅读!。
一、平均数(一)算数平均数据分析例题答案数例1.一组12个数据的平均数为28,其中一个数据为25.8,那么另外11个数据的平均数是.28.2例1.变式1.有m 个数的平均值是x ,n 个数的平均值是y ,则这m n +个数的平均值是.mx ny m n++例1.变式2.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C )A.30吨B.31吨C.32吨D.33吨例1.变式3.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如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C)A .2B .2.8C .3D .3.3(二)加权平均数例2.某汽车配件厂在一个月(30天)中的零件产量如下: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5天是53件,9天是54件,6天是55件,4天是56件,1天是57件.则平均日产量是件.54例2.变式1.某班有5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为90分的有9人,84分的有12人,73分的有10人,65分的有13人,56分的有2人,45分的有4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保留小数点后第一位)()()190984127310651356245473.750x =⨯+⨯+⨯+⨯+⨯+⨯=分例2.变式2.再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25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6分,23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
(结果精确到0.01分)()8625822384.082523x ⨯+⨯=≈+分例2.变式3.某公司欲招聘一名推销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百分制)候选人面试笔试甲9087乙8494(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谁将被录取?()()90+872=88.5=84+942=89.x x =÷÷∴甲乙,乙会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推销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906+87410=88.8=846+94410=88.x x =⨯⨯÷⨯⨯÷∴甲乙,甲会被录取(三)一组数据经过一定变化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例3.已知数据1210,,x x x 的平均数为a ,111230,,x x x 的平均数为b ,那么1230,,x x x 的平均数为.102030a b+例3.变式1.有3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有7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则这10个数的平均数是.例3.变式2.已知数据12345,,,,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a ,则数据123454,4,4,4,4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1234542,42,42,42,42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8.1例3.变式3.已知数据x 1,x 2,x 3的平均数为a ,数据y 1,y 2,y 3的平均数是b ,则数据3x 1+y 1,3x 2+y 2,3x 3+y 3的平均数为(D )A .3+a +bB .3(a +b )C .a +bD .3a +b二、中位数与众数(一)中位数例4.学校团委组织“阳光助残”捐款活动,九年级(1)班学生捐款情况如下表:捐款金额/元5102050人数/人10131215则学生捐款金额的中位数是(D )A.13元B.12元C.10元D.20元例4.变式1.已知一组数据23,27,20,18,x ,12,若它们的中位数是21,那么数据x 是(B )A.23B.22C.21D.20例4.变式2.已知一组数据20,20,x ,15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D )A.15 B.17.5C.20D.20或17.5例4.变式3.已知数据a ,a ,b ,c ,d ,b ,c ,c ,且a <b <c <d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A )A .223,28b c a b c d++++B .223,28a c a b c d++++C .222,8a b c d c +++D .233,8a b c d a +++(二)众数例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B.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C.数据中的中位数可能不唯一D.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例5.变式1.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则12名队员年龄的(D)年龄(岁)1819202122人数14322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例5.变式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则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A .180度,160度B .160度,180度C .160度,160度D .180度,180度例5.变式3.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班委会准备利用周日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事先做了“你最喜欢的球类活动”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如图所示,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体育委员,你会组织观看的比赛是(C)A.足球比赛B.篮球比赛C.排球比赛D.乒乓球比赛(三)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特征例6.某男子篮球队在10场比赛中,投球所得的分数分别为80,86,95,86,79,65,98,86,90,81,则该球队10场比赛得分数的众数为,中位数为.8686例6.变式1.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其中3次射中10环,5次射中9环,1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则平均每次射中环数为环,这次射击中环数的众数为环,这次射击中环数的中位数是环.999例6.变式2.为了了解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某中学七年级(2)班的20名女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那么由这20名女生的鞋号组成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是数.22.5522.523众例6.变式3.下表是食品营养成分表的一部分:(每100克食品中可食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蔬菜种类绿豆芽白菜油菜卷心菜菠菜韭菜胡萝卜(红)碳水化合物(克)4344247在表中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所组成的数据中,中位数是克,平均数是克.44(四)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综合例7.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时,其中位数为4,如果这个数据组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A)A.21B.22C.23D.24例7.变式1.10位学生分别购买如下尺码的鞋子:20,20,21,22,22,22,22,23,23,24(单位:cm),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指标中鞋店老板最喜欢的是.众数例7.变式2.已知一组数据:-2,-2,3,-2,x,-1.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例7.变式3.如下图,反映了某校初中三年级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1)不用计算,根据统计图,请判断哪个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请写出来.(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分,65分,75分,85分,95分,请分别计算甲、乙两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1)甲班;(2)中,中;(3)()()155+1065+207511858957850555+1065+207510855957550x x ⨯⨯⨯+⨯+⨯==⨯⨯⨯+⨯+⨯==甲乙分分三、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一)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例8.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C )A.7,7B.8,7.55C.7,7.55D.8,6例8.变式1.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四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C)A.2.25B.2.5C.2.95D.3例8.变式2.如图是我市某景点6月份1-10日每天的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景点这10天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26例8.变式3.同学们对戒烟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分别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均不完整.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中同学们一共调查了多少人?(2)请你把两种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以上五种戒烟方式人数的众数.(1)这次调查中同学们调查的总人数为20÷10%=200(人).(2)统计图如图(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3)以上五种戒烟方式人数的众数是20.四、数据的离散程度(一)极差、方差、标准差例9.数据2,3,3,5,7的极差是(D)A.2B.3C.4D.5 2.例9.变式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5 2例9.变式2.某校高一新生参加军训,一学生进行五次实弹射击的成绩(单位:环)如下:8,6,10,7,9,则这五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是环,方差为.82例9.