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格式:pptx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3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一类非常罕见的肿瘤,占据所有胰腺肿瘤的1%-2%。
它是一种不良病变,即使在早期也可能出现代谢紊乱症状。
不过, PNETs 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恶性的,而是属于肿瘤中发生几率较低的一类较好预后的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生长得较缓慢,因此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
治疗指南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 PNETs 的首选方法,这也是唯一能治愈的治疗方法。
对于小于2cm的肿瘤可以采用胰岛素切除术,截瘤口距离肿瘤边缘0.5~1cm;对于2-5cm的肿瘤,可以采用脾脏保留胰腺切除,或者经胃镜胰岛切除术;如果肿瘤大于5cm,伴有淋巴结转移,推荐进行全胰切除,或全胰切除+淋巴结清扫。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PNETs治疗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PNETs的药物有Streptozocin(STZ)、5-氟尿嘧啶、顺铂和伊立替康等。
各种药物在不同的患者中的疗效有所不同,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PNETs治疗中的可选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适宜。
放疗的适应症主要是不能进行手术或者为了减轻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的患者。
放疗主要包括传统的放疗和内照射治疗,其中内照射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的影响仍处于评估阶段。
4.靶向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是利用药物对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抑制或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针对PNETs 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Everolimus和Sunitinib。
这些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定制化治疗。
虽然 PNETs 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但它仍然是一种需要引起关注的疾病。
手术切除是治疗 PNETs 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则是辅助治疗或者在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引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类由胰腺内分泌细胞起源的肿瘤。
其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方法与普通胰腺癌有很大差异。
为了规范化PNETs的诊疗过程,中国胰腺学会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专家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诊断、分型、治疗、监测和临床跟踪等方面的全面指导。
1.诊断1.1病史及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1.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CT等。
以CT为首选,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协助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和有无远处转移。
1.3组织学检查:术前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根据病理类型确定PNETs的分级和分期。
2.分型2.1 WHO分类:按照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分类标准,将PNETs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
2.2 NETs分级:使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系统”(Chinese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Grading System, CNgS)对PNETs进行分级。
根据病灶的组织学评分和增殖指数,分为G1、G2和G33.治疗3.1外科手术:3.1.1可切除PNETs:对于可切除的PNETs,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3.1.2不可切除PNETs:对于不可切除的PNETs,可以考虑姑息手术、胰腺癌栓塞、不同形式的射频或微波治疗等。
3.2药物治疗:3.2.1临床期激素治疗:对于功能性PNETs,如胰岛素瘤和胰高血糖素瘤,激素治疗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病情。
3.2.2 非功能性PNETs的靶向药物治疗:根据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如Everolimus、Sunitinib等。
4.术后治疗4.1功能性PNETs:根据术前进展和手术边界情况决定术后的激素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肿瘤,多发生于胃肠道、肺和胰腺等部位。
这类肿瘤具有异质性非常强,因此对其进行分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主要采用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WHO标准:
第一级:G1
G1级神经内分泌肿瘤意味着该肿瘤的细胞增生、核分裂和核异型性都很少。
这类肿瘤的生长速度缓慢,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典型的G1级肿瘤包括胰腺内分泌瘤和肠内分泌瘤。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即NEC)也需要分级。
这类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极低,仅能在肿瘤组织中找到极少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NEC被分为两个级别:
G1级NEC中,细胞增生和核异型性虽然明显,但核分裂不常见。
这类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缓,预后较好。
总体而言,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1.引言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主要介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的背景和相关重要性。
以下是对1.1 概述部分内容的编写建议: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肿瘤类型。
与其他胰腺肿瘤相比,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较为温和的生长速度和相对较好的预后。
然而,根据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这些肿瘤可能表现出广泛的异质性,从而对其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旨在通过对肿瘤细胞形态、组织学特征、病理分级以及临床指标的评估,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于医生制定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标准不仅能够为医生提供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依据,还能针对不同分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存在着多个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每个标准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因此,对现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期改进和完善现有标准,对于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回顾和讨论现有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包括其分类方法、分级依据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通过对不同标准的比较和评估,我们希望能够为未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的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的探讨: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将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在正文部分,首先将详细阐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的起源、发展、病理特征以及流行情况等。
