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
格式:ppt
大小:1.92 MB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44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运动性疲劳 (sports fatigue)
第一节 概述
一、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
• (一)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
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 动强度(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 学会议)。 •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 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抑制。 •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 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1.皮肤空间阈 判断方法:运动后皮肤空间阈(两点阈)较安静 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增加2倍以上为重 度疲劳。 2.闪光融合频率 测定方法: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 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 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 判断方法: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 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 以上。
第二节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
• 一、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主观感觉判断 运动性疲劳。 • 二、根据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生化 指标变化判断运动性疲劳。 • 三、根据运动医学检查判断运动性疲劳 。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进行各种机能测验 ,如台阶试验、联合机能试验等。疲劳 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调节机能下 降。
心血管系统指标
1.心电图
判断方法:
疲劳时 S-T段下移, T波倒臵。
• 神经系统疲劳的诊断:在上一步的基础 上主要依靠脑电图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处 于神经系统疲劳的状态。 • 表现:A膝跳反射阈的变化 B脑电图Q波运动前后变化 C皮肤空间阈等。
测定神经系统 机能判断疲劳
1. 膝 跳 反 射 阈 值 判断方法:疲 劳时阈值升高 。
• 1.单纯的能量消耗 • 2.在能量消耗和兴奋性 衰减过程,存在一个急 剧下降的突变峰。 • 3.肌肉能源物质逐渐消 耗,兴奋性下降,但这 种变化是渐进的,并未 发生突变。 • 4.单纯的兴奋性丧失, 并不包括肌肉能量的大 量消耗。
(六)“自由基学说”
观点:自由基化学性质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 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功 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依据:研究发现: A 自由基产生过多,可造成肌纤维膜、内质网完 整性丧失,妨碍正常的细胞代谢与机能。 B 造成胞浆中钙离子的堆积 C 一些重要的酶因自由基的作用而失活。。。
• 根据疲劳发生部位:整体疲劳 • 局部疲劳 • • 按运动方式: 快速疲劳 • 耐力疲劳
二、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 自从19世纪80年代莫索(Mosso)开始研究疲 劳以来,人们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提出多 种假说,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 • • • • (一)“衰竭学说” (二)“堵塞学说” (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四)“保护性抑制学说” (五)“突变理论”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 • 测定方法: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 差。 • 判断方法: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 正常。 2.呼吸肌耐力 • 测定方法: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 30秒。 • 判断方法: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 心血管系统疲劳的诊断:在上一步的基 础上主要进行肺通气量与心输出量及心 电图等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心血管 系统疲劳的状态。 • 心率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 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 运动中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 疲劳进行判断。
二、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上可以分为心理性疲 劳和躯体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 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 ; • 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在行为的改变。 • 人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 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
• 目前研究结果把躯体性疲劳又分为中枢 疲劳和外周疲劳。 • 中枢疲劳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 传递和募集发生改变。 • 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 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
一、心率
1.基础心率 基础心率反映机体最基本的机能状态,通常用 清晨起床前的心率表示。 安静、室温条件下,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 时的心率。 机体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 荷训练后次日清晨起床前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 加10次/分以上,若无其他任何原因,则认为 有疲劳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表明 疲劳累积,应调整运动负荷。
基本功能 ■50米防水 ■目标心率运动区兼具警示及响闹功能 ■电子夜光照明功能 ■OwnCode-密码设定心率传输功能 ■秒表 ■日历 ■间歇运动训练功能 ■每圈时间及心率 ■最高/平均每圈心率 ■运动总时间 ■目标心率区内的时间(处于、低于、高于) ■训练时间内的平均心率 ■训练时间内的最高心率 ■下载训练资料至电脑(红外线) ■电脑上载资料至心率表 ■无限运动记录档案 ■放松期心率显示
3.“突变”学说与其他几种有关疲劳 生理机理的学说不同之处,就在于 它将( B )和( C )综合在一起看 疲劳的发展。 A.肌糖元消耗 B.能量消耗 C.兴奋性下降 D.应激性
4.运动生理学中,将脑至脊髓所产生的疲劳 统称为( B ),运动神经以下所产生的疲 劳统称为( A )。 A 外周疲劳 B 中枢疲劳 C 局部疲劳 D 全身疲劳 5.目前认为疲劳时,心电图S-T段( B ), T波可能( C )。 A 上移 B 下移 C 倒臵 D 正立
(一)“衰竭学说”
• 观点:能源物质的耗竭 • 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 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 浓度降低,而补充糖后 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现象。
(二)“堵塞学说”
• 观点: 代谢产物 在肌组织中堆积, 其中主要是乳酸。
• 依据:乳酸堆积会 引起肌肉机能下降 。
(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
主观感觉判断疲劳
• 测试方法: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根 据RPE表指出自我感觉的等级,以 此来判断疲劳程度。如果用RPE的 等级数值乘以l0,相应的得数就是 完成这种负荷的心率。
• 观察法:除去运动员主观不努力因素,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运动员: • 不断出现注意力下降; • 动作变形和走样; • 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下降; • 速度、耐力和力量下降; • 缺乏信心和战斗精神;烦躁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1、判断运动性疲劳 的方法有哪些? • 2、结合实例说明如 何选择消除运动性疲 劳的方法?