变式3.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直径为100mm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的质量,从产品中各随机抽出6件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单位:mm)如下:甲机床:99,100,98,100,100,103;乙机床:99,100,102,99,100,100.(1)分别求出上述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甲平均数为100mm,方差为7 3.乙平均数为100mm,方差为1.(2)根据(1)计算结果,说明哪一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更符合要求.因为甲乙平均数相同,乙的方差更小,所以乙机床加工这批零件更符合要求.(二)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进行综合评价例10.为了从甲、乙、丙三位同学中选一位或两位选手参加数学竞赛,下表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前五次数学测验的成绩(成绩满分100分):测验(次)12345甲(分)70819896100乙(分)6585858798丙(分)6070959798(1)请你填写甲、乙、丙三位同学前五次的数学成绩统计表(下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89135.2乙8485丙95251.6平均数:84,中位数:96,方差:113.6.(2)如果只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你认为应该派谁?请说明理由;略.提示:根据甲、乙两学生的射击环数的平均数、众数、方差来进行合理评价,只要有道理即可例10.变式1.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次,并说明理由.解:甲组成绩的众数90分,乙组成的众数为70分,从成绩的众数看,甲组成绩好些.s 2甲=1251013146+++++×[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50×(2×900+5×400+10×100+13×0+14×100+6×400)=172,s 2乙=150×(4×900+4×400+16×100+2×0+12×100+12×400)=256,因为s 2甲<s 2乙,所以甲组成绩较好.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分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26人,所以从这一角度看,甲组成绩较好.甲组成绩高于90(含90分)的有14+6=20(人),乙组成绩高于90(含90分)的有12+12=24(人),因为乙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的人数多,同时乙组得满分的人数比甲组得满分的人数多6人,从这一角度看,乙组成绩较好.例10.变式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法律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1)请填写下表:(2)利用(1)的信息,请你对甲、乙两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解:(1)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填:84:14.4,第三行从左到右依次填:90;0.5.(2)甲、乙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4.①甲成绩的众数是84,乙成绩的众数是90,从成绩的众数看,乙的成绩好;②甲成绩的方差是14.4,乙成绩的方差是34,从成绩的方差看,甲的成绩相对稳定;③甲成绩85分以上(不含85分)的频率为0.3,乙成绩85分以上(不含85分)的频率为0.5,从85分以上的频率看,乙的成绩好.例10.变式3.随着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该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某旅游公司对该市一企业个人旅游年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部分员工,记录每个人年消费金额,并将调查数据适当整理,绘制成尚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图).组别个人年消费金额x /元频数(人数)A x ≤200018B 2000<x ≤4000aC 4000<x ≤6000bD 6000<x ≤800024E x >800012合计120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a =________,b =________,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在这次调查中,个人年消费金额的中位数出现在________组;(3)若这个企业有3000名员工,请你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000元以上的人数.解:(1)36;3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C (3)因为24120=0.2,12120=0.1,所以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000以上的人数为3000×(0.2+0.1)=900(人)。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标题: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五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1.1 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记录每天的气温、降雨量等数据。
1.2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如测量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
1.3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等信息。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的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将学生的身高数据按照男女分开。
2.2 数据的整理:对数据进行整理,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2.3 数据的呈现:将整理好的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三、数据的分析3.1 数据的比较: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差异,如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
3.2 数据的关联: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探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3.3 数据的预测:通过已有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过去几年的降雨量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四、数据的解释4.1 解释数据的含义:对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规律,如解释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2 解释数据的原因:分析数据的原因,找出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
4.3 解释数据的应用:探讨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五、数据的应用5.1 数据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来做出决策,如根据销售数据来确定产品的推广策略。
5.2 数据的预测:利用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市场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额。
5.3 数据的优化: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如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来优化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参考]一、统计分析知识1、描述性统计分析(1)图形法:原始数据用直方图、散点图、条形图、饼图等图表的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
(2)参数描述法:把一份统计资料用一组变量数学特征来描述,特征是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四分位数、累计频率等。
2、概率论和统计学分析(1)概率分布:了解概率论中的样本空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多项式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概率分布的特征以及这些分布的实际应用。
(2)统计分析:例如假设检验,通过比较样本数据与某个统计假设模型的假设得出的结果,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判断一组实验数据背后的原因分布。
(3)回归分析:是利用多种数据对某一现象进行精确预测,即运用拟合系数、方程计算出最合适的结果,以此来预测实际数据。
二、分类统计知识1、分类的概念:什么是数据的分类,数据的分类是指将数据按照相同的属性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准确的描述它们的特征。
2、多变量分类:当需要对多变量进行分类时,需要使用相应的算法来完成,例如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K近邻(KNN)算法、决策树分类算法等。
3、分类统计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决策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利用特征把所给出的数据进行聚类分类,以此来提取出有对调控作用的潜在信息,以便对一定问题作出有效回应。
三、数据分析技术1、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知识的过程,通过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决策树分析等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重要信息,以此来对事件的根源进行精确分析。
2、数据建模: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应用矩阵运算、数据库技术等,建立综合的数学模型,预测某些事件的趋势和状态的过程。
该方法能精准的预测出某种状况下数据的变化情况,以此来预测实际操作结果。
