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第六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995.71 KB
- 文档页数:107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1.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
这是()失眠。
A.情景性B.新奇性C.假性D.正常性【答案】C【解析】失眠按其成因分为四种,即情境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和假性失眠。
假性失眠是睡眠正常的人因为没有意识到个体差异,以为自己比别人睡的少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2.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答案】D【解析】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失律性失眠是指因生活程序改变而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期内做出调适而导致的失眠;药物性失眠有两种,一是因服用含有会造成神经兴奋的食物所引起的失眠,二是因长期服用安眠药入睡,当药量减少时无法入睡而造成的失眠;假性失眠是指一些睡眠正常的人因自己睡眠时间比别人少而误以为失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3.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A.《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答案】D【解析】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而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态,更高层次的适应与发展,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如果认为身体健康是医学研究的对象,那么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4.解释心理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什么?()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常模【答案】D【解析】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即常模,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5.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答案】B【解析】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12章教学设计一、选择题1.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点头微笑,发现纪律松散时,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从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分析,运用的方法是()。
A.更新教学内容B.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绪D.采用威望理导方式对待学生【答案】C【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情感作为纽带的,只有师生之间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才能和谐、愉快。
为此,教师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搭配,使字体更加醒目。
这主要是由于()。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B.新异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答案】C【解析】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之一,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3.教师授课语言应讲究抑扬顿挫,轻重有致。
这主要是为了()。
A.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B.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C.增进学生的形象记忆D.增进学生的逻辑记忆【答案】A【解析】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剌激物的特点,如剌激物的强度、剌激物之间的对比、新异的剌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4.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
A.教学策略B.学习策略C.教学计划D.教学目标【答案】A【解析】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202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备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撰写出《教育心理学》,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B.斯金纳C.桑代克D.班杜拉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时应( )。
A.确立班集体的目标B.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C.建立健全必要的班级规则D.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3. 小学生小雪因为迟到被班主任惩罚跑操场20圈并连续罚站一周,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B.严谨治学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4.充分利用了“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教育法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型学制6.2018年2月9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 )开幕。
A.韩国平昌B.中国北京C.朝鲜平壤D.日本北海道7.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文献法B.对偶故事法C.角色扮演法D.两难故事法8.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主要受()的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9.学过电子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逆向迁移D.负迁移10.当老师告诉学生“涞”字读lai后.再提问“法”字的读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读qu。
这体现了()。
A.定势思维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前后对比11.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协管员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这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12.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系统搜集特定个体的有关资料,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13.小王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老师、父母为她决定,遇到自己想反对的事情也委曲求全。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核心讲义模块三教育心理学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2)它反映了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3)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并非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近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建立和发展了系统的学习理论。
作为教育心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学习理论主要解决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学习的实质;②学习的过程;③学习的规律和条件。
(2)具体的学习心理在基本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具体领域的学习心理。
例如,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学习策略及其培养、各类知识和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态度、品德和价值观的学习,以及学校学生的学习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学习等等。
(3)教学心理在基本学习理论和具体学习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进一步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些研究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应用技术工具、管理课堂行为以及教学测评等。
(4)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许多研究。
例如,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的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发展等。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反,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的各种具体的心理学问题。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7章技能的形成一、选择题1.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D【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2.下面选项中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里的动作技能目标的是()。
A.分析B.综合C.知觉D.形成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它主要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3.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提出者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安德森C.加里培林D.菲茨【答案】C【解析】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答案】D【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答案】C【解析】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6.()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答案】B【解析】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答案】C【解析】A项,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
B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答案】B【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
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
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3.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答案】C【解析】A项,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
B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答案】B【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
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
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3.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核心讲义模块三教育心理学第15章教师心理考点1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正确的教育观念;(2)良好的个性品质;(3)高尚的职业道德;(4)深厚的知识基础;(5)较高的教学能力;(6)适宜的教育行为。
2.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影响教育效果的认知因素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和培养儿童的才能,是使教育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的认知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育才能。
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而且教师的这些特点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
(2)教师认知能力的培养①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是指在考查问题时,能够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在推论中有充足的逻辑依据。
教师虽然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但是如何传授,如何处理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重新去理解,重新去思考、去研究、去加工、去创造。
②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主要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的,因而口语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教师的口语表达应做到: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讲究艺术、富于情感。
③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活动同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有关研究指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要求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策划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之间建立联系,使两者之间产生联系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将新接受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培养良好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_()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答案】D2.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答案】A3.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
A.回忆法B.再认法C.重构法D.节省法【答案】D4.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全部遗忘。
这种遗忘的原因主要是()。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情绪干扰D.痕迹消退【答案】D【解析】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
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5.瞬时记忆属于()。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答案】A【解析】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A.7加减2个音节B.7加减2个单元C.7加减2个组块D.7加减2个数字【答案】C【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单位不是物理单位,如字母、音节、单词的数目等,而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刺激组合,其容量是7±2个组块。
7.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
A.识记能力B.再认能力C.复述能力D.回忆能力【答案】B【解析】回忆和再认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称回忆;当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再认。
8.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
2023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2.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倶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5.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B.组织教学方法C.气氛区D.教学氛围6.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7.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A.学前阶段B.高中阶段C.小学阶段D.初中阶段9.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内在原因的是()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10.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11.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12.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A.模仿B.练习C.想象D.学习13.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论B.认知--结构学习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A.吃饭穿衣B.猜谜语C.漫无目的地幻想D.回忆手机号码15.已有研究指出: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是()A.4--5岁B.6岁C.7岁D.8岁16.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 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核心讲义模块二心理学第3章感觉考点1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觉的特征(1)直接性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属性。
那些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或幻想中的各种类型的类似感觉的体验都不是感觉。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特征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以及对其意义的揭示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机能,即知觉。
(3)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的,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是主观的,是在一定个体头脑中形成并表现出来。
同时人的感觉还受到人的知识经验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感觉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形式,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渠道。
2.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是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肤觉又可细分为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生理机制主要考察刺激的物理能量是怎样被转换成神经过程和心理活动的。
1.感觉产生的过程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组成的统一形态机能结构整体。
感觉的产生,必须具有分析器所有部分的完整性。
其一般过程是:(1)感受器能把外界刺激的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故又把它称为“换能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转换为生物电能。
(2)传入神经把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在不同阶段上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3)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传入的刺激信息被加工为人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等维量的感觉。
第11章个性心理11.1学习目标1.掌握个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心理结构和基本特征;2.识记气质的定义、类型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3.理解性格的定义及其与气质的关系;4.掌握性格的主要结构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5.理解能力的概念、种类以及影响能力的主要因素;6.掌握能力的个别差异,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1.2核心讲义考点1个性概述一、个性的定义1.定义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
2.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在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3.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个性心理特征受个性倾向性调节;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性倾向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个性。
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具有稳定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性的总和。
个性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性具有可塑性。
3.个性的独特性(1)每一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