随后将追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分类到现今更加完善的多维度分级标准,对其中的重要里程碑进行回顾和分析。
提起胰腺癌,很多人会想到,“苹果之父”乔布斯就是这个病。
但准确来说,乔布斯得的是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胰腺癌有本质的区别。
科学才能打败谣言,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医护人员就来和您一起揭开“癌王”的秘密!一、胰腺癌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什么区别?1、位置隐秘内外有别胰腺隐居腹腔深处,是一个同时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外分泌功能是指腺泡细胞分泌的各种消化酶通过胰管运输至十二指肠进行分解消化,而内分泌功能则是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直接入血调控血糖。
胰腺癌主要是起源于外分泌的胰腺导管或腺泡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90%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癌,少数为腺泡细胞癌。
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是指起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2、症状迥异良恶殊途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而且早期无明显典型症状,治疗上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易复发。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无功能性内分泌瘤等,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症状,比如难以纠正的低血糖、胃食管返流、难治性高血糖等,其恶性程度一般相对较低,带瘤生存几十年的也不乏其人。
像乔布斯虽然确诊时已出现肝转移,生存期限却有8年。
二、胰腺癌何以成为“癌中之王”?在我国,胰腺癌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据预测,胰腺癌的病死率到2030年将排名第2位,仅次于肺癌。
1、发现难、诊断难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5%,约60%的患者首诊时已发生转移。
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周围有胃、肝脏等大器官遮挡,导致胰腺癌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没有明显典型症状;普通的外科查体也难以判断,甚至影像学检查不仔细都很难发现,所以大部分人发现时已是晚期。
目前尚缺乏对胰腺癌有高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肿瘤标记物,难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确诊;增强CT、MRI(核磁共振成像)、EUS(超声内镜)等方式具有辐射暴露的风险,且成本较高,基于此,大规模的胰腺癌早期筛查难以实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一、前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原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
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占75%~85%。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约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20%。
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
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FT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散发和无功能性的,患者多因肿瘤局部压迫症状或体格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因肝脏及其他部位的转移,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病灶。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常表现为激素相关的症状,如低血糖、多发性消化性溃疡、腹泻等,临床上通常较早发现。
少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多发性神经分泌肿瘤Ⅰ型(MEN-I)和VonHippel –Lindau’s综合征。
这类患者一般较年轻,家族中或本人也有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史。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措施较复杂且周期较长,建议在多学科团队(MDT)的模式下进行,由胰腺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内镜科、肿瘤科、介入科、病理科和护理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并贯穿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全部过程。
根据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激素分泌相关临床症状、肿瘤分级、分期等信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个体化地应用多学科及多种治疗手段,以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和分期1.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按组织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分级。
增殖活性分级推荐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指数两项指标,分级标准见表1。
2.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期推荐采用AJCC2010年发布的第7版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TNM分期,见表2.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根据分泌激素的种类,肿瘤可分为:功能性胰岛素瘤;无功能性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表型分类,分为:良性倾向的高分化内分泌瘤;潜在恶性倾向的高分化内分泌瘤 ;低度恶性倾向的高分化内分泌癌 ;高度恶性倾向的低分化内分泌癌。
又名类癌。
(pancreatic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非常罕见。
认为它起源于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属于前肠神经内分泌癌。
占所有胰腺肿瘤中5%以下,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也仅占2%左右,发病率为4-5/100 万。
定义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 包括1.小细胞癌2.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3.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病理学诊断依据: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计数、Ki-67指数。
分类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onfunctioning)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carcinoma, NPNEC)临床特点1.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即过量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及多肽激素等作用于血管的物质而引起皮肤潮红、发绀、肠痉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称类癌综合征。
其中最主要的是5-羟色胺,缓激肽。
2. 在有肝脏转移后,易伴类癌综合征发生。
3.功能性肿瘤可分泌胰岛素、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进而引起低血糖综合征、顽固的消化性溃疡及糖尿病等临床综合征。
4.部分PNEC患者并不出现此类综合征,称为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5.发病年龄:59±15岁。
29%的患者<50岁。
CT表现(1)胰尾部常见,可多发;胰岛素瘤以胰尾部多见。
(2)肿块直径常>2 cm;(3)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钙化灶,病灶边缘欠清晰;(4)位于胰头部的肿块,其近端胰管常有不同程度扩张;生长抑素瘤好发于胰头部。
(5)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峰值常位于胰腺期;但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为富血供肿瘤,增强后常明显强化,强化峰值以胰腺期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