3、统计建模:是一种利用统计学理论,把多种特征变量视为一个公式,求解该公式,以此获得预测结果的方法,主要运用诸如线性回归、卡方检验和逻辑斯蒂回归等一系列统计学方法。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数据分析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采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从而匡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1.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1.1 采集数据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
观察可以匡助学生获得客观的数据,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1.2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学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将数据进行可视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2.1 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学生可以使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众数可以反映数据的浮现频率最高的值。
2.2 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可以使用范围、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范围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方差和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
2.3 数据的比较与对照:学生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如大于、小于、等于)和比例等指标来比较和对照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3. 数据的应用与解读3.1 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将数据分析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等。
通过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的解读:学生需要学会从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和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他们可以使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总结:通过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数据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采集、整理和解读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数据分析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复习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复习中常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首先需要有可靠的数据来源。
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如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
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定量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或定性数据(如性别、颜色等不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要注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录入、排序、分类等工作。
二、数据的统计方法1. 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集中趋势是指数据在各个数值之间的“中心位置”。
常用的集中趋势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最常用的集中趋势统计指标,它是指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可以精确地反映数据的总体特征,但受极值的影响较大。
计算平均数时,需注意合理舍入,取到合适的小数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不受极值的影响,更稳定地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是指在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如果数据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则没有众数。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2. 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常用的离散程度统计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简单的离散程度统计指标,它是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极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极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方差是离散程度的一种更准确的度量方式,它是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及真题解析【知识归纳】一、统计调查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数据、—数据和—数据等过程。
(2)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②蔓0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o注意:①调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②^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lo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0抽样调查是这样的一种主法同,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二、直方图1、数据频数(数据表格)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败据出现的,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蛆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2、(频教)直方图(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并用图像展示出来)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I)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⑵直方图的结构:宜方图、—、—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①-(即极差,为II大值与II小值的差);②—(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组敷(用极差。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
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分析数据分布的步骤初中数学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于常用的公式如数学中的乘法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常用的数字、如11~25的平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学中常用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都要熟记在心、需用时信手拈来、则对提高演算速度极为有利。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学会画图数学的解题中对于学会画图是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学会画图。
学会画图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或其他学科)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
这样就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
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
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所以、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