• 观点:血液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 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引起。 • 依据:有人研究,当人体失水占体 重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
水分和电解质的丢 生理机能的反应 失(%体重) 2 削弱运动成绩 4 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5 轻度中暑 7 产生幻觉
10
循环系统衰竭,热 休克
(四)“保护性抑制学说”
• 2、运动状态下的血压 • 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 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或有轻度的上升 或下降。 • 出现以下情况时说明已产生疲劳或过度 疲劳: •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 出现无力型反应,表明中度或重度疲劳 。 • 若出现“无休止音”或梯形反应,表明 已产生过度疲劳。
3、心电图
第三节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 • • • • • 一、充足的睡眠 二、科学的整理活动 三、按摩 四、温水浴 五、心理疗法 六、药物疗法
• • • •
消除骨骼肌疲劳常用方法: 温水浴 针灸和拔罐法 吸氧疗法
• 消除神经系统疲劳的常用方法: 1、按摩 • 局部与整体按摩相结合 •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疲劳程度与部位,采用 不同的按摩方法。 • 关节是按摩的重点 • 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 2、心理消除
• 此外,血糖下降、 缺氧、pH值下降、 盐丢失和渗透压升 高等,也会促使皮 质神经元工作能力 下降,从而促进疲 劳(保护性抑制)的 发生和发展。
(五)“突变理论”
• 观点: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能量 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关 系改变所致 。 • 代表人Edwards认为:在肌肉疲劳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逐 渐衰减突变过程,其主要途径包括:
• • • • •
消除心血管系统疲劳的常用方法: 整理运动 药物疗法 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休息法
课 堂 练 习
1.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D )的消 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 A.ATP B.ADP C.AMP D. CP 2.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 C 过肌肉中( )下降所造成。 A.PO2 B PCO2 C、PH值 D.肌糖元
3.运动后心率恢复 人体进行一定强度运动后,经 过一段时间休息,心率可恢复到 运动前状态。 身体疲劳程度较深时,心血 官系统机能下降,可使运动后心 率恢复时间延长,可以以此作为 诊断疲劳程度的指标。
二、血压
• 反映疲劳程度的常用指标。 • 1、晨血压: • 身体机能良好时。清晨时安静血压较为 稳定。 • 若安静血压比平时升高20%左右且持续两 天以上不恢复,往往是机能下降或疲劳 的表现。
2.运动中心率 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 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来代替。 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 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心率有逐渐 减少的趋势。 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 ,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 态不佳。
• • • • • • • • • • • • • • • • • •
• 观点: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 依据:贝柯夫研究发现,狗拉载重 小车行走30-60分钟产生疲劳时,一 些条件反射量显著减少,不巩固的 条件反射完全消失。1971年雅科甫 列夫发现,小鼠在进行长时间工作 (10小时游泳)引起严重疲劳时,大 脑皮质中r-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加 ,该物质是中枢抑制递质。
客观检查
• 人体的疲劳症状主要体现在人体的三大 系统中: 一、神经系统 二、心血管系统 三、骨骼肌
• 骨骼肌系统的诊断 • 主要依赖于运动负荷、 运动强度的情况了解, 以及运动技能的具体展 示情况来确定是否已处 于肌肉疲劳的状态。
表现形式: A形态变化 B下肢围度 C体重的变化 D肌力
• 在评定疲劳时,可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 定内容。 • 常用的仪器有握力计、背力计等。 • 测试方法:运动前连续测定若干次肌肉力量, 计算出平均值,运动结束后,在进行同样方式 的力量测定,如果肌肉力量平均值低于运动前 水平或几次测定值连续下降,即为肌肉疲劳。 如果一次练习后连续几天肌肉力量不能恢复, 则疲劳程度较深。
相关主题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
运动性疲劳
浅析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文档推荐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
页数:7
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的综述.
页数:7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页数:14
运动性疲劳产生原理与恢复方法初探
页数:8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页数:6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页数:60
运动性疲劳
页数:23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恢复
页数:5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页数:6
运动性疲劳
页数:46
最新文档
用EQ域代码编辑数学公式的技巧
光阴的故事(歌词)
[名人获得成功的名言]读书的名人名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十二生肖的故事》优质教案.doc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 详案
个人自评
重庆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入职离职管理制度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中国军事故事_前言