一、选择题1.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A. 11.6B. 232C. 23.2D. 11.5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都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做统计分析时,老师需要比较这两个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众数 D 中位数3.某鞋柜售货员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需要知道所销售的鞋子码数的( )A 中位数B 众数C 平均数D 方差4.某个班级期末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方差为225分2,如果每个学生都多考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差不变,平均分不变B 平均分变大,方差不变化C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D 平均分变大,方差变大5.一组数据的方差为2s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扩大三倍,所得到的一组新的数据的 方差为( )A 29sB 2sC 23sD 22s6.一个样本的方差是22221261[(5)(5)(5)]6s x x x =-+-++-L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A 6 B 16 C 5 D 567.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5,6,x ,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7 B .6 C .5.5 D .5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2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定额,统计了 这2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公司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 ).A .400件B .350件C .300件D .360件9.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 该超市销售皮鞋收入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A .160元B .140元C .120元D .10010、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为0.12B.众数为0.1C.中位数为0.1D. 方差为0.0211、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12、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50厘米,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大于158B.小于158C.等于158D.无法确定13、在上题中关于中位数b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于158B.小于158C.等于158D.无法确定14、已知一组数据1、2、y的平均数为4,那么()A、 y=7 B.y=8 C.y=9 D.y=10二、填空题1、若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2.某中学规定学期总评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30%,期中30%,期末40%,小明平时成绩为95分,期中成绩为85分,期末成绩为95分,则小明的学期总评成绩为分。
3.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下: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 -1,3,5,8,9的中位数是;π-的中位数是。
0,5.一次英语口语测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90,50,80,70,80,70,90,80,90,80。
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中位数是。
6.一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出的成绩是(单位:环):•7,8,9,8,6,8,10,7,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 _____.7.公园里有两群人在做游戏,两群人的年龄分别如下:甲群:13,13,15,17,15,18,12,19,11,20,17,20,14,23,25乙群:3, 4, 4, 5, 5, 6, 6, 6,54,57,48,36,38,58,34甲群游客的年龄众数是:,乙群游客的年龄众数是:。
8.数据7,1,-2,3,5,8,0,-3.5,2.6,π-的极差是;9. 已知一组数据1,0,x,1,-2的平均数是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10.一组数据1,2,3,x 的极差是6,则x 的值是 .1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定。
12. 某“中学生暑假环保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幸福小区”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方便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只):6,5,7,8,7,5,8,10,5,9利用上述数据估计该小区2000户家庭一周内需要环保方便袋 只。
13、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鞋子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建议鞋店多进 码的鞋子。
14.已知一组数据12,,,n x x x L 的平均数是x ,方差为2s ,则新的数据12,,,n ax b ax bax +++L b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15.摩托车生产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品牌的摩托车畅销国内外,下表是摩托车厂今年1至5月份摩托车销售量的统计表:(单位:辆)则这5个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________辆.16.某公司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给应聘者打分,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对应聘的王丽、•张瑛两人打分如下:如果两人中只录取一人,若你是人事主管,你会录用________.17、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个。
18、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班。
19、某地连续9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 、20、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 _____21、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8 、75、67、66、99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 ,中位数M=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x = ;那么所求的x ,M ,'x 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22、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 )都减去165.0cm ,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这6名男生中极差是 __ __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23、已知一个样本:1,3,5,x ,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24、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25、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进行整理后,如右图: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为 _____ .26、物理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右图是全班解题情况的统计,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 _________ 道题;做对题数的中位数为 ;众数为_________ ;27、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试,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1)由观察可知,______班的方差较大;(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______分才可以及格.(分)对三、计算题1、某工厂有220名员工,财务科要了解员工收入情况。
现在抽测了10名员工的本月收入,结果如下:(单位:元)。
1660 1540 1510 1670 1620 1580 1580 1600 1620 1620(1)全厂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2)平均每名员工的年薪是多少?(3)财务科本月应准备多少钱发工资?(4)一名本月收入为1570元的员工收入水平如何?2.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该班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应是多少小时?(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3.下表是某校初三(1)班2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1)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0分,求x、y的值.(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本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4.小李通过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售的平均数的条形图,利用两图共同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19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万盒;(2)该地区盒饭销售两最大的年份是年,这一年的年销售量是万盒;(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多少万盒?快餐公司盒饭年销售平均数情况图 快餐公司个数情况5.(20分)某校为了了解全校400名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情况,随机对4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分)40 21 35 24 40 38 23 52 35 62 36 15 51 45 40 42 40 32 43 36 34 53 38 40 39 32 45 40 42 45 50 45 40 50 26 45 40 45 35 40(1) 补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填空: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由统计分析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35(分),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如果描述该校40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时间的总体情况,•你认为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哪一个比较合适?(4)估计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多于30分?6.在一次青年歌手演唱比赛中,评分方法采用10为评委现场打分,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